一种抑制纳米CMOS电路常连缺陷传播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66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抑制纳米CMOS电路常连缺陷传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定义纳米CMOS电路结构包括输出纳米线层、输入纳米线层、若干个可编程纳米二极管和若干个纳米CMOS单元,所述的输出纳米线层与所述的输入纳米线层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的输出纳米线层由多条并行的输出纳米线构成,所述的输入纳米线层由多条并行的输入纳米线构成,任一条输出纳米线与任一条输入纳米线垂直交叉,在交叉点处设置有一可编程纳米二极管;所述的若干个纳米CMOS单元内均设置有CMOS堆栈,所述的若干个纳米CMOS单元完成反相器的功能;

步骤②:定义通过输入纳米线、输出纳米线和可编程纳米二极管与任一纳米CMOS单元X直接相连的纳米CMOS单元构成的区域为纳米CMOS单元X的连通域,其中,在X输出纳米线连通区域内的纳米CMOS单元构成的区域定义为X的输出连通域,在X输入纳米线连通区域内的纳米CMOS单元构成的区域定义为X的输入连通域;定义若任一纳米CMOS单元的输出纳米线与另一纳米CMOS单元的输入纳米线交叉点上的可编程纳米二极管常连,则这两个纳米CMOS单元常连;

步骤③:定义对于任一纳米CMOS单元K,位于K的输入连通域内的与K常连的纳米CMOS单元构成集合Λ(K);对于集合Λ(K)内任一纳米CMOS单元Λ(K)i,位于Λ(K)i的输入连通域内的与Λ(K)i常连的纳米CMOS单元构成集合Λ(Λ(K)i);即使Λ(Λ(K)i)中的任一纳米CMOS单元Λ(Λ(K)i)j与纳米CMOS单元K之间的可编程纳米二极管功能正常,来自Λ(Λ(K)i)j单元的信号仍然通过路径Λ(Λ(K)i)j→Λ(K)i→K以Λ(K)i单元为介质单元传输到纳米CMOS单元K,当Λ(K)i单元中的信号为纳米CMOS单元K的输入信号时,这样的传输是允许存在的,但当Λ(K)i单元中的信号并非纳米CMOS单元K的输入信号时,Λ(K)i与K之间常连的可编程纳米二极管会影响Λ(Λ(K)i)j与K之间正常的可编程纳米二极管功能的发挥,定义该现象为常连缺陷传播;

步骤④:对于任一纳米CMOS单元F,检查F的输入连通域内是否存在纳米CMOS单元Λ(F)i,位于Λ(F)i的输出纳米线与F的输入纳米线交叉点上的可编程纳米二极管常连,标记Λ(F)i单元为可能导致常连缺陷传播的介质单元;

步骤⑤:根据电路逻辑门与所述的若干个纳米CMOS单元的分配情况,检查每一个纳米CMOS单元Λ(F)i的输出信号是否需要输出给其他纳米CMOS单元作为输入信号以完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标记那些不需要输出信号给其他纳米CMOS单元的Λ(F)i单元的集合为Ο(F),Ο(F)即为常连缺陷传播介质单元的集合;

步骤⑥:根据电路逻辑门与所述的若干个纳米CMOS单元的分配情况,检查Ο(F)中任一单元Ο(F)i的输入连通域内是否存在输入信号个数为1的纳米CMOS单元Sj,若存在这样的纳米CMOS单元Sj,则纳米CMOS单元Sj的输入信号所在纳米CMOS单元的输出信号和Sj的输出信号构成一对互补信号,纳米CMOS单元Sj构成集合记为S,纳米CMOS单元构成集合记为

步骤⑦:将纳米CMOS单元Sj的输出纳米线与集合Ο(F)内的任一纳米CMOS单元Ο(F)i的输入纳米线交叉点上的可编程纳米二极管开启,则互补信号输入到纳米CMOS单元Ο(F)i中,使纳米CMOS单元Ο(F)i的输出信号始终为零,此时纳米CMOS单元Ο(F)i不再具有常连缺陷传播介质单元的功能,纳米CMOS单元F的逻辑功能也不再受到纳米CMOS单元Ο(F)i的影响;

步骤⑧:重复步骤⑦,直至集合Ο(F)中的所有纳米CMOS单元均被遍历,最终纳米CMOS电路常连缺陷传播得到抑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