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具板的取料接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722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具板的取料接驳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零部件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具板的取料接驳机构。



背景技术: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SMT上板机在电子行业应用广泛,目前先进的上板机后为了方便传输和接驳,一般会设置有接驳台,接驳台可以将治具板从上板机运送到后置的加工的设备中进行加工,,所以说接驳台是一种中间过渡用的输送设备。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有接驳台,但是这种接驳台只是简单实现运输治具板的功能,但是由于治具板是比较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如果传输过程中发生移位,后续机械手抓板时,机械手抓板的位置不对导致治具板不能放进后续的加工设备中。另外,治具板即将离开接驳台时,需要有压紧定位,以防止治具板掉落,但是由于现在的压紧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并不能很好地压紧治具板,容易损伤治具板的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具板在传输过程中得到压紧压平,能够防止治具板掉落,且可以保证治具板在传输过程保证传输方向准确的取料接驳机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具板的取料接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左侧移动板、右侧定位板、传送动力装置、调宽装置、左传送组件、右传送组件、上板微调装置、左压装置和右压装置;

所述右侧定位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右端,所述左侧移动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端;

所述左传送组件设置于左侧移动板上,所述右传送组件设置于右侧定位板上,所述左传送组件和右传送组件设置一样,且相对设置;

所述传送动力装置和所述调宽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所述调宽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左侧移动板左右移动;所述传送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左传送组件和右传送组件转动,从而传送治具板;

所述左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左侧移动板上,且处于所述左传送组件的上方;所述右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右侧定位板,且处于所述右传送组件的上方;所述左压装置和右压装置用于压紧位于所述左传送组件和右传送组件上的治具板;

所述上板微调装置设置于所述左侧移动板上,侧向推动位于左传送组件和右传送组件上的治具板,保证其侧向位置准确到位。

优选的,左压装置和右压装置设置一样;

所述左压装置包括压平气缸、移动下压板和压平轮组件;

所述压平气缸的缸筒连接于所述左侧移动板,所述压平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移动下压板,所述压平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下压板上,所述压平轮组件由多个轮子组成,多个轮子的最下方处于同一高度。

优选的,所述左压装置还包括导向组件;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轴承和导向轴;所述直线轴承设置于左侧移动板上,所述导向轴活动设置于直线轴承中,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下压板。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在所述移动下压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直线轴承上。

优选的,所述左传送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

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设置于所述左侧移动板上;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带轮的安装位置高于第三带轮,且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之间的间距;

所述传送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组件和传送杆;所述传送杆穿过所述左侧移动板,所述传送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右侧定位板上,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送杆的另一端,用于带动所述传送杆转动;所述传送动力装置还包括左接驳轮和右接驳轮,左接驳轮和右接驳轮设置于所述传送杆上,且分别处于左传送组件和右传送组件的下方,所述左传送组件和左接驳轮上套有皮带,所述右传送组件和右接驳轮上也套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和同步带;

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连接于所述传送杆,所述同步带套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上。

优选的,所述上板微调装置包括推侧气缸和推侧杆;

所述推侧气缸的缸筒连接于所述左侧移动板上,所述推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推侧杆;所述左侧移动板上设置有侧推通孔,所述侧推通孔处于压平轮组件与左传送组件的位置之间;所述推侧杆穿过侧推通孔。

优选的,所述调宽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丝杆螺母副;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丝杆螺母副的动力输入端,所述丝杆螺母副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左侧移动板;

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左侧移动板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调宽装置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右侧定位板上;

所述支撑轴穿过所述左侧移动板,且与所述左侧移动板相互配合传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左压装置还包括浮动接头;

所述压平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浮动接头的输入端,所述浮动接头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下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治具板传输至一定的位置后,这时治具板已经有一部分悬空了,所述左压装置和右压装置动作,往下压向治具板,从而防止治具板往下掉落,也能够压平当前传输的治具板。而在治具板被左传送组件和右传送组件的传输过程中,侧向推动治具板时,可以令治具板往右侧定位板靠,而右侧定位板是不动的,从而使得治具板的一边靠近所述右侧定位板的板面,从而使得治具板的方向能够摆正,由于治具板的方向每次都是定向的,所以可以方便后续的机械手抓取治具板,保证治具板能够准确放在后续的加工设备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取料接驳机构安装于上板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取料接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取料接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取料接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取料接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左侧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安装板1,左侧移动板2,右侧定位板3,传送动力装置4,调宽装置5,左传送组件6,右传送组件7,上板微调装置8,左压装置9,右压装置10,安装座11,连接板12,侧推通孔21,动力组件41,传送杆42,左接驳轮43,右接驳轮44,第一电机411,第一同步带轮412,第二同步带轮413,同步带414,第二电机51,丝杆螺母副52,支撑轴53,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2,第三带轮63,第四带轮64,推侧气缸81,推侧杆82,压平气缸91,移动下压板92,压平轮组件93,导向组件94,浮动接头95,直线轴承941,导向轴942,弹簧9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具板的取料接驳机构,包括安装板1、左侧移动板2、右侧定位板3、传送动力装置4、调宽装置5、左传送组件6、右传送组件7、上板微调装置8、左压装置9和右压装置10;

所述右侧定位板3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右端,所述左侧移动板2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左端;

所述左传送组件6设置于左侧移动板2上,所述右传送组件7设置于右侧定位板3上,所述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设置一样,且相对设置;

所述传送动力装置4和所述调宽装置5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的下方;所述调宽装置5用于带动所述左侧移动板2左右移动;所述传送动力装置4用于带动所述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转动,从而传送治具板;

所述左压装置9设置于所述左侧移动板2上,且处于所述左传送组件6的上方;所述右压装置10设置于所述右侧定位板3,且处于所述右传送组件7的上方;所述左压装置9和右压装置10用于压紧位于所述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上的治具板;

所述上板微调装置8设置于所述左侧移动板2上,侧向推动位于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上的治具板,保证其侧向位置准确到位。

所述取料接驳机构安装于上板机的出口处,用于治具板的辅助接驳。其动作过程如下:所述传送动力装置4带动所述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动作,当上板机上的治具板送到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上时,治具板会被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输送,当传输至一定的位置后,这时治具板已经有一部分悬空了,所述左压装置9和右压装置10动作,往下压向治具板,从而防止治具板往下掉落,也能够压平当前传输的治具板。而在治具板被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的传输过程中,侧向推动治具板时,可以令治具板往右侧定位板3靠,而右侧定位板3是不动的,从而使得治具板的一边靠近所述右侧定位板3的板面,从而使得治具板的方向能够摆正。

由于治具板的方向每次都是定向的,所以可以方便后续的机械手抓取治具板,保证治具板能够准确放在后续的加工设备中。

更进一步的,左压装置9和右压装置10设置一样;

所述左压装置9包括压平气缸91、移动下压板92和压平轮组件93;

所述压平气缸91的缸筒连接于所述左侧移动板2,所述压平气缸91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移动下压板92,所述压平轮组件93设置于所述移动下压板92上,所述压平轮组件93由多个轮子组成,多个轮子的最下方处于同一高度。

动作时,压平气缸91的活塞杆往下伸出,从而带动移动下压板92往下移动,压平轮组件93的多个轮子也往下压向位于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上的治具板,多个轮子压住治具板的顶面。所述压平气缸91的活塞杆复位时,便能够松脱对治具板的压紧。压平气缸91的动作迅速,有利于保证生产效率。因为治具板被传输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跳动,而用左压装置9和右压装置10压住时,会辅助压紧治具板了。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压装置9还包括导向组件94;

所述导向组件94包括直线轴承941和导向轴942;所述直线轴承941设置于左侧移动板2上,所述导向轴942活动设置于直线轴承941中,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下压板92。

在压平气缸91带动所述移动下压板92的上下移动过程中,所述导向轴942在所述直线轴承941中配合移动,从而能够为移动下压板92的移动进行导向,保证了多个轮子能够竖直上下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94还包括弹簧943;

所述弹簧943的一端抵触在所述移动下压板92上,所述弹簧943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直线轴承941上。

所述压平气缸91的活塞杆带动所述移动下压板92向上移动过程中,这时弹簧943就被压缩了,蓄积了一定的能量。当压平气缸91带动移动下压板92往下移动,所述弹簧943的能量释放,加快了所述移动下压板92的往下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传送组件6包括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2、第三带轮63和第四带轮64;

所述第一带轮61、第二带轮62、第三带轮63和第四带轮64设置于所述左侧移动板2上;所述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2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三带轮63和第四带轮64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带轮61的安装位置高于第三带轮63,且所述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带轮63和第四带轮64之间的间距;

所述传送动力装置4包括动力组件41和传送杆42;所述传送杆42穿过所述左侧移动板2,所述传送杆4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右侧定位板3上,所述动力组件4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送杆42的另一端,用于带动所述传送杆42转动;所述传送动力装置4还包括左接驳轮43和右接驳轮44,左接驳轮43和右接驳轮44设置于所述传送杆42上,且分别处于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的下方,所述左传送组件6和左接驳轮43上套有皮带,所述右传送组件7和右接驳轮44上也套有皮带。

动作时,所述动力组件41动作,带动所述传送杆42转动,所述左接驳轮43和右接驳轮44也跟着转动,从而使得左传送组件6和左接驳轮43上的皮带不断转动,右传送组件7和右接驳轮44上的皮带也不断转动,治具板处于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2上的皮带上被传输。皮带先后经过第二带轮62、第一带轮61、第三带轮63和左接驳轮43,因为第三带轮63和第四带轮64之间的皮带间距小于第一带轮61和第二带轮62之间的皮带间距,这时皮带也不容易影响到别的零部件,也能够减少皮带的震动,皮带的跳动也小,不易松脱。

所述传送杆42为六角形动力传送杆,方便带动左接驳轮43和右接驳轮44转动。两条皮带仅仅是靠动力一个动力组件41带动的,可以有效减少震动,减少对取料接驳接驳机构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41包括第一电机411、第一同步带轮412、第二同步带轮413和同步带414;

所述第一电机411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411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12,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13连接于所述传送杆42,所述同步带414套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12和第二同步带轮413上。

动作时,第一电机411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12转动,经过所述同步带414的传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13,从而带动所述传送杆42转动。

只有一个电机便能驱动左传送组件6和右传送组件7动作,而不是采用两个电机带动,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所产生的震动,减少因震动对治具板传送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微调装置8包括推侧气缸81和推侧杆82;

所述推侧气缸81的缸筒连接于所述左侧移动板2上,所述推侧气缸81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推侧杆82;所述左侧移动板2上设置有侧推通孔21,所述侧推通孔21处于压平轮组件93与左传送组件6的位置之间;所述推侧杆82穿过侧推通孔21。

动作时,所述推侧气缸8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推侧杆82伸出,从而推动治具板的一边,使得治具板的另一边贴近所述右侧定位板3,这时治具板便能够实现了方向定位,可以实现直线移动。推侧气缸81的动作迅速,能够保证重复动作性和加工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宽装置5包括第二电机51和丝杆螺母副52;

所述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丝杆螺母副52的动力输入端,所述丝杆螺母副5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左侧移动板2;

所述第二同步带轮413与左侧移动板2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上;

所述调宽装置5还包括支撑轴53;所述支撑轴5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1上,所述支撑轴53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右侧定位板3上;

所述支撑轴53穿过所述左侧移动板2,且与所述左侧移动板2相互配合传动。

动作时,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所述丝杆螺母副52的丝杆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螺母副52的螺母左右移动,实现所述左侧移动板2的左右移动。所以在加工时,通过调整出所述左侧移动板2的位置,调节出左侧移动板2和右侧定位板3的间距,能够适应到不同宽度的治具板,加大取料接驳机构的加工适应范围。

所述左侧移动板2的左右移动过程中,能够沿着所述支撑轴53移动,从而得到支撑轴53的导向,使得所述左侧移动板2的移动更加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1上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连接板12。

所述连接板12方便将取料接驳机构安装到上板机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压装置9还包括浮动接头95;

所述压平气缸91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浮动接头95的输入端,所述浮动接头95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下压板92。

所述浮动接头95可以有效减震、缓冲和有效提高了压平气缸91的的轴系动态性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