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893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包括多个节点控制器,所述节点控制器双向电连接照明灯,所述节点控制器双向电连接集中控制器,所述节点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均电性输出连接第二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显示模块,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双向电连接SPI接口,所述SPI接口双向电连接第三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三中央处理器双向电连接放大缓冲接口,所述放大缓冲接口双向电连接耦合器。本照明用节能系统,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
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具体为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照明在一个城市中几乎占总的能源消耗的40%,在满足交通安全和城市美化的同时,开展节能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紧迫问题,依靠创新科技打造节能降耗的照明节能系统,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利用电力线载波技术实现城市照明的节能创建和原有照明的节能改造无需额外铺设控制线缆,工程造价低,施工难度小,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材料成本,备受人们青睐。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利用电力载波通信来实现工业和家庭自动化的控制,相对于国外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低压电力载波数据通信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包括多个节点控制器,所述节点控制器双向电连接照明灯,所述节点控制器双向电连接集中控制器,所述集中控制器双向电连接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信号连接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双向电连接第一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双向电连接存储模块,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双向电连接终端,所述节点控制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均电性输出连接第二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显示模块,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双向电连接SPI接口,所述SPI接口双向电连接第三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三中央处理器双向电连接放大缓冲接口,所述放大缓冲接口双向电连接耦合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为AT80C2051处理器,所述第三中央处理器为PL3120处理器。
[0007]优选的,所述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0008]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照明用节能系统,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本照明节能系统采用基于PL芯片的双频电力载波技术,根据电力线的噪声动态调整灵敏度,双频传输模式可以保证信号在电力可靠传输。系统主要由节点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和终端构成,对每个照明灯根据节能策略进行开关和调光控制,实现节能和智能化自动监控;通过互联网与管理中心联网,实现对整个城市照明灯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三维实施监控照明灯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结合天文时间调度表,实现节能。节点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设备内部空间的温度来判断系统是够超负荷运行以及短路等故障状态,利用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器结合运算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通过第二中央处理器实时监测判断分析,通过第二中央处理器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能源消耗和功率因素,进而为系统的节能运行提供依据。通过该单元还定时监测节点控制驱动照明负载的工作电流,依此判断负载的工作状态。该单元当接收到终端的调光和启停指令后,控制模块利用PWM脉宽调制信号调节照明灯的照度和启停状态;系统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利用双频电力载波,通过耦合器实现第三中央处理器弱电信号与电力线上强电信号之间的耦合变换。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点控制器原理框图。
[0012]图中:I集中控制器、2节点控制器、21温度传感器、22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3电压电流采集模块、24第二中央处理器、25显示模块、26控制模块、27 SPI接口、28第三中央处理器、29放大缓冲接口、291耦合器、3第一无线收发模块、4第一无线收发模块、5中央处理器、51存储模块、6终端、7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5]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包括多个节点控制器2,节点控制器2双向电连接照明灯7,节点控制器2双向电连接集中控制器I,集中控制器I双向电连接第一无线收发模块3,第一无线收发模块3信号连接第二无线收发模块4,第二无线收发模块4双向电连接第一中央处理器5,第一中央处理器5双向电连接存储模块51,第一中央处理器5双向电连接终端6,终端6为手机或电脑。
[0016]节点控制器2包括温度传感器2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2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23,温度传感器21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温度传感器2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2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23均电性输出连接第二中央处理器24,第二中央处理器24电性输出连接显示模块25,第二中央处理器24电性输出连接控制模块26,第二中央处理器24双向电连接SPI接口 27,3?1接口27双向电连接第三中央处理器28,第二中央处理器24为六了8(^2051处理器,第三中央处理器28为PL3120处理器,第三中央处理器28双向电连接放大缓冲接口 29,放大缓冲接口 29双向电连接耦合器291。
[0017]本照明节能系统采用基于PL3120芯片的双频电力载波技术,根据电力线的噪声动态调整灵敏度,双频传输模式可以保证信号在电力可靠传输。系统主要由节点控制器2、集中控制器I和终端6构成,对每个照明灯7根据节能策略进行开关和调光控制,实现节能和智能化自动监控。
[0018]通过互联网与管理中心联网,实现对整个城市照明灯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三维实施监控照明灯7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结合天文时间调度表,实现节能。节点控制器2通过温度传感器21检测设备内部空间的温度来判断系统是够超负荷运行以及短路等故障状态,利用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器21结合运算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通过第二中央处理器24实时监测判断分析,通过第二中央处理器24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能源消耗和功率因素,进而为系统的节能运行提供依据。
[0019]通过该单元还定时监测节点控制驱动照明负载的工作电流,依此判断负载的工作状态。该单元当接收到终端6的调光和启停指令后,控制模块26利用PffM脉宽调制信号调节照明灯7的照度和启停状态;系统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利用双频电力载波,通过耦合器291实现第三中央处理器弱电信号与电力线上强电信号之间的耦合变换。
[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包括多个节点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控制器(2)双向电连接照明灯(7),所述节点控制器(2)双向电连接集中控制器(1),所述集中控制器(I)双向电连接第一无线收发模块(3),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3)信号连接第二无线收发模块(4),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4)双向电连接第一中央处理器(5),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5)双向电连接存储模块(51),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5 )双向电连接终端(6 ),所述节点控制器(2)包括温度传感器(2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2)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23),所述温度传感器(21)、光照强度检测模块(22)和电压电流采集模块(23)均电性输出连接第二中央处理器(24),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24)电性输出连接显示模块(25),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24)电性输出连接控制模块(26),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24)双向电连接SPI接口(27),所述SPI接口(27)双向电连接第三中央处理器(28),所述第三中央处理器(28)双向电连接放大缓冲接口(29),所述放大缓冲接口(29)双向电连接耦合器(2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24)为AT80C2051处理器,所述第三中央处理器(28)为PL3120处理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6)为手机或电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1)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5681678SQ20162059218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公开号201620592188.8, CN 201620592188, CN 205681678 U, CN 205681678U, CN-U-205681678, CN201620592188, CN201620592188.8, CN205681678 U, CN205681678U
【发明人】薛岚
【申请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