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207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声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谓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电动型扬声器等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如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为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振动膜;音圈,其被固定在该振动膜的下表面上;以及框架,其固定支撑振动膜的外周缘部。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小型的电声变换器,其在位于振动膜中比固定音圈的部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的辅助圆顶部上,形成延伸到固定音圈的部分的多个细槽。
特开2002-15288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8-140183号公报发明内容小型的电声变换器大都安装在移动电话等外部设备上,如果将其外形形状设定为大致长方形,则能够提高向外部设备的安装性。
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如果为了提高音频特性而增大振动膜的尺寸,则要将振动膜的外形形状和音圈的卷绕形状也设定为大致长方形。这时,在使电声变换器保持细长形状的基础上,优选在音圈的短边部分和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把音圈的线圈末端导通固定在端子部件上。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振动膜中固定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的附近区域,与固定其长边部分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相比,刚性大幅度降低,所以有以下问题,即很难确保所需的振动特性,再生频带变窄。
此外,在这样把振动膜的外形形状设定为大致长方形的情况下,因为很难充分地确保音圈的内周侧的背压空间的容积,所以还存在很难充分地提高音压的问题。此外,一般在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中,设置用于收容音圈下端部的具有磁性间隙的磁回路单元,但因为从磁效率的方面考虑,该磁回路单元和音圈的间隙设定得很窄,所以空气通过该间隙而在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来往时,产生大的压力,因此产生背压变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这种将振动膜的外形形状和音圈的卷绕形状设定成大致长方形的电声变换器中,如果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是在振动膜的辅助圆顶部上形成延伸到固定音圈的部分的多个细槽的结构,则能够提高振动膜中固定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辅助圆顶部本身的刚性也提高,所以出现以下问题,即其振动极限没有余量,担心反而会降低音频特性。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其能够实现再生频带的扩大和音压的提高。
本发明通过在振动膜的规定部位上形成凸肋(bead)来实现上述目的。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的电声变换器具有振动膜;音圈,其固定在该振动膜的下表面上;以及框架,其从下方固定支撑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膜的外形形状被设定成大致长方形,同时,上述音圈的卷绕形状被设定成与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隔着规定间隔的大致长方形,上述音圈的短边部分和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上述音圈的长边部分和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隔大的值,在上述振动膜中固定上述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上,形成至少一个使上述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凸肋。
上述“至少一个凸肋”,只要在振动膜中固定上述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上,以使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方式形成,则其剖面形状和形成个数等具体结构并不特别限制。
发明的效果如上述结构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电声变换器,构成为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但因为其振动膜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所以能够使电声变换器细长地形成,由此,能够提高向移动电话等外部设备的安装性。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电声变换器,其音圈的卷绕形状设定成与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隔着规定间隔的大致长方形,这时,音圈的短边部分和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音圈的长边部分和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隔大的值,所以可以在音圈的短边部分和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容易地将音圈的线圈末端导通固定在端子部件上,由此能够使电声变换器保持细长形状。
另一方面,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地确保振动膜中固定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但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声变换器中,在其振动膜中固定上述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上,形成至少一个使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凸肋,所以能够提高该固定部附近区域的刚性,由此能够确保所需的振动特性,实现再生频带的扩大。
此外,因为利用这些至少一个的凸肋,使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所以即使音圈的内周侧的背压空间的容积小,也能够使其与音圈的外周侧的背压空间相连通,因此与仅利用音圈和磁回路单元之间的间隙来使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空气在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之间来往时的压力。由此,因为能够把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作为一个背压空间使用,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背压空间的容积,由此能够充分提高音压。
这样,由本发明,可以实现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的再生频带的扩大和音压的提高。
如果在上述结构中,使位于振动膜中比固定上述音圈的部分更靠内周侧的部分,为形成向上方膨胀的上方膨胀部的结构,同时将振动膜中比固定上述音圈的部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形成向上立起来的立壁部,再以从上方膨胀部延伸到立壁部附近的方式形成各凸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膜中固定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或者,在以从上方膨胀部延伸到立壁部的方式形成各凸肋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膜中固定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使振动膜为由中央振动部和与该中央振动部的外周缘部相接合的环状振动部组成的结构,成为这些中央振动部和环状振动部在比上述立壁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进行接合的结构,则因为可以由材质和膜厚彼此不同的中央振动部和环状振动部来构成振动膜,所以能够提高具有固定音圈的部分的中央振动部的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环状振动部的刚性。由此,因为能够使中央振动部上不会产生异常振动,且使环状振动部的振动极限具有余量,所以能够抑制最低共振频率的上升而确保充分宽度的再生频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声变换器的音频特性。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声变换器朝上配置状态下表示的平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图3的IV部详细图。
图5是用单个部件表示上述电声变换器的振动膜的平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电声变换器的制造工序的侧剖面图,是以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位置表示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电声变换器的制造工序的侧剖面图,是以与图3相对应的剖面位置表示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声变换器10朝上配置状态下表示的平视图。此外,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该电声变换器10是小型的电动型扬声器,是在搭载于移动电话等外部设备上的状态下使用的。该电声变换器10具有从平面看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其长边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20mm左右的值,短边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10mm左右的值。
该电声变换10具有振动膜12;音圈14,其固定在该振动膜12的下表面上;框架16,其从下方固定支撑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磁回路单元18,其形成收容音圈14的下端部的磁性间隙;外罩20,其从上方侧覆盖振动膜12;以及1对端子部件22,它们被固定在框架16上。
图4是图3的IV部详细图,图5是用单个部件表示振动膜12的平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振动膜12由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构成,具有比电声变换器10的外形形状稍小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中央振动部12A具有在电声变换器10的长边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另一方面,环状振动部12B具有比中央振动部12A大一圈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形成为沿整个外周以大致相同的宽度包围中央振动部12A的环状部件。并且,该环状振动部12B在其内周缘部12Ba上与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相接合。
这些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均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构成,环状振动部12B由比中央振动部12A刚性低的部件构成。具体地说,中央振动部12A由例如具有50μm左右的膜厚的聚醚酰亚胺等硬质树脂部件构成,环状振动部12B由例如具有100μm左右的膜厚的聚氨酯等软质树脂部件构成。
这些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的接合,是通过使用了光硬化型粘接剂A的粘接来进行。也就是说,该接合是通过在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的上表面上涂敷了由可见光照射而产生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A之后,将环状振动部12B的内周缘部12Ba从上方侧叠合到该外周缘部12Aa上,在该状态下从上方(或者从下方)照射可见光而进行的。
音圈14相对于振动膜12的固定,是在从其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之间的接合部偏向内周侧的位置上,通过使用了上述光硬化型粘接剂A的粘接而进行的。
音圈14,其卷绕形状被设定为大致长方形。音圈14的长边部分14A,在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的内周侧附近,以与该外周缘部12Aa相平行的方式,以直线状延伸。另一方面,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在从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向内周侧偏离一定程度的位置上,以向外周侧缓慢膨起的方式,以圆弧状延伸。并且,该音圈14的一对线圈末端14a,从位于该音圈14中的一个边部分14A的两端部上的一对拐角部开始,向一对短边部分14B的外周侧延伸出去。
位于中央振动部12A中比固定音圈14的位置更靠内周侧的部分,形成向上方膨胀的上方膨胀部12Ab。该上方膨胀部12Ab在电声变换器10的长边方向上,具有直线状的剖面形状,另一方面,在其短边方向上,具有向上方侧缓慢膨起的圆弧状的剖面形状。并且,该上方膨胀部12Ab的外周缘部,形成为沿音圈14的长边部分14A的一对直线状立壁部12Ab1、和沿其短边部分14B的一对圆弧状立壁部12Ab2。
位于该中央振动部12A中上方膨胀部12Ab的外周侧的环状部分,形成为与音圈14的上端面相抵接的平面部12Ac。该平面部12Ac中与上方膨胀部12Ab的直线状立壁部12Ab1相邻接的长边部分12Ac1,以比音圈14的卷绕厚度稍宽的宽度形成,在其宽度方向中央部上,进行与音圈14的粘接固定。另一方面,该平面部12Ac中与上方膨胀部12Ab的圆弧状立壁部12Ab2相邻接的短边部分12Ac2,以比音圈14的卷绕厚度宽很多的宽度形成,在其内周缘部上,进行与音圈14的粘接固定。
在中央振动部12A的平面部12Ac中的各短边部分12Ac2上,形成3个凸肋12Ad。这3个凸肋12Ad都具有梯形的剖面形状,在电声变换器10的短边方向上隔着等间隔在其长边方向上延伸。这些凸肋12b从上方膨胀部12Ab的圆弧状立壁部12Ab2延伸到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附近,由此使音圈14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在该音圈14的上方侧相连通。
在中央振动部12A的平面部12Ac的外周侧,沿整个外周形成立壁部12Ae,由此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比其平面部12Ac高出一段。由此,把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的接合位置,设定在比音圈14和振动膜12的固定位置偏上方的位置上。
环状振动部12B,其内周缘部12Ba和其外周缘部(即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以环状延伸的上方膨胀部12Bb,该上方膨胀部12Bb的剖面形状为朝上的圆弧状。
框架16由具有从平面看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在其外周缘部上形成振动膜支撑部16a,其用于从下方固定支撑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在该框架16上,形成比音圈14的卷绕形状稍大的大致长方形的中央开口部16b,在该中央开口部16b上安装磁回路单元18。
一对端子部件22通过镶嵌成型而与框架16一体地形成。这一对端子部件22,其一部分形成在底壁部的上表面上外露的焊盘部,该底壁部位于框架16内中央开口部16b的长边方向两侧,此外,未图示的其他部分以在框架16的外表面上外露的方式形成。并且,从音圈14延伸出的各线圈末端14a通过热压着等而相对于这些端子部件22的焊盘部导通固定。
外罩20由形成大致反盘状的钢板构成,具有从平面看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并且,该外罩20,由通常的粘接剂B,通过其外周缘部20a,粘接固定在从下方固定支撑在框架16的振动膜支撑部16a上的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上。作为该通常的粘接剂B,可以采用氰基丙烯酸酯类的瞬间粘接剂、利用空气中的水分产生硬化的粘接剂、或者使溶剂气化进行粘接的粘接剂等。此外,在外罩20的多个部位上形成放音孔20b。
磁回路单元18包括钢制的基座32,其剖面为大致U字状,在电声变换1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磁铁34,其形成较厚的矩形板状;以及钢制的磁轭36,其形成较薄的矩形板状,磁回路单元18按该顺序被层叠固定。并且,在该磁回路单元18中,在其基座32的两侧壁部的内表面和磁轭36的短边方向两端面之间,形成收容音圈14的下端部的一对磁性间隙。该磁回路单元18以在框架16的中央开口部16b内上下方向被定位的状态,由上述粘接剂B粘接固定在该框架16上。
图6和图7是表示电声变换器10的制造工序的侧剖面图,是以与图2和图3相对应的剖面位置来表示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振动膜12在其该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预先接合而完成振动膜12的状态下,相对于音圈14和框架16而被固定。
这时,音圈14保持其各线圈末端14a预先导通固定在各端子部件22上的状态,且保持利用支撑夹具100以规定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框架16被定位支撑的状态。然后,在此状态下,在音圈14的上端面和框架16的振动膜支撑部16a上,分别涂敷光硬化型粘接剂A之后,在这些音圈14的上端面和框架16的振动膜支撑部16a上放置振动膜12,从上方照射可见光而使各光硬化型粘接剂A硬化,由此,同时将振动膜12粘接固定在音圈14和框架16上。
如上详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声变换器10构成为电动型扬声器,但因为其振动膜12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所以能够使电声变换器10细长地形成,由此能够提高向移动电话等外部设备的安装性。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电声变换器10,其音圈14的卷绕形状被设定为与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之间隔着规定间隔的大致长方形,但这时,因为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和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音圈14的长边部分14A和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之间的间隔的值,所以可以在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和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之间,容易地将音圈14的线圈末端14a导通固定在端子部件22上,由此能够使电声变换器10保持细长形状。
另一方面,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地确保振动膜12中固定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但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声变换器10中,因为在其振动膜12中固定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的部分上,形成使音圈14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3个凸肋12Ad,所以能够提高该固定部附近区域的刚性,由此能够确保所需的振动特性而扩大再生频带。
此外,因为利用这3个凸肋12Ad而成为使音圈14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结构,所以尽管音圈14的内周侧的背压空间的容积相当小,但由于使其与音圈14的外周侧的背压空间相连通,因此与仅利用音圈14和磁回路单元18的间隙来使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连通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空气在音圈14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来往时的压力。由此,因为能够把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作为1个背压空间来使用,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背压空间的容积,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音压。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10中,能够扩大再生频带,并提高音压。
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声变换器10,因为其振动膜12中位于比固定音圈14的部分更靠内周侧的部分,形成为向上方膨胀的上方膨胀部12Ab,同时,在振动膜12中比固定音圈14的部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形成向上方立起来的立壁部12Ae,各凸肋12Ad以从上方膨胀部12Ab中的圆弧状立壁部12Ab2延伸到立壁部12Ae附近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膜12中固定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声变换器10,因为其振动膜12由中央振动部12A和与该中央振动部12A的外周缘部12Aa相接合的环状振动部12B构成,这些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是在比立壁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进行接合的,所以可以用材质和膜厚彼此不同的中央振动部12A和环状振动部12B构成振动膜12。这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中央振动部12A由硬质树脂部件构成,同时环状振动部12B由软质树脂部件构成,所以能够提高具有固定音圈14的部分的中央振动部12A的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环状振动部12B的刚性。由此,因为能够使中央振动部12A上不产生异常振动且使环状振动部12B的振动极限具有余量,所以能够抑制最低共振频率的上升而确保充分宽度的再生频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声变换器10的音频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3个凸肋12Ad在电声变换器10的短边方向上隔着等间隔而在其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但是,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从上方膨胀部12Ab中的圆弧状立壁部12Ab2向立壁部12Ae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或者,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以从上方膨胀部12Ab中的圆弧状立壁部12Ab2延伸到立壁部12Ae的方式形成。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振动膜12中固定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的部分附近区域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声变换器10是最大宽度20mm左右的小型扬声器的情况,但在除此以外大小的扬声器的情况下,或者是像受话器等这种的扬声器以外的电声变换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声变换器,其具有振动膜;音圈,其固定在该振动膜的下表面上;以及框架,其从下方固定支撑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膜的外形形状被设定成大致长方形,同时,上述音圈的卷绕形状被设定与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隔着规定间隔的大致长方形,上述音圈的短边部分和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上述音圈的长边部分和上述振动膜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隔大的值,在上述振动膜中固定上述音圈的短边部分的部分上,形成至少一个使上述音圈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凸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变换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振动膜中比固定上述音圈的部分更靠内周侧的部分,形成为向上方膨胀的上方膨胀部,在上述振动膜中比固定上述音圈的部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形成向上方立起来的立壁部,上述各凸肋以从上述上方膨胀部延伸到上述立壁部的附近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变换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振动膜中比固定上述音圈的部分更靠内周侧的部分,形成为向上方膨胀的上方膨胀部,在上述振动膜中比固定上述音圈的部分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形成向上方立起来的立壁部,上述各凸肋以从上述上方膨胀部延伸到上述立壁部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声变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膜由中央振动部和与该中央振动部的外周缘部相接合的环状振动部构成,这些中央振动部和环状振动部是在比上述立壁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进行接合的。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电动型的电声变换器,能够实现再生频带的扩大和音压的提高。其将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卷绕形状的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和振动膜(12)的外周缘部(12a)的间隔,设定为大于其长边部分(14A)和外周缘部(12a)的间隔的值。由此,可以容易地将音圈(14)的线圈末端(14a)导通固定在端子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振动膜(12)中固定音圈(14)的短边部分(14B)的部分的附近区域的刚性容易降低,但在该固定部上形成使音圈(14)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相连通的3个凸肋(12Ad),由此能够提高刚性,确保所需的振动特性而扩大再生频带,同时充分地确保背压空间的容积。
文档编号H04R9/02GK1822714SQ20061000354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
发明者出野胜也, 漆畑洁 申请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