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44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键 10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出端经由所述第五电阻R5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复位输出端RST连接。
[0042] 具体地,所述复位控制模块40还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
[0043] 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功能按键10的公共连接点连 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 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七电 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输出端RST连接。
[0044] 第六电阻R6对输入到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进行限流,第七电阻 R7对输出至主控制器的复位信号进行限流,另外,充电模块30中的第一电阻Rl也对输入到 第一电子开关Ql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进行限流。
[0045]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为PNP三极管。
[0046] 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的控制端,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 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的 输出端。
[0047] 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 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入端,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 输出端。
[0048] 再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复位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49] 基于2所示的系统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的系统复位电路另一实施例中,与图2所 示系统复位电路不同的是,图3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为NMOS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 为PMOS管。
[0050] 所述N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的控制端,所述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 第一电子开关Ql的输入端,所述N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l的输出端。
[0051 ] 所述P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所述PMOS管的源极为所述 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入端,所述P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出端。
[005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系统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描述如下:
[0053] 在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或死机情况下,若功能按键10被按下,且充电接口 20 通过充电线连接至外部充电装置接入充电电源,即若用户长按住功能按键10,同时将连接 有外部充电装置的充电线接到充电接口 20时,则充电接口 20输入的充电电源瞬间通过电 容Cl、第一电阻Rl组成的RC充电回路对电容Cl充电,产生充电电流,此时在电容Cl和第 一电阻Rl的公共连接点A处的电压升高,使得第一电子开关Ql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 的基极或NMOS管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电子开关Ql导通,此时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入 端(即PNP的发射极或P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阻R2从电源输入端VIN 获得偏置电压,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入端为高电平,而且由于功能按键10闭合,相当于第 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即PNP三极管的基极或P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R6接到 地,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为低电平,此时第二电子开关Q2也导通。从而,第二电子开 关Q2的输出端(即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或PMOS管的漏极)与第五电阻R5的公共连接点B 处的电压经过第七电阻R7分压进行限流后,通过复位输出端RST输出一电压信号(即复位 信号)至主控制器的复位检测端,从而,当主控制器通过其复位检测端检测到复位信号时, 对电子设备进行复位,达到系统硬件复位的目的。
[0054] 当电容Cl充电完成后,电容Cl隔离充电接口 20和第一电子开关Ql的控制端,充 电接口 20输入的充电电源不能给第一电子开关Ql的控制端供电,此时第一电子开关Ql的 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Rl下拉接到地,使得第一电子开关Ql关断,从而第二电子开关Q2也 关断,电子设备复位动作完成。
[0055] 若只有功能按键10被按下,充电接口 20没有连接到外部充电装置接入充电电源 时,贝1J第一电子开关Ql-直保持关断状态,第二电子开关Q2也一直保持关断状态,此时第 二电子开关Q2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公共连接点B处无复位信号输出,此时电子设备 只实现功能按键10被长按时的其它作用,例如,若该功能按键10是待机键时,则只实现电 子设备待机功能。
[0056] 若只有充电接口 20连接到外部充电装置接入充电电源,而功能按键10没有被长 按住时,则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通过第四电阻R4从电源输入端VIN获得偏置电压, 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二电子开关Q2处于关断状态,从而第一电子开关Ql 无法形成回路,第一电子开关Ql、第二电子开关Q2都保持关断状态,此时第二电子开关Q2 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公共连接点B处无复位信号输出,此时电子设备只实现充电接口 20连接到外部充电装置接入充电电源时的其它作用,例如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
[005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主控制器和系统复位电路,该系统 复位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制器提供复位信号,系统复位电路的电路 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8]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 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 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 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系统复位电路,用于为电子设备的主控制器提供复位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系 统复位电路包括功能按键、充电接口、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电源进行充电的 充电模块,以及用于在所述功能按键被按下且所述充电模块充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至所述主 控制器的复位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控制 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功能按键连接,所述复位 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复位检测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容和第一电 阻; 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 述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复位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输 入端、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复位输出 端; 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 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经由所述第三电 阻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经由所述第四电阻与所 述电源输入端连接,且经由所述功能按键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经由所述第五 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复位输出端连 接。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六电 阻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功能按键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所述第六 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 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公共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输出端 连接。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NPN三极管, 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PNP三极管; 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 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 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 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NMOS管,所述 第二电子开关为PMOS管; 所述N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所述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一电 子开关的输入端,所述N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出端; 所述P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所述P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二电 子开关的输入端,所述P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7. -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 的系统复位电路,该系统复位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制器提供复位信 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系统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其中该系统复位电路用于为电子设备的主控制器提供复位信号,该系统复位电路包括功能按键、充电接口、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接口输入的充电电源进行充电的充电模块,以及用于在所述功能按键被按下且所述充电模块充电时输出复位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的复位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功能按键连接,所述复位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的复位检测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系统复位操作的便捷性和系统复位电路的通用性。
【IPC分类】H03K17/22
【公开号】CN204697033
【申请号】CN201520408959
【发明人】邓勇
【申请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