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529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口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形成汇聚域的上联聚合口,该上联聚合口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并形成汇聚域的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口,且下联口之间彼此通信隔离;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口;通过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上联聚合口,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口与每个从域的外联口,将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VXU堆叠。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提高VXU组网实现的灵活性。
【专利说明】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木,尤其涉及一种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将多台设备通过堆叠ロ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台虚拟设备的技术叫做堆叠技术,也叫虚拟交换单元(Virtual Switch Unit,简称为VSU)技术。通过对这台虚拟的VSU设备进行管理,即可实现对VSU堆叠中所有设备的管理。ー个VSU堆叠中只能有一台设备成为主设备,其它设备作为从设备隶属于主设备,根据主设备的指示运行对应的业务。
[0003]将多个VSU堆叠通过外联堆叠ロ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台更大的虚拟设备的技术叫做虚拟扩展单元(Virtual eXtend Unit,简称为VXU)技术。通过对这台虚拟的VXU设备进行管理,即可实现对VXU堆叠中所有设备的管理。VXU堆叠中所有的VSU堆叠被称为域,一个VXU堆叠中只能有ー个VSU堆叠成为主域,其它VSU堆叠作为从域隶属于主域,根据主域的指示运行对应的业务。
[0004]在现有VXU组网中,主域中的设备(简称为主域设备)和从域中的设备(简称为从域设备)直连时,一般要求主域设备的外联堆叠ロ的介质类型和从域设备的外联堆叠ロ的介质类型相匹配,例如可以都是万兆光ロ,或千兆电ロ等。但往往主域设备的外联堆叠ロ与从域设备的外联堆叠ロ的介质类型并不匹配,因此,主域设备一般通过下联汇聚设备,再由汇聚设备下联从域设备。但在该实现方式中,汇聚设备也要作为从域与主域设备实现堆叠,这就要求汇聚设备可以像从域设备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但通常汇聚设备与主域设备属于不同的厂商,或者即使属于同一厂商,但由于软件版本不同等情况,使得汇聚设备通常不支持被主域设备管理,这就限制了 VXU组网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提高VXU组网实现的灵活性。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堆叠方法,包括:
[0007]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
[0008]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所述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并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所述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0009]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
[0010]通过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所述上联聚合ロ,将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虚拟扩展单元VXU堆叠。
[001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堆叠装置,包括:[0012]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0013]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所述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的聚合ロ,并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所述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0014]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
[0015]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所述上联聚合ロ,将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虚拟扩展单元VXU堆叠。
[0016]第三方面提供ー种堆叠系统,包括:主域、汇聚域和至少ー个从域;
[0017]所述主域包括主域设备,且所述主域配置有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对所述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
[0018]所述汇聚域包括汇聚设备,且所述汇聚域配置有上联聚合口以及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所述上联聚合口是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所述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ロ,所述下联ロ是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且所述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0019]每个从域包括从域设备,且每个从域配置有外联ロ,每个从域的外联ロ是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
[0020]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通过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所述上联聚合口相连,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相连。
[0021]本发明提供的堆叠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保证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对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从域的外联ロ,然后通过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上联聚合ロ,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从域的下联ロ与从域的外联ロ,将汇聚域与从域相连,以实现VXU堆叠。由于通过汇聚设备实现主域与从域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域外联堆叠口和从域外联堆叠ロ的匹配问题,并且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不再像现有技术那样要求汇聚域必须通过外联堆叠ロ与之连接,使得汇聚设备可以不用像从域设备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且汇聚域与每个从域连接的下联ロ彼此之间通信隔离,可以保证在该VXU堆叠中报文能够沿正确路径传输,因此,在保证VXU堆叠可行性的基础上,提高了 VXU组网的灵活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ー种VSU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ー种VXU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堆叠方法的流程图;[00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ー种VXU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ー种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堆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VXU堆叠是由多个VSU堆叠互联形成的,其中,VSU之间互联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不同。首先对VSU堆叠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VXU堆叠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00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ー种VSU堆叠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仅为VSU堆叠的ー种常见实现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VSU堆叠的实现结构并不限于图1所示。如图1所示,该VSU堆叠包括一台主设备和三台从设备,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以及从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过堆叠ロ连接在一起,且从设备隶属于主设备,根据主设备的指示运行对应的业务。
[00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ー种VXU堆叠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仅为VXU堆叠的ー种实现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VXU堆叠的实现结构并不限于图2所示。如图2所示,该VXU堆叠包括:ー个主域、一个汇聚域和两个从域。其中,该VXU堆叠中的主域实际上是ー个VSU堆叠,该VSU堆叠中的设备被称为主域设备。根据作为主域的VSU堆叠中设备角色的不同,主域设备又可分为主设备和从设备,也就是该VSU堆叠中的主设备是主域设备中的主设备,该VSU堆叠中的从设备是主域设备中的从设备。该VXU堆叠中的汇聚域可由至少一台汇聚设备构成,图2中示出两台汇聚设备,但并不限于此,汇聚设备的多少可根据从域设备的数量适应性变化。在此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XU堆叠中,汇聚设备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支持作为从域,从而被主域设备管理。该VXU堆叠中的从域实际上是ー个VSU堆叠,该VSU堆叠中的设备被称为从域设备。根据作为从域的VSU堆叠中设备角色的不同,从域设备又可分为主设备和从设备,也就是该VSU堆叠中的主设备是从域设备中的主设备,该VSU堆叠中的从设备是从域设备中的从设备。
[0032]在图2所示的VXU堆叠中,主域通过汇聚域与从域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主域外联堆叠ロ与从域外联堆叠ロ的匹配问题,并且汇聚域中的汇聚设备可以不用像从域被那样主域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VXU堆叠组网的灵活性。本发明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了形成如图2所示的VXU堆叠系统的堆叠方法。
[00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堆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0034]301、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0035]302、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口,该上联聚合口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并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0036]303、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0037]在此说明,上述301-303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0038]304、通过上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上述上联聚合ロ,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VXU堆叠。
[003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域外联堆叠ロ与从域外联堆叠ロ的介质类型不匹配等问题,主域通过汇聚域与从域连接,这样主域中主域设备可以采用速率较高的物理端ロ,例如万兆光ロ,而从域中从域设备可以采用速率较低的物理端ロ,例如千兆电ロ。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采用汇聚设备实现VXU堆叠时要求汇聚设备必须像从域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而导致VXU堆叠组网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主域、汇聚域以及从域中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现有技术中的外联堆叠ロ不同的新型端ロ,在使得主域可以通过汇聚域与从域互联的同时,使得汇聚域中的汇聚设备可以不用与主域实现堆叠,即允许汇聚域中的汇聚设备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像从域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
[0040]具体的,对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与现有技术中的外联堆叠ロ并不相同,现有技术中的外联堆叠ロ仅仅是在所包含的物理端口上开启了堆叠功能,而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首先是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并且该聚合口所包含的物理端口上还开启了堆叠功能。由于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物理端口上开启了堆叠功能,所以可以支持主域与从域之间的堆叠,同时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还是ー个聚合ロ,因此可以支持与之互联的端ロ为聚合ロ,而不必是堆叠ロ,这就使得汇聚设备不必像从域设备那样必须通过堆叠ロ与主域设备连接,进而不必像从域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可选的,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可以是ー个静态ニ层聚合ロ。其中,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可以包含多个物理端ロ。
[0041]可选的,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在主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该主域配置ー个第一聚合口,设置该第一聚合口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将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第一聚合口中,在所有属于该第一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在此说明,这里的第一聚合ロ实际上就是聚合ロ,只是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在其前面冠以“第一”,这里的“第一,,既没有先后顺序限定,也没有个数限定。
[0042]为了与上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相适应,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是指与主域互联使用的物理端ロ,相应的,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是指与从域互联使用的物理端ロ。这里的上联聚合口是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用干与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相连。可选的,该上联聚合口可以是ー个静态ニ层聚合ロ,但不限于此。在此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联聚合ロ也可以包括一个上联物理端ロ,这样“聚合”的概念可以淡化。
[0043]在此说明,主域和汇聚域之间通过聚合口相连,可以提高主域和汇聚域之间的通信带宽,而将聚合ロ的通信模式设置为Trunk模式是为了让主域和从域的所有VlAN的ニ层报文都可以通过汇聚设备进行转发。
[0044]另外,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保证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也就是说,一个下联ロ用于连接ー个从域,且不同下联ロ所连接的从域之间不能互通。可选的,为了避免从域之间的互通,可以将和从域互联的所有下联ロ配置为保护端ロ,从而实现彼此之间通信隔离。
[0045]相应的,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0046]之后,通过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上联聚合ロ,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VXU堆叠。通过图3所示方法形成的ー种VXU堆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图4中,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汇聚域的上联聚合ロ采用的是万兆ロ,例如万兆光ロ ;而汇聚域的下联ロ和从域的外联ロ之间采用的是千兆ロ,例如千兆电ロ,但并不限于此。
[0047]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由于通过汇聚设备实现主域与从域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域外联堆叠口和从域外联堆叠ロ的匹配问题,并且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不再像现有技术那样要求汇聚域必须通过外联堆叠ロ与之连接,使得汇聚设备可以不用像从域设备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且汇聚域与每个从域连接的下联ロ彼此之间通信隔离,可以保证在该VXU堆叠中报文能够沿正确路径传输,因此,在保证VXU堆叠可行性的基础上,提高了 VXU组网的灵活性。
[0048]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个从域只有一台从域设备,则从域和汇聚域之间可以不用采用聚合口,可以直接物理端ロ相连。相应的,对应从域的下联ロ为ー个物理端ロ,而从域的外联ロ为一个开启了堆叠功能的物理端ロ。
[0049]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个从域包括多台从域设备,则为了提高从域与汇聚域之间的通信带宽,从域和汇聚域之间可以采用聚合口进行通信。基于此,对应从域的下联ロ可以是下联聚合ロ,该下联聚合ロ可以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ロ ;而从域的外联ロ可以是静态外联堆叠ロ,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可以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ロ。
[0050]基于上述,一种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的实施方式,包括: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聚合ロ,该下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ロ。
[0051]相应的,一种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的实施方式,包括: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该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0052]则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包括: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聚合ロ与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将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
[0053]进ー步可选的,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在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每个从域配置第二聚合ロ,并设置第二聚合ロ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将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第二聚合ロ中,在所有属于第二聚合ロ的物理端口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在此说明,这里的第二聚合ロ实际上就是聚合ロ,只是为便于区分和描述,在其前面冠以“第二”,这里的“第二”既没有先后顺序限定,也没有个数限定。
[0054]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之后,还需要为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主域端ロ表项,该主域端ロ表项包括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APID)、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Link State)以及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Port ID)。其中,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可以是连接(UP)状态或故障(DOWN)状态。在此说明,该主域端ロ表项可以配置在主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并由主设备同步到主域设备中的所有从设备上。
[0055]基于上述主域端ロ表项,当从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接收到报文时,根据该主域端ロ表项将报文的入口信息由接收该报文的物理端ロ的标识替换为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并对替换入口信息的报文进行处理。详细地,对主域来说,无论汇聚设备通过哪个物理端ロ将报文转发到主域,主域根据该主域端ロ表项都可以将报文入口识别为物理端ロ所属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这样就能屏蔽汇聚设备在转发主域和从域之间的报文时因其在上联聚合ロ上选择不同物理端ロ产生不同的通信路径从而对主域和从域之间的通信所造成的影响。
[005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之后,还需要为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从域端ロ表项,该从域端ロ表项包括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其中,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可以是连接(UP)状态或故障(DOWN)状态。在此说明,该从域端ロ表项可以配置在从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并由主设备同步到从域设备中的所有从设备上。
[0057]基于上述从域端ロ表项,当从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接收到报文时,根据该从域端ロ表项将报文的入口信息由接收该报文的物理端ロ的标识替换为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并对替换入口信息的报文进行处理。详细地,对从域来说,无论汇聚设备通过哪个物理端ロ将报文转发到从域,从域根据该从域端ロ表项都可以将报文入口识别为物理端ロ所属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这样就能屏蔽汇聚设备在转发主域和从域之间的报文时因其在下联聚合ロ上选择不同物理端ロ产生不同的通信路径从而对主域和从域之间的通信所造成的影响。
[0058]下面对由上述堆叠方法形成的VXU堆叠系统中报文的转发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0059]单播转发:汇聚设备收到主域或从域发来的单播报文时,根据报文中的目的MAC查找匹配的主域或从域的系统MAC(System MAC),如果匹配到,则根据匹配到的系统MAC所在的物理端ロ进行转发,如果没有找到则按照广播方式进行转发,广播转发的流程见后续描述。其中,主域或从域的系统MAC的确定过程包括:堆叠建立后,主域或从域中的主设备查找配置文件中是否配置了系统MAC这ー记录,如果查找到,检测该配置文件中的系统MAC是否和堆叠中某个成员设备的MAC —致,如果一致,则使用配置文件中配置的系统MAC;如果不一致,则使用主设备的MAC作为系统MAC并保存到配置文件中。
[0060]组播转发:汇聚设备收到主域或从域发来的组播报文时,根据组播报文的VlAN标签(V1AN Tag),在学习到的各VLAN对应的组播转发表中查找和VLAN Tag匹配的组播转发表,如果找到匹配的组播转发表,则按照组播转发表对应的组播出ロ进行转发。此时,如果组播报文入口是连接主域的端ロ,则组播转发表对应的组播出口可以连接ー个或多个从域,汇聚设备可以将组播报文从组播出ロ转发到组播出ロ所连接的从域中;如果组播报文入ロ是连接从域的端ロ,则组播转发表对应的组播出ロ仅连接主域,汇聚设备只能将报文从组播出口转发到组播出口连接的主域中。在此说明,组播报文的VLAN Tag可以是组播报文自带的,或者在组播报文本身不携带VLAN Tag吋,汇聚设备可以根据组播报文的入口的本地VLAN (Native Vlan)自动为组播报文设置。
[0061]广播转发:汇聚设备收到主域或从域发来的广播报文时,根据广播报文的VLANTag在所有属于这个VLAN的物理端口上进行转发。此时,如果广播报文的入口是连接主域的端ロ,则广播报文可以从所有连接从域的端ロ转发出去;如果广播报文的入口是连接从域的端ロ,则广播报文只能从连接主域的端ロ转发出去,不能从连接其他从域的端ロ转发出去。
[0062]对于主域来说,在接收到汇聚设备发送的单播报文或组播报文或广播报文之后,会基于主域端ロ表项将报文的入口信息由接收该报文的物理端ロ的标识替换为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并对替换入口信息的报文进行处理。同理,对应从域来说,在接收到汇聚设备发送的单播报文或组播报文或广播报文之后,会基于从域端ロ表项将报文的入口信息由接收该报文的物理端ロ的标识替换为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并对替换入ロ信息的报文进行处理。
[0063]进ー步,主域和从域之间的堆叠协议报文转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汇聚设备在收到堆叠协议报文时,根据前面描述的广播转发的原理,将所有从域发出的报文转发到主域,将主域发出的报文转发到所有从域。这样主域上就可以学习到所有连接到汇聚设备的从域,而所有连接到汇聚设备的从域都可以学到主域,同时从域和从域之间又是相互隔离的,每个从域和主域之间就会形成一条独立的逻辑通信通道。
[006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配置模块51、第二配置模块52、第三配置模块53和连接模块54。
[0065]第一配置模块51,用于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该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0066]第二配置模块52,用于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该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ロ,并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0067]第三配置模块53,用于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0068]连接模块54,用于通过第一配置模块51形成的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第二配置模块52形成的上联聚合ロ,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通过第二配置模块52形成的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ロ与第三配置模块53形成的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VXU堆叠。
[0069]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模块51具体用于在主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主域配置第一聚合ロ,并设置第一聚合ロ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将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第一聚合ロ中,在所有属于第一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
[0070]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配置模块52具体用于对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并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聚合ロ,该下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ロ。[0071]第三配置模块53具体用于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指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ロ。
[0072]连接模块54具体用于通过第一配置模块51形成的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第二配置模块52形成的上联聚合ロ,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并通过第二配置模块52形成的对应于每个从域的下联聚合ロ与第三配置模块53形成的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将汇聚域与姆个从域相连。
[0073]进ー步可选的,第三配置模块53具体用于在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每个从域配置第二聚合口,并设置第二聚合口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将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第二聚合ロ中,在所有属于第二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
[0074]进ー步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堆叠装置还包括:第四配置模块55。
[0075]第四配置模块55,用于为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主域端ロ表项,该主域端ロ表项包括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
[0076]进ー步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堆叠装置还包括:第五配置模块56。
[0077]第五配置模块56,用于为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从域端ロ表项,该从域端ロ表项包括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
[0078]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装置可以是负责对堆叠系统进行管理的网管设备或网管服务器等,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装置可以远程配置堆叠系统,并完成对堆叠系统
的管理。
[0079]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装置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0080]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装置,通过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保证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对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从域的外联ロ,然后通过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上联聚合ロ,将主域与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从域的下联ロ与从域的外联ロ,将汇聚域与从域相连,以实现VXU堆叠。本实施例的堆叠装置由于通过汇聚设备实现主域与从域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域外联堆叠ロ和从域外联堆叠ロ的匹配问题,并且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不再像现有技术那样要求汇聚域必须通过外联堆叠ロ与之连接,使得汇聚设备可以不用像从域设备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且汇聚域与每个从域连接的下联ロ彼此之间通信隔离,可以保证在该VXU堆叠中报文能够沿正确路径传输,因此,在保证VXU堆叠可行性的基础上,提高了 VXU组网的灵活性。
[008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堆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堆叠系统包括:主域71、汇聚域72和至少ー个从域73。
[0082]主域71包括主域设备,且主域71配置有静态外联堆叠ロ,主域71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对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主域71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ロ。
[0083]汇聚域72包括汇聚设备,且汇聚域72配置有上联聚合口以及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该上联聚合ロ是对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该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该下联ロ是对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且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0084]每个从域73包括从域设备,且每个从域73配置有外联ロ,每个从域73的外联ロ是对每个从域73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
[0085]其中,主域71与汇聚域72通过主域71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上联聚合口相连,汇聚域72与每个从域73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73的下联ロ与每个从域73的外联ロ相连。
[0086]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下联ロ为下联聚合口,该下联聚合口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相应的,每个从域73的外联ロ为静态外联堆叠ロ,该从域73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指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0087]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系统的具体实现结构可如图2或图4所示,但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系统可采用图3所示堆叠方法形成。
[0088]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系统中,通过汇聚设备实现主域与从域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域外联堆叠口和从域外联堆叠ロ的匹配问题,并且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不再像现有技术那样要求汇聚域必须通过外联堆叠ロ与之连接,使得汇聚设备可以不用像从域设备那样被主域设备管理,且汇聚域与每个从域连接的下联ロ彼此之间通信隔离,可以保证在该VXU堆叠中报文能够沿正确路径传输,因此,在保证VXU堆叠可行性的基础上,提高了 VXU组网的灵活性。
[008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ー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9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參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堆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n ; 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所述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并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所述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 通过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所述上联聚合ロ,将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虚拟扩展单元VXU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括: 在所述主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所述主域配置第一聚合ロ,并设置所述第一聚合ロ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 将所述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所述第一聚合ロ中,在所有属于所述第一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包括: 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聚合ロ,所述下联聚合口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 ; 所述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包括: 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 所述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包括: 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聚合口与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括: 在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每个从域配置第二聚合口,并设置所述第二聚合口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 将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所述第二聚合口中,在所有属于所述第二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主域端ロ表项,所述主域端ロ表项包括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当从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接收到报文时,根据所述主域端ロ表项将所述报文的入口信息由接收所述报文的物理端ロ的标识替换为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并对替换入口信息的所述报文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从域端ロ表项,所述从域端ロ表项包括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 当从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接收到报文时,根据所述从域端ロ表项将所述报文的入口信息由接收所述报文的物理端ロ的标识替换为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并对替换入口信息的所述报文进行处理。
7.—种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对主域中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对汇聚域中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上联聚合ロ,所述上联聚合口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的聚合口,并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且所述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外联ロ ;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主 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和所述上联聚合ロ,将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相连,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以实现虚拟扩展单元VXU堆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主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所述主域配置第一聚合ロ,并设置所述第一聚合ロ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将所述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所述第一聚合ロ中,在所有属于所述第一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所述上联聚合口,并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聚合ロ,所述下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 所述第三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指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所述连接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所述上联聚合ロ,将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相连,并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聚合口与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将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中的主设备上为每个从域配置第二聚合ロ,并设置所述第二聚合ロ的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将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加入所述第二聚合口中,在所有属于所述第二聚合ロ的物理端ロ上使能堆叠功能,形成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主域端ロ表项,所述主域端ロ表项包括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配置模块,用于为每个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配置从域端ロ表项,所述从域端ロ表项包括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标识、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的连接状态以及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包含的所有物理端ロ的标识。
13.ー种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域、汇聚域和至少ー个从域; 所述主域包括主域设备,且所述主域配置有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对所述主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为通信模式为主干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口 ; 所述汇聚域包括汇聚设备,且所述汇聚域配置有上联聚合口以及与从域一一对应的下联ロ,所述上联聚合ロ是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上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所述上联聚合ロ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ロ,所述下联ロ是对所述汇聚设备的下联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且所述下联ロ之间彼此通信隔离; 每个从域包括从域设备,且每个从域配置有外联ロ,每个从域的外联ロ是对每个从域中从域设备的物理端ロ进行配置形成的; 所述主域与所述汇聚域通过所述主域的静态外联堆叠口和所述上联聚合口相连,所述汇聚域与每个从域通过对应于每个从域的所述下联ロ与每个从域的外联ロ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ロ为下联聚合口,所述下联聚合口为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的聚合口 ; 每个从域的外联ロ为静态外联堆叠ロ,所述从域的静态外联堆叠ロ是指通信模式为Trunk模式、且包含的物理端ロ开启了堆叠功能的聚合ロ。
【文档编号】H04L12/24GK103560912SQ20131053278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刘熙 申请人: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