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碳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0774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碳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冶金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节能碳棒。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对于外部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越来越高。从传统的燃煤取暖,再到普遍应用的水地暖,进而到如今的发热电缆线地暖,取暖方式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舒适和便捷。但是,在如今的生活中,由于技术的欠缺,我国目前主要的供暖方式还是依托于煤炭的燃烧。随着温室气体的日益排放,气候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健康生活进一步受到威胁,这就迫使我们急需寻找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方式。

目前,最适合我们的供暖方式为发热电缆线地暖,它不但安全、干净且相对供暖效果相对较好。然而,在发热电缆线取暖中,传统的发热电缆线在取暖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随着发热电缆线工作时间的延长,其温度不断升高,消耗的功率越来越大,所耗电量也随之上升,这不仅增大了电地暖的取暖费应用成本,工作过程中温度的过热也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这已经成为困扰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难题。因而,寻找一种更高效、更节能、降低消耗成本的取暖工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线工作过程中消耗功率大,耗电高等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碳棒,碳棒本体内部的发热体通电产生热量,发热体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体导出,碳棒本体与发热体之间的保温层对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聚集,避免发热体产生热量的散发,进而克服了能耗高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碳棒,包括碳棒本体、发热体和导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在碳棒本体内部,所述导热体设置在碳棒本体的端部,并与发热体接触设置,所述碳棒本体端部对应发热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发热体与碳棒本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碳棒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固定设置在碳棒本体与保温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部面积与导热体的面积一致。对碳棒本体之间连接加长使用时,将碳棒本体端部的导热体与另一根碳棒本体端部的凹槽固定卡接,便于对碳棒本体之间连接固定,并导热接触。

优选地,所述碳棒本体对应卡圈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圈对应的卡槽,所述卡圈与卡槽的深度一致。碳棒本体端部的卡圈与另一根碳棒本体端部的卡槽固定卡接,保证了导热体与凹槽内的发热体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碳棒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纤维制品,来源环保易得。通过防护层对碳棒本体的外部防护,起到了很好的绝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与碳棒本体的厚度一致,且防护层包覆在碳棒本体的外部。防护层可以有效的对碳棒本体外部周边进行全面性的保护,避免了碳棒因受到外部力量的撞击而发生断裂。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的末端对应碳棒本体周边设置有固定的卡圈,所述固定卡圈通过定位螺丝与碳棒本体紧密连接。在碳棒本体之间进行连接时,将防护层端部的固定卡圈与另一根碳棒本体端部的周边固定卡接,提高碳棒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了导热体导热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通电过程中,碳棒本体内部的发热体产生热量,导热体将发热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保温层将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聚集,避免发热体产生热量的散发,节约了电能;碳棒本体之间进行连接时,将碳棒本体端部的导热体与另一根碳棒本体端部的凹槽固定卡接,碳棒本体端部的卡圈与另一根碳棒本体端部的卡槽固定卡接,将防护层端部的固定卡圈与另一根碳棒本体端部的周边固定卡接,这样提高了碳棒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了导热体在导热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该高效节能碳棒,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有效提高了碳棒之间导热的效率及导热的稳定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保证了其工作过程中的高效的加热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碳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碳棒的碳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碳棒的碳棒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碳棒本体;2凹槽;3防护层;4固定卡圈;5定位螺丝;6发热体;7保温层;8卡圈;9卡槽;10导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效节能碳棒,包括碳棒本体1、发热体6和导热体10,所述发热体6设置在碳棒本体1内部,发热体的材质为石墨,所述导热体10设置在碳棒本体1的端部,并与发热体6接触设置,所述碳棒本体1端部对应发热体6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部面积与导热体10的面积一致。在对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加长使用时,将碳棒本体1端部的导热体10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凹槽2固定卡接,便于对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固定,并导热接触。所述发热体6与碳棒本体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碳棒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卡圈8,所述碳棒本体1对应卡圈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圈8对应的卡槽9,所述卡圈8与卡槽9的深度一致。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槽9固定卡接,保证导热体10与凹槽2内的发热体6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卡圈8固定设置在碳棒本体1与保温层7之间。所述碳棒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为碳纤维毛毡。通过防护层3对碳棒本体1的外部防护,并起到一定的绝热效果。所述防护层3的厚度与碳棒本体1的厚度一致,且防护层3与碳棒本体1的外部包覆设置。防护层3有效对碳棒本体1的外部周边全面性保护,避免碳棒本体1受到撞击断裂,所述防护层3的末端对应碳棒本体1的周边设置有固定卡圈9,所述固定卡圈8通过定位螺丝5与碳棒本体1连接。在碳棒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时,将防护层3端部的固定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周边固定卡接,提高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导热体10的导热效果。

【实施例2】

一种高效节能碳棒,包括碳棒本体1、发热体6和导热体10,所述发热体6设置在碳棒本体1内部,发热体的材质为硅碳,所述导热体10设置在碳棒本体1的端部,并与发热体6接触设置,所述碳棒本体1端部对应发热体6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部面积与导热体10的面积一致。在对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加长使用时,将碳棒本体1端部的导热体10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凹槽2固定卡接,便于对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固定,并导热接触。所述发热体6与碳棒本体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碳棒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卡圈8,所述碳棒本体1对应卡圈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圈8对应的卡槽9,所述卡圈8与卡槽9的深度一致。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槽9固定卡接,保证导热体10与凹槽2内的发热体6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卡圈8固定设置在碳棒本体1与保温层7之间。所述碳棒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为硅酸铝纤维毡。通过防护层3对碳棒本体1的外部防护,并起到一定的绝热效果。所述防护层3的厚度与碳棒本体1的厚度一致,且防护层3与碳棒本体1的外部包覆设置。防护层3有效对碳棒本体1的外部周边全面性保护,避免碳棒本体1受到撞击断裂,所述防护层3的末端对应碳棒本体1的周边设置有固定卡圈9,所述固定卡圈8通过定位螺丝5与碳棒本体1连接。在碳棒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时,将防护层3端部的固定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周边固定卡接,提高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导热体10的导热效果。

【实施例3】

一种高效节能碳棒,包括碳棒本体1、发热体6和导热体10,所述发热体6设置在碳棒本体1内部,发热体的材质为碳纤维,所述导热体10设置在碳棒本体1的端部,并与发热体6接触设置,所述碳棒本体1端部对应发热体6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部面积与导热体10的面积一致。在对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加长使用时,将碳棒本体1端部的导热体10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凹槽2固定卡接,便于对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固定,并导热接触。所述发热体6与碳棒本体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碳棒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卡圈8,所述碳棒本体1对应卡圈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圈8对应的卡槽9,所述卡圈8与卡槽9的深度一致。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槽9固定卡接,保证导热体10与凹槽2内的发热体6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卡圈8固定设置在碳棒本体1与保温层7之间。所述碳棒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为硅酸铝纤维绳。通过防护层3对碳棒本体1的外部防护,并起到一定的绝热效果。所述防护层3的厚度与碳棒本体1的厚度一致,且防护层3与碳棒本体1的外部包覆设置。防护层3有效对碳棒本体1的外部周边全面性保护,避免碳棒本体1受到撞击断裂,所述防护层3的末端对应碳棒本体1的周边设置有固定卡圈9,所述固定卡圈8通过定位螺丝5与碳棒本体1连接。在碳棒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时,将防护层3端部的固定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周边固定卡接,提高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导热体10的导热效果。

本发明中,碳棒本体1内部的发热体6通电产生热量,发热体6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体10导出,碳棒本体1与发热体6之间的保温层7对发热体6产生的热量聚集,避免发热体6产生热量的散发,节约电能,在碳棒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时,将碳棒本体1端部的导热体10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凹槽2固定卡接,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圈9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卡槽9固定卡接,将防护层3端部的固定卡圈8与另一根碳棒本体1端部的周边固定卡接,提高碳棒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导热体10的导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