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87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用扬声器作为其发声部件,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如今,人们越来越要求扬声器有高音质、低噪声的声学性能。

现如今的扬声器主要包括盆架、收容于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及振动系统,盆架具有环状基架及自基架上表面外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墙,振动系统包括悬置于磁路系统内的音圈,音圈具有音圈引线。所述音圈引线穿过磁路系统布设在位于磁路系统和盆架侧墙之间的基架上表面上,然而在音圈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音圈引线极易被带动而水平晃动,导致音圈引线尤其是靠近出线位置的音圈引线极易与盆架的侧墙碰撞而产生噪声,从而影响了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扬声器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声学性能优良的扬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其包括盆架、收容于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及振动系统,所述盆架具有环状基架及自基架上表面外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贴合于盆架侧墙上表面的振膜及固接于振膜下表面且悬置于磁路系统内的音圈,音圈具有音圈引线,音圈引线穿过磁路系统布设在位于磁路系统和盆架侧墙之间的基架上表面上,其中,所述盆架侧墙的内侧面相对音圈引线的出线位置设有贯穿侧墙上表面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沿音圈引线布设方向延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安装于基架内的磁碗,磁碗设有底壁及自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出的相互间隔形成空隙的侧壁,音圈引线穿过与音圈引线出线位置相对的空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盆架基架相对音圈引线的出线位置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和内侧面的第二避让槽,第二避让槽与相对音圈引线出线位置的磁碗空隙和第一避让槽连通,音圈引线悬置于第二避让槽内且其末端固持在基架上表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避让槽进一步沿与音圈引线的布设方向相同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避让槽与第一避让槽的延伸长度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音圈引线沿出线方向呈U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通过在相对音圈引线出线位置的盆架侧墙的内侧面设置沿音圈引线布设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槽,从而可有效避免音圈引线尤其是靠近音圈出线位置的音圈引线与盆架侧墙碰撞而产生噪声,使扬声器具有更优良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除却振膜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其包括盆架10、收容于盆架10内的磁路系统20及振动系统30。

盆架10具有环状基架11及自基架11上表面外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墙12;振动系统30包括贴合于盆架10侧墙12上表面的振膜31及固接于振膜31下表面且悬置于磁路系统20内的音圈32,音圈32具有音圈引线321,音圈引线321穿过磁路系统20布设在位于磁路系统20和盆架10侧墙12之间的基架11上表面上;其中,盆架10侧墙12的内侧面相对音圈引线321的出线位置设有贯穿侧墙12上表面的第一避让槽121,第一避让槽121沿音圈引线321布设方向延伸,从而可避免在音圈32运动过程中音圈引线321尤其是靠近音圈出线位置的音圈引线321与盆架10侧墙12碰撞而产生噪声。

磁路系统20包括安装于基架11内的磁碗21、置于磁碗21内的磁钢22及置于磁钢22上的极芯23,磁碗21设有底壁211及自底壁211边缘向上延伸出的相互间隔形成空隙212的侧壁213,磁钢22和极芯23与侧壁213之间形成磁间隙,音圈32置于磁间隙内。当音圈32通电后,音圈32会在磁路系统20磁场的作用下振动,进而带动振膜31一同振动。

盆架10基架11相对音圈引线321的出线位置设有贯穿其上表面和内侧面的第二避让槽111,第二避让槽111与相对音圈引线321出线位置的磁碗21空隙212和第一避让槽121连通,音圈引线321穿过与音圈引线321出线位置相对的空隙121悬置于第二避让槽111内,且其末端固持在基架11上表面上,从而可避免在音圈32运动过程中音圈引线321尤其是靠近音圈出线位置的音圈引线321与磁碗21的侧壁213和基架11的上表面碰撞而产生噪声。在本实施例中,音圈引线321沿出线方向呈U形状。

更优地,第二避让槽111进一步沿与音圈引线321的布设方向相同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且第二避让槽111与第一避让槽121的延伸长度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扬声器通过在相对音圈引线321出线位置的盆架10侧墙12的内侧面设置沿音圈引线321布设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槽121,从而可有效避免音圈引线321尤其是靠近音圈出线位置的音圈引线321与盆架10侧墙12碰撞而产生噪声,使扬声器具有更优良的声学性能。

本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实用新型人所知的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应理解,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不应理解成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