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760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色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色手机外壳,具体涉及一种使用了可逆感温变色材料的手机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外壳图案和颜色单一,如果要变换图案就要更换手机外壳。如果要求颜色能够多变,则必需要购买多个外壳,这样既不方便也不经济。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手机业内人士或手机爱好者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418093公开了一种能够变色的手机。它是壳体从下到上依次覆盖有电极层、电致变色材料层、透明电极层及透明保护层。手机软件或变换开关控制正向电流从电极层中传入,与电致变色材料层及透明电极层构成了一个回路,电致变色材料层产生电化学反应后变换成另一种颜色,即可实现手机外壳颜色的一次变换。虽然此手机采用了电致变色材料来实现不用更换手机外壳就可以改变手机外壳图案或颜色,但是在该手机所用的使手机变色的装置较复杂且耗电量大。中国专利号ZL 200820093314.0提供了一种变色手机外壳,所述手机外壳外表面的局部或全部紧密覆盖透明薄膜层。该实用新型的变色手机外壳通过在手机外壳上设置透明薄膜层,利用光线干涉原理,让使用者在观察手机外壳时,视觉会感觉到手机外壳色彩丰富,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手机外壳色彩实现丰富的变幻,让使用者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但该薄膜层容易破损,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不更换手机外壳的情况下,外壳上的图案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变色手机外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色手机外壳,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覆盖有至少一层可逆感温变色层。进一步地,所述可逆感温变色层为可逆感温变色油墨印刷制成,或者由无机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有机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液晶可逆感温变色材料中一种或任意两种可逆感温变色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当在所述壳体上覆盖有至少两层可逆感温变色层时,各层可逆感温变色层具有不同的或相同的临界变色温度;所述各层可逆感温变色层颜色和/或图案各不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塑料基材或金属基材。所述塑料基材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 (聚酰胺)、PC (聚碳酸酯)、PE (聚乙烯)、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M (聚甲醛)、PP (聚丙烯)、ΡΡ0 (聚苯醚)、PPS (聚苯硫醚)、PS (聚苯乙烯)、PVC (聚氯乙烯)、TPE (苯乙烯类)、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塑胶)和TPV (热塑性硫化橡胶)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所述金属基材为铝、镁、镁铝合金以及不锈钢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可逆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范围为0°C 70°C。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外壳上增加使用了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或油墨的可逆感温变色层,无需更换外壳,外壳上的图案即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能够使手机外壳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环境温度在25°C以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环境温度在25°C以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变色手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普通层、3-第一可逆感温变色层、4-第二可逆感温变色层、5-第三可逆感温变色层;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环境温度在31°C以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环境温度在31°C以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环境温度在5°C以下的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环境温度在5°C以上、15°C以下的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环境温度在15°C以上、25°C以下的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环境温度在25°C以上、35°C以下的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环境温度在35°C以上、70°C以下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覆盖单层可逆感温变色层的变色手机外壳,其制作步骤为:步骤1:选择无折痕、无污物、无划伤等没有缺陷的手机壳体;步骤2:对手机壳体进行清洁、除尘等前处理;步骤3:在手机壳体上覆盖一层可逆感温变色层:往手机壳体上喷涂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或印刷可逆感温变色油墨;步骤4:对可逆感温变色层进行烘烤固化,即可得到可逆感温变色手机外壳。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或可逆感温变色油墨的临界变色温度为25°C。当手机外壳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25°C时,壳体上的图案显示出来,如附图2所示。当手机外壳所处的环境温度低于25°C时,壳体上的图案消失,如附图1所示;当温度升高到大于25°C时,壳体上的图案又将显示出来,恢复到如附图2所示的状态,两者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实施例二覆盖多层可逆感温变色层的变色手机外壳,其制作步骤为:步骤1:选择无折痕、无污物、无划伤等没有缺陷的手机壳体;步骤2:对手机壳体进行清洁、除尘等前处理;[0035]步骤3:在手机壳体上制作多层可逆感温变色层:在壳体I上依次覆盖普通层2、第一可逆感温变色层3、第二可逆感温变色层4和第三可逆感温变色层5,壳体上每覆盖一层可逆感温变色层都要对其进行烘烤固化,待烘烤固化好后再覆盖另一层;步骤4:当所有层均固化后,即可得到可逆感温变色手机外壳。本实施例中,变色手机外壳的覆盖层结构如附图3所示。各层可逆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相同,而各层可逆感温变色层的颜色却不相同。当手机壳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处在31°C以下时,手机外壳显示的效果如附图4所示;当手机壳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处在31°C以上时,手机外壳显示的效果如附图5所示;当手机壳体所处的环境温度重新回到31°C以下时,手机壳体显示的效果也回到如附图4所示的状态。实施例三在不同位置印刷临界变色温度不同的可逆感温变色油墨的变色手机外壳,其制作步骤为:步骤1:选择无折痕、无污物、无划伤等没有缺陷的手机壳体;步骤2:对手机壳体进行清洁、除尘等前处理;步骤3:在手机壳体上制作可逆感温变色层:在壳体表面不同位置分别印刷临界变色温度不同(如临界变色温度为5°C、15°C、25°C、35°C等)的可逆感温变色油墨;步骤4:对可逆感温变色层进行烘烤固化,即可得到可逆感温变色手机外壳。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外壳所处的环境温度从0°C逐渐上升到35°C以上时,手机外壳上显示的状态效果为如依次从附图6到附图10所示的变化。当手机外壳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5°C以上慢慢降到0°C时,手机外壳上显示的状态效果为如依次从附图10到附图6所示的变化。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变色手机外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覆盖有至少一层可逆感温变色层,所述的可逆感温变色层为可逆感温变色油墨印刷制成,或者由无机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有机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液晶可逆感温变色材料中一种或任意两种可逆感温变色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可逆感温变色层的颜色和/或图案各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塑料基材或金属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基材为ABS、PA、PC、PE、PET、PMMA, POM、PP、PPO、PPS, PS、PVC, TPE, TPU 和 TPV 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材为铝、镁、镁铝合金以及不锈钢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变色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逆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范围为0°C 70°C。
专利摘要一种变色手机外壳,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覆盖有至少一层可逆感温变色层。所述可逆感温变色层为可逆感温变色油墨印刷制成,或者由无机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有机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液晶可逆感温变色材料中一种或任意两种可逆感温变色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外壳上增加了可逆感温变色层,无需更换外壳,外壳上的图案即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能够使手机外壳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H04M1/02GK202918344SQ20122029157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毕英慧, 陈盛洪, 赵宇亮 申请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