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47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音质可调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应用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要求其体形小巧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能够逼真再现各种音效的高保真音质性能。此外,无论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经成为各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

现有的耳机按照佩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入耳式、贴耳式以及半入耳式,其主要包括耳机前壳、耳机后壳及收容在耳机前壳和后壳内的喇叭,由于不同的耳机使用者对耳机频响的喜好不同,而且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也需要将耳机调节到不同的频响以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亟需一种耳机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自行调节耳机的频率响应,以使同款耳机能够呈现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适用不同的使用人群及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同款耳机只能表现出一种声音特色与不同的使用人群对耳机音质的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与耳机壳适配连接的喇叭盖、设置在喇叭盖外侧的旋转筒、以及收容在耳机壳和喇叭盖形成的腔体内的喇叭单体;还包括设置在喇叭盖内侧的旋转盖;其中,在喇叭盖上设置有泄声孔和缺口;旋转盖与旋转筒固定连接,在旋转盖上设置有位于缺口内的止挡块和大小不同的调音孔;旋转筒带动旋转盖旋转,止挡块限位在缺口内 运动,通过调音孔调整泄声孔的出音面积。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调音孔包括第一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在第一调音孔和第二调音孔上分别贴设有透音量不同的网布。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喇叭盖上设置有档位卡槽,在旋转盖上设置有与档位卡槽对应的档位凸起;档位凸起扣合在不同的档位卡槽内,以限制调音孔与泄声孔的相对位置。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档位卡槽包括第一档位卡槽和第二档位卡槽;其中,档位凸起卡在第一档位卡槽内,泄声孔与第一调音孔的对应导通;档位凸起卡在第二档位卡槽内,泄声孔与第二调音孔的对应导通。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档位凸起为球形柱,在第一档位卡槽和第二档位卡槽之间设置有弧形导槽;档位凸起通过弧形导槽在第一档位卡槽和第二档位卡槽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泄声孔的尺寸不小于调音孔的最大尺寸。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密封圈;在喇叭盖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收容槽,密封圈设置在喇叭盖与旋转盖之间,并固定在密封圈收容槽内;在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泄声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喇叭盖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出声孔,泄声孔设置在喇叭盖靠近出声孔的侧壁上;在旋转盖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与出声孔对应的中心孔,调音孔设置在中心孔的周边,并与泄声孔对应设置。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喇叭单体包括单体外壳以及收容在单体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位于导磁轭中心位置的磁铁、位于磁铁远离导磁轭一侧的华司;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固定在振膜一侧的音圈、位于振膜中心位置的补强部。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耳机线和耳机线固定部;其中,耳机线的一端穿过耳机线固定部与喇叭单体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耳机插头。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在喇叭盖内部设置与旋转筒固定连接的旋转盖,通过旋转旋转筒带动旋转盖转动,调节喇叭盖上的泄声孔与旋转盖上的调音孔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泄声孔的出音面积,最终调整耳机中低音频率响应的参数,达到改变耳机声音风格的效果,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筒剖面图;

图3-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喇叭盖俯视图;

图3-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喇叭盖剖面图;

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喇叭盖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盖和旋转筒组装结构图;

图7-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耳机壳1、喇叭单体2、旋转盖3、中心孔31、缺口32、第一调音孔33、第二调音孔34、密封圈4、通孔41、喇叭盖5、第一档位卡槽51、第二档位卡槽52、弧形导槽53、止挡块54、密封圈收容槽55、泄声孔56、旋转筒6、阻尼网7、耳机套8、耳机线固定部9。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为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分解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机壳1、与耳机壳1适配 连接的喇叭盖5、设置在喇叭盖5外侧的旋转筒6、以及收容在耳机壳1和喇叭盖5形成的腔体内的喇叭单体2;此外,还包括设置在喇叭盖5内侧并与旋转筒6固定连接的旋转盖3。其中,在喇叭盖5上设置有泄声孔和缺口;旋转盖3与旋转筒6固定连接,在旋转盖3上设置有位于缺口内的止挡块和大小不同的调音孔;旋转筒6带动旋转盖3旋转,止挡块限位在缺口内运动,通过调音孔调整泄声孔的出音面积,使耳机呈现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调音孔包括尺寸较大的第一调音孔33和尺寸相对较小的第二调音孔34,在第一调音孔33和第二调音孔34上贴设有透音量不同的两种网布,在泄声孔56与第一调音孔33或者第二调音孔34导通时,由于出音面积及贴设网布的规格不同,能够呈现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实现用户对同一款耳机的多种体验。

其中,为确保网布与旋转盖3能够牢固贴合,在旋转盖3远离喇叭盖5的一侧(或者靠近喇叭单体2的一侧)设置避让凹槽,调音孔设置在对应的避让凹槽内,与调音孔对应的网布也贴合固定在对应的避让凹槽内,其中避让凹槽的尺寸和网布的尺寸均略大于对应的调音孔的尺寸,通过避让缺口能够有效防止网布与喇叭单体之间的摩擦,同时能够简化网布的组装,使网布与旋转盖牢固结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内部旋转筒、喇叭盖、旋转盖、密封圈等组件以及耳机呈现不同音乐风格时的状态结构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1和图2-2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筒结构。

如图2-1和图2-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筒6为中空筒状结构,位于其中心的孔形成与耳机盖配合的出音孔,喇叭单体产生的声音信号主要通过旋转筒6进入用户耳朵。其中,在旋转筒6靠近喇叭盖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长度不同的台阶,主要用于与喇叭盖和旋转盖进行定位,同时,在喇叭盖上设置有与旋转筒6台阶对应的凸台,从而能够将旋转筒6与喇叭盖进行活动连接。同时,旋转筒6深入喇叭盖的一端与旋转盖固定连接,能够在转动旋转筒6时,带动旋转盖旋转,以调整旋转盖上的调音孔与喇叭盖上的泄声孔的相对位置。

其中,旋转筒6与旋转盖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卡槽与卡扣的固定方式,例如,在旋转筒6的端部设置至少两个延伸出的卡扣,在旋转盖上对应卡扣的位置设置相适配的卡槽,在将旋转筒6与旋转盖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首先将旋转筒6置于喇叭盖的外侧,将旋转盖置于喇叭盖的内侧,然后将旋转筒6与旋转盖扣合固定;此外,也可以采用胶粘或者热熔等多种固定方式。

图3-1和图3-2分别从不同角度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喇叭盖结构。

如图3-1和图3-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盖5一端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与旋转筒导通的出声孔,另一端与耳机壳固定连接;其中,在喇叭盖5的侧壁上靠近出声孔的位置还设置有泄声孔56,该泄声孔56与不同大小的调音孔导通,能够控制泄声孔56与外界的导通面积,从而与出音孔配合对耳机的中低频响应进行调整,使同一耳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此外,在喇叭盖5上还设置有止挡块54,在旋转盖上设置有缺口,止挡块54位于缺口内,以限制旋转盖的旋转角度,往任意方向转动旋转盖至缺口边缘与止挡块碰触时,喇叭盖的泄声孔与对应的调音孔导通,反方向转动旋转盖至缺口的另一边缘与止挡块碰触时,喇叭盖的泄声孔与对应的另一调音孔导通,在两个调音孔大小不同时,即可实现对耳机总的出音面积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为防止旋转盖与喇叭盖5之间的声音泄露,在旋转盖与喇叭盖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其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结构。如图4所示,密封圈4的结构与喇叭盖5内侧的结构相适配,在密封圈4上设置有与泄声孔56位置对应的通孔41,通过密封圈4对喇叭盖5和旋转盖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能够有效防止声音泄露,确保耳机声学性能稳定。

其中,在喇叭盖5的内侧设置有与密封圈4对应的密封圈收容槽55,密封圈4限位在喇叭盖5与旋转盖之间,并固定在密封圈收容槽55内,密封圈4的通孔41与喇叭盖5的泄声孔56尺寸一致且对应设置。

此外,图3-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喇叭盖结构。

如图3-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喇叭盖5上设置与旋转盖匹配的档位卡槽,档位卡槽进一步包括第一档位卡槽51和第二档位卡槽52;其中,旋转盖设置的档位凸起卡在第一档位卡槽51内,泄 声孔56与第一调音孔的对应导通;档位凸起卡在第二档位卡槽52内,泄声孔56与第二调音孔的对应导通。其中,为提高用户调节的手感,防止旋转盖与喇叭盖5之间的划擦,在第一档位卡槽51和第二档位卡槽52之间设置有弧形结构的弧形导槽53,档位凸起通过弧形导槽53在第一档位卡槽51和第二档位卡槽52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盖结构。

结合图3-1至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旋转盖3为圆盘状结构,在旋转盖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喇叭盖的出声孔和密封圈的通孔位置对应的中心孔31,在中心孔31的四周设置有大小不同的多个调音孔,以及与喇叭盖的止挡块对应设置的弧形结构的缺口32。

具体地,在将旋转盖3组装至喇叭盖后,喇叭盖的止挡块位于旋转盖3的缺口32内,当止挡块位于缺口的两个边缘位置时,泄声孔分别与两个调音孔导通;此外,还可以在旋转盖3与喇叭盖相贴合的一侧设置档位凸起,档位凸起与喇叭盖的档位卡槽适配卡合。档位凸起卡设在喇叭盖的任意一个档位卡槽内,泄声孔则与旋转盖3内的其中一个对应的调音孔导通,进而通过调音孔的大小控制泄声孔导通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旋转盖3上设置有第一调音孔33和第二调音孔34,其中,第一调音孔33的尺寸大于第二调音孔34的尺寸。由于旋转筒与旋转盖3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旋转筒能够带动旋转盖3转动,例如,当止挡块位于缺口32的最右端(左右仅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时,第一调音孔33与泄声孔导通,耳机与外界导通的出音面积为旋转筒的出音孔面积与第一调音孔33的面积之和;其中,在设置有档位卡槽和档位凸起的情况下,旋转盖3的档位凸起卡设在第一档位卡槽内;旋转旋转筒,带动旋转盖3的缺口转动至止挡块位于缺口32的最左端,第二调音孔34与泄声孔导通,耳机与外界导通的出音面积为旋转筒的出音孔面积与第二调音孔34的面积之和;其中,在设置有档位卡槽和档位凸起的情况下,档位凸起由第一档位卡槽通过弧形导槽滑动至第二档位卡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中,止挡块位于缺口的两个边缘位置时,泄声孔与两个调音孔位置分别对应,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的耳机风格。此外,在可以通过设置档位卡槽和档位凸起实现耳机的更多种风格变换; 其中,调音孔的个数以及对应的档位卡槽和档位凸起的个数均可以根据生产要求进行调整,并不限于两个调音孔的情况。

此外,为确保泄声孔与不同的调音孔导通时,能够通过调音孔调整泄声的导通面积,在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中,泄声孔的尺寸不小于调音孔的最大尺寸,即泄声孔的尺寸不小于最大调音孔的尺寸,才能够在调音孔与泄声孔对应时,通过调音孔改变泄声孔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档位凸起为球形柱,与档位凸起适配的档位卡槽为球形凹槽,位于第一档位卡槽和第二档位卡槽之间的弧形导槽也为球形结构凹槽,且档位卡槽的槽深大于弧形导槽的槽深,以防止档位凸起在第一档位卡槽和第二档位卡槽之间自由滑动。

具体地,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盖和旋转筒组装结构;图7-1和图7-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状态一和状态二的结构。

结合图1至图7-2共同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状态一中,旋转盖3的缺口的最左端限位在止挡块54处,此时,旋转盖3的档位凸起卡设在第二档位卡槽52内,第二调音孔34与泄声孔56导通,耳机与外界导通的出音面积为旋转筒6的出音孔面积与第二调音孔34的面积之和。

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筒6,带动旋转盖3的缺口运动,缺口的最右端限位在止挡块54处,第一调音33与泄声孔56导通,此时,档位凸起由第一档位卡槽51通过弧形导槽53滑动至第二档位卡槽52内,使耳机的状态呈现为图7-2所示的状态二,耳机与外界导通的出音面积为旋转筒6的出音孔面积与第一调音孔33的面积之和。

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能够通过不同大小的调音孔与泄声孔56导通,并配合贴设在不同调音孔处的不同透音量的网布,对泄声孔56的出音面积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改变耳机的低音,使耳机呈现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喇叭单体2设置在旋转盖3远离喇叭盖5的一侧,喇叭单体2将耳机壳1和喇叭盖5形成的腔体分割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其中,喇叭单体2包括单体外壳以及收容在单体外壳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位于导磁轭中心位置的磁铁、位于磁铁远离导磁轭一侧的华司;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固定在振膜一侧的音 圈、位于振膜中心位置的补强部。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耳机还可以包括阻尼网7、耳机套8、耳机线以及固定耳机线的耳机线固定部9;其中,阻尼网7贴设在旋转筒6远离喇叭盖5的一端,该阻尼网7的设置不仅能够阻挡外部的小颗粒污染物进入耳机内部,还能够调节耳机的声学性能;耳机套8套设在旋转筒6远离喇叭盖5的一端,该耳机套8可以采用硅胶或高弹性聚酯等材料制作而成,在其插入耳道后能够与耳道紧密接触,以隔绝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内,达到隔音的目的。此外,耳机线固定部9与耳机壳1固定连接,耳机线的一端穿过耳机线固定部9与喇叭单体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耳机插头,与外部便携式电子产品配合使用。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在喇叭盖内侧设置与出旋转筒相连接的旋转盖,通过旋转旋转筒使旋转盖转动,从而通过旋转盖上的调音孔对喇叭盖上的泄声孔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能够调整耳机前声腔与外界的导通面积,达到改变耳机频率响应的目的,使耳机呈现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体验好。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耳机,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