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59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俗称喇叭,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扬声器由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构成,磁路系统包括U/T铁、磁铁和华司,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音圈的端部位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内。现有的扬声器都只能单面辐射声音,当将现有的只能单面辐射声音的扬声器安装到平板类音箱上时,音箱的背面听音效果会较差,为了提升音箱背面的听音效果,通常会在音箱的正反两面各安装一个扬声器,此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平板类音箱背面听音效果不好的问题,但使得平板类音箱的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平板类音箱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此扬声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双面辐射声音,适用于平板类音箱,可降低平板类音箱的成本,提高平板类音箱的市场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环,所述导磁环内侧设有磁铁,所述磁铁通过环状不导磁支架固定在所述导磁环的内壁上,所述磁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导磁环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华司与所述导磁环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所述导磁环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的音圈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的音圈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振动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导磁环的上下两端,均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磁环上的盆架,所述盆架的另一端固定有振膜,所述振膜上固定有所述音圈。

其中,所述振膜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折环部及球顶部,所述折环部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盆架上,所述音圈固定在所述折环部与所述球顶部相连接的部位。

其中,所述折环部与所述球顶部的凸起方向相同,均向外侧凸起。

其中,所述盆架的内侧设有凸起的定位环台,所述导磁环的端面与所述定位环台远离所述振膜的一侧表面相结合。

其中,所述不导磁支架为短路环支架。

其中,所述不导磁支架的材质为铜或铝。

其中,所述不导磁支架包括环绕固定在所述磁铁外周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的外周设有凸起的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的侧壁固定在所述导磁环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华司和所述第二华司的外径相等并大于所述磁铁的外径,所述环状本体夹在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之间。

其中,所述环状本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华司和所述第二华司的外径相同。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的磁路系统包括导磁环,导磁环内侧设有磁铁,磁铁通过环状不导磁支架固定在导磁环的内壁上,磁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第一华司与导磁环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第二华司与导磁环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导磁环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第一振动组件的音圈位于第一磁间隙内,第二振动组件的音圈位于第二磁间隙内。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U铁替换成环形的导磁环,并在磁铁的另一端增加了一个华司,从而又形成了一个磁路,又配合增加了一个振动组件,当第一振动组件中的音圈与第二振动组件中的音圈通入同一个音频信号时,两个振动组件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振动,从而能够实现正反两面同等效果的声音辐射。因此,仅需要将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安装到平板类音箱上,就能够使得音箱的正反两面均具有很好的听音效果,大大的降低了平板类音箱的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仅需要一个环状的不导磁支架就将磁铁和华司固定在了导磁环内,不仅结构简单,组装工序也非常简单方便,生产效率较高。

由于盆架的内侧设有凸起的定位环台,导磁环的端面与定位环台远离振膜 的一侧表面相结合。定位环台的设计在扬声器组装时起到了限位作用,保证了振动组件的位置精度,进一步的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导磁环与盆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导磁环与盆架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了扬声器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由于不导磁支架为短路支架,则此支架不仅起到了固定磁铁和华司的作用,还起到了短路环的作用,能够抵消音圈产生的磁场,抑制高频阻抗的上升,提高了扬声器的高频响应,从而提升了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

由于第一华司和第二华司的外径相等并大于磁铁的外径,环状本体夹在第一华司与第二华司之间。此种结构可增强不导磁支架与磁铁之间的结合强度,防止磁铁从不导磁支架上脱落,增加了扬声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扬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仅能单面辐射声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扬声器能够双面辐射声音,同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适用于平板类的音箱,可降低平板类音箱的成本,提高平板类音箱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振动组件,12、第一振膜,120、折环部,122、球顶部,14、第一盆架,140、第一定位环台,16、第一音圈,20、第二振动组件,22、第二振膜,220、折环部,222、球顶部,24、第二盆架,240、第二定位环台,26、第二音圈,30、磁路系统,32、导磁环,340、第一华司,342、第二华司,36、不导磁支架,360、环状本体,362、环状凸台,38、磁铁,40、第一磁间隙,42、第二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是指靠近微型扬声器中心的一侧,外侧是指远离微型扬声器中心的一侧;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上指设有第一振动组件的方向,方位下指设有第二振动组件的方向。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30,振动系统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安装在磁路系统30上下两侧的第一振动组件10和第二振动组件20。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磁路系统30包括环状的导磁环32,还包括设置在导磁环32内的磁铁38,磁铁38的外周环绕固定有一环状的不导磁支架36,并通过该不导磁支架36固定在导磁环32的内壁上。磁铁38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华司340和第二华司342,第一华司340与导磁环32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40,第二华司342与导磁环32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42。第一振动组件10和第二振动组件20分别固定在导磁环32的上下两端,第一振动组件10中的第一音圈16的端部位于第一磁间隙40内,第二振动组件20中的第二音圈26的端部位于第二磁间隙42内。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不导磁支架36为短路环支架,进一步优选为铜环或铝环,短路环支架在起到固定磁铁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抵消音圈产生的磁场,提高扬声器的高频响应。不导磁支架36包括环绕在磁铁38外周的环状本体360,环状本体360外侧的中部设有凸起的环状凸台362,环状本体360与环状凸台362为一体结构,环状凸台362的侧壁固定在导磁环32的内壁上,从而将磁铁38固定在导磁环32上。

如图2所示,第一华司340和第二华司342的外径相等,且均大于磁铁38的外径,环状本体360夹在第一华司340与第二华司342之间,同时环状本体360的外径与第一华司340和第二华司342的外径相同,即组装完成后,第一华司340和第二华司342的外侧表面与环状本体360未设有环状凸台362的部位的外侧表面齐平。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一振动组件10包括下端固定在导磁环32上端的第一盆架14,第一盆架1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振膜12,第一振膜1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折环部120和球顶部122,折环部120和球顶部122的凸起方向相同,均向上凸起,即向扬声器的外侧凸起。折环部120的外边缘固定在第一盆架14上,折环部120与球顶部122相连接的部位的内侧固定有第一音圈16,第一音圈16包括骨架及绕在骨架上的线圈,骨架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振膜12上,骨架 的下端绕有线圈并位于第一磁间隙40内。第一盆架14的内侧设有凸起的第一定位环台140,导磁环32的上端面与第一定位环台140的下侧表面相结合,即与第一定位环台140远离第一振膜12的一侧表面相结合。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二振动组件20与第一振动组件10结构相同,并反向设置在磁路系统30的下侧,即与第一振动组件10对称设置。第二振动组件20包括上端固定在导磁环32下端的第二盆架24,第二盆架24的内侧设有凸起的第二定位环台240,导磁环32的下端面与第二定位环台240的上侧表面相结合。第二盆架24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振膜22,第二振膜2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折环部220和球顶部222,折环部220和球顶部222的凸起方向相同,均向下凸起,也是向扬声器的外侧凸起。折环部220的外边缘固定在第二盆架24上,折环部220与球顶部222相连接的部位的内侧固定有第二音圈26,第二音圈26包括骨架及绕在骨架上的线圈,骨架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振膜22上,骨架的上端绕有线圈并位于第二磁间隙42内。

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用导磁环代替了原有的U铁,形成了两个相对的磁路,并将两个振动组件对称的设置在磁路系统的两端,实现了扬声器的双面声音辐射,同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适用于平板类音箱,可降低平板类音箱的成本,提高平板类音箱的市场竞争力。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带有序号的特命名(如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仅是为了区别技术特征,并不代表各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组装顺序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