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8374发布日期:2021-11-29 21:5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ct电控柜的表面一般有塑胶件护罩包围着,电控柜的内部基本形成封闭的空间,以保护内部的电子部件,然而电控柜的封闭机构导致散热能力下降,一般需要加装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利用第一散热风扇增加进入电控柜内的气流,然而,现有的散热装置工作时其中的所有风扇均在任何温度下均同时投入运行,导致在电控柜内温度相对较低时,风扇仍全部投入运作,较为浪费电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风扇在高温时自行启动并在低温时自行关闭,从而节约电量。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包括柜体、支撑柱、柱状密封模体、铜板、第一铜片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柜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柱具有容纳腔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柱状密封模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柱状密封模体的内部装有液体,所述铜板与所述柱状密封模体固定连接,所述铜板位于所述柱状密封模体的顶部,所述铜板与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铜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第一铜片穿设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铜片位于所述铜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电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柜体的内部。
5.其中,所述ct电控柜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铜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开口呈上大下小状设置,所述第二铜片穿设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铜片位于所述第一铜片的上方,所述第二铜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电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柜体的内部。
6.其中,所述ct电控柜散热装置还包括多个导热板,多个所述导热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热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的外部的各个侧面。
7.其中,所述铜板的侧面设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铜板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具有与所述定位支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支架位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内部。
8.其中,所述铜板还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铜板的顶部。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ct电控柜运行时,所述柜体内部的元器件运行产生热量而导致所述柜体内部温度升高,所述柱状密封模体内部的液体蒸发,所述柱状密封模体由于热胀冷缩原理而膨胀,所述柱状密封模体向上膨胀带动所述铜板向上移动,当所述铜板向上移动而触碰到所述第一铜片时,所述第一铜片通电而引起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转动,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转动对所述柜体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降低所述柜体内部的
元器件温度,当所述柜体内部温度降低时,所述柱状密封模体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回缩,从而使所述铜板和所述第一铜片分离,所述第一铜片不再通电,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停止运行,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在高温时自行启动并在低温时自行关闭,从而节约电量。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ct电控柜散热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具有开口的侧面的剖视图。
[0014]1‑
柜体、2

支撑柱、21

容纳腔、22

开口、23

定位凹槽、3

柱状密封模体、4

铜板、41

定位支架、42

连接槽、5

第一铜片、6

第一散热风扇、7

第二铜片、8

第二散热风扇、9

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7]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ct电控柜散热装置,包括柜体1、支撑柱2、柱状密封模体3、铜板4、第一铜片5和第一散热风扇6,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柜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位于所述柜体1的内部,所述支撑柱2具有容纳腔21和开口22,所述开口22与所述容纳腔21相连通,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位于所述容纳腔21的内部,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的内部装有液体,所述铜板4与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固定连接,所述铜板4位于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的顶部,所述铜板4与所述支撑柱2滑动连接,所述铜板4位于所述容纳腔21的内部,所述第一铜片5穿设在所述开口22中,所述第一铜片5与所述支撑柱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铜片5位于所述铜板4的上方,所述第一铜片5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电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与所述柜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位于所述柜体1的内部。
[001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2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1的内部,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位于所述支撑柱2的所述容纳腔21中,所述支撑柱2对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进行支撑,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的内部装有部分液体,所述铜板4位于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的顶部,所述第一铜
片5与所述铜板4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铜板4的上方,所述第一铜片5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电连接,所述铜板4始终处于通电状态,当ct电控柜运行时,所述柜体1内部的元器件运行产生热量而导致所述柜体1内部温度升高,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内部的液体蒸发,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由于热胀冷缩原理而膨胀,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向上膨胀带动所述铜板4向上移动,当所述铜板4向上移动而触碰到所述第一铜片5时,所述第一铜片5通电而引起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转动,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转动对所述柜体1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降低所述柜体1内部的元器件温度,当所述柜体1内部温度降低时,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回缩,从而使所述铜板4和所述第一铜片5分离,所述第一铜片5不再通电,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停止运行,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在高温时自行启动并在低温时自行关闭,从而节约电量。
[0019]
进一步的,所述ct电控柜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铜片7和第二散热风扇8,所述开口22呈上大下小状设置,所述第二铜片7穿设在所述开口22中,所述第二铜片7与所述支撑柱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铜片7位于所述第一铜片5的上方,所述第二铜片7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8电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风扇8与所述柜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风扇8位于所述柜体1的内部。
[00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22呈上大下小状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铜片7不能够下滑至与所述第一铜片5相贴合,当所述柜体1内部温度较高时,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膨胀带动所述铜板4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一铜片5贴合,从而让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启动进行散热,而当所述柜体1内部温度持续升高时,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继续膨胀带动所述铜板4和所述第一铜片5向上移动而触碰到苏搜第二铜片7,所述第二铜片7通电而引起所述第二散热风扇8转动,所述第二散热风扇8和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同时转动以对所述柜体1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当所述柜体1内部温度降低时,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回缩先与第二铜片7断开连接,再与所述第一铜片5断开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够在所述支撑柱2上上下间隔设置多个铜片,多个铜片分别电连接一个风扇,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0021]
进一步的,所述ct电控柜散热装置还包括多个导热板9,多个所述导热板9分别与所述支撑柱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热板9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2的外部的各个侧面。
[00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9能够吸收所述柜体1内部的热量传至所述支撑柱2,以使所述柱状密封模体3能够更快的受热而膨胀。
[0023]
进一步的,所述铜板4的侧面设有定位支架41,所述定位支架41与所述铜板4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2具有与所述定位支架4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23,所述定位支架41位于所述定位凹槽23的内部。
[002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支架41能够在所述定位凹槽23的内部进行转动,所述定位支架41和所述定位凹槽23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铜板4的位置,以使所述铜板4能够在所述容纳腔21的内部更好地上下滑动。
[0025]
进一步的,所述铜板4还具有连接槽42,所述连接槽42位于所述铜板4的顶部。
[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铜板4的顶部具有所述连接槽42,所述铜板4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铜片5和所述第二铜片7均移动至所述连接槽42的内部,从而增加所述铜板4与所述第一铜片5和所述第二铜片7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所述第一铜片5、第二铜片7与所述铜板4之间接触不良而引起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8不能够运行。
[0027]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