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4680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组结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增加组装强度及减少生产成本之散热模组结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著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各类晶片(如中央处理器)的体积逐渐缩小,相对地,为了使各类晶片能处理更多的资料,相同体积下的晶片已经可容纳比以往多出数倍以上的元件,当晶片内的元件数量越来越多时,元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亦越来越大,以常见的中央处理器为例,其工作时产生的热度足以使中央处理器整个烧燬,因此,各类晶片的散热装置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0003]现行散热装置及散热模组透过复数相同及不同之散热元件相互搭配组装所组成,该等散热元件可为热管、散热器、散热基座等元件,该等散热元件彼此搭配结合,其主要透过焊接加以固定,但针对以铝材质所制成之散热元件,若要进行焊接作业,则不仅需要先施以若干助焊步骤,才可再以特种焊接工作之方式进行焊接,造成其整体之加工步骤过于繁杂,加工成本亦相对增加。
[0004]另者,亦有业者以螺丝等固定元件对该等散热元件进行结合固定,但固定元件仅能针对部分散热元件进行螺锁固定(如散热鰭片组与散热基座),对于热管则无法直接透过螺锁之方式进行固定。
[0005]再者,习知技术于该散热基座开设一孔洞或一沟槽将该热管嵌设于该散热基座之孔洞或该沟槽,令该热管与该散热基座得以结合,此一结合方式虽解决前述焊接及螺锁固定方式之问题,但热管透过散热基座间接传导热量,两者间容易因具有间隙而产生热阻现象之发生,导致导热效率不佳;除此之外,习知散热基座与热管相组装结合位置处呈平滑面,使得该热管与该散热基座之间摩擦力较小,导致该散热模组的纵向紧配强度相对较差。
[0006]以上所述,习知具有下列之缺点:
1.生产成本较高;
2.导热效率较差;
3.轴向紧配强度相对较差。
[0007]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为本案之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8]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基座与热管组装强度之散热模组组合结构。
[0009]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轴向紧配度的散热模组组合结构。
[0010]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散热模组组合结构。
[0011]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导热效率的散热模组组合结构。
[0012]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基座与热管组装强度之散热模组制造方法。
[0013]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轴向紧配度的散热模组制造方法。
[0014]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散热模组制造方法。
[0015]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导热效率的散热模组制造方法。
[001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包括:基座,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基座中央处形成一容置槽及一贯通孔,该容置槽相对该贯通孔之对应两端处形成有一承载部,所述容置槽与该第一侧面相交处具有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二侧面,所述贯通孔相邻所述第一、二延伸臂处形成有一壁面,并于该壁面上凸设复数凹凸体;及一热管,具有一上端面及一下端面,该热管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并该下端面与所述承载部及凹凸体相贴合,前述第一、二延伸臂压制该热管并该上端面与该第一侧面平齐。
[0017]该热管为扁平状热管。
[0018]该等凹凸体呈圆形或三角形或正方形或V字形等几何形状。
[0019]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座和热管,将该基座两侧面定义为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
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之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加工开设一容置槽并两端处形成有一承载部,以及连通所述第一、二侧面之一贯通孔;
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之第二侧面向该第一侧面之方向对所述容置槽与该贯通孔相交处施以压力向第一侧面方向弯折成型相对应之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
施以机械加工对该第一、二延伸臂靠近该贯通孔处,由该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之方向施以压力形成复数凹凸体;
将该热管置入前述基座之容置槽内,并对该第一、二延伸臂施以压力藉以压制该热管。
[0020]所述机械加工为冲压加工。
[0021]该热管与所述基座利用机械加工紧配结合。
[0022]该机械加工为冲压加工。
[0023]透过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藉由所述容置槽与第一侧面相交处所形成的第一、二延伸臂,并所述贯通孔相邻所述第一、二延伸臂处形成之壁面,在该壁面上形成有该等凹凸体,当所述热管置入前述基座之容置槽内,并对该第一、二延伸臂施加压力后,所述第一、二延伸臂压制该热管并令该热管上端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切齐,此时所述热管因压力而使下端面因应凹凸体而产生形变,致所述凹凸体与该热管之下端面得相紧密贴附卡合,并箝制住该热管,使该热管无法前后滑动,而达到增加热管与基座的轴向紧配度,以大幅提升基座与热管之组装强度。
[0024]除此之外,透过本发明的设计,还可节省习知透过螺丝等固定元件对所述基座及热管进行结合固定所产生的成本花费。
【附图说明】
[0025]第IA图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1B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1C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A-A’剖视图;
图1D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B-B’剖视图;
图1E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部份放大剖视图;
图2A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B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部分放大图;
图3A为本发明散热模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步骤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散热模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0026]图中所示,附图标记清单如下:
基座I
第一侧面11 第二侧面12 容置槽13 承载部131 贯通孔14 第一延伸臂15 第二延伸臂16 壁面17 凹凸体18 热管2 上端面21 下端面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于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28]请参阅图1A至图1E,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组合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及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散热模组组合结构,包括一基座I及一热管2,该基座I具有一第一侧面11及一第二侧面12,该基座I中央处形成一容置槽13及一设于容置槽13中央处之贯通孔14,该容置槽13相对该贯通孔14之对应两端处形成有一承载部131,所述容置槽13与该第一侧面11相交处具有一第一延伸臂15及一第二延伸臂16,所述贯通孔14连通所述第一、二侧面11、12,所述贯通孔14相邻所述第一、二延伸臂15、16处形成有一壁面17,并在该壁面17上设形有复数凹凸体18 ;
前述热管2具有一上端面21及一下端面22,该热管2嵌设于所述容置槽13内并令该下端面22与所述承载部131及凹凸体18相贴合,当施以一下压力令前述第一、二延伸臂15,16的下压抵制该热管2并使该上端面21与该第一侧面11得平齐;而所述热管2在本实施例中以扁平状热管做说明,但在实际实施时,可为圆型管或D型管,并不引以为限。
[0029]续请一併参阅图1A至图1E,透过前述散热模组结合结构的设计,藉由所述容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