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组合灯调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3530发布日期:2020-12-25 08: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组合灯调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组合灯调光机构。



背景技术:

前组合灯作为机动车前方的照明工具,是功能最多、作用占比最大的汽车车灯。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出行交通工具的外观效果和功能作用要求越来越高。外观造型上,车灯是整车的颜值担当,为了配合整车的流线型,车灯造型也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凸显科技感和立体感,车灯在整车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功能上,车灯是安全行驶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人们对于车灯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技化智能化,调光机构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来控制,只需要输入指令就能完成操作。前组合灯的远光和近光反射镜需要调光机构来调节。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前组合灯调光机构的结构样式较少,调光方式受到一定的局限,且现有结构体积大,占据很大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汽车造型变得越来越精致,车灯结构也做出相应的变化。然而现在的调光机构在灯具内部占了较大空间,导致灯具内部可用空间变小。对于一些要求压缩灯具空间的整车来说,由于调光机构体积庞大,减小灯具整体体积会很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整车的设计。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146998u,公开日期为2019年7月23日,公开了一种前照灯调光支架结构,包括手动调光组件,所述手动调光组件包括手动调光导轨、万向座、导轨套筒、金属卡片和手动调光螺杆,所述导轨套筒与所述手动调光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套筒与所述万向座连接,所述导轨套筒与所述手动调光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金属卡片分别与所述导轨套筒、手动调光螺杆连接。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因手动调光螺杆与导轨套筒之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的晃动,避免了划粉缺陷。但该技术方案不足之处在于占用空间大,体积庞大,无法应用于一些小体积的前组合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车灯调光机构体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占用空间小的汽车前组合灯调光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组合灯调光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调节机盖、齿轮、壳体件和水平横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螺杆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机盖顶部设有容纳调节螺杆的管道,所述管道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调节机盖下方和与壳体件连接,调节机盖的侧壁设有容纳调节杆的限位孔,调节螺杆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调节杆头部为花键结构且与齿轮外侧的齿部适配,调节杆位于调节机盖的一侧,调节杆穿过限位孔后与位于调节机盖内部的齿轮的齿部配合。

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调节螺杆可以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在调节机盖的管道内上下运动,管道不仅起到了保护调节螺杆的作用,也能使调节螺杆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有序,调节螺杆的上下速度变得更加平稳,那么整个调光机构在调校灯光角度时也会变得更加线性。齿轮和调节螺杆同轴连接,具体地说,调节螺杆头部是和齿轮连接,调节螺杆头部以上部分的外侧壁是带有外螺纹的。那么在操作调节螺杆的时候,齿轮也会随之发生转动,齿轮的齿部绕着齿轮中心旋转,齿轮的齿部通过花键把动力传导到调节杆。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通过齿轮、花键的结构能够驱动水平布置的调节杆绕自身中心轴旋转,实现调节组合灯发射镜的角度。其中的限位孔可以限制调节杆的位置,防止调节杆发生偏心旋转或者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

作为优选,齿轮上设有容纳调节螺杆头部的套筒,调节螺杆头部周向设有若干加强肋,套筒内部设有与加强肋适配的若干通槽。为了加工方便,可以在调节螺杆头部周向设置四个加强肋,形成一个十字形状螺杆头。加强肋可以增加调节螺杆头部的结构强度,通槽是可以允许加强肋整体嵌入进去。调节螺杆和齿轮通过加强肋加通槽的结合实现了同轴连接,两者同轴运动时,能更好的保证同步运动。

作为优选,壳体件包括水平横置的平板和竖直布置的侧板,平板上设有限位凸台,齿轮套设在限位凸台上方。限位凸台可以防止齿轮水平方向发生挪位,前文提到齿轮上有中空的套筒,套筒邻近齿部的一端与限位凸台相贴,齿轮就可以套设在限位凸台然后随着调节螺杆运动。齿轮和限位凸台之间会存在滑动摩擦,为了减小摩擦,可以在限位凸台和齿轮接触的地方上润滑油。

作为优选,调节机盖外侧设有螺丝,壳体件的平板下方设有容纳螺丝的安装槽,调节机盖的侧壁设有外翻边,外翻边上设有与安装槽口对应的安装孔,螺丝穿过安装孔后与安装槽配合。外翻边可以增强调节机盖的强度,螺丝通过安装孔旋入安装槽可以使调节机盖和壳体件的平板能紧密连接在一起,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调节灯光时操控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上设有容纳调节杆的通孔,调节杆尾部与通孔内侧相贴。壳体件侧板上的通孔对调节杆既有限位的作用也有导向的作用,调节杆由于其尾部与通孔内相贴,调节杆只能绕自己轴心旋转,不会发生偏转或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尾部外侧壁上周向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o型圈。o型圈布置在此处可以防止水分从壳体件和调节杆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到花键或齿轮齿部,防止花键结构或齿轮受潮而导致调光机构的内部传动效率降低。o型圈建议采用弹性软橡胶材质,能提高更好的密封性。虽然前文中有提到调节杆的尾部与通孔内侧相贴,调节杆和通孔之间的是没有间隙的,但是零部件的磨损会产生间隙,所以布置o型圈可以减小水分进入。但是o型圈会增大调节杆和通孔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在安设o型圈时可以先上润滑油加以润滑。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调节螺杆和调节机盖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可以更好地控制调节螺杆,时调节螺杆上下运动过程能更线性、流畅;

水平横置的调节杆头部设有与齿轮齿部配合的花键,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可以将动力传递给调节杆,整个调光机构体积更紧凑;

调节螺杆头部的加强肋可以提高调节螺杆的强度,齿轮上套筒形成与加强肋配合的通槽,能够及时的将调节螺杆的轴向运动转化成齿轮转动;

调节杆和壳体件之间增设o型圈可以有效防止杂质或水汽进入到调节杆和齿轮齿部接触的部分,调光机构的核心传动部分可以持久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调节螺杆1、螺丝2、调节机盖3、齿轮4、壳体件5、o型圈6、调节杆7、管道8、加强肋9、套筒10、平板11、侧板12、限位凸台13、安装槽14、外翻边15、限位孔16、通孔17、凹槽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前组合灯调光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1、调节机盖3、齿轮4、壳体件5和水平横置的调节杆7,所述调节螺杆1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机盖3顶部设有容纳调节螺杆1的管道8,所述管道8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调节机盖3下方和与壳体件5连接,调节机盖的侧壁设有容纳调节杆7的限位孔16,调节螺杆1和齿轮4同轴连接,所述调节杆7头部为花键结构且与齿轮4外侧的齿部适配,调节杆7位于调节机盖3的一侧,调节杆7穿过限位孔16后与位于调节机盖内部的齿轮的齿部配合。齿轮4上设有容纳调节螺杆1头部的套筒10,调节螺杆1头部周向设置四个加强肋9,形成一个十字形状螺杆头,套筒10内部设有与加强肋9适配的若干通槽。壳体件包括水平横置的平板11和竖直布置的侧板12,平板上设有限位凸台13,齿轮套设在限位凸台13上方。调节机盖3外侧设有螺丝,壳体件5的平板11下方设有容纳螺丝的外形呈圆管状的安装槽14,调节机盖的侧壁设有外翻边15,外翻边15上设有与安装槽14槽口对应的安装孔,螺丝穿过安装孔后与安装槽配合。所述侧板12上设有容纳调节杆的通孔17,调节杆尾部与通孔内侧相贴。所述调节杆尾部外侧壁上周向设有凹槽18,凹槽内嵌设有o型圈6。

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调节螺杆可以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在调节机盖的管道内上下运动,管道不仅起到了保护调节螺杆的作用,也能使调节螺杆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有序,调节螺杆的上下速度变得更加平稳,那么整个调光机构在调校灯光角度时也会变得更加线性。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通过齿轮、花键的结构能够驱动水平布置的调节杆绕自身中心轴旋转,实现调节组合灯发射镜的角度。

加强肋可以增加调节螺杆头部的结构强度,通槽是可以允许加强肋整体嵌入进去。调节螺杆和齿轮通过加强肋加通槽的结合实现了同轴连接,两者同轴运动时,能更好的保证同步运动。

螺丝通过安装孔旋入安装槽可以使调节机盖和壳体件的平板能紧密连接在一起,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调节灯光时操控性更好。

壳体件侧板上的通孔对调节杆既有限位的作用也有导向的作用。

调光机构整套调光流程大致为:调节螺杆旋转,从管道中自上而下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管道下方的同轴连接的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花键转动,调节杆发生旋转,进一步调节反射镜的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