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49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克风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麦克风外壳,其中包括壳体、具有空腔可壳套、由壳套和壳体组合构成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槽和至少一支卡扣。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壳套通过旋转使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卡扣结构完成扣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外壳能够有效控制外壳侧壁的厚度,减小外壳的体积。扣合后,外壳的配合缝隙能够避开麦克风安装的位置,防止缝隙影响麦克风的工作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麦克风外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构设计,具体提供了一种麦克风的外壳。

【背景技术】
[0002]在声电换能【技术领域】中,麦克风具有重要的功能,通常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都会米用麦克风手机声音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随着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麦克风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设备。为了方便在移动终端上使用麦克风,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设置在耳机线缆上的麦克风。
[0003]通常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线缆上安装小型麦克风的外壳,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包括上盖01和下盖02。上盖01与下盖02之间通过卡扣03扣合,形成容纳麦克风和线缆的空间,所述线缆可以穿过有上盖01和下盖02形成的空间,并在所述空间中与麦克风连接。
[0004]但是,由于传统的麦克风外壳采用了卡扣结构03,外壳的侧壁会因为设置卡扣结构03而增厚,通常厚度增加到0.7毫米以上,过厚的卡扣结构占据了外壳的内部空间。为了维持外壳内部的空间足够安装麦克风,整个麦克风外壳的体积需要相对增大,外形不美观。而且,采用塑料弹簧的卡扣给装配造成不便,需要通过相向运动完成装配。另外,在上、下盖扣合的位置存在影响麦克风工作质量的缝隙和断差。
[0005]所以综合考虑,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美观的麦克风外壳,能够以简便的方式将麦克风结构安装在耳机线缆上,并且防止在麦克风周围形成缝隙等影响麦克风工作质量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也一种新型麦克风外壳,其中包括:
[0007]壳体;
[0008]具有空腔的壳套;
[0009]由壳套和壳体组合构成的卡扣结构;
[0010]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槽和至少一支卡扣;
[0011 ] 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壳套通过旋转使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扣结构完成扣合。
[0012]所述卡槽可以包括止档槽和用于引导所述卡扣进入所述止档槽的卡槽缺口,所述卡扣包括第一^^扣和第二卡扣。
[0013]当所述麦克风外壳包括两支卡扣时,所述卡槽可以包括止档槽和卡槽缺口,其中所述卡槽缺口包括用于引导第一卡扣滑入所述止档槽的第一卡槽缺口以及用于引导第二卡扣滑入所述止档槽的第二卡槽缺口。或者,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扣对应配合的第一卡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槽。
[0014]所述壳体可以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壳套可以为圆柱管结构,所述壳套的空腔内径与所述壳体的表面外径相匹配,所述壳套套装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沿圆柱轴线旋转将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卡槽内。
[0015]当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时,所述卡扣可以为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在平行于空腔内壁的平面上延伸的条形凸台。所述卡槽的止档槽可以为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在平行于壳体表面的平面上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卡槽缺口的开口方向可以平行于所述圆柱轴线。
[0016]为了便于将麦克风安装在线材上,所述壳体可以包围在线材上,所述壳体具有暴露所述线材的引线口。当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卡槽缺口可以用来暴露位于壳体内部的所述线材。
[0017]所述卡扣结构的卡扣可以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卡槽则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或者,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外壳可以有效减小外壳的体积,合理利用外壳中用于容纳麦克风单体的空间。这种外壳能够方便的安装在耳机线等线缆上,而且外形美观。所述壳套与壳体之间的配合缝隙位于壳体和壳套的端部,避开了麦克风安装的位置,能够防止外壳上的缝隙对麦克风的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麦克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壳套结构不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壳套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只壳套内部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正视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后视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外壳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麦克风封装外壳,其中包括用于承载所述麦克风的壳体和具有空腔的壳套。所述壳体和壳套的部件组合构成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旋入式卡槽和至少一支卡扣,所述卡扣可以从空腔内壁上伸出,也可以从所述壳体的表面上伸出。所述壳套套装在所述壳体外,包围所述壳体,即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壳套的空腔内。装配时,所述壳套通过旋转使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卡槽内,卡扣与卡槽配合,使所述卡扣结构扣合,进而将所述壳体和壳套扣合。麦克风结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耳机线缆可以穿过所述壳体进而完成线缆与麦克风的连接。特别的,在将壳套装配到所述壳体上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壳套和/或壳体的端部进行点胶作业,当卡扣滑入所述卡槽后,胶水将所述壳套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固定。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卡扣31设置在所述壳套2空腔21的内壁上,所述卡槽32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卡扣31和卡槽32组合形成卡扣结构。为了便于所述卡扣31滑入所述卡槽32,所述卡槽32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止档槽321和卡槽缺口 322。所述卡槽缺口 322用于引导所述卡扣31滑入所述止档槽321。如图4所示,在装配时,所述壳套2调整到适当角度,使所述卡扣31对准所述卡槽缺口 322,之后所述壳套2套装在所述壳体I上,使所述卡扣31滑入所述卡槽缺口 322,卡槽缺口 322的限位功能使所述卡扣31只能向固定的方向移动。所述壳套2能够沿着卡槽缺口 322引导的方向,将所述卡扣31移动到所述止档槽321的位置。最后旋转壳套2使卡扣31滑入止档槽321,实现壳套2与壳体I的扣合装配。所述止档槽321的末端应具有止挡端面,止挡端面的位置即为卡扣31旋转后最终停留的位置。
[0030]为了增加壳套2扣合的稳定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卡扣31的数量、调整卡扣31的尺寸,所述卡扣31可以位于空腔21的内壁的不同位置。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壳套2包括第一卡扣311和第二卡扣312,所述第一卡扣311与第二卡扣312分别位于空腔内壁相对的位置上,两支卡扣的长度不同。相应的,所述卡套上也可以对应设置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32。优选的,如图6、7所示,图6为本优选方案中壳体I的主视图,图7为壳体I中的后视图。所述卡槽32包括止档槽321和卡槽缺口,所述卡槽缺口包括用于引导第一^^扣311的第一^Nf缺口 3221和用于引导第二卡扣312的第二卡槽缺口 3222。在装配时,所述壳套2套装在所述壳体I外,所述第一卡扣311和第二卡扣312分别滑入所述第一卡槽缺口 3221和第二卡槽缺口 3222。卡槽缺口限定两支卡扣的移动方向,即壳套2可以沿着卡槽缺口引导的方向将卡扣移动至止档槽321的位置,最后,壳套2通过旋转将两支卡扣滑入所述止档槽321中。
[0031]在上述具有两支卡扣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槽32具有一个止档槽321和两个与之相连的卡槽缺口,所述止档槽321同时与所述第—^扣311和第二卡扣312配合,即第—^扣311和第二卡扣312与一个卡槽32相互配合完成扣合。在特殊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将不同的卡扣与不同的卡槽32配合。例如,所述壳体I的表面如不适合形成较长的卡槽,或者两支卡扣在壳套2上的位置距离较大,所述壳体I上可以具有两个卡槽,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311对应配合,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扣312对应配合。两个卡槽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分别包括止档槽和卡槽缺口,也可以不采用卡槽缺口的结构,使用其他方式实现扣合功能。
[0032]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均将卡扣31设置在壳套2上、卡槽32设置在壳体I上,但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卡扣31设置在壳体I上、卡槽32设置在壳套2上。当所述外壳中包括两对或更多卡槽和卡扣31时,卡槽和卡扣31可以依实际情况交错的设置在所述壳套2和壳体I上。
[0033]优选的,为了便于通过旋转对麦克风外壳进行装配,所述壳体I可以设计成圆柱体结构,所述壳套2设计成圆柱管结构。所述壳套2的内表面直径与所述壳体I的外表面直径相匹配。所述壳套2套装在所述壳体1上时,两者形成具有相同圆柱轴线的组合结构,所述壳套2沿圆柱轴线旋转即可以将所述卡扣31滑入所述卡槽内,完成外壳的扣合。
[0034]更优的,为了简化外壳的加工工艺、降低装配的难度,当壳体1和壳套2组合成具有相同圆柱轴线的结构时,所述卡槽32可以设计成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沿壳体1表面延伸的凹槽。如果所述卡槽32包括止档槽321和卡槽缺口 322,则所述止档槽321可以设计成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在平行于壳体1表面的平面上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卡槽缺口322设置成平行于所述圆柱轴线且沿壳体1表面延伸的凹槽。另一方面,所述卡扣31可以设计成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在平行于空腔内壁的平面上延伸的条形凸台。当所述壳套2旋转时,所述卡扣31的一端能够准确的滑入所述卡槽32。
[0035]另外,由于麦克风需要设置在耳机线材等线缆上,所以所述壳体1上需要预留安装线材的位置。当所述壳体1的结构特点是包围在线材周围时,所述壳体1需要设置引线口,所述引线口将壳体1中的线材暴露出来,以使线材能够和壳体1上的麦克风实现电连接。特别的,如果壳体1上的卡槽32包括止档槽321和卡槽缺口 322,所述卡槽缺口 322可以同时具有引线口的功能。如图7所示,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槽缺口 3222暴露出被壳体1包围的部分线材4,所述线材4可以从第二卡槽缺口 3222的位置引出并与壳体1上的麦克风电连接。所述壳套2上可以具有便于声音传入麦克风的声孔结构,所述声孔结构不妨碍壳套2与壳体1装配即可。
[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外壳能够有效减少外壳的厚度,如图8所示,卡扣31和卡槽之间的重叠配合的部分八仅为0.35毫米左右,外壳的侧壁不会因为设置卡扣31结构而增厚,外形美观,且防止麦克风外壳体1积增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壳套2与壳体1扣合后,配合接口的缝隙可以避开麦克风所在的位置,能够减少外部设备对麦克风性能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外壳装配方式也相对简便,便于将麦克风与缆线连接在一起。
[0037]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以上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卡扣和卡槽的结构和分布方式、壳体和壳套的结构特征、卡扣结构的数量等特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通过旋转式卡扣结构减小麦克风外壳的体积、优化外壳的外形,另一方面,旋转组装的麦克风外壳装配工艺简便,能够减少麦克风周围的配合缝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变型、替换等结构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⑴; 具有空腔(21)的壳套⑵; 由壳套(2)和壳体(I)组合构成的卡扣结构; 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槽(32)和至少一支卡扣(31); 所述壳体(I)安装在所述空腔(21)内,所述壳套(2)通过旋转使所述卡扣(31)滑入所述卡槽(32)内,所述卡扣结构完成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2)包括止档槽(321)和用于引导所述卡扣(31)进入所述止档槽(321)的卡槽缺口(3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1)包括第一卡扣(311)和第二卡扣(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2)包括止档槽(321)和卡槽缺口(322); 所述卡槽缺口(322)包括: 用于引导第一卡扣(311)滑入所述止档槽(321)的第一卡槽缺口(3221);以及 用于引导第二卡扣(312)滑入所述止档槽(321)的第二卡槽缺口(32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扣(311)对应配合的第一卡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312)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壳套(2)为圆柱管结构,所述壳套(2)的空腔内径与所述壳体(I)的表面外径相匹配,所述壳套(2)套装在所述壳体(I)的外部并沿圆柱轴线旋转将所述卡扣(31)滑入所述卡槽(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1)为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在平行于空腔内壁的平面上延伸的条形凸台,所述止档槽(321)为垂直于所述圆柱轴线且在平行于壳体表面的平面上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卡槽缺口(322)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圆柱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包围在线材⑷上,所述壳体(I)具有暴露所述线材(4)的引线口。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之一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包围在线材(4)上,当所述卡槽(32)设置在所述壳体(I)上时,所述卡槽缺口(322)暴露位于壳体(I)内部的所述线材(4)。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之一所述的麦克风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31)设置在所述空腔(21)的内壁上,所述卡槽(32)设置在所述壳体(I)的表面;或者 所述卡扣(31)设置在所述壳体(I)的表面,所述卡槽(32)设置在所述空腔(21)的内壁上。
【文档编号】H04R1/08GK204231603SQ20142079687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5日
【发明者】朱丽洋, 张世文, 徐江涛, 罗新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