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发生机构及应用有该微波发生机构的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592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微波发生机构及应用有该微波发生机构的微波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炉,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发生传送过程中的改进方案,属于炊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波炉种类很多,有转盘式、平板式,常见的微波炉包括机体及微波发生器,机体具有炉腔,炉腔内壁具有微波馈入口,微波发生器设于机体内并与微波馈入口相通,通常包括磁控管和波导管,波导管一端形成有微波进口和微波出口,磁控管的微波发送端位于波导管的微波进口内,微波出口与微波馈入口相接。

为了将更多的微波经波导管均匀地传到炉腔上的微波出口处,同时改善微波电磁场在微波炉腔体中的分布状况,目前还在炉腔内壁增加数个凸包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0720123812.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微波炉》(授权公告号为CN201014592Y),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020635176.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微波炉的加热腔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01885283U);专利号为ZL201220324834.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微波分布均匀的微波炉》(授权公告号为CN202692170U)。

也有在波导管内设置凸包的文献公开,如专利号为ZL201520547223.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蒸箱微波炉一体机的微波发射传导组件》(授权公告号为CN204810585U)。

这些凸包的作用是使微波在传导的过程中产生不同方向的反射,从而尽可能多的微波反射至炉腔内,以保证微波和食物负载的匹配特性良好;同时凸包结构所造成的反射可以使得微波电磁场能量的分布更加均匀,最终均匀地加热炉腔中的食物。

在微波炉开发阶段,就凸包设于波导管的设计而言,为了确定波导管中凸包的合理数量、形状及其位置,常常需要采用实心的不同的形状的凸包块放置于波导管中,通过网络分析仪来观察其变化对微波的负载匹配特性的影响,这种方法常常工作量较大,无法立即找到合适的凸包匹配位置和形状,设计周期较长,设计定型后也不易更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搅波片形状和大小进而能快速实现波导对微波性能的匹配的微波发生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场的均匀性的微波发生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搅波片形状进而能快速实现波导对微波性能的匹配的微波炉。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场的均匀性的微波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波发生机构,包括波导管和磁控管,前述的波导管一端形成有微波进口和微波出口,前述磁控管的微波发送端位于前述波导管的微波进口内,其特征在于该微波发生机构还包括内置搅波组件,该内置搅波组件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旋转的转动轴及由转动轴驱动旋转的内置搅波叶片,前述电机设于波导管外侧,前述转动轴伸入波导管内,前述内置搅波叶片则位于波导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波导管呈L形:包括水平部及于水平部相交的竖直部,所述的微波进口开在竖直部顶端一侧,所述的微波出口开在水平部远离竖直部的一端的上端面,所述的内置搅波叶片位于水平部内,所述的竖直部内具有能反射微波的凸包,该凸包凸起于波导管内壁。

进一步,所述竖直部远离水平部的一侧设有支架,所述的磁控管设于该支架上。

该微波发生机构还包括外置搅波组件,该外置搅波组件包括旋转轴及设于旋转轴端部的外置搅波叶片,前述的旋转轴贯穿通过波导管的水平部并设于主动轮,前述的外置搅波叶片位于水平部上方并靠近微波出口,所述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与该旋转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从动轮,前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外侧绕制有传动带。电机能同时驱动两个搅波机构工作,结构上更加紧凑合理,更省能耗。

一所述微波发生机构的微波炉,包括机体和微波发生机构,前述机体具有炉腔,该炉腔内壁具有微波馈入口,其特征在于前述微波发生机构设于前述的机体内并与前述的微波馈入口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内置搅波组件安装在波导管,可以通过调节搅拌叶片的结构形状、尺寸、旋转速率来调节微波,缩短了开发过程,节省了开发中模具打样成本。同时,内置搅波组件改变了微波炉腔体内的微波场能分布,提高了微波炉的工作效率和加热食物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微波发生机构分解装配图。

图3为图2中内置搅拌组件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微波发生机构分解状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微波炉包括机体100和微波发生机构10,机体100具有炉腔101,该炉腔101内壁具有微波馈入口13,微波发生机构10设于机体100内并与微波馈入口13相通,微波馈入口13上设有外置搅波组件2020。

如图2所示,微波发生机构10包括波导管1、内置搅波组件2及磁控管3,波导管1呈L形并包括水平部11及于水平部11相交的竖直部12,竖直部12内具有能反射微波的凸包15,该凸包15凸起于波导管1内壁。微波进口121开在竖直部12顶端一侧,微波出口111开在水平部11远离竖直部12的一端的上端面,竖直部12远离水平部11的一侧设有支架4。

磁控管3设于该支架4上,磁控管3的微波发送端位于波导管1的微波进口121内,发送端上设有天线帽31。

结合图3所示,内置搅波组件2包括电机21、转动轴22及内置搅波叶片23,电机21设于波导管1外侧并与转动轴22驱动连接,该转动轴22伸入波导管1内,内置搅波叶片23设于该转动轴22上并位于波导管1的水平部11内。转动轴22采用可耐高温的非吸收微波材料制造。内置搅拌叶片23采用可以反射微波的材料制成,当内置搅拌叶片23以一定的速率旋转时,会对波导管1中的微波传输产生影响:由于内置搅拌叶片的搅拌,会使微波场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叶片造成了微波场的折射,可将更多的微波传送至微波炉的炉腔101内,从而提高微波炉的工作效率。

凸包15与内置搅波组件2相互配合,共同优化波导管1内微波的传输特性,从而完成波导对微波性能的匹配。通过改变波导管1中内置搅波组件2位置、内置搅波叶片23形状及转速来改善微波在波导管1的传输特性,从而提高微波的输出功率和微波场的均匀性,高效地加热食物。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置搅波组件20包括旋转轴(图中无显示)及设于旋转轴端部的外置搅波叶片28,旋转轴贯穿通过波导管1的水平部11并设有主动轮24,外置搅波叶片28位于水平部11上方并靠近微波出口111,电机21动力输出端与旋转轴连接,转动轴22上设有从动轮25,主动轮24和从动轮25外侧绕制有传动带29。为便于转动轴22方便设置,在水平部11下方设有支架27,支架27上设有轴承26,转动轴22底端设于轴承26内。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21能同时驱动两个搅波机构工作,结构上更加紧凑合理,更省能耗。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外置搅波组件,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内置搅波组件与凸包配合已经足够可以实现对微波的均匀化,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去掉了外置搅波组件的设置,节省了制造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