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706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属于印刷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需要将玻纤布上胶,再进行烘干形成半固化片,即PP片。现有的PP片主要用烘箱进行烘干,但是在烘干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玻纤布进行冷却处理以达到更好的上胶效果,传统冷却装置存在冷却效率低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该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且冷却效果好、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节约能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包括内圈层、外壳层、输水轴、排水轴和若干盘管,所述内圈层与外壳层之间形成一个供放置盘管的腔体,所述输水轴和排水轴分别与内圈层、外壳层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盘管的一端与输水轴连接,另一端与排水轴连接;

所述外壳层两端分别开有一供输水轴和排水轴穿过的通孔,所述输水轴和排水轴分别穿过外壳层两端的通孔并嵌入内圈层的两端,此输水轴和排水轴位于腔体内部分沿周向具有一凸缘;

所述输水轴和排水轴中间均开有一供冰水通过的盲孔,此盲孔位于腔体内的孔壁上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与盘管连接的通水孔,所述若干盘管的两端分别与输水轴和排水轴上的通水孔对应连接并呈螺旋状缠绕于内圈层外侧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盘管与若干通水孔的数目均为4个。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盘管的材质为铜。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盲孔内径与输水轴和排水轴的宽度比为1:2~4。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盘管中通有冰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其内圈层与外壳层之间形成一个供放置盘管的腔体,内圈层与外壳层之间腔体的设置,使得其中通有冰水的盘管可以直接与外壳层接触,冷却效果更好;其次,其若干盘管的两端分别与输水轴和排水轴上的通水孔对应连接并呈螺旋状缠绕于内圈层外侧表面,盘管及其螺旋状设置,大大增加管内冰水通过轮子的时间,既增强了冷却的效果,又充分利用冰水散热,提高热转化效率,节约能源;再次,其盘管的材质为铜,进一步增强热传导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内圈层;2、外壳层;3、输水轴;4、排水轴;5、盘管;6、腔体;7、通孔;8、盲孔;9、通水孔;10、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包括内圈层1、外壳层2、输水轴3、排水轴4和若干盘管5,所述内圈层1与外壳层2之间形成一个供放置盘管5的腔体6,所述输水轴3和排水轴4分别与内圈层1、外壳层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盘管5的一端与输水轴3连接,另一端与排水轴4连接;

所述外壳层2两端分别开有一供输水轴3和排水轴4穿过的通孔7,所述输水轴3和排水轴4分别穿过外壳层2两端的通孔7并嵌入内圈层1的两端,此输水轴3和排水轴4位于腔体6内部分沿周向具有一凸缘10;

所述输水轴3和排水轴4中间均开有一供冰水通过的盲孔8,此盲孔8位于腔体6内的孔壁上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与盘管5连接的通水孔9,所述若干盘管5的两端分别与输水轴3和排水轴4上的通水孔9对应连接并呈螺旋状缠绕于内圈层1外侧表面。

上述若干盘管5与若干通水孔9的数目均为4个;上述盘管5的材质为铜。

实施例2:一种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包括内圈层1、外壳层2、输水轴3、排水轴4和若干盘管5,所述内圈层1与外壳层2之间形成一个供放置盘管5的腔体6,所述输水轴3和排水轴4分别与内圈层1、外壳层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盘管5的一端与输水轴3连接,另一端与排水轴4连接;

所述外壳层2两端分别开有一供输水轴3和排水轴4穿过的通孔7,所述输水轴3和排水轴4分别穿过外壳层2两端的通孔7并嵌入内圈层1的两端,此输水轴3和排水轴4位于腔体6内部分沿周向具有一凸缘10;

所述输水轴3和排水轴4中间均开有一供冰水通过的盲孔8,此盲孔8位于腔体6内的孔壁上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与盘管5连接的通水孔9,所述若干盘管5的两端分别与输水轴3和排水轴4上的通水孔9对应连接并呈螺旋状缠绕于内圈层1外侧表面。

上述盲孔8内径与输水轴3和排水轴4的宽度比为1:3;上述盘管5中通有冰水。

采用上述用于上胶机的冷却轮时,其内圈层与外壳层之间腔体的设置,使得其中通有冰水的盘管可以直接与外壳层接触,冷却效果更好;其次,其盘管及其螺旋状设置,大大增加管内冰水通过轮子的时间,既增强了冷却的效果,又充分利用冰水散热,提高热转化效率,节约能源;再次,其盘管的材质为铜,进一步增强热传导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