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716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无线个人局域网)标准之一)或者其他通信方法来进行通信。终端11还包括控制单元16,在控制单元16中收纳有用于控制以上提及的各个部件的微型计算机16a、计时器16b和存储器16c。
[0035]照明装置1的控制单元4借助终端11在早于用户预先设定的起床设定时刻的第一时刻开始点亮光源3。控制单元4执行作为点亮光源3的控制模式的两种控制模式,即为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的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第一控制模式在第一时刻到基于起床设定时刻而确定的第二时刻上使得光源3的调光比的增加。第二控制模式在从第二时刻到基于起床设定时刻而确定的第三时刻使得光源3的调光比进一步增加。
[0036]在此,可以将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下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应用于以下方程式1所表示的函数(回归曲线)。
[0037]Y(t) = d+(a_d)/(l+(t/c)b)…方程式 1
[0038](Y(t):调光比,t:时间,a:最大调光比,b:最大斜率,c:对应于调光比的变化随时间变为最大斜率b的时间点的值(时刻),d:最小调光比)。
[0039]该回归曲线被称为如图4中所示的S型曲线。当在y轴上绘出调光比Y(t)并在X轴上绘出时间t时,这个实例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在最大调光比a和最小调光比b处近似具有渐近线。在早于对应于最大斜率b的时刻c的时间绘出向下凸的曲线,并且在晚于时刻c的时间绘出向上凸的曲线。此外,在以上回归曲线的时间t内,将光源3的照明起始时间设为0秒。然而,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示出了相对于时间的调光比,并且比起床设定时刻(由用户预先设定)要早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2100秒(35分钟))对应于0秒。
[0040]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首先,用户Μ通过利用终端11来设定任意的起床设定时刻Τ。在早于起床设定时刻Τ的时间,照明装置1的控制单元4设定第一时刻Τ1以开始光源3的照明,设定第二时刻Τ2以提供适于使用户Μ唤醒的照明环境,并设定第三时刻Τ3以提供适于唤醒用户Μ的照明环境。可以由终端11的控制单元16来执行控制单元4的操作。
[0041]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时刻Τ1比起床设定时刻Τ早35分钟,第二时刻Τ2比起床设定时刻Τ早5分钟。可以通过用户Μ输入起床设定时刻Τ来自动设定第一时刻Τ1和第二时刻Τ2,或者第一时刻Τ1和第二时刻Τ2两者之一或两者可以是用户可设定的。在这个实例中,第三时刻Τ3与起床设定时刻Τ相同。然而,第三时刻Τ3可以是不同于起床设定时刻T的时间,并且可以由用户Μ来设定。
[0042]根据本实施例,在从第一时刻Τ1到第二时刻Τ2所执行的第一控制模式中,相比于第一时刻Τ1,回归曲线中的时刻c更加靠近第二时刻Τ2。亦即,由于时刻c是对应于第一控制模式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中的最大斜率b的值,因此时刻c表示第一控制模式中调光比不断增大的比率最大时的时刻(如图5中的时刻cl所示),并且相比于第一时刻T1,时刻cl更靠近第二时刻T2。
[0043]亦即,在第一控制模式中,调光比的变化曲线从第一时刻T1到第二时刻T2是向下凸的。因此,通过在照明开始后立即维持低调光比并且逐渐增大调光比以增加到达用户Μ的光的量,用户Μ的睡眠状态变为浅睡眠状态。随后,在时刻cl靠近第二时刻T2之后,通过给用户Μ光刺激(通过大幅增加调光比),照明装置1可以使得用户Μ在第二时刻Τ2感受到平缓的唤醒。
[0044]然后,在从第二时刻Τ2到第三时刻Τ3的所执行第二控制模式中,相比于第三时刻Τ3,回归曲线中的时刻c更靠近第二时刻Τ2。亦即,由于时刻c是对应于第二控制模式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中的最大斜率b的值,所以时刻c表示第二控制模式中调光比不断增大的比率最大时的时刻(如图5中的时刻c2所示),并且相比于第三时刻T3,时刻c2更靠近第二时刻T2。
[0045]亦即,在第二控制模式中,调光比的变化曲线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是向上凸的。因此,通过在第二时刻T2之后的短时间内大幅增加调光比以进一步增加到达用户Μ的光的量,照明装置1通过增加用户Μ唤醒后所接收的光的量来唤醒用户的意识。随后,在时刻c2靠近第二时刻T2之后,通过逐渐增加调光比,有可能使用户Μ平缓地达到足够的唤醒感而起床。
[0046]根据如上所述配置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控制模式中,通过将调光比的变化模式从逐渐变化的模式切换到剧烈变化的模式,可以使得睡眠中的人被舒服地唤醒。此外,在第二控制模式中,通过将调光比的变化模式从剧烈变化的模式切换到逐渐变化的模式,用户Μ可以有效地获得觉醒感直至他/她起床。
[0047]此外,例如如图6所示,通过允许用户Μ任意设定地第二时刻Τ2,用户Μ可以根据他/她的起床模式来适当地调整唤醒或起床的时间。另外,通过设定第二时刻Τ2和第三时刻Τ3两者,有可能更加精细地设定唤醒时刻和起床时刻。图6还例示了图5中所示的第二时刻示Τ2’和此时的调光比变化曲线。
[0048]在照明装置1中,如上所述,将光源3配置为使相关色温是可变的。因此,如图7中所示,控制单元4从第一时刻Τ1到第三时刻Τ3增加光源3的相关色温。优选的是,控制相关色温不断增加模式(图7中的虚线曲线)以遵循类似于调光比的变化模式(图7中的实线曲线)的S型曲线。
[0049]例如,当照明光的相关色温高而室内空间较暗时,给人一种压抑的印象。另一方面,当照明光的相关色温低而室内空间明亮时,可能会给人一种沉闷的印象。在以上实施例中,例如,当仅控制调光比时,如果用户Μ的意识微微唤醒,室内亮度和相关色温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引起用户Μ不舒服。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增加相关色温以及调光比,有可能会抑制如上所述的用户Μ的不舒服感觉。
[0050]优选地,在从第二时刻Τ2到第三时刻Τ3的时间段中,与从第一时刻Τ1到第二时刻T2的时间段相比,每时间的相关色温的增加变大。亦即,在相关色温的变化曲线中,如图7所示,第二时刻Τ2和第三时刻Τ3之间的斜率e2大于第一时刻T1和第二时刻T2之间的斜率el。通常,通过利用公知的具有唤醒人意识的较好效果的高色温光,在从第二时刻T2到第三时刻T3的时间段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同一时间段内的唤醒效果。
[0051]此外,优选地,调光比的变化与相关色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线性的(如图8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提供自然的照明环境,而避免由于室内亮度的变化与相关色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引起的用户Μ不舒服。
[0052]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本发明而无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例如,如果通过互联网IT将终端11的收发器单元15连接到外部终端12,那么可以将照明系统10(见图1)连接到各个网络系统和云系统,并且例如用户可以比较和参考信息。此外,例如,有可能引入一种服务,用于提出建议或者针对照明信息来或者设置目标值(例如,在以上所述睡眠控制模式下设置色温)。
[0053]尽管上述内容已经说明了所认为是最佳模式和/或其他实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其中,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并且可以以各种形式和实例来实施本文所公开的主题,并且可以将本文所公开的主题应用于许多应用(本文仅描述了其中的部分应用)。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权利要求书来要求保护落入本教导的真实范围内的任何和全部修改以及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的调光比是能够调整的;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光源,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早于起床设定时刻的第一时刻开始点亮所述光源,并且执行从所述第一时刻到基于所述起床设定时刻而确定的第二时刻使所述光源的所述调光比增加的第一控制模式,以及执行从所述第二时刻到基于所述起床设定时刻而确定的第三时刻使所述光源的所述调光比增加的第二控制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以下方程式所表示的时间函数来变化所述第一控制模式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中的调光比:Y(t) = d+(a-d)/(l+(t/c)b) 其中Y(t)是所述调光比;t是时间;a是最大调光比;b是最大斜率;c表不对应于调光比随时间的变化变为最大斜率b的时间点的值;并且d是最小调光比, 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中,所述时间t表示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所述值c是自所述第一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并且相比于所述第一时刻,对应于所述值c的时间点更接近所述第二时刻,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中,所述时间t表示在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第三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所述值c是自所述第二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并且相比于所述第三时刻,对应于所述值c的时间点更接近所述第二时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使用户能够设定所述第二时刻和所述第三时刻中的至少一个时刻的输入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光源的相关色温是能够调整的,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使所述光源的所述相关色温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在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第三时刻的时间段期间的每时间的所述相关色温的增加量比在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段期间的每时间的所述相关色温的增加量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调光比的变化与所述相关色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调光比的变化与所述相关色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专利摘要】在一种照明装置中,控制单元从早于起床设定时刻的第一时刻开始点亮光源;执行第一控制模式以在从第一时刻到基于起床设定时刻而确定的第二时刻上增加光源的调光比;以及执行第二控制模式以在从第二时刻到基于起床设定时刻而确定的第三时刻上进一步增加光源的调光比。当将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下的调光比的变化曲线应用于由方程式Y(t)=d+(a-d)/(1+(t/c)b)所表示的函数时,在第一控制模式下,相比于第一时刻,时刻c更加靠近第二时刻,而在第二控制模式下,相比于第三时刻,时刻c更加靠近第二时刻。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105430832
【申请号】CN201510578179
【发明人】户田直宏, 八田和洋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公告号】US9358360, US201600746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