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壳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461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后壳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壳,后壳包括壳身和吸热储热件,吸热储热件设置于壳身上,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吸热储热材料用于吸收壳身上的热量,并且吸热储热材料将吸收的热量进行储存。本发明提供的后壳通过在壳身上设置吸热储热件,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壳身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将热量储存在自身,当壳身的温度降下来后,将储存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壳身的热量,从而使得具有该后壳的电路板和移动终端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减少了发热对壳身和移动终端的影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专利说明】
后壳和移动终立而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壳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手机配置越来越高,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 t/CPU)主频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大,导致手机发热量也相应变大,如果这些热量达不到控制或转移,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I.手机芯片温度过高,导致手机运算变慢,甚至卡顿,影响手机的使用;2.手机芯片温度传递至手机外壳,导致外壳温度较高,使用时会出现烫手、烫耳朵等问题。
[0003]为解决手机的发热问题,目前业内一般是将散热石墨片设置于壳体内壁或手机屏蔽盖上,通过散热石墨片沿周边散热,起到均热和散热的作用,但是发明人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发现由于散热石墨片的设置受位置的局限较大,对发热量较大的位置无法进行直接散热,并且散热石墨片是即时散热,此时手机整体温度可能较高,其即时散热会导致手机的外壳的温度更高,从而使得手机的热量无法较佳的散发出去。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发热影响的后壳和移动终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壳,所述后壳用于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壳组件和后盖之间,且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元器件和电池的容置空间,所述后壳包括壳身和吸热储热件,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壳身上,所述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用于吸收所述壳身上的热量,并且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将吸收的热量进行储存。
[0006]其中,所述壳身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设置元器件,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两个避空槽,所述两个避空槽分别用于设置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用于容置SIM卡,所述第二卡座用于容置存储卡,所述第二区域用于设置电池。
[0007]其中,所述两个避空槽连通。
[0008]其中,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所述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1?1:9。
[0009]其中,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所述二氧化硅为囊壁、以所述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
[0010]其中,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和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片状材料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壳身上。
[0011]其中,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稀释溶剂和所述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所述壳身上。
[0012]其中,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基底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涂布于所述基底上,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上,且涂布有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的基底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壳身上。
[0013]其中于,所述后壳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吸热储热件上,且所述保护膜位于远离所述壳身的一侧。
[0014]其中,所述后壳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面和吸附面,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吸附件上,所述吸附面吸附于所述壳身上。
[0015]其中,所述吸附面开设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件通过所述多个吸附孔吸附于所述壳身上。
[0016]其中,所述后壳开设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面挤压于所述多个吸附孔中,以使所述吸附件吸附于所述壳身上。
[001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后壳。
[0018]本发明提供的后壳通过在壳身上设置吸热储热件,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壳身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将热量储存在自身,当壳身的温度降下来后,将储存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壳身的热量,从而使得具有该后壳的电路板和移动终端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减少了发热对壳身及移动终端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后壳的示意图;
[0021]图1a是图1所示的后壳的剖面图;
[00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后壳的剖面图;
[00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后壳的剖面图;
[00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0027]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1a,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后壳100的结构不意图,后壳100包括壳身I和吸热储热件2,吸热储热件2设置于壳身I上,吸热储热件2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吸热储热材料用于吸收壳身I上的热量,并且吸热储热材料将吸收的热量进行储存。
[0028]在本实施例中,后壳100用于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壳组件和后盖之间,且后壳100与前壳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元器件和电池的容置空间,即当移动终端打开后盖时,电池被后壳100遮住,不会直接看到电池,而是直接看到后壳100。后壳10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
[0029]可以理解的,壳身I为板状,壳身I具有第一区域Dl和第二区域D2,第一区域Dl用于设置元器件,第一区域Dl设置两个避空槽13,两个避空槽13分别用于设置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第一卡座用于容置SIM卡,第二卡座用于容置存储卡,第二区域D2用于设置电池。具体的,壳身I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长边L、朝向移动终端的电路板的第一面11和与第一面11背对的第二面12,壳身I沿着长边L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区域Dl和第二区域D2,第一面11之第一区域Dl主要用于抵靠各种元器件,第一面11之第二区域D2用于抵靠电池,通过将壳身I的元器件进行上述布设,进一步优化了壳身I的结构。其中,第一区域Dl上根据元器件之间的关系相应设置了避空孔,以优化元器件的布局。壳身I的第一区域Dl之位于右侧的壳身I做掏空处理形成两个连通的避空槽13,以让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能够露出来,方便使用者更换容置于其中的SIM卡或者存储卡,并且,将两个避空槽13连通,使得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的设置能够较为集中,进一步优化壳身I的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元器件的布局需要,两个避空槽13还可以分设壳身I的两侧,即两个避空槽13之间不连通。
[0030]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壳100的散热性能,可以在壳身I上开设多个散热孔,以加快壳身I上热量的散发。
[0031]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二区域D2抵靠于电池上,其热量较为大,故将吸热储热件2设置于第二面12之第二区域D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热储热件2还可以设置于整个壳身I的外表面上或者设置于第一区域Dl。
[0032]可以理解的,可以在壳身I上继续设置隔热件(未图示),以阻隔热量传递到与后壳100连接的后盖上,降低后盖的温度。具体的,隔热件为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隔热件层叠设置于吸热储热件2上,隔热件的尺寸可以与壳身I的尺寸相匹配,还可以与吸热储热件2的尺寸相匹配。
[0033]在本实施例中,吸热储热材料可以为一种相变材料,其能够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质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随着吸收的热量的增加,吸热储热材料从一种相逐渐转化为另一种相,在吸收充足的热量后会稳定维持另一种相并不再吸热,而当壳身I上没有热源或者热量较低时,吸热储热材料进行散热并逐渐随着热量的减少由另一种相逐渐恢复为原来的相。其中,吸热储热材料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从固相向液相或者液相向固相转变,或固相向气相或者液相向固相转变,或者液相向气相或者气相向液相转变。
[0034]可以理解的,吸热储热件2的形状与壳身I的第二区域D2的形状相匹配,当壳身I的热量达到一定温度时,吸热储热件2中的吸热储热材料对壳身I上的热量进行吸热和储热,来对壳身I进行降温。
[0035]本发明提供的后壳100通过在壳身I上设置吸热储热件2,吸热储热件2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壳身I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将热量储存在自身,当壳身I的温度降下来后,将储存的热量缓慢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壳身I的热量,从而使得具有该后壳100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减少了发热对壳身I的影响。
[0036]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热储热材料优选为包括质量比为1:1?1:9的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将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以质量比为1:1?1:9混合能够制得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能够及时吸收壳身11的热量,来进一步提高后壳100的可靠性。具体的,该吸热储热材料混合制得的相变温度为40度,即在壳身I产生的热量达到40度后,吸热储热材料进行相变吸热,将壳身I的热量带走,以对壳身I进行降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热储热材料还可以为无机相变材料,或者复合相变材料等。
[0037]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二氧化硅为囊壁、以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该微囊结构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较佳对壳身I进行吸热储热,进而达到较佳的散热性能。具体的,将聚乙二醇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硅溶胶中,待全部溶解后,滴加CaCl2促凝剂溶液,在强力搅拌下,使得聚乙二醇在硅溶胶中发生溶胶-凝胶反应,静置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将凝胶在80°C烘箱中鼓风干燥24?48h,冷却至室温,即能够得到以有机硅氧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的大量以二氧化硅凝胶为囊壁、以乳化后的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即在每个微囊中,二氧化硅作为囊壁包裹住作为囊芯的聚乙二醇,使得聚乙二醇在从固相-液相的过程中不会泄漏,能够很好的被二氧化硅包裹住。该形成微胶囊结构的吸热储热材料在壳身I的热量达到40度后,开始吸收壳身I上的热量,并且囊芯本身随着热量的逐渐增加逐渐从固相-液相,当囊芯都转化为液相后,吸热储热材料吸收的热量已经饱和,其停止吸收热量,而在壳身I的温度逐渐降低至预设温度后,囊芯会逐渐从液相转换为固相,同时囊芯将吸收的热量(由于吸热储热材料在囊芯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会带走一部分潜热,故此时囊芯里的热量已经很小)逐渐散发出来,传递到空气中,此刻,通过上述固相至液相的循环转换,从而对壳身I进行降温,提高后壳100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热储热材料还可以为其它结构,使得吸热储热材料能够通过从固相至气相的循环转换来对壳身I降温。
[0038]如图1a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吸热储热件2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22,吸热储热材料和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21,胶层22层叠贴覆于片状材料21上,片状材料21通过胶层22粘接于壳身I上。
[0039]通过将吸热储热材料与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21,再通过胶层22层叠连接于片状材料21上形成吸热储热件2,不仅使得吸热储热件2能够按照壳身I的形状去进行裁切,进而能够与壳身I的具有较佳的配合,能够对壳身I的各个位置进行吸热储热,进一步对壳身I进行降温,提高壳身I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而且片状的吸热储热件2应用较为方便,直接粘上即可,不用等待其冷却形成涂层。
[0040]在本实施例中,将吸热储热材料捣碎并强力搅拌得到粉末,由于粉体的直径远远大于每个微囊的直径,因此不会破坏吸热储热材料中的微囊结构,即不会影响吸热储热材料的吸热储热功能,在粉末状的吸热储热材料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疏水改性得到无机拟有机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再将该无机拟有机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经压片机压片制得薄片状即片状材料21,片状材料21再层叠连接上胶层22形成吸热储热件2。可以理解的,胶层22可以为背胶、双面胶或离型膜等。吸热储热件2可以根据壳身I的形状裁剪成一定形状,贴合在壳身I上,实现吸热储热的功能。
[0041]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后壳100还包括保护膜3,保护膜3设置于吸热储热件2上,且保护膜3位于远离壳身11的一侧。
[0042]通过在吸热储热件2上设置保护膜3,以对吸热储热件2进行进一步保护,进一步提尚后壳100的可靠性。
[0043]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3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层叠贴覆于片状材料21上,且与胶层22相背,保护膜3能够进一步对片状材料21进行定型和具有防尘的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膜3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比如说硅胶。
[0044]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后壳100还包括吸附件4,吸附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面41和吸附面42,吸热储热件2设置于吸附件4上,吸附面42吸附于壳身I上。
[0045]通过将吸附件4设置于吸热储热件2上,能够直接将吸热储热件2吸附于壳身I上,便于吸热储热件2与壳身I的拆装。
[0046]在本实施例中,吸附面42开设多个吸附孔42a,吸附面42挤压于多个吸附孔42a中,以使吸附件4吸附于壳身I上。具体的,吸附件4为软垫,吸附面42阵列开设多个半圆的吸附孔42a,吸热储热件2通过自身的胶层22粘接于吸附件4的连接面41上,再将吸附件4的吸附面42压设于第二区域D2上,将多个吸附孔42a中的空气排空,使吸附件4能够通过多个吸附孔42a吸附于第二区域D2上。当吸热储热件2需要拆装时,只需稍稍使力即可将吸热储热件2取下,不会损坏吸热储热件2,使得吸热储热件2壳多次重复使用,提高后壳1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后壳还可以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半圆的吸附孔,并且在吸附孔的周边做光滑设计,以增强壳身与吸附件的吸附力,将吸附面挤压于多个吸附孔中,以使吸附件真空吸附于壳身上。具体的,吸附面为平面,将吸附面对应壳身的多个吸附孔进行挤压,将壳身上的吸附孔的空气排出,以实现吸热储热件和壳身的吸附。
[0047]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后壳20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壳100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吸热储热件52包括吸热储热材料、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吸热储热材料、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壳身51上。
[0048]通过将稀释溶剂、粘结溶液与吸热储热材料混合形成吸热储热件52,使得吸热储热件52直接具有附着力,无需再另外增加胶层22即可涂布于壳身51上,从而提供了一种使用较为便利的吸热储热件52。
[0049]在本实施例中,将吸热储热材料捣碎并强力搅拌得到粉末,由于粉体的直径远远大于每个微囊的直径,因此不会破坏吸热储热材料中的微囊结构,即不会影响吸热储热材料的吸热储热功能,在粉末状的吸热储热材料添加进稀释溶剂及添加特殊粘结溶液混合(比如:甲醇二甲苯,丙烯酸树脂等),使得吸热储热件52具有附着力,将吸热储热件52直接采用涂布的形式堆积成一定厚度附在壳身51上,从而实现吸热储热的功能。
[0050]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后壳500还包括保护膜53,保护膜53设置于吸热储热件52上,且保护膜53位于远离壳身511的一侧。
[0051 ]通过在吸热储热件52上设置保护膜53,以对吸热储热件52进行进一步保护,进一步提尚后壳500的可靠性。
[0052]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53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在吸热储热件52直接涂布于壳身51上后,将保护膜53设置于吸热储热件52上。保护膜53能够进一步对吸热储热件52进行定型和具有防尘的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膜53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比如硅胶。
[0053]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后壳500还包括吸附件54,吸附件54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面541和吸附面542,吸热储热件52设置于吸附件54上,吸附面542吸附于壳身51上。
[0054]通过将吸附件54设置于吸热储热件52上,能够直接将吸热储热件52吸附于壳身51上,便于吸热储热件52与壳身51的拆装。
[0055]在本实施例中,吸附面542开设多个吸附孔542a,吸附面542挤压于多个吸附孔542a中,以使吸附件54吸附于壳身51上。具体的,吸附件54为软垫,吸附面542阵列开设多个半圆的吸附孔542a,吸热储热件52凭借自身的附着力直接涂布于吸附件54的连接面541上,再将吸附件54的吸附面542压设于壳身41上,将多个吸附孔542a中的空气排空,使吸附件54能够通过多个吸附孔542a吸附于壳身51上。当吸热储热件52需要拆装时,只需稍稍使力即可将吸热储热件52取下,不会损坏吸热储热件52,使得吸热储热件52壳多次重复使用,提高后壳5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后壳还可以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半圆的吸附孔,并且在吸附孔的周边做光滑设计,以增强壳身与吸附件的吸附力,将吸附面挤压于多个吸附孔中,以使吸附件真空吸附于壳身上。具体的,吸附面为平面,将吸附面对应壳身的多个吸附孔进行挤压,将壳身上的吸附孔的空气排出,以实现吸热储热件和壳身的吸附。
[0056]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后壳30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壳100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吸热储热件62包括吸热储热材料621、基底623和胶层622,吸热储热材料621涂布于基底623上,胶层622层叠连接于吸热储热材料621上,且胶层622粘接于壳身61上。
[0057]通过直接将吸热储热材料621涂布于基底623上成型,再在吸热储热材料621设置胶层622以粘贴于壳身61上,无需压片机进行压片,制作较为简单。
[0058]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基底623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将吸热储热材料621捣碎并强力搅拌得到粉末,由于粉体的直径远远大于微囊的直径,因此不会破坏吸热储热材料621中的微囊结构,即不会影响吸热储热材料621的吸热储热功能,将粉末状的吸热储热材料621直接涂布于基底623上成型,将具有吸热储热材料621的基底623通过胶层622粘接于壳身61上,实现吸热储热件62的吸热储热功能。可以理解的,胶层622可以为背胶、双面胶或者其它等。
[0059]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后壳300还包括保护膜63,保护膜63设置于吸热储热件62上,且远离壳身61。
[0060]通过在吸热储热件62上设置保护膜63,以对吸热储热件62进行进一步保护,进一步提尚后壳300的可靠性。
[0061]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63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将保护膜63设置于基底623上。保护膜63能够进一步对吸热储热件62进行定型和具有防尘的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膜63的材质还可以为其它,比如说硅胶。
[0062]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后壳300还包括吸附件64,吸附件64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面641和吸附面642,吸热储热件62设置于吸附件64上,吸附面642吸附于壳身61上。
[0063]通过将吸附件64设置于吸热储热件62上,能够直接将吸附件64吸附于壳身61上,便于吸热储热件62与壳身61的拆装。
[0064]在本实施例中,吸附面642开设多个吸附孔642a,吸附面642挤压于多个吸附孔642a中,以使吸附件64吸附于壳身61上。具体的,吸附件64为软垫,吸附面642阵列开设多个吸附孔642a,吸热储热件62通过自身的胶层622粘接于吸附件64的连接面641上,再将吸附件64的吸附面642压设于壳身61上,将多个吸附孔642a中的空气排空,使吸附件64能够通过多个半圆的吸附孔642a吸附于壳身61上。当吸热储热件62需要拆装时,只需稍稍使力即可将吸热储热件62取下,不会损坏吸热储热件62,使得吸热储热件62多次重复使用,提高后壳3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后壳还可以开设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半圆的吸附孔,并且在吸附孔的周边做光滑设计,以增强壳身与吸附件的吸附力,将吸附面挤压于多个吸附孔中,以使吸附件真空吸附于壳身上。具体的,吸附面为平面,将吸附面对应壳身的多个吸附孔进行挤压,将壳身上的吸附孔的空气排出,以实现吸热储热件和壳身的吸附。
[0065]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移动终端400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400包括如上三个实施例中的后壳100、200、300中的任意一种,后壳100、200、300用于设置于移动终端400的前壳组件和后盖之间,且后壳100、200、300与前壳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元器件和电池的容置空间。
[0066]当移动终端在制造时,首先在壳身设置吸热储热件,接着将隔热件层叠连接于吸热储热件上,最后将后壳与移动终端的其它部件装配。其中,形成微囊结构的吸热储热材料在壳身的热量达到40度后,开始吸收壳身上的热量,并且囊芯本身逐渐从固相-液相,当囊芯都转化为液相后,吸热储热材料吸收的热量已经饱和,其停止吸收热量,而在壳身外部的温度逐渐降低至预设温度后,囊芯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传递到空气中,并且囊芯会随着其身热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渐从液相-固相,通过吸热储热材料的循环相变,从而对壳身进行降温,提高移动终端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
[0067]本发明提供的后壳通过在壳身上设置吸热储热件,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吸热储热材料能够对壳身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将热量储存在自身,当壳身的温度降下来后,将储存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壳身的热量,从而使得具有该后壳100的移动终端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减少了发热对壳身及移动终端的影响。
[0068]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用于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壳组件和后盖之间,且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元器件和电池的容置空间,所述后壳包括壳身和吸热储热件,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壳身上,所述吸热储热件包括具有吸热和储热功能的材料属性的吸热储热材料,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用于吸收所述壳身上的热量,并且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将吸收的热量进行储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为板状,所述壳身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设置元器件,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两个避空槽,所述两个避空槽分别用于设置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用于容置SIM卡,所述第二卡座用于容置存储卡,所述第二区域用于设置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避空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所述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1?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由若干以所述二氧化硅为囊壁、以所述聚乙二醇为囊芯的微囊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钛酸酯偶联剂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和所述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片状材料,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片状材料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壳身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稀释溶剂和粘结溶液,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所述稀释溶剂和所述粘结溶液混合并涂布于所述壳身上。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储热件还包括基底和胶层,所述吸热储热材料涂布于所述基底上,所述胶层层叠贴覆于所述吸热储热材料上,且涂布有所述吸热储热材料的基底通过所述胶层粘接于所述壳身上。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吸热储热件上,且所述保护膜位于远离所述壳身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面和吸附面,所述吸热储热件设置于所述吸附件上,所述吸附面吸附于所述壳身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面开设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件通过所述多个吸附孔吸附于所述壳身上。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开设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面挤压于所述多个吸附孔中,以使所述吸附件吸附于所述壳身上。13.—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壳。
【文档编号】H05K7/20GK105828551SQ20161028690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吴寿宽, 曾武春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