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640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相机拍摄模式中,有全景、零秒快拍、美颜拍等拍摄功能,拍摄均为平面照片。无法记录一个物品的全貌。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用户为了完整记录一个物品的全貌,通过使用相机拍照对物品进行多角度拍摄,拍摄物品多方位的多张图片。例如,在申请号为201310251449.0、发明名称为立体相机以及立体成像方法公开了一种立体成像方法,包括:通过将多个镜头排列安装在弧度曲面上,将被拍摄对象置于多个镜头所在曲面的圆心位置,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每个镜头的拍摄参数对被拍摄对象进行多角度拍摄的步骤。但是该方法获取的仍是物品的二维图像,无法获取物品的三维图像。在申请号为201110229895.2、发明名称为具有三维拍照功能之手机公开了一种获取物品的三维图像的手机,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平行相背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一个第一取景窗,该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取景窗和第三取景窗,该手机包括一个第一相机模块和一个第二相机模块,该第一相机模块可选择性地转向该第一或第二取景窗并相应与该第一或第二取景窗对准以取景,该第二相机模块与该第三取景窗对准以取景,该第一相机模块转向该第二取景窗用于拍摄图像并和该第二相机模块所拍摄的图像合成三维图像。但是,由于图像拟合技术有限,上述具有三维拍照功能的手机所获取的三维图像准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获取三维图像准确度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获取方法,所述图像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图还包括所述物体的左视图和右视图。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模型包括一个以上基础模型,所述基础模型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包括: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建立初步模型;获取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并判断所获取的匹配度是否大于匹配度阈值;若是,则对所述物体的初步模型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若否,则组建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之后,所述图像获取方法还包括:显示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包括: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模型获取单元,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图像形成单元,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和模型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图还包括所述物体的左视图和右视图。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模型包括一个以上基础模型,所述基础模型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获取单元包括:初步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建立初步模型;匹配度判断单元,与所述初步模型建立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并判断所获取的匹配度是否大于匹配度阈值;模型调整单元,与所述匹配度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大于匹配度阈值时,对所述物体的初步模型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模型组建单元,与所述匹配度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小于或等于匹配度阈值时,组建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还包括:图像显示单元,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获取物体的三维图像时,先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然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最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在获取物体的平面图之后,获取物体的匹配模型,由于匹配模型为与物体形状大致相同的三维模型,在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时,能够将物体的三维图像还原的更加精确、逼真,从而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实施例中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方法于另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4实施例中模型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装置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2图像获取装置21图像获取单元22模型获取单元23图像形成单元221初步模型建立单元222匹配度判断单元223模型调整单元224模型组建单元3图像获取装置31图像获取单元32模型获取单元33图像形成单元34图像显示单元S11~S13步骤S121~S124步骤S21~S24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由于图像拟合技术有限,在记录物体全貌时,现有具有三维拍照功能的手机通过获取物体平面图像以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准确度不高,无法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先获取物体的平面图,然后根据物体的平面图获取物体的匹配模型,由于匹配模型为与物体形状大致相同的三维模型,在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时,能够将物体的三维图像还原的更加精确、逼真,从而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获取方法于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1中图像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步骤S12,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步骤S13,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本实施例中,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为与所述物体形状大致相同的三维模型。本实施例中图像获取方法在获取物体的三维图像时,先获取物体的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主视图和后视图的平面图,然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最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由于匹配模型为与物体形状大致相同的三维模型,在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时,能够将物体的三维图像还原的更加精确、逼真,从而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图还包括所述物体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即所述物体的平面图为该物体的六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体的平面图除了包括仰视图和俯视图之外,还可包括四个以上的侧面图。所获取的侧面图越多,对物体全貌记录的越全面,所形成的三维图像越精确、逼真,对物体全貌的记录更完整。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模型包括一个以上基础模型,所述基础模型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从而通过基础模型的组合,形成匹配模型,使匹配模型的获取更加简单、易于获取。图2显示为图1实施例中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图2中,步骤S12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包括:步骤S121,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建立初步模型;步骤S122,获取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并判断所获取的匹配度是否大于匹配度阈值;在步骤S122中,若所获取的匹配度大于匹配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123;否则,执行步骤S124。步骤S123,对所述物体的初步模型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步骤S124,组建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本实施例中,在先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建立初步模型;然后判断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是否大于匹配度阈值;若大于,使用户根据需要对初步模型进一步进行调整,进而获取匹配度更高的匹配模型;若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小于或等于匹配度阈值,说明初步模型与物体的实际形状相差太大,用户能够放弃初步模型,手动建立匹配度更高的匹配模型。从而提高了匹配模型与物体的实际形状的相似度,进而提高所获取的物体的三维图像的精确度,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图3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方法于另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3中图像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步骤S22,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步骤S23,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步骤S24,显示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与图1中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能够将所形成的物体的三维图像进行显示,方便用户查看。图4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图像获取装置2包括:图像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模型获取单元22,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2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图像形成单元23,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21和模型获取单元2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本实施例中图像获取装置在获取物体的三维图像时,先通过图像获取单元21获取物体的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主视图和后视图的平面图,然后通过模型获取单元22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最后通过模型获取单元22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由于匹配模型为与物体形状大致相同的三维模型,在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时,能够将物体的三维图像还原的更加精确、逼真,从而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图还包括所述物体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即所述物体的平面图为该物体的六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体的平面图除了包括仰视图和俯视图之外,还可包括四个以上的侧面图。所获取的侧面图越多,对物体全貌记录的越全面,所形成的三维图像越精确、逼真,对物体全貌的记录更完整。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模型包括一个以上基础模型,所述基础模型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从而通过基础模型的组合,形成匹配模型,使匹配模型的获取更加简单、易于获取。图5显示为图4实施例中模型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模型获取单元22进一步包括:初步模型建立单元221,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建立初步模型;匹配度判断单元222,与所述初步模型建立单元221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并判断所获取的匹配度是否大于匹配度阈值;模型调整单元223,与所述匹配度判断单元222连接,用于在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大于匹配度阈值时,对所述物体的初步模型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模型组建单元224,与所述匹配度判断单元222连接,用于在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小于或等于匹配度阈值时,组建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本实施例中,在先通过初步模型建立单元221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建立初步模型;然后通过匹配度判断单元222判断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是否大于匹配度阈值;若大于,通过模型调整单元223使用户根据需要对初步模型进一步进行调整,进而获取匹配度更高的匹配模型;若所述初步模型与所述物体的匹配度小于或等于匹配度阈值,说明初步模型与物体的实际形状相差太大,用户能够放弃初步模型,通过模型组建单元224手动建立匹配度更高的匹配模型。从而提高了匹配模型与物体的实际形状的相似度,进而提高所获取的物体的三维图像的精确度,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图6显示为本发明图像获取装置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图像获取装置3包括:图像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模型获取单元32,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3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图像形成单元33,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31和模型获取单元32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图像显示单元34,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3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与图4中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能够通过图像显示单元34将所形成的物体的三维图像进行显示,方便用户查看。综上所述,本发明图像获取方法及装置,在获取物体的三维图像时,先获取物体的平面图,所述平面图包括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主视图和后视图;然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获取所述物体的匹配模型;最后根据所述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图像。在获取物体的平面图之后,获取物体的匹配模型,由于匹配模型为与物体形状大致相同的三维模型,在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和匹配模型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时,能够将物体的三维图像还原的更加精确、逼真,从而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完整记录。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