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0217发布日期:2021-11-10 09:3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有关散热器,尤其关于水冷散热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冷系统,其核心为水冷式散热器,由于散热效率大于气冷式散热器,常用于高负载的it设备。传统的水冷式散热器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464724号专利,其揭露水冷式散热器,其让一上热交换鳍片组与一下热交换鳍片组交互对插设置形成一水流通道,以透过一冷却流体通过该水流通道以快速带走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的热量。
3.然而,此习知散热器的该水流通道并无导流设计,其导致该冷却流体进入该水流通道的部分区域,如远离出入口管或侧边边缘区域时,会有流速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因而会造成热源的堆积而降低散热效果。
4.为此,中国台湾公告第m606241号专利其揭露一种均温散热器结构,其透过设计该冷却流体的流道,让由一入口管进入且初始温度较低的该冷却流体由上往下直接进入温度较高的中央区域,可充分进行热交换而带走热量,而升温后的该冷却流体会朝周边区域流动并由下往上流动并由一出口管排出。因此,透过让较冷的冷却流体下降与较热的冷却流体上升的热流现象,增加该冷却流体的流动性,避免形成不流动的停滞区域而增加散热效果。
5.然而,该冷却流体的流道设计为垂直s型,该入口管与该出口管位于水平的两侧,因此该冷却流体由该入口管朝向该出口管的流动性不佳,容易产生回压让该冷却流体在靠近该入口管附近产生停滞的现象,而降低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可以增加冷却流体流动性而增加散热效果的散热器结构。
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其包含一腔体、一散热鳍片以及一均温板。其中该腔体具有一腔室、一入口管与一出口管,该腔室内设置一分隔板与一分隔壁,该分隔板将该腔室分隔为一上区域与一下区域。并该分隔板具有一渐缩入水孔与一周边缺口,该渐缩入水孔连通该上区域与该下区域,该周边缺口亦连通该上区域与该下区域。又该上区域被该分隔壁分隔而具有一入水空间与一出水空间,该入水空间连通该入口管与该渐缩入水孔,且该渐缩入水孔具有一随着远离该入口管而逐渐缩小的渐缩宽度,该出水空间连通该出口管与该周边缺口。而该散热鳍片设置于该均温板上,且该均温板固定于该腔体且封闭该腔室并让该散热鳍片伸入该腔室而位于该下区域。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分隔板具有多个第一固定孔,而该分隔壁具有对应该多个第一固定孔的多个第二固定孔,且该多个第一固定孔与该多个第二固定孔分别被多个固定柱穿过而固定。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散热鳍片的外形为选自圆柱与方形的任一种。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周边缺口围绕该分隔板。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腔体具有一连通该入水空间的入口孔,该入口管接合该入口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腔体具有一连通该出水空间的出口孔,该出口管接合该出口孔。
13.据此,该入口管可导入一冷却流体,该冷却流体经该入水空间、该渐缩入水孔而进入该下区域而流经该均温板与该散热鳍片,再经由该周边缺口回到该上区域,最后经该出水空间由该出口管排出,由于该渐缩入水孔的该渐缩宽度为随着远离该入口管而逐渐缩小,因此靠近该入口管处的该渐缩入水孔具有较大的通过流量,而远离该入口管处的该渐缩入水孔具有较小的通过流量,因而通过该渐缩入水孔后,会因为流量差异而让该冷却流体具有远离该入口管并流向该出口管的动能,亦即该冷却流体更容易由该入口管流向该出口管,可增加该冷却流体的流动性而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a,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观图;
15.图1b,为本实用新型图1a于1b

1b处的剖视图;
16.图1c,为本实用新型图1a于1c

1c处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隔板与散热鳍片位置对应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流体流动示意图一;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流体流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1.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22.请参阅“图1a”、“图1b”、“图1c”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其包含一腔体10、一散热鳍片20以及一均温板30。其中该腔体10具有一腔室11、一入口管12与一出口管13。该腔室11内设置一分隔板14与一分隔壁15,该分隔板14将该腔室11分隔为一上区域111与一下区域112。如图1b所示,并该分隔板14具有一渐缩入水孔141与一周边缺口142,该渐缩入水孔141连通该上区域111与该下区域112,且该渐缩入水孔141具有一随着远离该入口管12而逐渐缩小的渐缩宽度,并该周边缺口142亦连通该上区域111与该下区域11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该周边缺口142围绕该分隔板14设置。
23.请再参阅“图1b”与“图1c”所示,该上区域111被该分隔壁15分隔而具有一入水空间113与一出水空间114,该入水空间113连通该入口管12、该渐缩入水孔141,该出水空间114连通该出口管13、该周边缺口142。在一实施例中,该腔体10具有一入口孔16,该入口孔16连通该入水空间113,且该入口管12接合该入口孔16。同样的,该腔体10具有一出口孔17,该出口孔17连通该出水空间114,且该出口管13接合该出口孔17。
24.而该散热鳍片20设置于该均温板30上,且该均温板30固定于该腔体10且封闭该腔
室11并让该散热鳍片20伸入该腔室11而位于该下区域112。该散热鳍片20在实际实施时,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举例来说,该散热鳍片20可以为圆柱或如图3所示所绘制的方形等等。
25.请再参阅“图1b”、“图2”与“图3”所示,该分隔板14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43,而该分隔壁15具有多个对应该多个第一固定孔143的第二固定孔151,且该多个第一固定孔143与该多个第二固定孔151分别被多个固定柱18穿过而固定。
26.请再参阅“图4”与“图5”所示,该入口管12可以导入一冷却流体40,初始温度较低的该冷却流体40经该入水空间113、该渐缩入水孔141而由上往下直接进入该下区域112,当该冷却流体40通过该渐缩入水孔141时,由于该渐缩入水孔141的该渐缩宽度为随着远离该入口管12而逐渐缩小,依据流体力学理论,靠近该入口管处的该渐缩入水孔具有较大的通过流量,而远离该入口管处的该渐缩入水孔具有较小的通过流量,因而通过该渐缩入水孔后,会因为流量差异而让让该冷却流体具有远离该入口管并流向该出口管的动能,可增加该冷却流体的流动性。又当该冷却流体40流经该均温板30与该散热鳍片20时会吸收热量,又由于该均温板30与该散热鳍片20的中央区域通常是温度最高的地方,因此可充分进行热交换而带走热量。而吸收热量而升温的该冷却流体40,会朝周边区域流动以经由该周边缺口142(可一并参阅图1c)由下往上的回到该上区域111,最后经该出水空间114由该出口管13排出。
2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习知的优点至少包含:
28.1.该渐缩入水孔的该渐缩宽度为随着远离该入口管而逐渐缩小,因此靠近该入口管处的该渐缩入水孔具有较大的通过流量,而远离该入口管处的该渐缩入水孔具有较小的通过流量,因而通过该渐缩入水孔后,会因为流量差异而让该冷却流体具有远离该入口管并流向该出口管的动能,可增加该冷却流体的流动性而提升散热效果。
29.2.初始温度较低的该冷却流体为由上往下直接进入该均温板与该散热鳍片温度较高的中央区域,可充分进行热交换而带走热量。
30.3.升温后的该冷却流体会朝周边区域流动而经该周边缺口由下往上的回到该上区域,以经该出水空间由该出口管排出,其符合冷流体下降与热流体上升的热流现象,而可增加该冷却流体的流动性,避免形成不流动的停滞区域,确保该冷却流体可以充分接触该均温板与该散热鳍片而增加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