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330发布日期:2018-12-25 20:5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仪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仪表外壳由仪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安装通过上壳体四个角上的定位孔和下壳体上四个角上的定位桩完成,上壳体电路板和下壳体电路板的信号连接通过插针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通过四个角上的螺钉螺钉实现固定紧固,上壳电路板为主控电路板,下壳电路板为现场信号连接电路板,但是现有的仪表外壳安装存在以下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现有的仪表外壳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第一、上壳体和下壳体安装定位时,必须留有足够间隙,同时如果安装时不能保证上下壳体之间完全平行,则上壳电路板的插针存在定位偏差,有小概率导致信号端无法连接的情况。

第二、上壳体是可以拆卸维护的,拆卸后,上壳体电路板上的插针是突出壳体表面的,容易被折弯或损坏,导致失效或故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壳体、下壳体安装定位时,不能保证上下壳体之间完全平行,则上壳电路板的插针存在定位偏差,以及上壳体徐维修拆卸后,上壳体电路板上的插针是突出壳体表面的,容易被折弯或损坏,导致失效或故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包括沉头螺钉、上壳体、上壳体电路板、下壳体电路板、下壳体和可拆卸铰链,所述上壳体的内表侧设置有上壳体电路板,所述上壳体电路板的表侧上部固定连接公连接端子,所述下壳体的内表侧设置有下壳体电路板,所述下壳体电路板的表侧上部固定连接母连接端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可拆卸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可拆卸铰链包括左侧铰链片、固定铰链柱、双向卡槽、转动支撑柱、回位弹簧、转动旋钮、右侧铰链片和转动环,所述左侧铰链片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铰链柱,所述固定铰链柱的左侧壁设置有双向卡槽,所述固定铰链柱的内腔两端均活动连接转动支撑柱,两组所述转动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回位弹簧,所述转动旋钮的一端贯穿双向卡槽固定连接转动旋钮,所述右侧铰链片的左侧两端均设置有转动环,所述公连接端子与母连接端子之间通过排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四端均设置有沉头螺钉,所述下壳体的四端均设置有下壳体螺栓柱,所述沉头螺钉与下壳体螺栓柱之间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沉头螺钉与下壳体螺栓柱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铰链柱的内侧直径与转动环的内侧直径设置一致,所述转动支撑柱与转动环之间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旋钮与双向卡槽之间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电路板、公连接端子、下壳体电路板、母连接端子和排线之间的连接配合,有利于避免上壳体电路板和下壳体电路板之间定位偏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并且利用可拆卸的排线连接上壳体电路板与下壳体电路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壳体电路板信号插针容易被折弯损坏的问题,通过上壳体、下壳体、可拆卸铰链、左侧铰链片、固定铰链柱、双向卡槽、转动支撑柱、回位弹簧、转动旋钮、右侧铰链片和转动环,有利于通过控制带自锁的可拆卸铰链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方便仪表现场维修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铰链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沉头螺钉,2-上壳体,3-上壳体电路板,31-公连接端子,4-下壳体电路板,41-母连接端子,5-下壳体,51-下壳体螺栓柱,6-可拆卸铰链,61-左侧铰链片,62-固定铰链柱,63-双向卡槽,64-转动支撑柱,65-回位弹簧,66-转动旋钮,67-右侧铰链片,68-转动环,7-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结构的仪表外壳,包括沉头螺钉1、上壳体2、上壳体电路板3、下壳体电路板4、下壳体5和可拆卸铰链6,上壳体2的内表侧设置有上壳体电路板3,上壳体电路板3的表侧上部固定连接公连接端子31,下壳体5的内表侧设置有下壳体电路板4,下壳体电路板4的表侧上部固定连接母连接端子41,上壳体2与下壳体5之间通过可拆卸铰链6活动连接,可拆卸铰链6包括左侧铰链片61、固定铰链柱62、双向卡槽63、转动支撑柱64、回位弹簧65、转动旋钮66、右侧铰链片67和转动环68,左侧铰链片61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铰链柱62,固定铰链柱62的左侧壁设置有双向卡槽63,固定铰链柱62的内腔两端均活动连接转动支撑柱64,两组转动支撑柱64之间固定连接回位弹簧65,转动旋钮66的一端贯穿双向卡槽63固定连接转动旋钮66,右侧铰链片67的左侧两端均设置有转动环68,公连接端子31与母连接端子41之间通过排线7电性连接。

其中,上壳体2的四端均设置有沉头螺钉1,下壳体5的四端均设置有下壳体螺栓柱51,沉头螺钉1与下壳体螺栓柱51之间相适配,上壳体2与下壳体5之间通过沉头螺钉1与下壳体螺栓柱51之间固定连接,有利于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5能够达到较准确无误差的固定安装作用,并且下壳体5通过下壳体螺栓柱51固定后基本不用拆卸,维护维修时只需要拆卸上壳体,降低了维修时的繁琐工作,固定铰链柱62的内侧直径与转动环68的内侧直径设置一致,转动支撑柱64与转动环68之间相互配合,转动旋钮66与双向卡槽63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对上壳体2与下壳体5可以通过控制转动旋钮66达到可控制左侧铰链片61与右侧铰链片67之间的自由开合关闭作用,也有利于维修上壳主电路板3时,能够将两组转动支撑柱64置于分离状态,达到分离上壳体2与下壳体5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上壳体2内安装上壳体电路板3,下壳体5内安装下壳体电路板4,通过带自锁的可拆卸铰链6,连接上壳体2和下壳体5,具有自锁功能的可拆卸铰链6设置有两组转动支撑柱64,正常安装时处于自锁状态,上壳体2与下壳体4可以通过可拆卸铰链6实现自由开合关闭,当上壳体电路板需要维护维修时,控制转动旋钮66调节两组转动支撑柱64向内侧压,将固定铰链柱62与转动环68之间置于分离状态,此时,上壳体2与下壳体5可以分离,利用可拆卸铰链6连接上壳体2和下壳体5,有利于方便仪表现场维修维护,通过公连接端子31与母连接端子41之间通过排线7电性连接,实现上壳体电路板3和下壳体电路板4之间的信号通过可拆卸的排线7实现传递,当需要维修维护时,先将排线缆7拆卸下来,然后打开控制可拆卸铰链6控制上壳体2下壳体5分离,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上壳体电路板3和下壳体电路板4之间定位偏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上壳体电路板3信号插针容易被折弯损坏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