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鳍片及应用该散热鳍片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179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鳍片及应用该散热鳍片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指一种散热鳍片及应用该散热鳍片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集成线路中,CPU、GPU等各种芯片热量的发散主要是通过传导方式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和处理器直接接触的介质——散热片,散热片吸收了热量以后,用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在对流散热的过程中散热面积主要由散热鳍片的表面积的大小决定的,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表面积越小,散热效果就越差。业内普遍采用的手段主要包括:增加散热鳍片的数量、增加散热鳍片的长度两种,其体现的一个数据就是“厚高比”——即散热片鳍片厚度和高度的比值,这个值越小意味着单位体积的散热鳍片就可以做的越密,数量越多,有效散热的表面积就越大,散热性能也就越好。

现有的散热器大多数由散热鳍片组和散热风扇构成,散热风扇设置在散热鳍片组内,散热鳍片组的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构成风道。这种散热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用户需要,但其缺点是:空气进入两个相邻散热鳍片的风道时只能以层流形式流经散热鳍片的表面,带走小部分热量,影响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鳍片及应用该散热鳍片的散热器,在散热鳍片上设置有透风孔,且设置了凸部,能大量带走散热鳍片的顶部和底部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鳍片,包括固定部、折叠部,其中两所述折叠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部的两侧,且两者连接处设有折叠痕;所述散热鳍片中的折叠部的表面设有往固定部方向倾斜的透风孔;所述折叠部前后表面交替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所述凸部设置在透风孔处且数量与透风孔对应。

具体地,左右两侧的折叠部上的透风孔、凸部相互对称。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底座固定架、固定弹片;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若干散热鳍片,其中若干个散热鳍片通过固定部叠加,并通过折叠部折弯构成一盘状的散热主体,且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上的透风孔相互连通;所述固定弹片设置在散热主体内,散热风扇设置在散热主体内并固定在固定弹片表面,且所述散热主体通过固定弹片固定设置在底座固定架上。

具体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鳍片固定件,其中若干个散热鳍片中的固定部叠加固定在散热鳍片固定件内。

具体地,所述散热风扇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散热组件的散热鳍片固定件上。

具体地,所述固定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所述底座固定架的两侧设有对应卡扣的卡接部,所述固定弹片通过卡扣扣接在卡接部上,并与底座固定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散热主体中的每个散热鳍片上设置有往固定部方向倾斜的透风孔;使从散热鳍片的侧面进入风道的空气和从透气孔进入风道的空气碰撞,发生紊流,能大量带走散热鳍片的顶部和底部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在折叠部前后表面交替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且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上的透风孔相互连通,搭配散热风扇能加速散热主体周围的空气流动,达到分流风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使芯片在短时间达到最佳温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底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组合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散热主体;11-散热鳍片;111-折叠部;112-固定部;1111-透风孔;1112-凸部;2-散热鳍片固定件;3-固定弹片;31-卡扣;4-散热风扇;5-底座固定架;51-卡接部;6-芯片;7-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散热鳍片,包括固定部112、折叠部111,其中两所述折叠部111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部112的两侧,且两者连接处设有折叠痕;所述散热鳍片11中的折叠部111的表面设有往固定部112方向倾斜的透风孔1111;所述折叠部111前后表面交替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1112,所述凸部1112设置在透风孔1111处且数量与透风孔1111对应。

通过在每个散热鳍片11上设置有往固定部112方向倾斜的透风孔1111;使从散热鳍片11的侧面进入风道的空气和从透气孔进入风道的空气碰撞,发生紊流,能大量带走散热鳍片11的顶部和底部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在折叠部111前后表面交替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1112,且相邻两个散热鳍片11上的透风孔1111相互连通,达到分流风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使芯片6在短时间达到最佳温度效果。

具体地,位于散热鳍片11左右两侧的折叠部111上的透风孔1111、凸部1112相互对称。在散热器工作时,两散热鳍片11间的空气通过两透风孔1111,形成对流状态,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4-7所示,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底座固定架5、固定弹片3;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4、若干散热鳍片11,其中若干个散热鳍片11通过固定部112叠加,并通过折叠部111折弯构成一盘状的散热片主体1,且相邻两个散热鳍片11上的透风孔1111相互连通;所述固定弹片3设置在散热片主体1内,散热风扇4设置在散热片主体1内并固定在固定弹片3表面,且所述散热片主体1通过固定弹片3固定设置在底座固定架5上,所述底座固定架5固定设置在主板7上。

由于增设的散热风扇4放置在散热片主体1的内,散热风扇4能加速散热片主体1周围的空气流动,使空气在凸部1112与凸部1112间构成的台阶结构更快通过透气孔,达到分流风流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

具体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鳍片固定件2,其中若干个散热鳍片11中的固定部112固定叠加在散热鳍片固定件2内。增设的散热鳍片固定件2可增强散热片主体1的稳定性,散热更加均匀。

具体地,所述散热风扇4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散热组件的散热鳍片固定件2上。

具体地,所述固定弹片3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31,所述底座固定架5的两侧设有对应卡扣31的卡接部51,所述固定弹片3通过卡扣31扣接在卡接部51上,并与底座固定架5固定连接。通过卡扣31扣接在卡接部51上,使得固定弹片3与底座固定架5的连接更加稳定。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