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885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LED驱动器。



背景技术:

LED驱动器一般需要防雷技术,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连接于供电电源或者供电电源整流后的直流侧与地之间的共模防雷电路;所述共模防雷电路一般采用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为了保证其防雷效果,所述气体放电管的耐压不能太大。但是所述LED驱动器还需要经过耐压测试,为了保证耐压测试通过,需要选取成本较高的所述气体放电管,因其放电电压往往较大,可以防止在测试过程中被损坏。

为了解决所述气体放电管耐压与成本之间的取舍问题,目前通常在耐压测试时将所述共模防雷电路与地断开,只对所述LED驱动器的主要电路进行测试;但是,现有技术中所述共模防雷电路的接地端都是连接在所述LED驱动器的导电机壳内部,所述导电机壳再连接到地,想要断开所述共模防雷电路与地之间的连接,需要拆开所述导电机壳才能实现,这将会使得测试步骤繁琐,并且增加测试成本,尤其是进行了灌胶处理的驱动器,并且有可能损坏其他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驱动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及气体放电管选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驱动器,包括:设置有穿线孔的金属壳体,导体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LED驱动电路和共模防雷电路;

所述导体穿过所述穿线孔,且一端位于所述金属壳体内与所述共模防雷电路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固定孔内,所述导体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孔电气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接地;

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子分别与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子分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 LED;

所述共模防雷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子分别与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交流整流电路、控制电路和升降压开关电路;

所述交流整流电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交流整流电路的第三端子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子相连接,所述交流整流电路的第四端子与参考地相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子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子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子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子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子与参考地相连接;

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的第四端子和第五端子分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LED。

优选地,所述共模防雷电路包括,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和浪涌保护电路;

所述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包括雷电隔离电路和雷电吸收电路;

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LED;

所述浪涌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雷电隔离电路与雷电吸收电路之间,且所述浪涌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一个或多个LED供电线路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

漏极脚,所述漏极脚是所述控制芯片内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的漏极脚,用于控制所述MOSFET的导通与关断;

第一供电脚,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以及

接地脚,用于与参考地相连接,其中

所述漏极脚用作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供电脚用作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子,并且所述接地脚用作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子。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

电流检测脚,用于检测经由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的电流,其中,该电流检测脚经由第一电阻与参考地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

过压保护脚,用于为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提供过压保护,其中该过压保护脚经由第二电阻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子相连接,并且经由第三电阻与参考地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

第二供电脚,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其中该第二供电脚经由第三滤波电容与参考地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是脉冲宽度调制芯片。

优选地,雷电吸收电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包括:共模电感,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雷电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差模电感,第二差模电感、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压敏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放电管接地,所述第一差模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导体穿过穿线孔,且导体一端位于金属壳体内与共模防雷电路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固定孔内,所述金属壳体接地;当所述LED驱动器在进行耐压测试时,可以从所述金属壳体外部断开所述导体与地的连接,也即断开所述共模防雷电路的接地端与地的连接,无需现有技术中拆开机壳的步骤,即可实现所述LED驱动器内驱动电路的耐压测试,也无需选择成本较高的气体放电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及气体放电管选型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模防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雷电吸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雷电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浪涌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1-LED驱动电路; 2-共模防雷电路;

3-金属壳体; 4-穿线孔;

5-导体; 6-固定孔;

7-螺钉; 8-交流电源;

11-交流整流电路; 12-控制电路;

13-升降压开关电路; 21-雷电隔离电路;

22-雷电吸收电路; 23-浪涌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模防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雷电吸收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雷电隔离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浪涌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驱动器,包括:设置有穿线孔4的金属壳体3,导体5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3内的LED驱动电路1 和共模防雷电路2;

所述导体5穿过所述穿线孔4,且一端位于所述金属壳体3内与所述共模防雷电路2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3上的固定孔 6内,所述导体5通过螺钉7与所述固定孔6电气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3接地;

所述LED驱动电路1的两个输入端子分别与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1的两个输出端子分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 LED;

所述共模防雷电路2的两个输入端子分别与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导体5穿过穿线孔4,且导体5一端位于金属壳体3内与共模防雷电路2的接地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体3上的固定孔6内,所述金属壳体3接地;当所述LED驱动器在进行耐压测试时,可以从所述金属壳体3外部断开所述导体5与地的连接,也即断开所述共模防雷电路2的接地端与地的连接,无需现有技术中拆开机壳的步骤,即可实现所述LED驱动器内驱动电路的耐压测试,也无需选择成本较高的放电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及放电管选型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LED驱动器,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压测试步骤繁琐的问题,同时保证了在耐压测试过程中共模防雷电路2的完好性,不至于打坏共模防雷电路2内的器件,比如放电管,使得共模防雷电路2 内器件的选取能更加合理,只需考虑雷击因素即可,无需综合考量雷击及耐压测试。

优选地,所述LED驱动电路1包括交流整流电路11、控制电路12和升降压开关电路13;

所述交流整流电路11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交流整流电路11的第三端子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13的第一端子相连接,所述交流整流电路11的第四端子与参考地相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12的第一端子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13的第二端子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2的第二端子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13的第三端子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2的第三端子与参考地相连接;

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13的第四端子和第五端子分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LED。

本实施例提供的LED驱动电路1具有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和保护功能全的优点。

如图2所示,为LED驱动电路1的电路图,交流电源AC输入交流整流电路11包括保险丝F1,整流二极管D1、D2、D3、D4,以及第一滤波电容C1。其中,四个整流二极管D1、D2、D3、D4以整流桥结构连接在一起,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整流;第一滤波电容C1用于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控制电路12包括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包括:

漏极脚(DRAIN),所述漏极脚是所述控制芯片U1内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5场效应管MOSFET的漏极脚,用于控制所述MOSFET的导通与关断;

第一供电脚(HV),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U1供电;

接地脚(GND),用于与参考地相连接,其中

所述漏极脚用作所述控制电路12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供电脚用作所述控制电路12的第一端子,并且所述接地脚用作所述控制电路12的第三端子。

电流检测脚(CS),用于检测经由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13的电流,其中,该电流检测脚经由第一电阻R1与参考地相连接;

过压保护脚(OVP),用于为所述LED驱动电路1的输出端提供过压保护,其中该过压保护脚经由第二电阻R2与所述升降压开关电路13的第一端子相连接,并且经由第三电阻R3与参考地相连接;以及

第二供电脚(VCC),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U1供电,其中该第二供电脚经由第三滤波电容C3与参考地相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是脉冲宽度调制芯片,型号为TL2842P、UC2525ADW、SG2524D以及TL1454ACN等脉冲宽度调制芯片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升降压开关电路13包括第二滤波电容C2、降压电感L1、以及续流二极管D5。其中,降压电感L1的第一端子和续流二极管D5的第一端子作为降压结构开关电路的第三端子与控制电路12的第二端子相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第二端子和降压电感L1的第二端子分别作为升降压开关电路 13的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并且第二滤波电容C2和作为负载的一个或多个LED并联连接在降压电感L1的第二端子和续流二极管D5的第二端子之间。

如图3所示,为共模防雷电路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共模防雷电路2 包括,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和浪涌保护电路23;

所述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包括雷电隔离电路21和雷电吸收电路22;

所述雷电隔离电路21的两个信号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所述雷电隔离电路21的两个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雷电吸收电路22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22的两个信号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LED;

所述浪涌保护电路23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之间,且所述浪涌保护电路23的输入端连接在一个或多个LED供电线路上。

本实施例提出的防雷电路是在被保护设备的供电线路上串联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该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包括对雷电流进行吸收的雷电隔离电路21、以及对通过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的雷电吸收电路22,以使得工频信号或载波信号得以通过而阻止雷电流的传输,起到了防雷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防雷电路不再依赖于接地网阻值与被保护设备的特性阻抗比例来分配雷电流的分流比例,防雷效果佳。

如图4所示,雷电隔离电路21所述雷电隔离电路21包括:共模电感 L2,第一电容Cx1和第二电容Cx2;

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雷电吸收电路22的两个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Cx1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x2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如图5所示,所述雷电吸收电路22包括:第一差模电感L3,第二差模电感L4、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和第一放电管G1;

所述第一差模电感L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L4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连接在所述第一差模电感L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L4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差模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电感L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放电管G1接地,所述第一差模电感L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电感L4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浪涌保护电路23包括:第四压敏电阻RV4、第五压敏电阻RV5、第六压敏电阻RV6和第二放电管G2。其中,第四压敏电阻RV4的两端并联在交流电源的两个信号输出端,第五压敏电阻RV5的一端连接火线,第五压敏电阻RV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放电管G2接地,第六压敏电阻RV6的一端连接零线,第六压敏电阻RV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放电管G2接地。

共模防雷电路2的工作原理是:交流电源输出的电流中的部分雷电流首先通过浪涌保护电路23入地,剩余部分的雷电流进入后级的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由于雷电隔离与吸收电路的作用,使得浪涌保护电路23快速导通,延长了浪涌保护电路23的泄放时间,因而可泄放更多的雷电流能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