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5111发布日期:2018-08-17 22:5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是属于电脑的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典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盖、边框、显示面板及强固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盖及边框之间。强固件配置于显示面板及背盖之间。

显示装置的电源固定后,没有对电源线进行固定,电源线的位置不稳定,容易随外界的环境变化发生变动,电源线只是穿出显示装置的壳体,当外力拉动电源线时,容易将电源线从电源端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源插线进行固定的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以及应用该壳体结构的显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壳体结构,其包括电源固定组件以固定从所述壳体结构中穿出的电源插线,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并使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吊挂安装部,所述吊挂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吊挂安装部包括若干个吊挂螺孔,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吊挂螺孔之间的吊挂加强筋;所述吊挂安装部还包括若干个理线器,至少一个所述理线器设置于所述吊挂加强筋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盖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侧缘上、并突出于所述上盖外;所述过线窗口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部,以使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部固定于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所述上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于所述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螺钉座,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螺钉座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螺钉座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第二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所述电源插线的卡接件上、对所述电源插线形成限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和第四卡部,所述第三卡部、第四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卡于所述电源插线的卡接件外且对所述电源插线形成限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和第六卡部,所述第五卡部、第六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以卡于所述电源插线的卡接件外并对所述电源插线形成限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过线窗口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线槽对应,以对所述电源插线进入所述卡线槽前的引导和限位。

本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连接有电源插线的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壳体结构,其盖设于所述背板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插线的电源固定组件,所述电源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

过线窗口,其与所述容置槽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卡线槽,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使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过线窗口通过所述卡线槽贯通;所述电源插线从所述过线窗口穿出后、通过所述卡线槽固定并到达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吊挂安装部,所述吊挂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吊挂安装部包括若干个吊挂螺孔,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吊挂螺孔之间的吊挂加强筋;所述吊挂安装部还包括若干个理线器,至少一个所述理线器设置于所述吊挂加强筋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第二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和第四卡部,所述第三卡部、第四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过线窗口之间以卡于所述卡接件外。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和第六卡部,所述第五卡部、第六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卡线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卡部、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以卡于所述卡接件外。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源固定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其设置于所述过线窗口上以密封所述过线窗口。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盖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侧缘上并突出于所述上盖外;所述过线窗口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部,以使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部固定于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所述上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于所述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螺钉座,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螺钉座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螺钉座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卡线槽呈现U型。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过线窗口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线槽对应,以对所述电源插线进入所述卡线槽前的引导和限位。

本申请通过在壳体结构中引入电源固定组件,使电源插线穿入过线窗口通过卡线槽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将电源插线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位置改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典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典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固定组件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用于盖设于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的背板(图中未示出)上。

其中,壳体结构1包括:电源固定组件1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中穿出的电源插线13,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16。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其中,结合图3所示,电源固定组件10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1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15。上盖17还包括凸起部171,凸起部171设置于上盖1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17外;过线窗口15设置有与凸起部171对应的凹部1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171、凹部151固定于过线窗口15上。

其中,卡线槽1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上盖1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固定上盖17于卡线槽16、过线窗口15上。具体地,固定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卡线槽16上的螺钉座161,以及设置于上盖17上、与螺钉座161对应的螺孔172,通过螺钉将上盖17固定于螺钉座上。进一步,卡线槽16呈现U型。上盖17朝向所述卡线槽16的一面还设有若干条加强筋(图中未示出),若干条加强筋纵横交织。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4所示,所述顶盖11上还设置有吊挂安装部18,所述吊挂安装部18设置于顶盖11面向背板20的一侧。

吊挂安装部18包括若干个吊挂螺孔181,以及设置于相邻两个吊挂螺孔181之间的吊挂加强筋182。若干个吊挂螺孔181、吊挂加强筋182围成一吊挂安装区。所述吊挂螺孔181、吊挂加强筋182凸出于所述顶盖11所在平面上,以提高支撑强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吊挂安装部18的强度,所述吊挂加强筋182往所述吊挂螺孔181延伸并连接所述吊挂螺孔181内侧,并进一步越过所述吊挂螺孔181延伸至所述吊挂螺孔181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结构10上还设置有多个理线器19。所述吊挂加强筋182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理线器19。结合图5所示,所述理线器19包括并排设置于一条吊挂加强筋182上的第一夹持部191、第二夹持部192,使得所述理线器19的整体外形呈M字形。所述第一夹持部191、第二夹持部192之间存在一空隙,以使得电路主板或背板20所引出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能夹持或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91、第二夹持部192之间。

如图6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20,连接有电源插线13的电路主板30,电路主板30设置于背板20上;盖设于背板20上以保护电路主板30的壳体结构1,壳体结构1包括用于固定电源插线13的电源固定组件10。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可结合图2所示,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结合图3所示,电源固定组件10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1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15。上盖17还包括凸起部171,凸起部171设置于上盖1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17外;过线窗口15设置有与凸起部171对应的凹部151,以使上盖通过凸起部171、凹部151固定于过线窗口15上。

卡线槽1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1,上盖17通过至少一个固定结构11固定上盖17于卡线槽16、过线窗口15上。固定结构为螺钉座,上盖17设有与螺钉座对应的螺孔172,通过螺钉将上盖17固定于螺钉座上。卡线槽呈现U型。过线窗口1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38,限位部138与卡线槽1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13进入卡线槽16前的引导和限位。

当然,该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1中还可以设置有吊挂安装部18以及理线器19,具体结构可参考图4、图5所示。

如图7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包括电源固定组件10以固定从壳体结构1中穿出的电源插线13。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并使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插线13设置有卡接件131,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162和第二卡部163,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上、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164和第四卡部165,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与过线窗口15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外且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166和第六卡部167,第五卡部166、第六卡部167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与容置槽14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外并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相应地,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也对应于所述卡线槽16的形状设置,分别从卡接件131的本体向两侧延伸出依次与所述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第五卡部166、第六卡部167对应的第一抓部132、第二抓部133、第三抓部134、第四抓部135、第五抓部136、第六抓部137。

通过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第五卡部166和第六卡部167对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卡位,卡位效果好。

进一步,过线窗口1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38,限位部138与卡线槽1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13进入卡线槽16前的引导和限位。限位部138也可通过螺母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卡线槽16上。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20,连接有电源插线13的电路主板30,电路主板30设置于背板20上;盖设于背板20上以保护电路主板30的壳体结构1,壳体结构1包括用于固定电源插线13的电源固定组件10。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包括:容置槽14、过线窗口15和卡线槽。所述过线窗口15与容置槽14并排设置于壳体结构1上。

卡线槽16设置于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之间,以使容置槽14和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贯通;电源插线13从过线窗口15穿出后、通过卡线槽16固定并到达容置槽14中。电源设置在容置槽14中,电源插线13穿入过线窗口15通过卡线槽16与电源相连接,卡线槽16将电源插线13卡住,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电源插线13位置改变的问题。

其中,电源固定组件10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其设置于过线窗口15上以密封过线窗口15。上盖还包括凸起部171,凸起部171设置于上盖17侧缘上并突出于上盖17外;过线窗口15设置有与凸起部171对应的凹部151,以使上盖17通过凸起部171、凹部151固定于过线窗口15上。凸起部171和凹部151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对上盖17和壳体结构1进行水平限位,二是使得上盖17盖上过线窗口15后上盖17的上端面能够与壳体结构1的端面齐平。

进一步,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插线13设置有卡接件131,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部162和第二卡部163,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上、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部164和第四卡部165,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与过线窗口15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外且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可选地,卡线槽16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卡部166和第六卡部167,第五卡部166、第六卡部167分别设置于卡线槽16内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与容置槽14之间,以卡于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外并对电源插线13形成限位。

相应地,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也对应于所述卡线槽16的形状设置,分别从卡接件131的本体向两侧延伸出依次与所述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第五卡部166、第六卡部167对应的第一抓部132、第二抓部133、第三抓部134、第四抓部135、第五抓部136、第六抓部137。

通过第一卡部162、第二卡部163、第三卡部164、第四卡部165、第五卡部166和第六卡部167对电源插线13的卡接件131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卡位,卡位效果好。

进一步,过线窗口15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38,限位部138与卡线槽16对应,以对电源插线13进入卡线槽16前的引导和限位。限位部138也可通过螺母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卡线槽16上。

进一步地,结合图7、图9所示,所述顶盖11上还设置有吊挂安装部18,所述吊挂安装部18设置于顶盖11面向背板20的一侧。

结合图4所示,吊挂安装部18包括若干个吊挂螺孔181,以及设置于相邻两个吊挂螺孔181之间的吊挂加强筋182。若干个吊挂螺孔181、吊挂加强筋182围成一吊挂安装区。所述吊挂螺孔181、吊挂加强筋182凸出于所述顶盖11所在平面上,以提高支撑强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吊挂安装部18的强度,所述吊挂加强筋182往所述吊挂螺孔181延伸并连接所述吊挂螺孔181内侧,并进一步越过所述吊挂螺孔181延伸至所述吊挂螺孔181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结构10上还设置有多个理线器19。所述吊挂加强筋182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理线器19。结合图5所示,所述理线器19包括并排设置于一条吊挂加强筋182上的第一夹持部191、第二夹持部192,使得所述理线器19的整体外形呈M字形。所述第一夹持部191、第二夹持部192之间存在一空隙,以使得电路主板30或背板20所引出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能夹持或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91、第二夹持部192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