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302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动铁受话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动铁受话器。



背景技术:

目前,动铁受话器中一般包含传导杆,传导杆的一侧与电枢连接,另一侧与膜片连接,电枢振动带动传导杆振动压缩空气,从而完成电声转换。

由于电枢需要与传导杆固定,其固定的过程中,由于传导杆的尺寸较小,需要操作员在显微镜下纯手工完成电枢需要与传导杆固定,手工操作的生产效率低,且需保持电枢与传导杆之间垂直后固定二者,需要手动调节二者,生产出的动铁受话器的不良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动铁受话器手工操作的生产效率低,且需保持电枢与传导杆之间垂直后固定二者,需要手动调节二者,生产出的动铁受话器的不良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动铁受话器及其电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动铁受话器,包括:

壳体;

振膜组件,所述振膜组件固定在壳体内;

磁铁组件,所述磁铁组件固定在壳体内,所述磁铁组件的内设收容空间;

电枢,所述电枢穿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枢的一端与磁铁组件固定,所述电枢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

传导杆,所述传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处,所述传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固定。

可选地,所述传导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孔,并且所述传导杆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端帽,所述端帽抵接于所述电枢背离所述振膜组件的一表面,所述传导杆凸起有挡片,所述挡片抵接于所述电枢靠近振膜组件的另一表面,以使所述挡片和端帽夹持所述电枢。

可选地,

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振膜组件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凹陷,所述固定孔背离所述振膜组件的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陷,所述挡片卡入所述第一凹陷内,所述端帽卡入所述第二凹陷内。

可选地,所述动铁受话器还包括:

第一可拆卸部;

第二可拆卸部,所述第一可拆卸部和第二可拆卸部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电枢,并且所述第一可拆卸部和第二可拆卸部之间围合所述传导杆。

可选地,第一可拆卸部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可拆卸部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电枢上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分别嵌入两个所述凹槽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拆卸部和第二可拆卸部通过卡扣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孔的直径范围为0.03-0.04mm。

可选地,所述传导杆为圆柱状,所述传导杆的直径范围为0.02-0.03mm。

可选地,所述固定孔和传导杆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固定;

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和振膜支架,所述振膜支架上设有振膜孔,所述上壳与振膜支架固定并形成密封腔体,所述振膜固定在所述振膜支架上;

所述传导杆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端穿过振膜孔与所述振膜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动铁受话器包括壳体、振膜组件、磁铁组件、电枢和传导杆,电枢穿入收容空间,电枢的一端与磁铁组件固定,电枢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在组装动铁受话器时,将传导杆穿过固定孔后,传导杆的一端与电枢固定,传导杆的另一端与振膜组件固定,可实现传导杆垂直与电枢,无需人工检查电枢与传导杆是否垂直,及调整二者相互垂直,提高了动铁受话器的良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动铁受话器100包括壳体、振膜组件50、磁铁组件20、电枢30和传导杆4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振膜组件50和磁铁组件20均固定在壳体内;磁铁组件20的内设收容空间(图未示),电枢30穿入收容空间,电枢30的一端与磁铁组件20固定,电枢30的另一端设有如图2所示的固定孔31;传导杆40的一端嵌入固定孔31并与电枢30固定,传导杆40的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50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动铁受话器100包括壳体、振膜组件50、磁铁组件20、电枢30和传导杆40,电枢30穿入收容空间,电枢30的一端与磁铁组20件固定,电枢30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孔31,在组装动铁受话器100时,将传导杆40穿过固定孔31后,传导杆40的一端与电枢30固定,传导杆40的另一端与振膜组件50固定,可实现传导杆40垂直与电枢30,无需人工检查电枢30与传导杆40是否垂直,及调整二者相互垂直,提高了动铁受话器100的良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磁铁组件20包括磁块(图未示)、铁芯(图未示)和线圈(未标示)。在本实施例中,磁块产生的磁场与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均对电枢产生作用,以使电枢振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传导杆40和电枢3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电枢30的形状为U形,电枢30的一端设有固定孔31,固定孔31用于被传导杆40穿过。进一步地,固定孔31的直径范围为0.03-0.04mm。固定孔31的大小稍微大于传导杆的尺寸,以便于传导杆嵌入其内。如果固定孔31过大,则容易造成传导杆松弛,以及将传导杆焊接固定到电枢30上时,比如激光焊接时,激光高温融化传导杆和电枢的材料,使两者结合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枢的形状为环形,环形中间伸出支撑板(图未示),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传导杆40为圆柱状,传导杆的直径范围为0.02-0.03mm。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传导杆的结构示意图。传导杆40的一端贯穿固定孔31,并且传导杆30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端帽41,端帽41抵接于电枢30背离振膜组件50的一表面,传导杆40凸起有挡片42,挡片42抵接于电枢30靠近振膜组件50的另一表面,以使挡片42和端帽41夹持电枢30,以使传导杆40与电枢30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孔31靠近振膜组件50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凹陷(图未示),固定孔31背离振膜组件50的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凹陷(图未示),挡片42卡入第一凹陷内,端帽41卡入第二凹陷内。进一步地,挡片42的形状设为长方体,第一凹陷的形状适应挡片42的形状,以使挡片42垂直卡入第一凹陷中。进一步地,端帽41的形状设为长方体,第二凹陷的形状适应端帽41的形状,以使端帽41垂直卡入第二凹陷中。挡片42与入第一凹陷的配合,端帽41与第二凹陷的配合可保证传导杆40与电枢30之间保持垂直。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受话器的传导杆和电枢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动铁受话器100还包括第一可拆卸部71和第二可拆卸部72;第一可拆卸部71和第二可拆卸部72可拆装地固定于电枢30,并且第一可拆卸部71和第二可拆卸部72之间围合传导杆40,以使传导杆40垂直与电枢30。

进一步地,第一可拆卸部71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一凸起部711,第二可拆卸部72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二凸起部722,电枢30上设有至少两个凹槽33,第一凸起部711和第二凸起部722分别嵌入两个凹槽33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可拆卸部71和第二可拆卸部72通过卡扣件73连接。是本实施例中,卡扣件73手拧式连接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连接锁扣、、螺栓和螺杆或手拧式螺帽锁扣装置实现第一可拆卸部71和第二可拆卸部72之间可拆装。

进一步地,固定孔和传导杆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操作时,将激光焊接机输出的激光作用于传导杆40与电枢30的固定孔31底部交界处(即固定孔31背离振膜组件50的一表面上),通过激光高温融化传导杆40和电枢30的材料,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再在需要的高度将传导杆40伸出固定孔31底部的部分截断。使用激光焊接,相比传统的电阻焊接,可以通过使用激光焊接机来焊接传导杆40与电枢30的固定孔31而实现自动化焊接,也避免了电阻焊接带来的虚焊、焊球等质量隐患。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固定,或上壳11和下壳12可拆卸连接;振膜组件50包括振膜51和振膜支架60,振膜支架60上设有振膜孔61,上壳11与振膜支架60固定并形成密封腔体(图未示),振膜51固定在振膜支架60上;传导杆40远离固定孔31的一端穿过振膜孔61与振膜51固定。振膜支架60上设置振膜孔61用于被传导杆40穿过,一方面有对传导杆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设置振膜孔连通传导杆40与振膜51之间的通道,方便传导杆40与振膜51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振膜51包括支架框109和薄膜105,支架框109设置有第一开口,薄膜105固定于支架框109上,并且覆盖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第一固定球81、第一弹性形变件82、第二固定球83和第二弹性形变件84,下壳12包括底板和自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下侧壁,上壳11包括顶板和自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上侧壁。

下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87和第二固定槽89,第一固定槽87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接槽86,第一卡接槽86与第一固定槽87连通,第一弹性形变件8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卡接槽86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球81固定,当第一弹性形变件82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一固定球81至少部份凸出于第一卡接槽86并且嵌入第一固定槽87。第二固定槽89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88,第二卡接槽88与第二固定槽89连通,第二弹性形变件8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卡接槽88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球83固定,当第二弹性形变件84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二固定球83至少部份凸出于第二卡接槽88并且嵌入第二固定槽89。

支架框109的外壁延伸有第一延伸部97和第二延伸部99,并且第一延伸部97设置有第一固定凹陷91,在第一延伸部97收容于第一固定槽87时,第一固定球81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固定凹陷91内,第二延伸部99设置有第二固定凹陷93,在第二延伸部99收容于第二固定槽89时,第二固定球83至少部分嵌入第二固定凹陷93内,从而使得使振膜51与下壳12相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形变件82和第二弹性形变件84均为弹簧。利用弹性形变件的可弹性形性能,在第一延伸部97插入第一固定槽87,第二延伸部99插入第二固定槽89时,第一延伸部97推动第一固定球81缩回第一卡接槽86内,第二延伸部99推动第二固定球83缩回第二卡接槽88内,直至当第一固定凹陷91滑动至与第一固定球81相对应的位置,以及第二固定凹陷93滑动至与第二固定球83相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固定球81被第一弹性形变件82推动至部分嵌入第一固定凹陷91内,第二固定球83被第二弹性形变件84推动至部分嵌入第二固定凹陷93内,从而将振膜51与下壳12相固定。另外,利用弹性形变件的可弹性形性能,拆卸振膜51和上壳11也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支架框109的外壁还设置第一弹性形变凸台103和第二弹性形变凸台101,上侧壁还设置有第三固定凹陷113和第四固定凹陷111,第一弹性形变凸台103与第三固定凹陷113凹凸配合固定,第二弹性形变凸台101与第四固定凹陷111凹凸配合固定,使得支架框109与上壳11固定,从而使得上壳11、下壳12和支架框109三者相固定,并且上壳11、下壳12和支架框109三者之间是可拆卸固定,方便上壳11、下壳12和支架框109之间拆卸和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地固定支架框109与下壳12,第一固定槽87和第二固定槽89可相对设置,例如:当下壳12为方形,第一固定槽87和第二固定槽89分别位于两相对的下侧壁的顶部。

当然,第一延伸部97和第二延伸部99也可以相对设置,例如:支架框109是方形时,第一延伸部97和第二延伸部99分别设置于支架框109两相对的侧壁。

进一步的,下壳12和支架框109之间,以及上壳11与支架框109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避免动铁受话器100在发声时,气流从下壳11和支架框109之间,和/或上壳11与支架框109之间的间隙流出,影响动铁受话器100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