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5159发布日期:2020-09-18 13:3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集肤效应现象为: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体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结果使导体的电阻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金属管道加热方法,是大型石油化工等企业,热输管道加热保温的新技术,此种加热技术具有效率高,适应所有长、中、短距离金属输液管道的伴热和加热,而且具有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物质的管道伴热。

现有的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存在热传导慢,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均匀,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及其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外围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绝缘层、第一阻燃层、第二绝缘层、屏蔽层、导热层,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的中心线在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的三个点为正三角形的顶点,所述加热电缆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同时包覆的内护套层、第二阻燃层、外护套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电源线芯,所述第二信号线为高频信号线芯,所述第三信号线为非高频信号线芯,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上的第二绝缘层的颜色不相同;

其中,所述电源线芯上的第二绝缘层颜色为黑色;所述高频信号线芯上的第二绝缘层颜色为绿色;所述非高频信号线芯上的第二绝缘层颜色为红色。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为双绞线,所述绞线为镀锌钢绞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导热层、第一阻燃层、第二绝缘层、屏蔽层之间的接触面间设有防腐填充物,所述防腐填充物为玻璃丝。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所采用的绝缘材料包括聚全氟乙丙烯、三元乙丙橡胶、丁基半导电带、聚苯硫醚。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中心导热管、连接中心导热管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所述导热管内密封装有导热液,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和中心导热管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所述导热内膜设置在相邻两金属固定架间,所述金属固定架接地。

优选地,每个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置有s型凹槽,用于固定所述导热内膜的两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绞线:将镀锌钢绞线矫直,使得镀锌钢绞线的直径粗细均匀且在2-3mm之间,将两根镀锌钢绞线逆时针交织紧压形成线芯;

步骤2、包覆第一绝缘层:在线芯外围粘接防腐填充物后再包覆绝缘层;

步骤3、包覆第一阻燃层:在导热外膜外表面粘接防腐填充物后包覆第一阻燃层;

步骤4、包覆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直径在0.2~0.4mm之间的氧化锆硅酸陶瓷纤维编织而成;

步骤5、包覆屏蔽层:所述屏蔽层采用直径在0.3~0.5mm的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步骤6、设置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中心导热管、连接中心导热管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所述导热内膜将所述导热外膜围起的圆柱形内腔均匀分隔成三个等体积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选取三根步骤2中包覆有绝缘层的线芯分别穿设进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每根线芯的绝缘层外表面粘接上防腐填充物,所述防腐填充物将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填满;

步骤7、包覆内护套层:所述内护套层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上;

步骤8、包覆第二阻燃层:通过挤塑机在内护套层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形成第二阻燃层;

步骤9、包覆外护套层:所述外护套层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9中的包覆第二阻燃层的具体方法为:将一定重量份数的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稳定剂、相容剂、活性稀释剂在40℃~65℃环境下重复搅拌混合,利用挤塑机在内护套层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挤塑温度为120℃~150℃,然后阻燃剂进行风冷,冷却温度至20℃~30℃。

优选地,所述步骤9后还设有步骤10:在所述外护套层上贴附上一层钢化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每根信号线线芯为双绞线结构,能够避免线与线互相之间的干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的中心线在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的三个点为正三角形的顶点,这样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之间产生的电磁干扰能够互相抵消,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由于基于集肤效应的电缆会对电缆表面局部产生热效应,该电缆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会导致电缆表面温差大,导热不均匀,从而降低电缆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设置了导热层来有效提高电缆整体的加热均匀性,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中心导热管、连接中心导热管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导热管内密封装有导热液,通过流动的导热液更加加快了电缆内部的热传递,并且导热内膜连接三根信号线,提高了三根信号线之间的热传递,避免不同信号线之间存在局部温差大的问题。

3、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三信号线和中心导热管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所述导热内膜设置在相邻两金属固定架间,所述金属固定架接地,加强了电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折强度,并且金属固定架同时起到了固定信号线间的相对位置、屏蔽和导热的作用,并且对具有一定弹性的导热内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金属固定架和导热层装配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金属固定架和信号线装配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间的电磁感应分析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间的磁场分析计算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包括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外围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绝缘层2、第一阻燃层3、第二绝缘层4、屏蔽层5、导热层,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的中心线在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的三个点为正三角形的顶点。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设定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的电流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外,则每根信号线周围产生的磁场中画出的磁感线方向为绕相应的单根信号线逆时针旋转的方向,由于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的中心线在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的三个点为正三角形的顶点,所以三根信号线产生的磁场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同,矢量方向叠加后刚好抵消。图6中箭头1-1方向代表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磁场叠加后的矢量方向,箭头2-2方向代表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磁场叠加后的矢量方向,箭头3-3方向代表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磁场叠加后的矢量方向,三根箭头间的夹角为60°,箭头1-1长度代表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磁场叠加后的强度大小,箭头2-2长度代表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磁场叠加后的强度大小,箭头3-3长度代表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磁场叠加后的强度大小,三根箭头的长度相同。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和中心导热管10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所述导热内膜13设置在相邻两金属固定架间,所述金属固定架接地。由于在信号线的实际固定过程中,如果不借助外部设备很难保证三根信号线的中心线在任意一处电缆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的三个点均为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在电缆制备及铺设过程中都会引起内部信号线间产生相对位置的移动,从而使得上文中提到的“三根信号线产生的磁场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同,矢量方向叠加后刚好抵消”的前提条件改变,信号线之间产生的磁场叠加后无法正好抵消,进而对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在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和中心导热管10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金属固定架的横向架体9在沿电缆轴向方向同一横截面上呈现的相邻横向架体9的夹角为60度,且每根横向架体9的长度相等,沿电缆轴向方向同一横截面上的三根架体的一端连接中心导热管10,另一端分别各自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和第三信号线300,由于金属固定架可以通过注塑、铸造等可事先精确设定尺寸及角度的制造方式进行制造,所以在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和中心导热管10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能够对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的相对位置进行精确固定,从而达到电缆制备及铺设过程中,不会产生信号线间的相对移动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了信号线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的效果。

另外由于固定架为金属固定架且金属固定架接地,进一步起到了屏蔽作用。

金属固定架设置在信号线与中心导热管10之间对进一步加快导热管10与信号线表面的热传递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导热内膜13为弹性材料,在长距离传输用途的电缆中如果设置与电缆总长等长的导热内膜13容易出现拉伸或皱褶的情况,影响导热内膜13的导热性能及电缆内部的密封性,通过将导热内膜13分段设置在金属固定架的横向架体9与纵向架体12形成的固定框架内,不仅能对导热内膜13起到保护作用,更能将导热内膜13与金属固定架的导热性能组合使用,更高效地实现热传递。

在每个所述金属固定架的横向架体9侧面设置s型凹槽11,用于固定所述导热内膜13的两侧,便于导热内膜13在电缆内部形成稳定的曲面形状,扩大了导热面积,导热内膜13与导热外膜12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对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和第三信号线300形成一个自然的保温层。

所述加热电缆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同时包覆的内护套层7、第二阻燃层8、外护套层1,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12、中心导热管10、连接中心导热管10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12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13,所述中心导热管10内密封装有导热液。

中心导热管10内注入导热液,所述导热液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甘油20%~90%、有机酸0.1%~4.0%、多元醇稳定剂0.05%~5.0%、二乙醇胺0.5%~2.0%、去离子水0.5%~70.0%。导热剂中添加甘油大大提高了导热剂的凝固点,即使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流动,起到良好的导热效果,本电缆中使用的导热液抗腐蚀性能强、抗冻。

由于基于集肤效应的电缆会对电缆表面局部产生热效应,该电缆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会导致电缆表面温差大,导热不均匀,从而降低电缆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设置了导热层来有效提高电缆整体的加热均匀性,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12、中心导热管10、连接中心导热管10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12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13,导热管10内密封装有导热液,通过流动的导热液更加加快了电缆内部的热传递,并且导热内膜13连接三根信号线,提高了三根信号线之间的热传递,避免不同信号线之间存在局部温差大的问题。

所述第一信号线100为电源线芯,所述第二信号线200为高频信号线芯,所述第三信号线300为非高频信号线芯,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上的第二绝缘层4的颜色不相同;所述电源线芯上的第二绝缘层4颜色为黑色;所述高频信号线芯上的第二绝缘层4颜色为绿色;所述非高频信号线芯上的第二绝缘层4颜色为红色。不同信号线具备不同功能时,采用的最外层包覆层的颜色也不相同,便于施工人员进行直观区分。

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为双绞线,所述绞线为镀锌钢绞线,能够避免线与线互相之间的干扰。

所述第一绝缘层2、导热层、第一阻燃层3、第二绝缘层4、屏蔽层5之间的接触面间设有防腐填充物6,所述防腐填充物6为玻璃丝。

所述第一绝缘层2所采用的绝缘材料包括聚全氟乙丙烯、三元乙丙橡胶、丁基半导电带、聚苯硫醚。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和中心导热管10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所述导热内膜13设置在相邻两金属固定架间,所述金属固定架接地,加强了电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折强度,并且金属固定架同时起到了固定信号线间的相对位置、屏蔽和导热的作用,并且对具有一定弹性的导热内膜13起到了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加工工艺。

下面结合工艺的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绞线:将镀锌钢绞线矫直,使得镀锌钢绞线的直径粗细均匀且在2-3mm之间,将两根镀锌钢绞线逆时针交织紧压形成线芯;

步骤2、包覆第一绝缘层2:在线芯外围粘接防腐填充物6后再包覆第一绝缘层2;

步骤3、包覆第一阻燃层3:在导热外膜12外表面粘接防腐填充物6后包覆第一阻燃层3;

步骤4、包覆第二绝缘层4:所述第二绝缘层4采用直径在0.2mm之间的氧化锆硅酸陶瓷纤维编织而成;

步骤5、包覆屏蔽层5:所述屏蔽层5采用直径在0.3mm的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步骤6、设置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12、中心导热管10、连接中心导热管10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12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13,所述导热内膜13将所述导热外膜12围起的圆柱形内腔均匀分隔成三个等体积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选取三根步骤2中包覆有绝缘层的线芯分别穿设进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每根线芯的绝缘层外表面粘接上防腐填充物6,所述防腐填充物6将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填满;

步骤7、包覆内护套层7:所述内护套层7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5上;

步骤8、包覆第二阻燃层8:通过挤塑机在内护套层7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形成第二阻燃层8;

步骤9、包覆外护套层1:所述外护套层1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5上。

所述步骤9中的包覆第二阻燃层8的具体方法为:将一定重量份数的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稳定剂、相容剂、活性稀释剂在40℃环境下重复搅拌混合,利用挤塑机在内护套层7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挤塑温度为120℃,然后阻燃剂进行风冷,冷却温度至20℃。

所述步骤6中在中心导热管10内注入导热液,所述导热液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甘油30%、有机酸0.1%、多元醇稳定剂0.05%、二乙醇胺0.5%、去离子水69.35%。

对采用实施例一的加工工艺制备出的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进行取样并做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测试,测试数据见表1。测试环境温度为-10℃,通电电流相同,测试方法:对实施例一制备出的电缆和普通电缆各取三组样,每组电缆的长度分别为20cm、50cm、100cm,每组电缆的根数相同,电缆根数可设置在3-6根之间,在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和第三信号线300两端的横截面上及传统电缆的信号线横截面上设置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每间隔30分钟记录下相应贴片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

表1

表1

实施例二

步骤1、绞线:将镀锌钢绞线矫直,使得镀锌钢绞线的直径粗细均匀且在2-3mm之间,将两根镀锌钢绞线逆时针交织紧压形成线芯;

步骤2、包覆第一绝缘层2:在线芯外围粘接防腐填充物6后再包覆第一绝缘层2;

步骤3、包覆第一阻燃层3:在导热外膜12外表面粘接防腐填充物6后包覆第一阻燃层3;

步骤4、包覆第二绝缘层4:所述第二绝缘层4采用直径在0.4mm之间的氧化锆硅酸陶瓷纤维编织而成;

步骤5、包覆屏蔽层5:所述屏蔽层5采用直径在0.5mm的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步骤6、设置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12、中心导热管10、连接中心导热管10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12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13,所述导热内膜13将所述导热外膜12围起的圆柱形内腔均匀分隔成三个等体积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选取三根步骤2中包覆有绝缘层的线芯分别穿设进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每根线芯的绝缘层外表面粘接上防腐填充物6,所述防腐填充物6将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填满;

步骤7、包覆内护套层7:所述内护套层7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5上;

步骤8、包覆第二阻燃层8:通过挤塑机在内护套层7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形成第二阻燃层8;

步骤9、包覆外护套层1:所述外护套层1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5上。

所述步骤9中的包覆第二阻燃层8的具体方法为:将一定重量份数的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稳定剂、相容剂、活性稀释剂在65℃环境下重复搅拌混合,利用挤塑机在内护套层7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挤塑温度为150℃,然后阻燃剂进行风冷,冷却温度至30℃。

所述步骤6中在中心导热管10内注入导热液,所述导热液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甘油90%、有机酸4.0%、多元醇稳定剂5.0%、二乙醇胺0.5%、去离子水0.5%。大量使用甘油以提高导热液的凝固点,利于热传导,更使得电缆的耐寒性能进一步提升。

对采用实施例二的加工工艺制备出的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进行取样并做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测试,测试数据见表2。测试方法与实施例一的测试方法相同。

表2

实施例三

步骤1、绞线:将镀锌钢绞线矫直,使得镀锌钢绞线的直径粗细均匀且在2-3mm之间,将两根镀锌钢绞线逆时针交织紧压形成线芯;

步骤2、包覆第一绝缘层2:在线芯外围粘接防腐填充物6后再包覆绝缘层;

步骤3、包覆第一阻燃层3:在导热外膜12外表面粘接防腐填充物6后包覆第一阻燃层3;

步骤4、包覆第二绝缘层4:所述第二绝缘层4采用直径在0.3mm之间的氧化锆硅酸陶瓷纤维编织而成;

步骤5、包覆屏蔽层5:所述屏蔽层5采用直径在0.45mm的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步骤6、设置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外膜12、中心导热管10、连接中心导热管10外壁和所述导热外膜12内表面且圆周阵列角度为60°的导热内膜13,所述导热内膜13将所述导热外膜12围起的圆柱形内腔均匀分隔成三个等体积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选取三根步骤2中包覆有绝缘层的线芯分别穿设进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每根线芯的绝缘层外表面粘接上防腐填充物6,所述防腐填充物6将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填满;

步骤7、包覆内护套层7:所述内护套层7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5上;

步骤8、包覆第二阻燃层8:通过挤塑机在内护套层7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形成第二阻燃层8;

步骤9、包覆外护套层1:所述外护套层1为低苯基硅橡胶层,通过加热溶胶的方式包覆在屏蔽层5上;

步骤10、在所述外护套层1上贴附上一层钢化薄膜。进一步提高电缆的防水性能。

所述步骤9中的包覆第二阻燃层8的具体方法为:将一定重量份数的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稳定剂、相容剂、活性稀释剂在55℃环境下重复搅拌混合,利用挤塑机在内护套层7外表面挤包上阻燃剂,挤塑温度为140℃,然后阻燃剂进行风冷,冷却温度至25℃。采用具有自熄性的聚四氟乙烯,使得电缆不会轻易起火,采用环氧树脂保障了线缆的延展性,环氧树脂与活性稀释剂混合利于原料雾化成型,所述阻燃剂具有很低的水溶解性,稳定性更好,应用在电缆上起到很好的阻燃效果。

所述步骤6中在中心导热管10内注入导热液,所述导热液包含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甘油20%、有机酸3.0%、多元醇稳定剂5.0%、二乙醇胺2.0%、去离子水70.0%。

所述步骤3中在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和中心导热管10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设置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金属固定架的横向架体9在沿电缆轴向方向同一横截面上呈现的相邻横向架体9的夹角为60度,且每根横向架体9的长度相等,沿电缆轴向方向同一横截面上的三根架体的一端连接中心导热管10,在每个所述金属固定架的横向架体9侧面设置s型凹槽11,用于固定所述导热内膜13的两侧

对采用实施例三的加工工艺制备出的基于集肤效应的加热电缆进行取样并做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测试,测试数据见表3。测试方法与实施例一的测试方法相同。

表3

表1、表2、表3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的电缆加工工艺制备出的本发明的电缆相较于传统电缆更显著适用于寒冷环境,且本发明的电缆具备很好的保温性能,依据本发明电缆上的三根信号线的表面温度数据,三根信号线的表面温度相同,每根信号线在不同距离上的轴向表面没有温差,说明本发明的线缆导热性能好,导热均匀,充分利用了集肤效应的热效应并将之均匀传导至每根信号线表面。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信号线100、第二信号线200、第三信号线300和中心导热管10间沿轴向等距间隔连接有长度相等的若干金属固定架,所述导热内膜13设置在相邻两金属固定架间,所述金属固定架接地,加强了电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折强度,并且金属固定架同时起到了固定信号线间的相对位置、屏蔽和导热的作用,并且对具有一定弹性的导热内膜13起到了保护作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