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098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
[0001] 本发明设及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0002] 可借助透明导电涂层加热的汽车行业中的窗玻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该涂 层包括特别基于银的导电层。该涂层通常与两个汇流条(也称作汇流排或母排)电接触,电 流在它们之间流经该可加热涂层。特别对挡风玻璃描述了运种类型的加热,其中可W将汇 流条互相平行布置在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在平行汇流条之间形成均匀加热场。
[0003] 借助导电涂层加热对侧窗玻璃也有意义。但是,由于它们的复杂形状,不可能将汇 流条互相平行布置W在该窗玻璃的可视区中形成均匀加热场。此外,特别在用于可通过窗 玻璃的垂直运动打开的侧窗玻璃的窗玻璃的情况下,希望汇流条甚至在打开状态下也被车 身部件掩盖,运额外带来了对汇流条定位的限制。
[0004] 为了在该窗玻璃的可视区上引导汇流条之间的电流路径,通常借助线形的去涂层 区将该涂层结构化。例如从DE10 2004 029 164AUWO03/105532AUWO03/105533Al 和WO2006010698Al中获知具有结构化导电涂层的侧窗玻璃。但是,由于汇流条之间的不 同电流路径非常不同(由于所提出的结构化设计),形成具有差异很大的溫度和因此加热作 用的区域。此外,去涂层线通常在电流路径方向极大改变的位置,特别是在线的转角或开口 端造成局部过热,所谓的"热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均匀加热作用的改进的可加热侧窗玻璃。
[0006]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优选实施方案出 自从属权利要求。
[0007] 本发明的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包含经由热塑性中间层互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外玻 璃板和一个内玻璃板,和W平面方式布置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的导电涂层,所述涂 层被隔离线分割成区段,其中 -所述涂层具有在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之间延伸的并各自含有至少一个区段的 加热条,所述加热条彼此电隔离, -至少一个加热条由至少两个区段形成,它们经由至少一个导电连接元件互相导电连 接。
[000引各个加热条的长度优选偏离加热条的平均长度最多15%。
[0009] 本发明的层压侧窗玻璃是车辆,优选机动车,例如客车或卡车的的侧窗玻璃。该层 压侧窗玻璃包含内玻璃板和外玻璃板。"内玻璃板"是指在安装状态下朝向车的内部空间的 玻璃板。"外玻璃板"是指在安装状态下朝向外部环境的那些玻璃板。根据本发明,在外玻 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布置导电涂层。该加热层与第一和第二汇流条相连。提供汇流条W与 外部电源相连,W使电流在汇流条之间流过导电涂层。因此,该涂层充当加热层并因其电阻 而将侧窗玻璃加热,例如W将侧窗玻璃除冰或使其摆脱水汽凝聚。该加热层可W施加到内 玻璃板的表面或外玻璃板的表面上或施加到中间层的薄膜上。
[0010] 该导电涂层被隔离线分割成彼此分开的不同区段。运些区段可W有针对性地形成 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之间的电流路径,由于常规侧窗玻璃的复杂形状,运是确保均匀 电流分布和因此均匀加热作用所必须的。
[0011] 本发明基于下述知识:为了加热作用的均匀化,要考虑的不是加热条的电阻(W单 位Ohm给出),而是表面功率密度(W单位W/W给出)或表面电流密度(W单位A/m2给出)。
[0012] 如下得出加热条的电阻乐Q为单位)
(1) 其中片代表比电阻(单位Qm),Z代表加热条的长度(单位m),(6/代表加热条的厚度,即 导电涂层的厚度(m)且W表加热条的宽度(单位m)。
[0013] 如果加热条的溫度直接取决于电阻值,则其根据公式(1)对给定可加热涂层而言 一方面受加热条的长度X,另一方面受加热条的宽度馈多响。相反,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可 W仅通过选择长度Z来影响溫度,而宽度《不重要。其原因在于加热条的溫度取决于表面 功率密度A。
[0014] 表面功率密度是功率邱余W加热条的面积(表面积)&即
似 其中公代表电压(单位W)且/代表电流强度(单位A),并使用已知关系式片仍。使用 欧姆定律(公-化)和公式(1),得出
(3)。
[001引由于面积5是加热条的宽度巧P长度Z的乘积(5'二《Z),得出
(4)。
[0016] 表面功率密度A因此与加热条的宽度巧£关,而是在给定电压化层厚度巧日比电 阻P的情况下,仅取决于加热条的长度X。本发明人现在发现,加热条的溫度受表面功率密 度A影响,因此在给定可加热涂层和电压的车行业中惯常指定的电压)下,仅受长度Z影 响。
[0017] 在简单的矩形窗玻璃(其中汇流条互相平行布置在两个相反侧边上)的情况下,存 在等长电流路径,由此产生均匀加热功率。但是,在侧窗玻璃的情况下,由于该窗玻璃的极 大偏离矩形的复杂形状,均匀的加热功率是巨大的挑战。根据本发明,可加热涂层被隔离线 分割成区段,W在整个窗玻璃上W分布式的方式从第一汇流条向第二汇流条引导电流并由 此在整个窗玻璃上获得加热作用。但是,产生长度不同的区段。因此,为了获得长度相等(或 类似)的电流路径,经由电连接元件连接多个区段W形成加热条。根据本发明,设计运些区 段并互相连接W使各个加热条的长度偏离加热条的平均长度最多15%,即所有加热条具有 类似长度。
[0018] 在此,加热条的"平均长度"是指加热条长度的算术平均值,即所有加热条的长度 总和除W加热条的数量。
[0019] 各个加热条的长度优选偏罔加热条的平均长度最多10%,特别优选偏罔最多5%。 运对均匀加热作用特别有利。
[0020] 在加热条的中屯、测量加热条的长度。运意味着测量段布置在加热条的中屯、,与限 定该加热条的两条隔离线的侧向距离相等。
[0021] 长度类似的加热条产生均匀加热功率的原理也可适用于该窗玻璃的仅一个区域。 当要向该窗玻璃的一个区域提供比该窗玻璃的其余部分明显更高或更低的加热功率时,运 是令人感兴趣的。然后,可W从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条的图案中排除运一区域。例如,可能希 望的是侧窗玻璃应在前面的区域中具有比其余区域中明显更高的加热功率,W尽可能快速 有效地给予驾驶者侧镜视线。可W为大部分窗玻璃面积提供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加热条,而 在前面的区域中,通过适当形成区段和加热条有意识地获得更高的加热功率。
[0022] 该区段优选形成为条形。在此,术语"条"是指其长度为其宽度的至少两倍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宽度是指运样的维度,沿该维度该区段与汇流条相连。长度是指电流路径沿其 延伸的维度。
[0023] 如上所述,区段的宽度和因此加热条的宽度对该窗玻璃上的溫度分布没有影响。 但是,隔离线会对该窗玻璃的外观具有影响。出于美观原因,不易察觉的隔离线是合意的, 运带来和谐且很少干扰的外观。因此,所有区段优选具有相同宽度。隔离线随之有利地均 匀和不易察觉地分布在窗玻璃上。一方面,该窗玻璃不应具有过多隔离线,因为由此破坏外 观。此外,许多隔离线和相应地许多区段使得需要大量连接元件,运自一定数量起很难才能 让观察者看不见。另一方面,该窗玻璃也不应具有过少的隔离线W使区段能够互连形成相 同长度的加热条。区段的确切数量和宽度在个例中取决于该窗玻璃的确切形状并可W由本 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预先考虑和模拟确定。该区段的宽度也取决于侧窗玻璃的尺寸。通常, 对于客车的侧窗玻璃,当该区段的宽度为1厘米至10厘米,优选2厘米至6厘米时,获得特 别好的结果。但是,对于例如卡车的更大的侧窗玻璃,可W选择例如5厘米至30厘米的明 显更大的宽度。区段的数量原则上大于或等于3,并优选为5至15。
[0024] 加热条的数量原则上大于或等于2,并优选为3至10,特别优选4至7。运在均匀 的加热功率、视觉上有吸引力的窗玻璃和简单生产方面特别有利。
[00巧]所有加热条可W由互相串联的区段形成。但是,也可存在仅含单个区段的加热条。 互相连接形成加热条的每组区段优选由经由导电连接元件串联的两个区段构成。每个加热 条随之由一个或两个区段形成。运有利于该窗玻璃的简单生产。但是,该组原则上也可W 由多于两个区段,例如经由两个导电连接元件串联的=个区段或经由=个导电连接元件串 联的四个区段构成。
[0026] 导电涂层根据本发明W平面方式布置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可W在面向中 间层的外玻璃板表面或内玻璃板表面上施加导电涂层。也可W在中间层上,例如在载体膜 上施加导电涂层。
[0027] 该导电涂层优选是透明的。在本发明中,将其理解为在500纳米至700纳米的光谱 范围内具有大于70%的透光率的涂层。运因此是旨在并适合基本覆盖该窗玻璃的整个表面 施加、同时保持透视性的涂层。该透明导电涂层特别不是由不透明加热导体(其例如由印刷 银膏形成)制成的结构,其破坏透过该窗玻璃的透视性并且其中在加热导体之间必须透视。
[0028] 该导电涂层具有至少一个导电层。该涂层还可具有例如用于调节薄层电阻、用 于防腐蚀或用于减反射的介电层。该导电层优选含有银或导电氧化物(透明导电氧化物, TC0),如氧化铜锡(IT0)。该导电层优选具有10纳米至200纳米的厚度。为了同时在高透 明度下改进电导率,该涂层可具有多个导电层,它们被至少一个介电层互相隔开。该导电涂 层可W例如包括两个、=个或四个导电层。典型介电层含有氧化物或氮化物,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