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及其压合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66191发布日期:2021-01-15 14: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包括外封部(1)、内芯部(2)及基层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部(1)与内芯部(2)、内芯部(2)与基层部(3)均通过uv固化粘合层(4)进行压合连接,所述外封部(1)包括透明防护层(101)和矽铝箔层(102),所述矽铝箔层(102)连接于透明防护层(101)底侧面,所述内芯部(2)包括水溶性有机薄膜层(201)、柔性线路板(202)和挠性层(203),所述柔性线路板(202)连接于水溶性有机薄膜层(201)底侧面,所述挠性层(203)连接于柔性线路板(202)底侧面,所述基层部(3)包括绿硅胶层(301)和钢板(302),所述绿硅胶层(301)连接于钢板(302)上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硅胶层(301)的厚度为1.5~2.5mm,所述绿硅胶层(301)为玻纤布、硅橡胶混合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有机薄膜层(201)的厚度为10~18μm,所述水溶性有机薄膜层(201)为聚烯烃蜡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防护层(101)的厚度为1-3mm,所述透明防护层(101)为双层或单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矽铝箔层(102)厚度为2-5mm。

6.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方法,是权利要求书1-4任一项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的压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校验,检查机器台面是否干净,检查矽铝箔层(102)、钢板(302)有无变形,外封部(1)、内芯部(2)、基层部(3)有无破损或褶皱,检查无误并确认好原料之后方可进行生产;

s2:叠层排版,首先并用粘尘布或粘尘纸清除外封部(1)、内芯部(2)、基层部(3)表面的灰尘杂物,然后在对外封部(1)、内芯部(2)、基层部(3)进行依次叠层,工作人员进行叠层操作时需要佩戴手套或者手指套;

s3:定位,定位过程包括两部分,铆钉定位以及焊点定位,将预先钻好定位孔的外封部(1)、内芯部(2)及基层部(3)按排版顺序套在装有柳钉的模板上,再用冲钉器冲压柳钉使其定位,将预先钻好定位孔的外封部(1)、内芯部(2)以及基层部(3)按排版顺序套在装有定位销的模板上,再通过加热几个固定点,利用半固化片受热融化凝固定位,然后进行外形修整加工;

s4:加压,将外封部(1)、内芯部(2)、基层部(3)定位在压合机的压台之后,启动压合设备电源,加压至0.1-0.4mpa、并将压合温度控制在加热至160-170℃之间,持续20-30秒,使得外封部(1)与内芯部(2)、内芯部(2)与基层部(3)之间的uv固化粘合层(4)完全充满,且没有溢胶现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过程中对于外封部(1)、内芯部(2)、基层部(3)上采用预先冲的定位孔模式配合导向销钉定位,在板四边上冲4个slot孔,两个为一组,分别定位x/y方向,其中一组为不对称设计,目的是启动防止放反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6压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过程中,需要选取相同尺寸的原材料进行叠层排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及其压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过程压合机选用舱压式压合机,且压合过程升温速率保持稳定,达到最高温度后需要保持不少于10秒的时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板间的压合连接结构,包括外封部、内芯部及基层部,所述外封部与内芯部、内芯部与基层部均通过UV固化粘合层进行压合连接,所述外封部包括透明防护层和矽铝箔层,所述矽铝箔层连接于透明防护层底侧面,所述内芯部包括水溶性有机薄膜层、柔性线路板和挠性层,所述柔性线路板连接于水溶性有机薄膜层底侧面,所述挠性层连接于柔性线路板底侧面,所述基层部包括绿硅胶层和钢板。本发明通过让矽铝箔层与钢板均匀受热,压合升温速度稳定,压力分布稳定,使得填胶均匀、平整,从而防止出现溢胶现象,压合产品合格率高,快速压合便于生产过程的品质监控,及时调整生产参数,有效提高品质合格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长华
技术研发日:2020.09.14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