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66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已多样化,其中一重要的功能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而手机中的扬声器便是实现这个高品质音乐功能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关技术的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具有切中孔的音膜和球顶,所述音膜正对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音膜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切中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极芯,所述极芯包括正对所述音膜设置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及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的让位部,所述音膜在所述极芯上的正投影超出所述让位部范围。

为了保证所述音膜的有效振动,所述音膜与所述让位部之间的间距及所述球顶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会大于所述音膜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这样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其用于解决相关技术的扬声器存在空间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扬声器,其包括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球顶和具有切中孔的音膜,所述音膜正对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音膜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切中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体部及环绕所述第一磁体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部之间形成磁间隙的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至少有一个包括磁钢,所述第一磁体部包括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让位部,所述让位部位于所述本体的边缘并环绕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正对所述音膜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让位部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音膜围成所述切中孔的轮廓线在所述第一磁体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让位部的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音膜包括折环部、自所述折环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及自所述折环部向内延伸形成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围成所述切中孔。

优选的,所述让位部包括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的挡墙和自所述挡墙向所述第一磁体部的外侧延伸的让位面,所述结合部围成所述切中孔的轮廓线在所述第一磁体部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让位面的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结合部与所述让位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球顶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本体为磁钢。

优选的,所述磁钢包括正对所述音膜设置的第一磁钢及叠设于所述第一磁钢并与所述第一磁钢的极性反向设置的第二磁钢,所述让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钢上。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正对所述音膜设置的极芯及贴设于所述极芯远离所述音膜一侧的表面的磁钢,所述让位部位于所述极芯上。

优选的,所述磁钢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极芯远离所述音膜一侧的表面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且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的极性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磁钢和极芯,所述磁钢包括第一磁钢及与所述第一磁钢的极性反向设置的第二磁钢,所述极芯包括正对所述音膜的第一极芯以及第二极芯,所述第一极芯远离所述音膜一侧的表面依次层叠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极芯及所述第二磁钢,所述让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极芯上。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磁钢和极芯,所述磁钢包括正对所述音膜设置的第一磁钢及与所述第一磁钢的极性反向设置的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远离所述音膜一侧的表面依次层叠所述极芯和所述第二磁钢,所述让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钢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通过减小所述结合部的延伸尺寸或增加所述让位面的延伸尺寸,使得所述结合部远离所述折环部的边缘在所述第一磁体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让位部的所述让位面的轮廓范围内,可以增加所述磁路系统的整体厚度以提高磁路的磁通量,提高扬声器的灵敏度,而且不会影响到扬声器的失真和高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扬声器的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扬声器的第一磁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扬声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二的第一磁体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三的第一磁体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四的第一磁体部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五的第一磁体部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六的第一磁体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1,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盆架11、收容于所述盆架11内的磁路系统13及固持于所述盆架11的振动系统15。

所述盆架11整体呈中空的矩形,所述盆架11包括两条长轴侧壁111、两条短轴侧壁113、设置于所述长轴侧壁111两端的挡块115及设置于所述短轴侧壁113两端的固定臂117。两条所述长轴侧壁111与两条所述短轴侧壁113相接,所述挡块115与所述长轴侧壁111形成第一收容部11A,所述固定臂117与所述短轴侧壁113形成第二收容部11B。

所述第一收容部11A和所述第二收容部11B用于部分收容所述磁路系统13。

所述磁路系统13包括下夹板131、第一磁体部133、第二磁体部135及上夹板137。所述下夹板131为固持于所述盆架11的平板,且当所述下夹板131固持于所述盆架11后,所述挡块115位于所述下夹板131内,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和所述第二磁体部135贴设于所述下夹板131,且所述第二磁体部135环绕所述第一磁体部133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上夹板137固持于所述盆架11上,并叠设于所述第二磁体部135,所述上夹板137具有通孔,所述第一磁体部133部分位于所述上夹板137的通孔内。

所述第一磁体部133整体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包括本体1333和形成于所述本体1333上的让位部1335,所述让位部1335位于所述本体1333的边缘并环绕所述本体1333,所述本体1333包括正对所述振动系统15的上表面1331、与所述上表面1331相对的下表面(图未示),所述让位部自所述上表面1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装配后,所述下表面直接贴附于所述下夹板131,所述上表面1331与所述上夹板137远离所述第二磁体部135一侧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所述让位部1335位于所述上夹板137的通孔内。

所述本体1333为磁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钢为一整块呈长方体形的磁钢。

所述让位部1335包括自所述上表面1331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延伸的挡墙13351和自所述挡墙13351向所述本体1333的外侧延伸的让位面13353。

所述第二磁体部135为副磁钢,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1333两长轴边的第一副磁钢1351和设置于所述本体1333两短轴边的第二副磁钢1353,所述第一副磁钢135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11A,所述第二副磁钢1353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11B。

所述振动系统15包括音圈151、音膜153及球顶155。所述音圈15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和所述第二磁体部135之间形成的磁间隙中,其另一端固接于所述音膜153,所述音膜153正对所述上表面1331,所述音膜具有切中孔153A,所述球顶155固接于所述音膜153远离所述第一磁体部133的所述上表面1331一侧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切中孔153A。当所述音圈151通电后,所述音圈151会在所述磁路系统13磁场的作用下振动,与此同时,所述音圈151带动所述音膜153一同振动。

所述音膜153包括折环部1531、自所述折环部1531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1533及自所述折环部1531向内延伸形成的结合部1535,所述结合部1535围成所述切中孔153A。

所述固定部1533固接于所述盆架11。

所述结合部1535分别与所述音圈151和所述球顶155固接。具体的,所述音圈151固接于所述结合部1535靠近所述第一磁体部133的所述上表面1331的表面,所述球顶155固接于所述结合部1535远离所述第一磁体部133的所述上表面1331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切中孔153A。

所述结合部1535围成所述切中孔153A的轮廓线在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让位部1335的所述让位面13353的轮廓范围内。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可以通过减小所述结合部1535的延伸尺寸,也可以通过增加所述让位面13353的延伸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减小所述结合部1535的延伸尺寸,并使得所述结合部1535围成所述切中孔153A的轮廓线在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让位部1335的所述挡墙13351和所述让位面13353的连接线重叠,且所述结合部1535与所述让位面13353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球顶155与所述音膜153的所述上表面1331之间的间距,从而在保证所述音膜15的有效振动空间的同时,利用剩下来的空间增加所述磁路系统13的整体厚度以增加磁路的磁通量,进而提高所述扬声器1的灵敏度。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磁体部233包括本体2333和形成于所述本体2333上的让位部2335。所述本体2333包括上表面2331、与所述上表面2331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让位部2335自所述上表面2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上表面2331、下表面及所述让位部2335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上表面2331、所述下表面、所述让位部2335及所述本体233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设置位置相同,但所述本体2333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本体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所述本体2333为磁钢,且所述磁钢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一磁钢23331及与所述第一磁钢23331的极性反向设置的第二磁钢23333,所述上表面2331为所述第一磁钢233311的一表面,所述第二磁钢23333层叠于所述第一磁钢23331远离所述上表面2331一侧的表面,所述下表面为所述第二磁钢23333远离所述第一磁钢23331一侧的表面,所述让位部2335由所述上表面2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但并不贯穿所述第一磁钢23331形成的。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磁体部333包括本体3333和形成于所述本体3333上的让位部3335。所述本体3333包括上表面3331、与所述上表面3331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让位部3335自所述上表面3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上表面3331、下表面及所述让位部3335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上表面3331、所述下表面、所述让位部3335及所述本体333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设置位置相同,但所述本体3333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本体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所述本体3333包括磁钢33331及极芯33333,所述上表面2331为所述极芯33333的一表面,所述磁钢23331叠设于所述极芯33333与所述上表面3331相对一侧的表面,所述下表面为所述磁钢33331远离所述极芯33333一侧的表面,所述让位部3335由所述上表面3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但并不贯穿所述极芯33333形成的。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磁体部433包括本体4333和形成于所述本体4333上的让位部4335。所述本体4333包括上表面4331、与所述上表面4331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让位部4335自所述上表面4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本体4333包括磁钢43331和极芯43333。所述上表面4331、所述下表面、所述让位部4335及所述极芯43333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三中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上表面4331、所述下表面、所述让位部4335、所述磁钢43331及所述极芯4333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实施例三中相应部件的设置位置相同,但所述磁钢43331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三中相应磁钢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所述磁钢43331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极芯43333与所述上表面4331相对一侧的表面的第一磁钢433311和第二磁钢433313,且所述第一磁钢433311与所述第二磁钢433313的极性反向设置,所述下表面为所述第二磁钢433313远离所述第一磁钢433311一侧的表面。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磁体部533包括本体5333和形成于所述本体5333上的让位部5335。所述本体5333包括上表面5331、与所述上表面5331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让位部5335自所述上表面5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上表面5331、所述下表面及所述让位部5335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上表面5331、所述下表面、所述让位部5335及所述本体533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设置位置相同,但所述本体5333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本体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所述本体5333包括磁钢53331和极芯53333,所述磁钢53331包括第一磁钢533311及与所述第一磁钢533311的极性反向设置的第二磁钢533313,所述极芯53333包括第一极芯533331和第二极芯533333,所述上表面5331为所述第一极芯533331的一表面,所述第一极芯533331与所述上表面5331相对一侧的表面依次层叠所述第一磁钢533311、所述第二极芯533333及所述第二磁钢533313,所述下表面为所述第二磁钢533313远离所述第一磁钢533311一侧的表面,所述让位部5335由所述上表面5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但并不贯穿所述第一极芯533331形成的。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磁体部633包括本体6333和形成于所述本体6333上的让位部6335。所述本体6333包括上表面6331、与所述上表面6331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让位部6335自所述上表面6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所述上表面6331、所述下表面及所述让位部6335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且所述上表面6331、所述下表面、所述让位部6335及所述本体6333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件的设置位置相同,但所述本体6333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一中相应本体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所述本体6333包括磁钢63331和极芯63333,所述磁钢包括第一磁钢633311及与所述第一磁钢633311的极性反向设置的第二磁钢633313,所述上表面6331为所述第一磁钢633311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磁钢633311与所述上表面6331相对一侧的表面依次层叠所述极芯63333和所述第二磁钢633313,所述下表面为所述第二磁钢633313远离所述第一磁钢633311一侧的表面,所述让位部6335由所述上表面6331向所述下表面凹陷但并不贯穿所述第一磁钢633311形成的。

在所述实施例二、所述实施例四、所述实施例五及所述实施例六中,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的极性可以按照N-S-S-N的设置方式设置,也可以按照S-N-N-S的设置方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通过减小所述结合部的延伸尺寸或增加所述让位面的延伸尺寸,使得所述结合部远离所述折环部的边缘在所述第一磁体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让位部的所述让位面的轮廓范围内,在保证所述音膜的有效振动空间的同时,利用剩下来的空间增加所述磁路系统的整体厚度以提高磁路的磁通量,提高扬声器的灵敏度,而且不会影响到扬声器的失真和高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