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44058阅读:来源:国知局
量,优选的,设置第三PM0S管的长和宽满足以下公式:
[0043] ff 5/L5 > 2 [ knff 2/L2 (Vdd-Vtn) ] / [ kP (Vdd-VtP)] 公式二
[0044] 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设计者可根据实际的版图 面积设计第三PM0S管M5的长和宽位于公式一和公式二之间的其它值。
[0045] 具体而言,当待关断电源VDD打开,第三PM0S管M5的漏极为高电平"1",即第二PM0S 管M3和第二NM0S管M4的栅极输入高电平"1",第二PM0S管M3截止,第二匪0S管M4导通,第二 PM0S管M3和第二NM0S管M4的漏极输出低电平"0"。
[0046]而当待关断电源VDD关断过程中,其电压逐渐降到0,在开始时,检测级1的输出(即 第一 PM0S管Ml和第一 NM0S管M2的栅极)仍保持为"0",第一 PM0S管Ml和第一 NM0S管M2的漏极 随待关断电源VDD变化逐渐下降,当待关断电源VDD下降到第二PM0S管M3和第二NM0S管M4切 换的阈值时,检测级1的输出开始由"0"向"1"切换。
[0047] 当第二PM0S管M3和第二匪0S管M4处于转换阈值时两个管子的漏源电压均为阈值 电压Vth。当待关断电源VDD关断时为确保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由0转换为1,需满足以下条件:
[0048] 〇<Vth<Vddth<Vdd 公式三
[0049] 其中,Vddth = VtP+Vth,在待关断电源VDD关断时,第三PM0S管M5随待关断电源VDD变 化,即第三PM0S管M5导通,漏源电源即为阈值电压VtP,此时待关断电源VDD的电压值为Vddth, Vddth = Vtp+Vth。
[0050] 根据第二PM0S管M3和第二NM0S管M4漏源电流相等,可得:
公式四
[0052] 从上式推出转换阈值电压Vth
公式五
[0054] 其中,W3、L3分别为第二PM0S管M3的长和宽,W4、L4分别为第二NM0S管M4的长和宽。 [0055]相应的,
公式六
[0057] 根据公式五和公式六来设计第二PM0S管M3的长和宽和第二匪0S管M4的长和宽从 而使得检测级能稳定的从"〇"转换到"1"。
[0058]为能更快的实现输出至隔离单元的逻辑值发生变化,于本实施例中,隔离控制电 路IS0G还包括放大级2,放大级2电性连接在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端,对检测级1输出的信号进 行放大。于本实施例中,放大级2为由第四PM0S管M6和第三NM0S管M7组成,第四PM0S管M6的 栅极和第三NMOS管M7的栅极相连接作为放大级2的输入端与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相连接,第 四PM0S管M6的漏极和第三NM0S管M7的漏极相连接作为放大级2的输出端。
[0059]于本实施例中,隔离控制电路IS0G还包括驱动级3,驱动级3电性连接在放大级2的 输出端,驱动级3可大幅度提高格力控制电路的驱动能力,如图3所示,具有驱动级3的隔离 控制电路IS0G可同时驱动多个隔离单元IS00。于本实施例中,驱动级3由一个反相器组成。 该反相器由第五PM0S管M8和第四NM0S管M9耦合而成,此时驱动级3输出的逻辑状态与检测 级1的输出的逻辑状态相同。具体而言,第五PM0S管M8的栅极和第四NM0S管M9的栅极相连接 作为驱动级3的输入端并与放大级2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五PM0S管M8的漏极和第四NM0S管M9 的漏极相连接作为驱动级3的输出,即整个隔离控制电路IS0G输出的逻辑状态与检测级1输 出的逻辑状态相同。然而,本实用新型对驱动级3的具体结构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 中,当需要驱动级3输出的逻辑状态与检测级1输出的逻辑状态相反时,可设置驱动级3包括 两个反相器。
[0060] 如图3所示,隔离单元IS00为或门型(低电平使能有效)时,在通常应用中,隔离单 元IS00-般处于该电压区域与相邻区域的边界附近。当待关断电源VDD打开,即从0变化到 Vdd时,在Vddth附近隔离控制电路IS0G从1变为0,与隔离控制电路IS0G单元连接的隔离单元 IS00的使能端也由1变为0,隔离单元IS00全部打开。当待关断电源VDD关断时,过程则相反, 隔离单元IS00全部关闭,实现待关断区域和其它区域的隔离。
[006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控制电路与隔离单元和待关断区域集成在同一 芯片内,隔离控制电路内的检测级检测待关断区域内待关断电源的电压变化,根据待关断 电源的电压变化输出关断或打开信号至隔离区的使能端,使得隔离区输出稳定的且固定的 信号,将待关断区和其它区域稳定隔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控制电路可在芯片内部自 动产生隔离控制信号至隔离单元的使能端而无需外部逻辑电路提供任何控制信号,大大简 化了电路的逻辑设计,大大减小了电路的体积。
[0062] 此外,通过设置检测级有五个M0S管组成,隔离控制电路的设计可与CMOS逻辑电路 的工艺相兼容,不仅大大降低了电路体积,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电路的设计以及制造成本。
[006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与隔离单元和待关断区域集成在同一芯片内,所述 隔离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隔离单元和待关断区域,隔离控制电路包括与待关断区域相连接的 检测级,检测级检测待关断区域内待关断电源的电压变化并根据待关断电源的电压变化输 出稳定的关断或打开信号至隔离单元的使能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级包括由第一 PMOS管、 第一匪0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匪0S管组成的交叉耦合对和第三PMOS管,第三PMOS管的栅 极和漏极相连接后与交叉耦合对相连接,第三PMOS管的源极与待关断电源相连接,第一 PMOS管的源极与待关断电源相连接,第二PMOS管的源极与常开电源相连接; 当待关断电源打开时为确保交叉耦合对的输出为〇,需满足以下条件: ffs/Ls > [ knff2/L2 ( Vdd-Vtn ) ] / [ kP ( Vdd-Vtp )] 其中,W5、L5分别为第三PMOS管的长和宽,W2、L2分别为第一匪OS管的长和宽,k n为第一 匪0S管和第二匪0S管与工艺有关的参数,kP为第一 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与工 艺有关的参数,VtP为第一 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的阈值电压,Vtn为第一 NM0S管 和第二NM0S管的阈值电压;Vdd为待关断电源和常开电源正常供电时的电压; 当待关断电源关断时为确保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由"〇"转换为"1",需满足以下条件: 0<Vth<Vddth<Vdd 其中,Vth为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由"0"转换为"1"时第二PMOS管和第二匪OS管的转换阈 4首,Vddth - Vtp+Vth。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为保证待关断电源在打开时交叉 耦合对稳定输出"〇",将第三PMOS管的尺寸设计如下: W5/L5 > 2 [ knW2/L2 (Vdd-Vtn)]/[ kP (Vdd-Vtp)] 〇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由"0"转换为 "1"时第二PMOS管和第二NM0S管的漏源电流相等,SP从上式推出转换阈值电压Vth其中,W3、L3分别为第二PMOS管的长和宽,W4、L4分别为第二NM0S管的长和宽; 相应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控制电路还包括放大 级,所述放大级电性连接在交叉耦合对的输出端,对检测级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级为由第四PMOS管和第 三NMOS管组成,第四PMOS管的栅极和第三NMOS管的栅极相连接作为放大级的输入端与交叉 耦合对的输出相连接,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第三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作为放大级的输出 端。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 级,所述驱动级电性连接在放大级的输出端。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包括一个或两个反相 器,每个反相器均由一个PMOS管和一个NMOS管耦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隔离单元和待关断区域集成在同一芯片内的隔离控制电路,隔离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隔离单元和待关断区域,隔离控制电路包括与待关断区域相连接的检测级,检测级检测待关断区域内待关断电源的电压变化并根据待关断电源的电压变化输出稳定的关断或打开信号至隔离单元的使能端。
【IPC分类】H03K19/20
【公开号】CN205356299
【申请号】CN201521106180
【发明人】曹富强
【申请人】无锡华大国奇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