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及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323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及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及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般的扬声器装置,公知有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动 力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框架3J、锥形振动板21J、将振动板21J支承在框架 3J的边缘4J、接合在振动板21J的内周部的音圈骨架610J、将音圈骨架610J支承在框架 3J的阻尼器7J、缠绕在音圈骨架6IOJ的音圈611J、磁轭51J、磁石52J、薄板53J,并且具有 形成配置音圈611J的磁隙的磁电路。在该扬声器装置中,若音频信号被输入到音圈611J, 则音圈骨架610J通过产生在磁隙内的音圈611J的洛伦兹力振动,通过该振动驱动振动板 21J。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平8-149596号公报(第1图)。上述的一般的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在相对于振动板21J的音响放 射侧的相反侧配设音圈611J,并构成为音圈611J以及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 21J的振动方向成为同方向。并且,在这种扬声器装置中,因为用于振动板21J振动的区域、 用于音圈骨架610J振动的区域、配置磁电路的区域等沿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音响放射 方向)而形成,所以成为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不得不变得比较大的结构。更详细地,如图1所示,沿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的大小包括如下 将沿锥形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的大小以及振动板21J支承在框架3J的边缘4J的总高 (a)、从振动板21J和音圈骨架610J的接合部到音圈611J的上端的音圈骨架高度(b)、音 圈高度(c)、磁电路的主要磁石高度(d)、磁电路的主要磁轭51J的厚度(e)等。在这种扬 声器装置中,为了确保充分的振动板21J的振动冲程,需要充分确保上述的a,b,c, d的高 度,而且为了得到充分的驱动力需要充分确保上述的c,d,e的高度,所以,尤其在大音量对 应式扬声器装置中,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不得不变大。这样,在以往的扬声器装置中,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21J的振动方 向成为同方向,所以若想加大振动板21J的振幅而得到大音量,则为了确保音圈骨架610J 的振动冲程扬声器装置的总高就变大,难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即,存在很难兼顾装置的薄 型化和大音量化的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如下方法使音圈的振动方向成为与振动板的振 动方向不同的方向,机械地转换音圈的振动的方向并传给振动板。若这种方法得以实现,则 即使加大音圈的振动行程也不会直接影响扬声器装置的厚度,就能够实现薄型的扬声器装 置。为了实现此方法而得到薄型的扬声器装置,如何使包含磁电路的驱动系统成为平坦状 是个问题。如以往技术的仅通过向与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放倒圆筒的音圈骨架的 方法,只会导致磁电路的厚度增大而不可能实现薄型化。因此,要求如下磁电路,即,使音圈 本身成为平面形并使其音圈平面地往复振动并且其本身薄型化的磁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处理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例。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比较 简单的构造放射大音量的再生音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以及得到能够实现扬声器装置的薄 型化的平面形的音圈和驱动其音圈的薄型化的磁电路等。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至少具备以下各独立权利要求所涉 及的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在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支承缠 绕成平面形的音圈的音圈支承部的振动传给振动板的扬声器装置中使用,并使所述音圈支 承部平面地振动,其特征在于,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沿着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 向并列配置。[权利要求12]—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缠绕成平面形的 音圈、支承该音圈的音圈支承部、及使该音圈支承部平面地振动的磁电路;振动板,传送基 于音频信号的来自所述驱动部的振动;框架,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及刚性的振 动方向转换部,设置于所述音圈支承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转换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的 方向并传给所述振动板,其中,所述磁电路具备一对磁通量方向不同的磁隙,并配置成所述 音圈绕行所述一对磁隙,所述一对磁隙沿着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并列配置。


图1是以往技术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驱动部)的说明 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驱动部)的说明 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驱动部)的说明 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驱动部)的 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驱动部)的 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振动方向转换部 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该图(a)为俯视图,该图(b)为Xl-Xl剖面图,该图(c)为背面图,该图(d)为主视图,该 图(e)为变形图)。图1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图1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图17所示的 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分布的 说明图(图表)。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分布的 说明图(该图(a)为各部的尺寸,该图(b)为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分布的 说明图(该图(a)为各部的尺寸,该图(b)为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分布的 说明图(该图(a)为各部的尺寸,该图(b)为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图M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分布的 说明图(该图(a)为各部的尺寸,该图(b)为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分布的 说明图(该图(a)为各部的尺寸,该图(b)为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图沈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图27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汽车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用磁电路,在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支 承缠绕成平面形的音圈的音圈支承部的振动传给振动板的扬声器装置中使用,并使所述音 圈支承部平面地振动,其特征在于,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沿着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 动方向并列配置。根据此,由于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沿着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并列配置, 所以若在缠绕成平面形的音圈上流过音频电流,则在以绕行一对磁隙的方式配置该音圈的 部位,沿着振动方向的洛伦兹力作用于音圈。由此,音圈支承部平面地振动,其振动通过振 动方向转换部传送至振动板,并能够使振动板向与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振 动。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由于能够使音圈支承部向与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平面地振动,所以能够设成音圈支承部的振动不会影响扬声器装置中音响放射方向的厚 度的构造,并能够在音响放射方向实现薄型的扬声器装置。并且,由于向与振动板的振动方 向不同的方向并列配置一对磁隙,所以不会直接影响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就能够决定磁隙的 大小,并且能够不与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直接相关地薄型地形成用于形成这种磁隙的磁电路 本身。并且,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具备有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 置的磁轭部和以在所述一对磁隙中形成不同的磁通量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磁石,并能够通过 如何将磁石组合在对置配置的磁轭部来适当地设定一对磁电路的磁通量分布。只要在音圈 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形成平面的磁轭部,就不用向与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 向增大磁电路也可以实现磁电路本身的薄型化。并且,在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中,可以将所述磁轭部设成结合端部而使之围绕 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形态。此时,由于用磁轭部将磁隙的周围围起来,所以音圈支 承部的振动不会干涉周边部件,并且形成贯穿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开口部的同时,能 够使磁隙的磁通量密度增高。并且,在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中,能够将所述磁轭部形成为由非磁性体的垫片 支承端部。此时,由于能够将对置配置的磁轭部分分成2个部件,所以无需复杂的磁轭部加 工,由扬声器装置的框架的一部分构成非磁性体的垫片等就能够相对设置空间扩展音圈支 承部的移动空间。并且,即使使用具有比较小的磁力的磁石,也能够有效地增高磁隙内的磁 通量密度。并且,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既可以在所述磁轭部之间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至少 一方,也可以在2个所述磁石之间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至少一方。能够通过磁石相对于磁 隙的配置,多种多样地设定磁隙中的磁通量分布。并且,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具备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 的磁轭部和接合于该磁轭部且分别朝向所述一对磁隙突出配置的磁石,并能够使所述磁石 的磁化方向按所述磁隙相反而形成。此时,按每个磁石进行2次磁化,并以各个磁石向反方 向磁化的方式形成。根据此,由于能够将一对磁隙形成为相对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的中 心大致对称的磁通量分布,所以能够有效地对音圈支承部附加驱动力。并且,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能够在所述磁石与所述磁轭部或从所述磁轭部突出 的凸部之间形成所述磁隙。当在磁石与磁轭部之间形成磁隙时,能够形成通过使磁轭部平 坦来向磁轭部侧扩展的磁隙,当在磁石与从磁轭部突出的凸部之间形成磁隙时,能够形成 磁通量集中在磁石与凸部之间的磁隙。并且,该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 两侧对置配置的磁轭部,并具备接合于该磁轭部且为了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一方而突出配 置的磁石,并且具有为了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另一方而使所述磁轭部突出的凸部。根据此, 能够代替在磁隙的两侧设置磁石而使其一侧设成磁轭部的凸部。并且,能够在一对磁隙的一方,在一对所述磁石之间形成该磁隙,在所述一对磁隙 的另一方,在一对所述凸部之间形成该磁隙,或者在一对磁隙的一方,在1个所述磁石与所 述磁轭部之间形成该磁隙,在所述一对磁隙的另一方,在1个所述凸部与所述磁轭部之间 形成该磁隙。通过这样形成磁电路,能够使磁石的配置集中于磁隙的一侧,并能够一次性完成磁化次数。通过减少磁化次数,能够抑制灰尘等进入磁电路内,并能够提高扬声器装置的 可靠性,并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缠绕成平 面形的音圈、支承该音圈的音圈支承部、及使该音圈支承部平面地振动的磁电路;振动板, 传送基于音频信号的来自所述驱动部的振动;框架,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及振 动方向转换部,设置于所述音圈支承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转换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的 方向并传给所述振动板,其中,所述磁电路配置成磁通量不同的一对磁隙沿着所述音圈支 承部的振动方向并列配置且所述音圈绕行所述一对磁隙。根据这种扬声器装置,若音频信号被输入到驱动部的音圈,则在配置于磁电路的 磁隙的音圈产生洛伦兹力,音圈支承部沿着相对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较佳 为沿着相对振动板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振动。对此,振动方向转换部发挥作用而转换音 圈支承部的振动的方向并传给振动板。振动板根据通过振动方向转换部传递的驱动力沿着 与音圈支承部不同的(例如,与音圈支承部正交的)振动方向振动。在一般扬声器装置中,例如为了构成为在振动板的背面侧配置音圈骨架,且振动 板的振动方向和音圈骨架的振动方向成为相同方向,需要用于振动板及音圈骨架沿着振动 方向振动的区域,所以扬声器装置沿音响放射方向的宽度比较大。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具备具有磁隙的磁电路、沿着其磁电路振动的音圈支承部 以及转换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的方向并传给振动板的振动方向转换部,所述磁隙向相对 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较佳为向相对振动板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因 此,与前述的一般扬声器装置相比,沿音响放射方向的宽度比较小。即,能够提供薄型扬声 器装置。并且,由于能够向不影响扬声器装置的总高的方向设定音圈支承部的振动行程,所 以即使加大音圈支承部的振动行程即振动板的振幅的情况下,也容易实现扬声器装置的薄 型化。由此,能够兼顾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和大音量化。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磁电路配置成平面形,使得磁 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沿着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并列配置,并且被支承于音圈支承部 的音圈绕行一对磁隙,所以能够形成使缠绕成平面形的音圈沿着其平面振动的磁电路,并 能够使音圈及磁电路本身薄型化的同时,能够实现音圈的振动不影响扬声器装置的厚度方 向的驱动系统。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具有大 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该一对直线部以分别在所述一对磁隙内与磁通量方向交叉的方式配 置。根据此,洛伦兹力在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通过流过音圈的音频电流向大致相同方向 起作用,能够使音圈及音圈支承部有效地平面振动。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电路具备 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的磁轭部和磁石。根据此,能够横跨音圈支 承部的移动空间形成磁电路,所以不会向与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增大磁电路 而实现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所述磁轭部的特征在于,具有局部向与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伸 出的支承部,并且该支承部被支承于所述框架上。根据此,能够利用支承部使磁轭部空出预 定的间隔支承于框架上,并且在用2个部件将磁轭部设置于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设置。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 换部具备转换形成于所述音圈支承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连杆部分的角度的连杆机构,所 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连杆部分承受来自静止部的反作用力而进行角度转换,所述静止部位 于所述振动板侧的相反侧。根据此,由于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通过音圈支承部的振动和从 静止部承受的反作用力转换形成于音圈支承部与振动板之间的连杆部分的角度的连杆机 构,所以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承受来自静止部的反作用力的同时确实地传递至振动板,即使 在音圈的振动方向与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振动传递效率, 并能够得到扬声器装置的良好的再生效率。尤其是,通过将音圈的振动确实地传给振动板, 能够得到高音区的良好的再生特性。通过将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向与其正交的方向转换 并传给振动板,实现更有效的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 换部将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向与其正交的方向转换并传给所述振动板。根据此,由 于与音响放射方向正交而使音圈支承部振动,所以能够与扬声器装置中的音响放射方向的 厚度毫无相关地得到音圈支承部的振幅,并能够兼顾薄型化和大音量化。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部为所 述框架的一部分,所述框架具有平面形的底面,所述振动板沿着所述框架的底面被平面地 支承,所述磁隙沿着所述框架的底面形成,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通过来自所述框架底面的 反作用力使所述振动板向与该底面交叉的方向振动。根据此,能够沿着框架的底面形成磁 隙,并能够形成为了形成该磁隙而薄型化的磁电路,所以能够谋求扬声器装置薄型化的同 时,能够确实地转换音圈支承部的振动的方向并传给振动板。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对所述驱 动部,并相互大致左右对称地对置配置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根据此,能够使1个振动板配 合一对驱动部的驱动力振动,所以能够谋求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的同时,使振动板以高驱 动力振动。本发明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能够采用于例如手机、车载用扬声器、私人电脑用扬 声器、电视广播接收机用扬声器等各种装置。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图2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图。 图2(a)为平面图(振动板用假设线表示,表示去除振动板的状态),图2(b)为图2(a)的 A-A剖面图(包括振动板),图3 图5为表示驱动部的说明图(图3为组装立体图,图4 为分解立体图,图5为剖面图)。在以下说明中,将音响放射方向(SD)规定为Z轴方向,将 扬声器装置的长边方向规定为与该Z轴方向正交的X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正 交的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以振动板2、框架3、驱动部4为主要构 成要素。振动板2其外周边通过边缘5支承在框架3的外周边部3A。振动板2通过该边缘 5的功能基本上仅朝Z轴方向限制振动方向。若音频信号施加于驱动部4,则驱动部4进行 驱动,并通过该驱动产生的振动被传送到振动板2。驱动部4具备有磁电路40和音圈支承部6和振动方向转换部7。磁电路40沿与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例如Z轴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形成磁隙40G。图示 的例子中,虽然沿与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磁隙40G,但不特别局限于此,也 可以沿着呈预定角度的方向形成磁隙40G。音圈支承部6具有音圈60并沿磁隙40G振动。 音圈支承部6的动作通过阻尼器8被限制,只允许沿磁隙40G的方向的移动。若音频信号 被输入到音圈60,则洛伦兹力作用于磁隙40G内的音圈60,从而与音圈60 —体的音圈支承 部6振动。而且,振动方向转换部7转换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的方向并传给振动板2。该振动 方向转换部7具备有如后述的连杆机构,并通过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和从相对音圈支承部 6的振动成为静止部的框架3承受的反作用力转换形成于音圈支承部6与振动板2之间的 连杆部分(第1连杆部分)70的角度。根据这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若音频信号通过信号线51从音频信号发生源 50发送到具备于框架3的端子52,另外,音频信号通过信号线53从端子52被输入到音圈 支承部6的音圈60,则音圈支承部6沿着沿与允许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的 磁隙40G振动,并且该振动通过振动方向转换部7被方向转换并传递到振动板2,从而使振 动板2振动并根据音频信号的音声放射到音响放射方向SD。此时,使磁隙40G的方向朝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以及扬声器装置1的厚度方向交 叉,所以加大磁电路40的驱动力或者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冲程不会直接影响扬声器装置1 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大小。由此,谋求大音量化的同时,能够实现扬声器装置1的薄 型化。而且,在构造方面也能够通过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冲程减薄扬声器装置1的厚度,成 为薄型化容易实现的构造。而且,振动方向转换部7通过机械的连杆机构换转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并传 递到振动板2,所以振动的传递效率高。另外,连杆部分70的角度转换承受来自成为静止部 的框架3的反作用力而进行,所以能够更确实地将来自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传递到振动板。 由此,能够得到扬声器装置1的良好的再生效率,尤其通过确实地将音圈60的振动传递到 振动板,能够得到高音区的良好的再生特性。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详细地进行说明。[框架3]框架3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2的同时在内部支承驱动部4。而且,框 架3支承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连杆机构的一部分并对连杆机构的工作施加来自成为静止部 的框架3的反作用力。优选这种框架3具有平面形的底面31A。框架3也可以为以相对于音圈支承部6静止的状态配置的静止部。另外,静止部 并不是意图完全静止的状态,例如静止成能够支承振动板2的程度即可,驱动扬声器装置1 时产生的振动传送,并且振动在静止部整体产生也无妨。另外,静止部可以与后述的磁电路 40机械地成为一体而配置,框架3可以说支承在磁电路40,所以磁电路40的一部分本身也 可以成为静止部。图2所示的框架3若从音响放射方向(SD)观察,则平面形状形成为矩形,剖面形 状形成为凹形。如图所示,详细地框架3具有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底板部31、从底板部31的 外周部朝向音响放射方向(SD)垂直设立的矩形的筒状部32,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30。并 且,在底板部31上配置磁电路40,边缘5的外周部通过粘结剂等接合在筒状部32的上端部,在开口部30配置有通过边缘5被支承的振动板2。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筒状部32的上 端部形成有朝向内侧延伸的平坦的外周边部3A,在该外周边部3A接合有边缘5。作为框架 3的形成材料能够采用例如树脂、金属等的公知的材料。另外,如图2(b)所示,框架3例如在侧面部或底面部形成孔部33。该孔部33例如 作为通气孔发挥功能。例如不设置通气孔的情况,扬声器驱动时,伴随振动板2的振动,由 振动板2和框架3围成的空间的空气带有挠性而存在振动板2的振动减少的情况。相反, 在图示的例子中,因设有孔部33,所以能够抑制这种振动板2的振动减少。并且,该孔部33 发挥功能以使散热磁电路40或音圈60的热。另外,孔部33例如也可以作为设置在扬声器 装置外部的、电连接扩音器、均衡器、无线电收音机、广播接收机、电视等的音频信号发生源 50和音圈60的信号线所通过的孔来使用。[振动板2]如图2(b)所示,振动板2沿振动方向(Z轴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3。扬 声器驱动时,振动板2将音波放射到音响放射方向(SD)。另外,振动板2通过边缘5支承 在框架3,沿振动方向以外的方向、更详细地沿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移动通过边缘5被限 制。该边缘5和振动板2也可以一体形成。作为振动板2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树脂类材料、金属类材料、纸类材料、陶 瓷类材料、复合材料等。振动板2优选例如具有刚性。振动板2可以形成为例如平板形、圆 顶形、锥形等的规定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振动板2形成为平板形状,而且,沿框架3的平 面形的底面31A而被支承。作为将薄型化的实现作为课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尤其优选 为平板形状的振动板2。并且,振动板2从音响放射方向(SD)观察的形状(平面形状)可 以形成为矩形、椭圆形、圆形、多角形等规定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振动板2的平面形状形 成为矩形。振动板2振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3,由振动板2的背面侧(音响放射方向的相反 侧)的振动板2和框架3围成的空间相对于音响放射方向被隔开,所以可以控制从振动板 2的背面侧发出的音波朝向音响放射方向放射的现象,并可以控制与从振动板2的前面侧 (音响放射侧)发出的音波干涉的现象。[边缘 5]边缘5通过配置在振动板2和框架3之间,内周部支承振动板2的外周部的同时, 外周部接合于框架3而将振动板2保持在规定位置。详细地,边缘5沿振动方向(Z轴方向) 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2的同时,在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制动。图示的边缘5从音 响放射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环形状(环状)。如图2(b)所示,边缘5的剖面形状形成为规定 形状、例如凸形、凹形、波形等。本实施方式中的边缘5在音响放射方向形成为凹形。不限 于此,在音响放射方向形成为凸形也无妨。边缘5可以采用例如皮、布、橡胶、树脂、对这些 施加填充加工的部件、将橡胶、树脂或发泡树脂等成型为规定的形状的部件等。[磁电路40]磁电路40配置在框架3内。如图2(b)所示,图示的磁电路40容纳在框架3,沿框 架3的平面形的底面31A形成有磁隙40G。作为磁电路40可以采用例如内磁式磁电路、外 磁式磁电路等。作为磁电路40,如图4及图5所示的例子中,具有磁轭部41、以及磁石42。图示的磁电路40具有多个磁石42A 42D。在该磁电路40中,沿磁隙40G的磁场的方向的两侧设 置有磁石42。例如沿X轴方向形成有磁隙40G,以使音圈60沿X轴方向在规定的范围内移 动。磁轭部41在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具有下侧平坦部41A、上侧 平坦部41B、以及支架部41C。下侧平坦部41A和上侧平坦部41B空出规定间隔大致平行地 配置,在中央部形成有支架部41C以使向相对于下侧平坦部41A以及上侧平坦部41B大致 正交的方向延伸。下侧平坦部41A也可以形成为支承振动板2或边缘5等代替前述的框架3的形 状。具体而言,也可以将下侧平坦部41A形成为剖面形状呈凹形状,并将平面形状设为具备 矩形的底板部、从底板部的外周部朝向音响放射方向(SD)立设的矩形的筒状部、及形成于 上部的开口部的形状。此时,下侧平坦部41A成为静止部。在磁隙40G的磁场中的音圈60流过音频信号(电流)时,根据夫累铭左手的法则 沿分别与磁场的方向以及电流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产生洛伦兹力。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 器装置1构成有音圈60以及磁电路40,使得沿与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详 细地沿相对于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在音圈60产生洛 伦兹力,从而音圈60沿X轴方向振动。在平坦部41A、41B配置磁石42A 42D,由磁石42A 和磁石42C形成1个磁隙40G1,由磁石42B和磁石42D也形成1个磁隙40G2。该一对磁隙 40G1和磁隙40G2平面地并联形成,并形成相互反方向的磁场。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形的音圈60从音响放射方向(SD)观察时,平 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由沿Y轴方向形成的直线部60A、60C和沿X轴方向形成的直线部 60B、60D构成。音圈60的直线部60A、60C配置在磁电路40的磁隙40G内,并规定为磁场的 方向沿Z轴方向。优选在音圈60的直线部60B、60D不外加磁场。另外,即使磁场外加到直 线部60B、60D的情况,也构成为在其直线部60B、60D产生的洛伦兹力相互抵消。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60通过形成为薄型的平板形状,将缠绕数设得比 较多,能够将磁隙40G中的部分设得比较大,并且扬声器驱动时能够得到比较大的驱动力。并且,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电路40磁化有多个磁石42A 42D,使 得音圈60的直线部60A所涉及的磁场的方向相对于直线部60C所涉及的磁场的方向成为 反方向。并且,音圈60形成为环形,以使分别在音圈60的直线部60A、直线部60C按反方向 流过音频信号。在这种扬声器装置1中,若音频信号被输入到音圈60,则在直线部60A产生的洛伦 兹力和在直线部60C产生的洛伦兹力成为相同方向,例如与仅对直线部60A、60C中的任一 方外加磁场的结构相比,驱动力成为2倍。因此,在这种结构的磁电路40和音圈60中,能 够比较薄型地构成,并且能够得到比较大的驱动力。[音圈支承部6]音圈支承部6具备缠绕成平面形的音圈60,同时沿对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 方向移动自如地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沿着沿框架3的平面形的底面31A形成的磁隙40G 振动自如地配置。更详细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支承部6仅沿X轴方向移动自如地 形成,在除此之外的方向移动被限制。该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范围的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限制部设置了阻尼器8,但不限于此方式。例如,也能够设置基于导轨、引导部件、槽部等的限制机构。另外,音圈支承部6在磁电路40的磁隙40G内配置音圈60的同时,具有沿移动方 向从音圈60延伸至磁隙40G的形状的平面形的绝缘部件61。并且,音圈支承部6形成有开 口部62,沿该开口部62的外周具备音圈60。这种构造的音圈支承部6能够设为在绝缘部 件61的内部内藏音圈60的构造,所以由此能够加强音圈60的强度,并能够降低音圈60的
歪曲ο在图示的例子中,开口部62间隙嵌合在磁电路40的支架部41C,以此状态限制音 圈支承部6的移动范围。具体地,开口部62形成为矩形,沿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方向的两 边的间隔形成为与支架部41C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大小或者更大,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 两边的间隔对应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范围形成为比较大。[振动方向转换部7]振动方向转换部7具备根据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和从作为静止部的框架3承受的 反作用力使形成在音圈支承部6和振动板2之间的连杆部分(第1连杆部分)70进行角度 转换的连杆机构。具体地,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将一端设为与音圈支承部6的 关节部70A、将另一端设为与振动板2的关节部70B的第1连杆部分70,和将一端设为与第 1连杆部分70的中间部的关节部71A、将另一端设为与框架3的关节部71B的第2连杆部 分71,将第1连杆部分70和第2连杆部分71倾斜配置在相对于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 (例如,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此所说的连杆部分是指用于形成连杆机构的一部分,并且为基本上不变形的 (具有刚性)部分,在其两端具有关节部。该关节部也能够通过旋转自如地接合2个部件 而形成,也能够将1个部件作为设成以任意角度弯曲自如的弯曲部位而形成。在图2(b)所 示的例子中,关节部71B形成与在框架3的底面31A上突出形成的作为静止部的支承部34上。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通过第1连杆部分70、第2连杆部分71、关节部70A、 70B、71A、71B形成有连杆机构。在该例子中作为第2联杆部分71和框架3的关节部71B不 进行位置位移的关节部,其他的关节部70A、70B、71A成为位置位移的关节部。由此,整体的 连杆机构成为在关节部71B承受来自作为静止部的框架3的反作用力的构造。在该连杆机 构中,若关节部70A根据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朝X轴方向移动,则关节部70B沿Z轴方向移 动,从而转换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的方向并传递到振动板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可以通过具有线形的弯曲部的板 状部件形成,能够将该弯曲部设为上述的连杆机构的关节部。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能够通 过板状部件形成第1连杆部分70以及第2连杆部分71,并且能够通过线形的弯曲部形成连 杆机构的关节部70A、70B、71A、71B。由此,能够将与振动板2的接合部分接合为线形,所以 能够沿宽度方向相对于平面形的振动板2均勻地施加振动,并且能够使振动板整体以大致 同相位振动。即,控制分割振动的发生并且尤其能够实现最高音区侧的再生。另外,因为各 连杆部分具有刚性,所以不易发生原有振动方式中的振动,抑制连杆部分的弯曲振动等对 振动板2的振动给予坏影响的现象,并且能够抑制音响特性降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虽然未图示,但可以形成例如通气孔。通 气孔能够减少扬声器振动时的由振动板2和框架3围成的空间的气压的局部的变动,抑制由气压引起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制动。另外,根据通气孔例如在连杆部分形成中间省略, 从而能够轻量化连杆部分,所以,由此实现高域再生。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轻量化尤 其对再生特性的广域化或者加大对预定的音频电流的音波振幅以及声压水平有效。并且, 通过在连杆部分形成通气孔,能够比较缩小作用于连杆部分的空气压(制动力)。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7可以由用弯曲部连接的一体零部件构成。此时,可以立即 将形成复杂的连杆机构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接合到音圈支承部6或振动板2,并且装置的安 装性变得良好。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7例如也可以与音圈支承部6或振动板2 —体形成。[阻尼器8]阻尼器8将音圈支承部6保持在磁隙40G内的规定位置,以免音圈支承部6接触 于磁电路40,同时,沿振动方向(X轴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音圈支承部6。该阻尼器8在 与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限制成音圈支承部6 不移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阻尼器8形成为例如板状且具有挠性。另外,阻尼器8的剖 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凸形、凹形、波型形状等,厚度均勻、不均勻等各种形状。阻尼器8的一 端部接合于音圈支承部6,另一端部接合于框架3。阻尼器8不限于此方式,例如也可以成 为一端部接合于音圈支承部6,另一端部接合于磁电路40的结构。另外,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限制或者支承也可替换成上述的阻尼器8,例如将导轨 或槽部、台阶部、引导部件等设置在框架3。即,扬声器装置1也可以具有如下构造,即如在 导轨、槽部、台阶部等以音圈支承部6的端部嵌合的状态,该音圈支承部6滑动的构造。图6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基本结构的说明 图,示出磁电路40的变形例(图6为组装立体图,图7为分解立体图,图8为剖面图)。对 与图2 图5所示的说明共同的部位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在该例子中,磁电路40的磁轭部41具备有对置配置于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 的两侧的2个磁轭部41A1、41B1。而且,磁轭部41A1、41B1具有局部向与音圈支承部6的振 动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Y轴方向)伸出的支承部41A11、41B11。通过由框架 3支承该支承部41A11、41B11,以预定的间隔离开配备2个磁轭部41A1、41B1。并且,磁轭部41A1、41B1设置有向磁隙40G侧突出的凸部41A10、41B10,该凸部 41A10.41B10之间形成磁隙40G1,分别接合于磁轭部41A1、41B1的磁石42X、42Y之间形成 有另一方的磁隙40G2。这种磁电路40使未磁化时的磁石42Χ、42Υ在接合于磁轭部41Α1、41Β1的状态下 支承于框架3,并在保持预定的磁隙40G1、40G2的状态下,向相同的磁通量方向对磁石42X、 42Y进行磁化。由此,以一次磁化工序沿着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并列形成磁通量方向不 同的磁隙。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工作的说明图。详细 地,图9(b)示出振动板2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状态,图9 (a)示出振 动板2相对于基准位置向音响放射侧位移的状态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状态,图9 (c)示出 振动板2相对于基准位置、相对于音响放射侧向反方向位移的状态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 状态。如上述,关节部71B是唯一位置不变动的关节部,此关节部相对于静止部被支承,将来自静止部的反作用力赋予连杆机构。由此,若音圈支承部6从基准位置XO向X轴方向 仅移动XI,则如图9(a)所示,倾斜配置在不同方向的第1连杆部分70和第2连杆部分71 的角度几乎上升同角度,在关节部71B承受来自框架3的反作用力,关节部70B确实地将振 动板2从基准位置ZO向Z轴方向仅推顶Z1。另外,若音圈支承部6从基准位置XO向与X 轴反方向仅移动X2,则如图9(c)所示,第1连杆部分70和第2连杆部分71的角度几乎下 降同角度,在关节部71B承受来自静止部的反作用力,关节部70B确实地将振动板2从基准 位置ZO向与Z轴反方向仅压低Z2。在此,优选使从关节部70A至关节部7IA的连杆部分的长度a、从关节部7IA至关 节部70B的连杆部分的长度b、从关节部7IA至关节部71B的连杆部分的长度c相等,在音 圈支承部6的移动方向的直线上配置关节部70A和关节部71B。这种连杆机构作为斯科特 罗素机构而被公知,关节部70A、70B、71B是以关节部71A为中心,直径在第1连杆部分70的 长度(a+b = 2a)的圆周上。即,关节部70A、71B、70B所形成的角度时常成为直角。由此, 使音圈支承部6向X轴方向移动,则第1连杆部分70和振动板2的关节部70B时常沿与X 轴垂直的Z轴移动,并且能够将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转换成与其垂直的方向并传递到 振动板2。以上,如说明,扬声器装置1沿与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磁电路40 的磁隙40G,通过振动方向转换部7将沿磁隙40G振动的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传递到振动板 2。此时,优选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正交。若据此,则能够将扬 声器装置的各零部件的宽度在与扬声器装置的宽度方向(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 重叠,所以与一般的扬声器装置相比,能够使沿音响放射方向的扬声器装置的宽度(扬声 器装置的总高)减小,并且能够实现扬声器装置1的薄型化。另外,例如使驱动力从音圈60传递到振动板2时,与利用可挠性部件的挠性使驱 动力传递的方式的装置相比,扬声器装置1通过机械式连杆机构将驱动力从音圈支承部6 传递到振动板2,所以例如不存在由可挠性部件的歪曲引起的响应的降低而可以使振动板 2比较高灵敏度地振动。另外,不存在容易发生共振(尤其在低频率)的可挠性部件而有效 地将驱动部4的驱动力传递到振动板2。另外,扬声器装置1通过机械式连杆机构将在驱动部4的音圈60产生的驱动力进 行角度转换而传递到振动板2,所以不产生如电容式扬声器装置的大音量输出时的再生音 质降低。由此,与电容式扬声器装置相比能够放射大音量且高音质的再生音。并且,在扬声器装置1中具有平面形的底面31A,沿成为静止部的框架3的底面 31A支承振动板2,并能够沿其底面31A形成磁隙40G,所以能够平面地且薄型地形成扬声 器装置1整体。并且,振动方向转换部7通过来自作为静止部的框架3的底面31A的反作 用力使振动板2在与该底面31A交叉的(优选为正交)方向振动,所以沿磁隙40G的音圈 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不直接影响扬声器装置的厚度方向。由此,加大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 并且加大驱动力的同时,能够减小扬声器装置1的总高,并且能够兼顾输出的大音量化和 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另外,音圈60通过形成为薄型的平板形状,并且将缠绕数设得比较 多,能够加大磁隙40G中作用于音圈60的局部洛伦兹力,所以由此也能够得到比较大的驱 动力。图10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电路的结构例的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磁电路400配置成平面形,使得被支承于音圈支承部6的音圈60绕行一对磁 隙400G、400G,并且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400G、400G沿着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并 列形成。并且,任何一个例子都具备有在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的两侧对置配置的 磁轭部410A、410B、和以在一对磁隙400G、400G形成不同的磁通量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磁石 420(420A、420B)。而且,形成有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所贯穿的开口部,音圈支承 部6从该开口延伸至外侧。在图10和图11 (各图的(a)表示俯视图,(b)表示X1-X1剖面图,(c)表示背面 图,(d)表示主视图)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具备在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的 两侧对置配置的磁轭部410A、410B和接合于磁轭部410A、410B且分别朝向一对磁隙400G、 400G突出配置的磁石420A、420B,使磁石420A、420B的磁化方向按磁隙400G、400G相反。磁 石420A、420B在安装2个磁性体零件410、410之前被磁化,但需要向反方向磁化2个磁石 420A、420B,所以需要2次磁化工序。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接合2块磁性体零件410、410并在各磁性体 零件410、410分别形成磁隙400G、400G。磁性体零件410具有磁轭部410A、410B和侧壁部 410C、410D,以使围绕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并且由侧壁部410C、410D结合磁轭部 410A、410B的两端。而且,在磁轭部410A的一方的块接合有磁石420A,在磁轭部410B的另 一方的块接合有磁石420B。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400G、400G分别形成于磁石420A 与磁轭部410A之间、磁石420B与磁轭部410A之间。并且,磁轭部410A、410B、410C、410D 可以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或者可以由1个部件一体形成。该磁电路400由于需要向反方向磁化磁石410A、410B,所以需要2次磁化工序,但 可以在一对磁隙400G、400G中沿着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的磁通量分布上得到良好的对 称性。由此,若音频电流流过在各个磁隙400G中存在的音圈60,则可以使几乎相同的电磁 力(洛伦兹力)作用于该音圈60。磁石410A、410B之间的间隔优选对应音圈60的直线部分60A、60C之间的距离而 设定。通过设定磁石410A、410B间的间隔和音圈60的直线部分60A、60C间的距离,以使音 圈60的直线部分60A、60C位于磁隙400G、400G中的X轴方向的中央附近,可以使大的驱 动力作用于音圈60。并且,磁石410A、410B的X轴方向的宽度为确保音圈支承部6的振幅 (振动宽度)而所需,为了得到大振幅,需要增大磁石410A、410B的X轴方向的宽度。而且, 即使是得到最大振幅的情况下,也必须避免音圈60的直线部分60A、60C分别从磁隙400G、 400G脱离,为此需要调整磁石410A、410B间的间隔和音圈60的直线部分60A、60C间的距离。形成磁轭部410A、410B的磁性体零件410、410形成由磁轭部410A、410B、410C、 410D包围的开口部,沿着该开口部贯穿有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音圈支承部6配 置成从该开口部延伸至外侧。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与图10的例子相同,磁电路400接合2块磁性体零件410、 410并在各磁性体零件410、410分别形成磁隙400G、400G。磁性体零件410具有磁轭部 410A、410B和侧壁部410C、410D,以使围绕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并且由侧壁部 410C、410D结合磁轭部410A、410B的两端。而且,在磁性体零件410的一方的块中,在磁 轭410B接合有磁石420A,在磁性体零件410的另一方的块中,在磁轭部410A接合有磁石420B。并且,在与磁石420A对面的磁轭410A形成有从磁轭部410A向磁隙400G侧突出的 凸部410A0,在与磁石420B对面的磁轭410B形成有从磁轭部410B向磁隙400G侧突出的凸 部 410B0。即,该磁电路400在1个磁石420A与从磁轭部410A突出的凸部410A0之间形成有 磁隙400G,并在1个磁石420B与从磁轭部410B突出的凸部410B0之间形成有磁隙400G。 并且,磁轭部410A、410B、410C、410D可以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也可以由1个部件一体形成。该磁电路400也与图10的例子相同,可以在一对磁隙400G、400G中沿着音圈支 承部6的振动方向的磁通量分布上得到良好的对称性。由此,若音频电流流过在各个磁隙 400G中存在的音圈60,则可以使几乎相同的电磁力(洛伦兹力)作用于该音圈60。与图 10的例子相比,Z轴方向的厚度变得比较大,但该厚度是不与音圈支承部6的振幅直接相关 的厚度,所以即使在设计大振幅的扬声器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磁电路400本身的Z轴 方向的厚度使扬声器装置薄型化。在图12 图15所示的(各图的(a)表示俯视图,(b)表示Xl-Xl剖面图,(c)表示 背面图,(d)表示主视图)例子中,磁电路400具备具有在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的 两侧对置配置的磁轭部410A、410B的磁性体零件,并具备接合于磁轭部410A、410B且为了 形成一对磁隙400G、400G的一方而突出配置的磁石420,并且具有为了形成一对磁隙400G、 400G的另一方而使磁轭部G10A、410B)突出的凸部Gl0A0、410B0)。在这些例子中,由于 仅在一对磁隙400G、400G的一方配置磁石,所以能够以1工序完成组装后的磁化工序。并 且,通过减少磁化次数,能够抑制灰尘等进入磁电路,并且提高扬声器装置1的可靠性且简 化制造工序。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由2块通过磁轭部410A、410B和侧壁部410C、 410D—体形成的磁性体零件和一对磁石420、420构成,在一方的块中,在磁轭部410A、410B 分别接合磁石420、420,在磁通量方向向相同方向磁化的磁石420、420之间形成1个磁隙 400G,在另一方的块中,在磁轭部410A形成凸部410A0,在磁轭部410B形成凸部410B0,在 该凸部410A0、410B0之间形成有另一方的磁隙400G。并且,磁轭部410A、410B、410C、410D 可以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由分别由4块磁性体零件形成的磁轭部410A、 410A、410B、410B和一对磁石420、420构成,磁轭部410A和磁轭部410B的两端部由非磁性 体的垫片430支承或者由框架3等支承并离开配置。在一方的支承构造中,在磁轭部410A、 410B分别接合磁石420、420,在磁通量方向向相同方向磁化的磁石420、420之间形成1个 磁隙400G,在另一方的支承构造中,在磁轭部410A形成凸部410A0,在磁轭部410B形成凸 部410B0,在该凸部410A0、410B0之间形成有另一方的磁隙400G。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由如下构成磁轭部410A、410B和侧壁部410C、 410D成为一体的1块磁性体零件;分别形成已形成凸部410A0的磁轭部410A和已形成凸 部410B0的磁轭部410B的2块磁性体零件;及一对磁石420,由2块磁性体零件构成的磁 轭部410A和磁轭部410B的两端部由非磁性体的垫片430支承或者由框架3等支承并离开配置。而且,在磁轭部410A、410B和侧壁部410C、410D成为一体的1块磁性体零件中,在磁轭部410A、410B分别接合磁石420、420,在磁通量方向向相同方向磁化的磁石420、420之 间形成1个磁隙400G,在基于非磁性体的垫片430的支承构造中,在凸部410A0、410B0之 间形成有另一方的磁隙400G。并且,磁轭部410A、410B、410C、410D可以分别由不同部件构 成。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由如下构成分别形成平板状的磁轭部410B和 已形成凸部410B0的磁轭部410B的2块磁性体零件;由以对应于2个磁轭部410B、410B的 双方的方式配置的1块磁性体零件构成的磁轭部410A ;及1个磁石420。而且,磁轭部410A 和磁轭部410B、410B的两端部由非磁性体的垫片430支承或者由框架3等支承并离开配 置,在磁石420与磁轭部410A之间形成1个磁隙400G,在凸部410B0与磁轭部410A之间形 成有另一方的磁隙400G。图16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400由如下构成形成已形成凸部410B0的磁轭部 410B的2块磁性体零件;由以对应于2个磁轭部410B、410B双方的方式配置的1块磁性体 零件构成的磁轭部410A ;及1个磁石420。而且,在磁轭部410B、410B之间配置磁石420,在 凸部410B0、410B0与磁轭部410A之间形成有一对磁隙400G、400G。该图(e)为其变形例, 是增大磁石420的X轴方向的长度W的例子。在该例子中,通过如变形例加长磁石的长度, 可以提高磁隙400G、400G的磁通量强度。图10 图16所示的磁电路400均形成有朝向磁轭部410A、410B的X轴方向的开 口部,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贯穿该开口部。与此相反,如图1所示的一般扬声器装 置的磁电路中,音圈的振动方向的一端被磁轭部51J堵塞。假如在磁轭51J形成音圈骨架 610J所能通过的开口部时,磁石52J的磁力有时无法充分传至形成于音圈骨架的内侧的中 心杆^J,在中心杆54J与框架53J之间的形成的磁隙内的磁通量密度下降。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所涉及的磁电路400中,即使形成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空间400S所贯穿的开口部,也 能够比较增大磁隙400G内的磁通量密度,并且不会使驱动力下降就可以确保音圈支承部6 的大振幅。并且,通过比较增大磁石420的体积,能够比较增大磁隙400G内的磁通量密度, 并可以适当变更磁石420的体积。图17 图19 (图19是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 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 复说明。图17(a)、(b)及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分别具有2个特征,其一是振动方向转换 部7设置在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两端,并通过设置在两端的振动方向转换部7的连杆 部分形成平行连杆,另外的特征是设置一对驱动部4,相互左右对称地相对配置振动方向 转换部7。图17 (a)、(b)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00、101相对于1个振动板2分别具备有左右一 对的驱动部4 (R)、4 (L),驱动部4 (R) ,4 (L)设置成左右对称。即,在驱动部4 (R)设置磁电 路40 (R)和音圈支承部6 (R),在音圈支承部6 (R)的振动板2中心侧的端部设置第1连杆 部分70 (R)和第2连杆部分71 (R),在音圈支承部6 (R)的外侧端部设有将一端设为与音圈 支承部6(R)的关节部72A(R)、将另一端设为与振动板2的关节部72B(R)的外侧连杆部分 72(R)。相同地,在驱动部4(L)设置磁电路40(L)和音圈支承部6 (L),在音圈支承部6 (L) 的振动板2中心侧的端部设置第1连杆部分70 (L)和第2连杆部分71 (L),在音圈支承部 6 (L)的外侧端部设有将一端设为与音圈支承部6 (L)的关节部72A (L)、将另一端设为与振动板2的关节部72B (L)的外侧连杆部分72 (L)。并且,如图17(a)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00在设置在音圈支承部6 (R)、6 (L)的振动 板2中心侧端部的振动方向转换部中,与第1连杆部分70 (R) ,70 (L)的振动板2的关节部 70B成为共同部,与第2连杆部分71 (R)、71 (L)的框架3的关节部71B成为共同部。由此, 通过关节部70B、71A(R) ,7IA (L)、71B形成菱形的连杆机构,转换音圈支承部6 (R)、6 (L)的 相互沿X轴方向接近/离开的振动的方向而将Z轴方向(音响放射方向)的振动传送到振 动板2。此时,也通过关节部7IB支承在框架3,相对于音圈支承部6 (R)、6 (L)的接近/离 开振动由第1连杆部分70(R)、70(L)以及第2连杆部分71 (R)、71 (L)构成的连杆机构承受 来自框架3的反作用力,并通过该反作用力使振动板2确实地向Z轴方向振动。另外,设置在1个音圈支承部6 (R)的振动方向两侧的第1连杆部分70 (R)和外侧 连杆部分72 (R),或者设置在音圈支承部6 (L)的振动方向两侧的第1连杆部分70 (L)和外 侧连杆部分72(L)分别形成平行连杆,通过音圈支承部6 (R)、6 (L)的X方向的移动,平行 的第1连杆部分70 (R)和外侧连杆部分72 (R)、或者第1连杆部分70 (L)和外侧连杆部分
72(L)以相同的角度进行角度转换。由此3个部位的关节部70B、72B(R)、72B(L)保持振动 板2的平面状态的同时,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在平面形的振动板2以大致同相位振动。由此, 能够控制振动板2的分割振动。此时,成为一对音圈支承部6 (R)、6 (L)的振动的条件是以 大致同相位/大致同振幅朝相互反方向振动。图17(b)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01除了关节部70B分离成70B(R)和70B(L)而被分 别离开配置、关节部71B分离成关节部71B (R)、71B (L)而被分别配置以外,与图17 (a)所示 的扬声器装置100相同。从而,图17(b)所示的扬声器装备101显示与图17(a)所示的扬声 器装置100相同的功能,但扬声器装置101通过同时上下移动的4个部位的关节部70B(R)、 70B(L)、72B(R)、72B(L)振动板2上下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控制振动板2的分割振动。图18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02除了外侧连杆部分的连杆机构以外,与图18所示的 实施方式相同(图示的例子虽然示出与图17(a)对应的结构例,但同样地仅替换外侧连杆 部分而可以实施与图17(b)对应的结构例。与图17的共同部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 明)。该图(a)是整体剖面图、该图(b)、(c)是示出外侧连杆部分和框架的关节部的说明 图。该扬声器装置102的外侧连杆部分具备第1外侧连杆部分72 (R)、72 (L)和第2外侧连 杆部分73 (R)、73 (L)。在此也具备大致左右对称的一对驱动部4 (R)、4 (L)。在此,具备第1外侧连杆部分72 (R)、72 (L),将一端设为与音圈支承部6(R)或 6 (L)的外侧部分的关节部72A (R)或72A (L)、将另一端设为与振动板2的关节部72B (R)或 72B(L);第2外侧连杆部分73 (R)、73 (L),将一端设为与第1外侧连杆部分72 (R)或72 (L) 的中间部的关节部73A(R)或73A(L)、将另一端设为与框架3的关节部73B(R)或73B(L)。 在图示的例子中,关节部73B(R) ,73B(L)通过支承部35支承在作为静止部的框架3。若对第2外侧连杆部分73 (R)、73 (L)和框架3的关节部73B (R)、7 (L)进行说明, 如图18 (b)所示,可以在音圈支承部6 (R)形成开口部63,并通过开口部63第2外侧连杆部 分73 (R)的端部通过支承部35支承在框架3,如图(c)所示,也可以形成第2外侧连杆部分
73(R)的端部为门型,并且端部跨过音圈支承部6 (R)通过支承部35支承在框架3 (图示虽 然仅图示了右侧(R)的例子,但左侧也相同(大致左右对称))。若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则即使在音圈支承部6(R)、6(L)外侧端部的连杆部分,也能够形成承受来自作为静止部的框架的反作用力的连杆机构,并且相对于音圈支承 部6(R)、6(L)的移动,利用来自框架3的反作用力来角度转换第1外侧连杆部分72 (R)、 72(L),所以能够确实地使振动板2上下移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音圈支承部6 (R)、6 (L)移动时时常承受来自作为静止 部的框架3的反作用力,所以使振动板2上下移动时通过从振动板2承受的反作用力来避 免音圈支承部6 (R)、6 (L)上下移动。由此,能够使音圈支承部6 (R)、6 (L)协调地振动的同 时,能够协调地将该振动传递到振动板2。如图19所示,磁电路40 (R)、40 (L)的磁轭部41 01B1)设置有支承部41B11 (参照 图6),该支承部41B11支承于框架3的内侧而保持磁轭部41的配置间隔。并且,如图示, 第1连杆部分70(R)、(L)和外侧连杆部分72(R)、(L)形成有开口部70P、72P,通过该开口 部70P、72P使第1连杆部分70 (R)、(L)和外侧连杆部分72 (R)、(L)轻量化,甚至减轻振动 阻抗。框架3上形成有开口 301。图20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的磁通量密度 分布的说明图(该图(a)表示各部的尺寸,该图(b)表示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图20与图 10所示的结构例对应,图21与图11所示的结构例对应,图22与图12所示的结构例对应, 图23与图13所示的结构例对应,图M与图14所示的结构例对应,图25与图15所示的结 构例对应。各图(a)中的尺寸的数字单位为mm,各图(b)的图表将计量位置(磁隙的中心) 处的磁通量密度与从基准位置(磁轭部宽度的中心位置)沿着X轴方向(音圈支承部6的 振动方向)的距离对应而进行表示。图20、21的例子中,得到沿着振动方向的一对磁隙中具有对称性的磁通量密度。 图20的例子中,左侧最小值为-0. 52T,右侧最大值为0. 52T。图21的例子中,左侧最大值 为0. 52T,右侧最小值为-0. 52T。图22 25的例子中,得到沿着振动方向的一对磁隙中非对象的磁通量分布。图 22的例子中,左侧最大值为0. 70T,右侧最小值为-0. 055T。图23的例子中,左侧最大值为 0. 68T,右侧最小值为-0. 14T。图24的例子中,左侧最大值为0. 64T,右侧最小值为-0. 25T。 图25的例子中,左侧最大值为0. 44T,右侧最小值为-0. 14T。在此,最大值、最小值为磁隙 内(距离基准位置士1 士Ilmm的范围)的磁通量密度(纸面上的磁通量密度的方向为 上方向时设为正,下方向时设为负)值。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可薄型化,并且也可以实现大音量化。这 种扬声器装置作为各种电子设备或车载用能够有效地利用。图2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如该图(a)所示的手机或者便携终端设 备的电子设备1000或者如该图(b)所示的平板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2000能够将扬声器装 置1的设置所需要的厚度空间缩小,所以可进行电子设备整体的薄型化。另外,在薄型化的 电子设备中也能够得到足够的音频输出。图27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 声器的汽车的说明图。该图所示的汽车3000通过扬声器装置1的薄型化可实现车内空间 的扩大。尤其在门板内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汽车中,消除门板的 突出而实现驾驶员的操作空间的扩大。另外,可以得到足够的音频输出,所以在杂音多的高 速行车时也能够在车内舒适地享受音乐或收音机广播。
权利要求
1.一种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在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支承缠绕成平面形的 音圈的音圈支承部的振动传给振动板的扬声器装置中使用,并使所述音圈支承部平面地振 动,其特征在于,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沿着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并列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磁轭部,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及磁石,以在所述一对 磁隙中形成不同的磁通量方向的方式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部的端部被结合,以使围绕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部的端部由非磁性体的垫片支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轭部之间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至少一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2个所述磁石之间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至少一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磁轭部,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及磁石,接合于该磁轭 部且分别朝向所述一对磁隙突出配置,其中,使所述磁石的磁化方向按所述磁隙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石与所述磁轭部或从所述磁轭部突出的凸部之间形成所述磁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的磁轭部,且具备接合于该磁轭部 且为了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一方而突出配置的磁石,并且具有为了形成所述一对磁隙的另 一方而使所述磁轭部突出的凸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磁隙的一方,在一对所述磁石之间形成该磁隙,在所述一对磁隙的另一方, 在一对所述凸部之间形成该磁隙。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磁隙的一方,在1个所述磁石与所述磁轭部之间形成该磁隙,在所述一对 磁隙的另一方,在1个所述凸部与所述磁轭部之间形成该磁隙。
12.—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缠绕成平面形的音圈、支承该音圈的音圈支承部、及使该音圈支承部平面 地振动的磁电路;振动板,传送基于音频信号的来自所述驱动部的振动; 框架,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及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设置于所述音圈支承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转换所述音圈支 承部的振动的方向并传给所述振动板,其中,所述磁电路具备一对磁通量方向不同的磁隙,并配置成所述音圈绕行所述一对磁隙, 所述一对磁隙沿着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并列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具有大致平行的一对直线部,并且配置成该一对直线部分别在所述一对磁隙 内与磁通量方向交叉。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电路具备在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的两侧对置配置的磁轭部和磁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部具有局部向与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伸出的支承部,该支 承部被支承于所述框架。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转换形成于所述音圈支承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连杆部分 的角度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连杆部分承受来自静止部的反作用力而进行角 度转换,所述静止部位于所述振动板侧的相反侧。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将所述音圈支承部的振动方向向与其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转换 并传给所述振动板。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为所述框架的一部分,所述框架具有平面形的底面,所述振动板沿着所述框架的底面被平面地支承,所述磁 隙沿着所述框架的底面形成,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通过来自所述框架底面的反作用力使所 述振动板向与该底面交叉的方向振动。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一对所述驱动部,并相互对置配置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通过边缘支承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音圈支承部通过阻尼器支承于所述框架上。
21.如权利要求14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部形成所述音圈支承部的移动空间所贯穿的开口部,所述音圈支承部从所述 磁轭部的开口部延伸至外侧。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为构成所述磁电路的磁轭部。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为所述磁轭部的一部分,所述磁轭部具有平面形的底面,所述振动板沿着所述磁轭部的底面被平面地支承,所 述磁隙沿着所述磁轭部的底面形成,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通过来自所述磁轭部底面的反作 用力使所述振动板向与该底面交叉的方向振动。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连接所述音圈与外部的音频信号发生源的信号线,所述振动线围绕在所述框架内。
2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26.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及扬声器装置,该装置具备振动板(2);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2)的框架(3);及设置于框架(3)且通过音频信号向振动板(2)供给振动的驱动部(4),驱动部(4)具备磁电路(40),沿着与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磁隙(40G);音圈支承部(6),具有音圈(60)且沿着磁隙(40G)振动;及振动方向转换部(7),转换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的方向并传给振动板(2),其中,磁电路(40)配置成平面形,使得磁通量方向不同的一对磁隙(40G、40G)沿着音圈支承部(6)的振动方向并列形成,并且被支承于音圈支承部(6)的音圈(60)绕行一对磁隙(40G、40G)。
文档编号H04R9/02GK102150438SQ20088013107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7日
发明者堀米实, 小林博之, 引地俊博 申请人:日本东北先锋公司, 日本先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