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及LED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6146发布日期:2018-11-20 21:3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及LED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条形LED装置(包括刚性基板和柔性基板),基本都是采用LED并联驱动的方式,并且是在恒压模式运行。该种情况下,LED灯带的长短和功率可灵活裁剪,以方便用户使用。但是,LED灯带的前端和后端会存在亮度明显差别的问题。如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涉及的LED灯带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端子101和LED灯组102,其中,LED灯组102包括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当供电端子101输出电压时,电流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路径如下:

流过发光二极管LED1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A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再经过D点返回负极端;

流经发光二极管LED2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A点和B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再经过E点和D点返回负极端;

流经发光二极管LEDn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A点、B点以及C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n,再经过F点、E点以及D点返回负极端。

由此可得,电流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路径都是不同的,其路径有长短区分,众所周知,线路中都会存在阻抗,以单位长度的线路其阻抗一致进行计算的话,则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时由于阻抗不同使得电流不一致,因此,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会有所区别,靠近供电端子101的发光二极管LED1明显要比远离供电端子101的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更大,即是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逐渐减弱,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以及对人体的眼睛会有一定的损伤。

因此,现有的用于LED灯带的控制技术存在着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不一致,从而导致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以及对人体的眼睛会有一定的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及LED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用于LED灯带的控制技术存在着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不一致,从而导致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以及对人体的眼睛会有一定的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对所述LED灯带进行供电的供电端子,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都与所述LED灯带相连接;所述LED灯带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共用导线,还包括并联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共用导线之间或者并联于所述共用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供电端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LED装置,所述LED装置包括LED灯带、供电端子以及连接端子,所述供电端子用于对所述LED灯带进行供电,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都与所述LED灯带相连接;所述LED灯带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共用导线,还包括并联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共用导线之间或者并联于所述共用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供电端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及LED装置,采用供电端子对LED灯带进行供电,该LED灯带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共用导线,还包括并联于第一导线和共用导线之间或者并联于共用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LED灯带进行连接,使得流经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的路径长短一致,由此实现了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一致,提升了用户体验感,解决了现有的用于LED灯带的控制技术存在着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不一致,从而导致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以及对人体的眼睛会有一定的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涉及的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上述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及LED装置,采用供电端子对LED灯带进行供电,该LED灯带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共用导线,还包括并联于第一导线和共用导线之间或者并联于共用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LED灯带进行连接,使得流经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的路径长短一致,解决LED灯带的前端和后端存在亮度差别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较长的LED灯带。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对所述LED灯带202进行供电的供电端子201,该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端子203,连接端子20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都与LED灯带202相连接;LED灯带202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共用导线,还包括并联于第一导线和共用导线之间或者并联于共用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供电端子201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连接。

具体地,供电端子201包括至少一正极端和至少一负极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连接端子203具体为通电导线,其结构可设置为凹形或者直线型,只要通电导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都与LED灯带202连接即可。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当多个发光二极管并联于第一导线2021和共用导线2025之间时,连接端子20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共用导线2025和第二导线2022相连接。

具体地,当供电端子201输出电压时,电流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路径如下:

流过发光二极管LED1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第一导线2021的A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再经过D点然后沿着共用导线2025传输至连接端子203,最后经过第二导线2022返回至负极端;

流经发光二极管LED2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第一导线2021的A点和B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再经过E点然后沿着共用导线2025传输至连接端子203,最后经过第二导线2022返回至负极端;

流经发光二极管LEDn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第一导线2021的A点、B点以及C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n,再经过F点然后沿着共用导线2025传输至连接端子203,最后经过第二导线2022返回至负极端。

由此可得,电流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路径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其路径的长短一致,众所周知,线路中都会存在阻抗,以单位长度的线路其阻抗一致进行计算的话,则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时由于阻抗相同使得电流一致,因此,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不会有所区别,即是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一致,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当多个发光二极管并联于共用导线2025和第二导线2022之间,连接端子20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导线2021和共用导线2025相连接。

具体地,当供电端子201输出电压时,电流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路径如下:

流过发光二极管LED1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第一导线2021后传输至连接端子203,再沿着共用导线2025的C点、B点以及A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再经过第二导线2022的D点返回至负极端;

流经发光二极管LED2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第一导线2021后传输至连接端子203,再沿着共用导线2025的C点和B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再经过第二导线2022的E点返回至负极端;

流经发光二极管LEDn的电流走向为:电流由正极端经过第一导线2021后传输至连接端子203,再沿着共用导线2025的C点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n,再经过第二导线2022的F点返回至负极端。

由此可得,电流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路径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其路径的长短一致,众所周知,线路中都会存在阻抗,以单位长度的线路其阻抗一致进行计算的话,则流经不同发光二极管时由于阻抗相同使得电流一致,因此,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不会有所区别,即是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一致,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区别在于,其为二路共阴的情况,供电端子201包括负极端、第一正极端以及第二正极端,LED灯带202还包括第三导线2023,负极端、第一正极端以及第二正极端分别与第二导线2022、第一导线2021以及第三导线2023相连接;

第一导线2021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并联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三导线2023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

连接端子202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共用导线2025和第二导线2022相连接。

具体地,由上述第一实施例描述可得,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一致,同理,发光二极管LED11、发光二极管LED12、……、发光二极管LED1n的亮度也是一致的,即是并联于相同导线之间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是一致的。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区别在于,其为二路共阳的情况,供电端子201包括正极端、第一负极端以及第二负极端,LED灯带202还包括第三导线2023,正极端、第一负极端以及第二负极端分别与第一导线2021、第三导线2023以及第二导线2022相连接;

第三导线2023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并联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共用导线2025与第二导线2022之间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

连接端子20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导线2021和共用导线2025相连接。

具体地,由上述第一实施例描述可得,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一致,同理,发光二极管LED11、发光二极管LED12、……、发光二极管LED1n的亮度也是一致的,即是并联于相同导线之间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是一致的。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区别在于,其为三路共阴的情况,供电端子201包括负极端、第一正极端、第二正极端以及第三正极端,LED灯带202还包括第三导线2023和第四导线2024,负极端、第一正极端、第二正极端以及第三正极端分别与第二导线2022、第一导线2021、第三导线2023以及第四导线相连接;

第一导线2021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并联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第三导线2023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第四导线2024与共用导线之间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

连接端子202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共用导线2025和第二导线2022相连接。

具体地,由上述第一实施例描述可得,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一致,同理,发光二极管LED11、发光二极管LED12、……、发光二极管LED1n的亮度也是一致的,发光二极管LED21、发光二极管LED22、……、发光二极管LED2n的亮度也是一致的,即是并联于相同导线之间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是一致的。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区别在于,其为三路共阳的情况,供电端子201包括正极端、第一负极端、第二负极端以及第三负极端,LED灯带202还包括第三导线2023和第四导线2024,正极端、第一负极端、第二负极端以及第三负极端分别与第一导线2021、第三导线2023、第四导线2024以及第二导线2022相连接;

第三导线2023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并联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第四导线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并联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导线2022与共用导线2025之间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

连接端子203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导线2021和共用导线2025相连接。

具体地,由上述第一实施例描述可得,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n的亮度一致,同理,发光二极管LED11、发光二极管LED12、……、发光二极管LED1n的亮度也是一致的,发光二极管LED21、发光二极管LED22、……、发光二极管LED2n的亮度也是一致的,即是并联于相同导线之间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是一致的。

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四路共阴、四路共阳……的情况,依次类推,则使得并联于相同导线之间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一致,给生活带来便利,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装置,该LED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LED灯带202、供电端子201以及连接端子203。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LED灯带的控制电路及LED装置,采用供电端子对LED灯带进行供电,该LED灯带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共用导线,还包括并联于第一导线和共用导线之间或者并联于共用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LED灯带进行连接,使得流经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的路径长短一致,由此实现了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一致,提升了用户体验感,解决了现有的用于LED灯带的控制技术存在着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亮度不一致,从而导致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以及对人体的眼睛会有一定的损伤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