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527发布日期:2018-06-19 23:5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机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通常设置为面连接的机箱主体,例如U形机箱,然后在U型的机箱主体上设置顶盖。当需要向机箱内放置元器件时,需要先将线束在机箱外部接好,再将接好线束的元器件从开口放置入机箱主体内,最后扣合顶盖。

该种结构会导致装机或维修不便,每次维修需要从开口将元器件移出,线束需要拆除,维修好之后再将线束接好,还需要再次将元器件装入机箱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维修方便的用于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包括机箱框架、底板、顶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箱框架的底部上,所述顶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箱框架的顶部上,所述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箱框架的侧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机器人控制柜中的机箱,其顶板、底板和侧板都与机箱框架可拆卸连接,机箱框架的实现形式包括可拆卸连接、焊接和一体成型等形式。在需要维修时,可以选择性地将顶板或底板或侧板拆除,而且不影响整体柜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在机箱框架内可以预先布置线束的走向和固定方式,避免了拆线、布线的繁琐,并保证了线束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机箱的爆炸图;

图2为机箱框架的立体图;

图3为在图2所示的机箱框架中预先布置有线束的示意图;

图4为走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线束悬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种结构的元件悬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种结构的元件悬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接地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控制柜的机箱,包括机箱框架100、底板101、顶板102和侧板103。

底板101可拆卸地安装在机箱框架100的底部上,顶板102可拆卸地安装在机箱框架100的顶部上,侧板103可拆卸地安装在机箱框架100的侧部上。

机箱框架100在装上顶板102、底板101和侧板103之后就形成了机箱,可以用于容置电器元件。

具体地,底板101、顶板102和侧板103可分别通过螺钉或螺栓与机箱框架100连接,在需要时,底板101、顶板102和侧板103可以从机箱框架100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由于其顶板、底板和侧板都与机箱框架可拆卸连接,在需要维修时,可以选择性地将顶板或底板或侧板从机箱框架上拆除,方便维修。

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电器元件安装在开阔的底板上,然后套上已经完成线束装配的机箱框架,接下去安装侧板和顶板在机箱框架上,方便组装。

较佳地,如图1-2所示,机箱框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立框1。

立框1包括上横梁11、下横梁12和连接在上横梁11与下横梁12的端部之间的纵梁13,相邻的任意两条纵梁13连接在一起。

顶板102与上横梁11可拆卸连接,底板101与下横梁12可拆卸连接,侧板103与纵梁13可拆卸连接。

机箱框架100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将相邻的两个立框1焊接在一起,或者将相邻的两个立框1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

在下横梁12上朝向机箱框架100的内部延伸有底板连接件16,用于安装底板101,底板101通过螺钉或螺栓与底板连接件16可拆卸连接。

在上横梁11的顶面上设置有顶面安装孔,顶板102通过连接在顶面安装孔中的螺栓或螺钉与上横梁11可拆卸连接。

在纵梁1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侧面安装孔,侧板103通过连接在侧面安装孔中的螺栓或螺钉与纵梁13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在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上也设置有该侧面安装孔,侧板103通过连接在侧面安装孔中的螺栓或螺钉与上横梁11和下横梁12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相邻的立框1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各个立框之间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关系,在需要装机时,可以先将电器元件放好,然后将各立框围绕电器元件进行组装连接,方便装机。在需要维修时,仅需要拆除需要维修一侧的立框和侧板即可,方便维修。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至少一个立框1上设置有用于布线的走线槽2。走线槽2位于机箱框架100的内部。

在机箱框架100中预先布线时,可以将线束6穿过走线槽2,通过走线槽2对线束6进行引导和固定,避免线束6与周围的元器件发生干涉,通过在机箱框架内预先布置线束的走向和固定方式,避免了拆线、布线的繁琐,并保证了线束的质量。

走线槽2可以选择地安装在上横梁11、下横梁12、纵梁13和加强纵梁14上。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走线槽2的槽壁21上设置有多个槽壁通孔22,在步线时,方便观察走线槽2内的布线情况,槽壁通孔22还具有通风作用,还可以安装扎带,用于将线束6固定。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至少一个立框1上设置有用于将线束6悬挂在立框1上的线束悬挂件3。线束悬挂件3位于机箱框架100的内部。

在机箱框架100中预先布线时,可以将线束6通过线束悬挂件3进行引导和固定,使其定位在立框1上,避免线束6与周围的元器件发生干涉,通过在机箱框架内预先布置线束的走向和固定方式,避免了拆线、布线的繁琐,并保证了线束的质量。

走线槽2可以选择地安装在上横梁11、纵梁13和加强纵梁14上。

较佳地,如图5所示,线束悬挂件3包括连接板31和托板32,连接板31的上端与立框1连接,连接板31的下端与托板32连接,托板32与连接板31大致垂直,并朝向机箱框架100的内部延伸。

布线时,线束6通过托板32托住,可以在机箱框架100内的预定位置进行预先布线。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托板32上设置有长条形的托板通孔321。托板通孔321可以通风,根据需要还可以将线束6穿过托板通孔321,还可以在托板通孔321中布置紧固件将线束扎紧。

较佳地,如图5所示,线束悬挂件3还包括挡板33,连接板31和挡板33都连接在上横梁11上。

其中,挡板33位于连接板31的内侧,挡板33位于托板32的上方。当线束6比较多时,可以通过挡板33对线束6进行限位,便于布线。

较佳地,如图5所示,挡板33上具有长条形的挡板通孔331。挡板通孔331可以通风,根据需要还可以将线束6穿过挡板通孔331,还可以在挡板通孔331中布置扎带将线束扎紧。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至少一条上横梁11上设置有用于悬挂内部元件的元件悬挂件4。元件悬挂件4用于悬挂或固定机箱框架100中的零件或元器件,方便装机。

较佳地,如图6-7所示,元件悬挂件4包括安装在上横梁11下方的安装板41和设置在安装板41的下方的悬挂部42。

在上横梁11上对应安装板41的位置设置有横梁开口部111。

安装板41可以与上横梁11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内部的零件或元器件可以通过连接件悬挂在悬挂部42上。

悬挂部42与安装板41上的通孔螺纹连接,在上横梁11上设置有横梁开口部111,其与安装板41的位置对应,便于从横梁开口部111来操作悬挂部42。

悬挂部42可以安装在安装板41的下方,也可以与安装板41一体成型。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至少一个立框1上设置有用于内部电器件的接地线束接地的导电板5。内部电器件的接地线束全都连接在导电板5上,从而实现接地功能。

较佳地,如图8所示,在接地导电板5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接地线束连接的线束连接端口51,方便接地线束与接地导电板5连接。

较佳地,上横梁11、下横梁12和纵梁13都为L型板,结构强度高,并且可以在L型板的底面上布线,提供走线作用。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至少一个立框1内设置有加强纵梁14,加强纵梁14位于立框1两端的两条纵梁13之间,加强纵梁14与纵梁13大致平行,提高了立框1的结构强度。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至少一个立框1上设置有用于与侧板连接的侧板连接件15。在侧板103上对应侧板连接件15的位置设置有侧板通孔。其中,侧板103通过穿过侧板通孔的螺钉与侧板连接件15连接。当某个面上的侧板需要加强连接时,就在该侧的立框1内设置侧板连接件15,侧板通过螺钉与侧板连接件15连接,提高了该侧的侧板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机器人控制柜中的机箱,其顶板、底板和侧板都与机箱框架可拆卸连接,机箱框架的实现形式包括可拆卸连接、焊接和一体成型等形式。

在需要维修时,可以选择性地将顶板或底板或侧板拆除,而且不影响整体柜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在机箱框架内可以预先布置线束的走向和固定方式,避免了拆线、布线的繁琐,并保证了线束的质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