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提供装置、数据提供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88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向终端装置提供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集中了复制、网络打印、传真以及扫描等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得到普及。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被称为“多功能一体机”或者“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等。近年来,还将盒(box)功能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盒功能是预先针对每个用户提供被称为“盒”或者“个人盒”等的存储区域、并且用于各用户通过自己的存储区域以文件单位保存并管理数据的功能。即,是文件服务器的功能。用户既能够操作图像形成装置的触摸面板显示器来使用在盒中保存的文件,也能够对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终端装置,操作终端装置来使用在盒中保存的文件。作为与数据的管理有关的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某个数据存储装置具有:监视器部以及键盘,通过用户针对根据请求将所累积的内容的数据发送到用户的数据配送装置输入可容许待机的时间;图像数据处理部,根据输入到监视器部以及键盘的容许待机时间,对应该发送的数据进行压缩;和图像发送部,将压缩了的数据发送到用户(专利文献1)。某个图像处理装置在从原稿的所有页面读取图像之前,从读完了的页面起依次将图像数据变换为预定的发送格式,当原稿的所有页面的读取结束时,关于已经变换为发送格式的页面的图像数据,使发送单元发送该图像数据,关于尚未变换为发送格式的页面的图像数据,在使图像数据变换为发送格式之后,使发送单元发送该图像数据(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6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495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如上所述,以往,数据通过压缩或者变换为预定的格式等,被加工为各种形式而提供给用户。任意一种加工方法都能够向用户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用户的便利性。本发明鉴于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与以往相比提高向用户提供数据的便利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数据提供装置,具有:发送单元,将多个数据中的某一个发送到终端装置;以及压缩单元,压缩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某一个,其中,所述数据提供装置具有受理单元,该受理单元从所述终端装置受理所述多个数据中的作为发送的对象的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数据的指定,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数据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将该对象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而不通过所述压缩单元进行压缩。优选的是,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数据的个数是所述预定的个数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压缩单元压缩该对象数据而发送。或者,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数据的个数是所述预定的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装置与该数据提供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的拥塞的程度是预定的等级以上,则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压缩单元压缩该对象数据而发送,如果小于所述预定的等级,则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该对象数据而不通过所述压缩单元进行压缩。或者,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数据的个数是所述预定的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如果该数据提供装置中的当前的负荷的等级是预定的等级以上,则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该对象数据而不通过所述压缩单元进行压缩,如果小于所述预定的等级,则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压缩单元压缩该对象数据而发送。或者,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对象数据的个数是所述预定的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如果该数据提供装置在执行特定的处理,则所述发送单元发送该对象数据而不通过所述压缩单元进行压缩。所述特定的处理的一个例子是RIP(RasterImageProcessor,光栅图像处理器)的处理。根据本发明,相比以往能够提高向用户提供数据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文档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例子的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图。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图。图4是示出网页的例子的图。图5是示出基准表格的例子的图。图6是示出执行特定的处理时的压缩时间的关系等的例子的图。图7是说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8是说明利用文件提供程序的整体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处理的流程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图10是说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处理的流程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图11是说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处理的流程的变形例的流程图。符号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数据提供装置);103:文件请求接收部(受理单元);104: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发送单元);107:文件压缩部(压缩单元);108:文件发送部(发送单元);2:终端装置;51:文件(数据);55:压缩文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文档管理系统4的整体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文档管理系统4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终端装置2以及通信线路3等。图像形成装置1以及终端装置2能够经由通信线路3进行通信。作为通信线路3,使用因特网、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线路、公共线路或者专用线等。图像形成装置1是集中了复制、网络打印、传真、扫描以及盒等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一般,有时被称为“多功能一体机”或者“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等。网络打印功能是从终端装置2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图像印刷到纸张的功能。此时,通过RIP(RasterImageProcessor,光栅图像处理器)的功能将图像数据展开为位图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CPU10a(参照图2)执行程序来实现RIP。盒功能是用于针对每个用户提供被称为“盒”或者“个人盒”等的存储区域、各用户通过自己的存储区域以文件单位保存并管理数据的功能。即,是文件服务器的功能。盒相当于个人计算机中的“文件夹”或者“目录”。例如,能够保存并管理文书的文件以及图表的文件等。通过使扫描部件14C(参照图2)扫描印刷有文书或者图表的片材,也能够得到这些文件。或者,既可以由个人计算机制作,也可以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下载。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部10、触摸面板显示器14A、操作键面板14B、扫描部件14C以及打印部件14D等。控制部10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10a、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b、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c、辅助存储装置10d、网络接口10e、调制解调器10f、设备接口10g以及操作部接口10h等。网络接口10e通过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等协议与终端装置2等进行通信。作为网络接口10e,使用NIC(NetworkInterfaceCard,网络接口卡)或者无线LAN卡等。调制解调器10f在与传真终端之间按照G3等协议来交换图像数据。设备接口10g是用于将扫描部件14C以及打印部件14D连接到控制部10的接口。操作部接口10h是用于将触摸面板显示器14A以及操作键面板14B连接到控制部10的接口。触摸面板显示器14A显示示出针对用户的消息的画面、用于用户输入命令或者信息的画面以及示出CPU10a等执行了的处理的结果的画面等。操作键面板14B是所谓硬件键盘,包括数字键、启动键、停止键以及功能键等。扫描部件14C读取放置于稿台玻璃上的片材上记载的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打印部件14D印刷通过扫描部件14C读取到的图像。即,与扫描部件14C等一起执行复制的处理。进而,打印部件14D根据通过网络接口10e或者调制解调器10f从终端装置2或者传真终端等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印刷图像。在ROM10c或者辅助存储装置10d中,存储用于实现上述复制等的功能的程序。进而,存储文件提供程序10P。根据文件提供程序10P,能够将在盒1BX中保存的文件提供给终端装置2。除此以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还存储用于实现OCR(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学字符辨识)以及动画的重放的功能的程序。用户能够通过OCR对由扫描部件14C读取到的字符串的图像进行文本数据化,或者操作触摸面板显示器14A或者操作键面板14B来使动画重放。根据需要,将这些程序载入到RAM10b,由CPU10a执行。作为辅助存储装置10d,使用硬盘或者SSD(SolidStateDrive,固态驱动器)等。终端装置2是用于远程地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述功能的客户端。另外,在终端装置2中,具备网页浏览器,能够访问图像形成装置1,下载在盒中保存的文件。作为终端装置2,使用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或者移动电话终端等。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图。图4是示出网页62的例子的图。图5是示出基准表格54的例子的图。图6是示出执行特定的处理时的压缩时间的关系等的例子的图。图7是说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3等,说明将在盒1BX中保存的文件提供给终端装置2的构造。根据文件提供程序10P,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实现图3所示的一览请求接收部101、文件一览发送部102、文件请求接收部103、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处理状况检测部105、通信状况测定部106、文件压缩部107以及文件发送部108等的功能。用户使终端装置2起动网页浏览器。然后,将预定的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输入到网页浏览器。于是,终端装置2根据该URL访问图像形成装置1而请求网页。此时,作为协议,使用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一览请求接收部101从终端装置2接收网页的请求。于是,文件一览发送部102将用于显示网页62的网页数据52发送到终端装置2。网页62如图4那样,示出在盒1BX中存储的文件51的一览。终端装置2当接收到网页数据52时,根据网页数据52显示网页62。此处,用户从网页62之中选择希望使用的文件51。既可以仅选择1个文件51,也可以选择多个。于是,终端装置2将文件请求数据53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在文件请求数据53中,示出用户选择出的一个或者多个文件51。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文件请求接收部103接收文件请求数据53。于是,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与通信状况测定部106以及处理状况检测部105协作地执行判别是否应该压缩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处理。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情况下,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不应该压缩。另一方面,在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如下那样判别。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具有图5所示的基准表格54,根据基准表格54,判别是否应该压缩文件51。在基准表格54中,“○”意味着应该压缩,“×”意味着不应该压缩。处理状况检测部105检测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前执行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当前是否分别执行利用RIP的光栅化(位图展开)的处理、利用OCR的从图像数据向文本数据的变换的处理、复制(复印)的处理以及触摸面板显示器14A中的动画的重放的处理这4个处理。它们能够通过询问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来检测。通信状况测定部106测定图像形成装置1与终端装置2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测定两个装置之间的往返的通信路径的拥塞的状态(拥堵状况)。具体而言,通信状况测定部106测定从向终端装置2发送特定的分组起直至从终端装置2返回回信为止的时间(以下记载为“往返时间Ta”)。该时间越长,通信路径越拥挤。往返时间Ta能够通过ping进行测定。另外,在往返时间Ta是第一阈值Tm以上的情况下,将拥塞的等级判别为“拥挤”。在往返时间Ta小于第二阈值Tn的情况下,判别为“空闲”。其中,Tm>Tn。在往返时间Ta是第二阈值Tn以上并且小于第一阈值Tm的情况下,判别为“中等”。然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通过将处理状况检测部105的检测结果以及通信状况测定部106的判别结果适用于基准表格54,判别是否应该压缩文件51。即,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从基准表格54中,关注与由通信状况测定部106判别了的拥塞的等级对应的行。例如,在判别为“拥挤”的情况下,关注最下一行。然后,从所关注的行中,关注由处理状况检测部105检测到的、与当前执行的处理对应的要素(cell)。但是,在有多个这样的要素的情况下,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关注这些要素中的处于最左侧的要素。其理由如下所述。越是左侧的处理,对图像形成装置1(特别是CPU10a)施加的负荷越大。因此,如图6所示,在与各要素的处理并行地进行压缩的情况下,越是左边的要素,压缩花费的时间越长。另外,在基准表格54中,针对被推测为在并行地执行的情况下压缩花费的时间比预定的基准长的处理,设定有“×”。其中,图6的各值具有如下关系。T1_0>T1_1>T1_2T2_0>T2_1>T2_2>T2_3>T2_4>T2_5T3_0>T3_1>T3_2T4_0>T4_1>T4_2>T4_3>T4_4>T4_5T5_0>T5_1>T5_2T6_0>T6_1>T6_2>T6_3>T6_4>T6_5T7_0>T7_1>T7_2然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为了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的负荷变得过大,在有多个可关注的要素的情况下,关注这些要素中的处于最左侧的要素。例如,在执行RIP的处理的情况下,关注右起第6个要素。或者,在执行OCR的处理以及复制的处理的情况下,关注右起第5个要素。或者,在执行动画的显示的处理以及复制的处理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与两者的组合对应的要素,所以关注与前者对应的右起第4个要素以及与后者对应的右起第2个要素中的、处于左侧的要素。因此,关注右起第4个要素。或者,在未执行上述4个处理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即关于全部4个处理都处于待机中的情况)下,关注右起第1个要素。然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在所关注的要素的值是“○”的情况下,判别为应该压缩文件51。另一方面,在是“×”的情况下,判别为不应该压缩。预定的个数Ka能够任意地设定,但优选为“2”。即,优选根据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是单个还是多个来区分情况。或者,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也可以按照图7所示的步骤,判别是否应该压缩。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情况下(在图7的#701中“否”),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10)。另一方面,在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在#701中“是”),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使处理状况检测部105检测当前是否执行上述4个处理(#702)。在执行RIP的处理的情况下(在#703中“是”),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10)。在仅执行4个处理中的OCR的处理或者复制的处理的情况下(在#704中“是”),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应该压缩(#711)。在未执行4个处理中的任意一个处理的情况、即处于待机中的情况下(在#705中“是”),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应该压缩(#711)。在不是以上任意一种情况的情况下(在#703中“否”、在#704中“否”、在#705中“否”),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使通信状况测定部106测定往返时间Ta来判别通信线路的拥塞的等级(#706)。在执行了OCR的处理以及复制的处理这两者(在#707中“是”)、并且拥塞的等级是“空闲”或者“中等”的情况(在#708中“否”)下,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10)。另一方面,在拥塞的等级是“拥挤”的情况下(在#708中“是”),判别为应该压缩(#711)。或者,在执行了动画的显示的处理(在#707中“否”)、并且拥塞的等级是“拥挤”或者“中等”的情况(在#709中“否”)下,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应该压缩(#711)。另一方面,在拥塞的等级是“空闲”的情况下(在#709中“是”),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10)。返回到图3,文件压缩部107在由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应该压缩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情况下,从盒1BX读出该文件51并压缩。以下,将压缩了的文件51记载为“压缩文件55”。作为压缩的形式,使用ZIP或者LZH等。另外,文件压缩部107既可以将多个文件51全部汇集到1个文件夹,并针对每个文件夹进行压缩,也可以分别压缩多个文件51。文件发送部108在由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判别为不应该压缩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情况下,从盒1BX读出该文件51,不压缩而发送到终端装置2。在通过文件压缩部107压缩了该文件51的情况下,将压缩了的文件51即压缩文件55发送到终端装置2。然后,终端装置2通过网页浏览器从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文件51或者压缩文件55。此时,终端装置2从图像形成装置1取得MIM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多功能因特网邮政扩展程序)类型。终端装置2能够通过MIME类型,识别并处理所接收到的文件(文件51或者压缩文件55)的格式。例如,当所接收到的文件51的格式是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便捷式文件格式)时,能够起动PDF用的应用并打开文件51。如果格式是ZIP,则将压缩文件55保存到默认的文件夹或者显示用于指定保存目的地的对话框。用户在请求了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文件51的情况下,能够以非压缩方式取得该文件51。因此,无需进行解压缩(解压)的操作,能够使用该文件51来进行编辑或者印刷等作业。另一方面,在请求了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文件51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取得该文件51,并保存到终端装置2。图8是说明利用文件提供程序10P的整体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接下来,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文件提供程序10P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像形成装置1当被从终端装置2请求一览的网页时(在图8的#11中“是”),将网页62(参照图4)的网页数据52发送到终端装置2(#12)。或者,当接收到文件请求数据53时(在#13中“是”),判别是否应该压缩该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14)。根据基准表格54(参照图5)来进行判别。或者,也可以按照图7所示的步骤进行。在判别为应该压缩的情况下(在#15中“是”),图像形成装置1从盒1BX读出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并压缩(#16)。由此,生成压缩文件55。然后,将压缩文件55发送到终端装置2(#17)。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不应该压缩的情况下(在#15中“否”),图像形成装置1从盒1BX读出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不压缩而发送到终端装置2(#18)。图像形成装置1在提供文件的发送的服务的期间,每当有来自终端装置2的请求时,适当地执行步骤#12的处理或者步骤#14~#18的处理。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能够在非压缩的状态下载少量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文件51,不进行解压缩而立即使用。另一方面,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在压缩了的状态下以短的通信时间,下载大量的个数(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文件51,并保存到终端装置2。在下载少量的个数的文件51的情况下,将文件51用于编辑或者印刷等的情形较多。在下载大量的个数的文件51的情况下,不使用而保存的情形较多。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相比以往能够提高向用户提供文件51的便利性。图9、图10以及图11是说明压缩需要与否判别处理的流程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参照图3)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根据通信路径的拥塞的等级或者当前执行中的处理,判别是否应该压缩文件51。但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论通信路径的拥塞的等级、当前执行中的处理如何,都判别为应该压缩。即,代替图7所示的处理而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即可。图像形成装置1的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情况下(在#721中“否”),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22)。另一方面,在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在#721中“是”),判别为应该压缩(#723)。或者,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也可以如图10所示,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与终端装置2之间的通信路径的拥塞的等级,判别是否应该压缩文件51。即,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情况下(在#731中“否”),判别为不应该压缩文件51(#734)。在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在#731中“是”),如果拥塞的等级是预定的等级以上(例如通过ping测定的通信时间是预定的时间以上)(在#732中“是”),则判别为应该压缩(#733),如果小于预定的等级(在#732中“否”),则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34)。或者,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也可以如图11所示,根据对图像形成装置1施加的负荷的等级,判别是否应该压缩文件51。作为负荷的等级,也可以使用CPU10a的当前的使用率。即,压缩需要与否判别部104在文件请求数据53所示的文件51的个数小于预定的个数Ka的情况下(在#741中“否”),判别为不应该压缩文件51(#743)。在是预定的个数Ka以上的情况下(在#741中“是”),如果负荷的等级是预定的等级以上(在#742中“是”),则判别为不应该压缩(#743),如果小于预定的等级(在#742中“否”),则判别为应该压缩(#74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当前是否执行的对象,以RIP的处理、OCR的处理、复制的处理以及动画的显示的处理为例子,但也可以是其他处理。在该情况下,根据该其他处理向图像形成装置1提供的负荷,预先准备基准表格54(参照图5)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状况测定部106根据分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与终端装置2之间的通信路径中往返的时间(往返时间Ta)来决定拥塞的等级,但也可以根据直至分组从图像形成装置1到达终端装置2为止的时间来决定。另外,能够依照本发明的主旨,适当地变更文档管理系统4、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或者各部的结构、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画面的结构等。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