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移动监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805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隧道内移动监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隧道内移动监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明文规定,隧道内不能随意停车,不能乱变道,尤其是在节假日等自驾出行高峰期,车多拥堵,隧道内乱变道引发交通事故更为严重,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主要依赖人工和固定式抓拍设备,取证能力有限,效率低。

现有的隧道内只有固定式的监拍装置,如果遇到违章车辆脱离监拍区域,就很可能拍摄不到违章车辆,另外隧道内出现事故,出事故的地方需要有第一时间的影像录影,保障事故的真实性。而现有的固定式摄像头很难做到第一时间的抓拍,不仅不能保障事故的真实性准确性,而且由于距离较远,即使拍到了也是不高清的,很难作为事后赔偿或者处罚的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隧道内移动监拍装置,来解决现有的固定式设备,无法满足实时抓拍要求,无法近距离拍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隧道内移动监拍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固定设置于壳体上,所述的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所述的主动轮组包括轮毂、支持架和固定件,所述的轮毂在C型槽上滚动,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轮,所述的从动轮组的一端与主动轮组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轮与C型槽限位。利用轮毂在C型槽上摩擦滚动,加上从动轮组对于主动轮组的限位作用,让摄像头可以顺利的来回监控。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件为螺母,轮毂设置在支持架内,两端用螺母固定,所述的C型槽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设置于C型槽的折弯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有挡圈、从动轮,轴承、从动轮轴和从动连接板,所述的两组从动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上套接有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内设置有石墨轴承,后端连接有缓冲轴,所述的缓冲轴上设置有第二石墨轴承和缓冲弹簧,所述的缓冲轴的另一端连接有从动缓冲缸,所述的从动缓冲缸通过法兰与支持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件为螺母,轮毂设置在支持架内,两端用螺母固定,所述的C型槽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设置于C型槽的折弯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一组固定设置于内支撑板上,所述的内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支持架上,另一组固定设置于支持架上,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挡圈、从动轮,轴承、从动轮轴,所述的内支撑板和支持架伸入至C型槽的槽口内,两组从动机构分别与上下两块折弯板配合限位。

作为优选,轮毂设置在支持架内,所述的C型槽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设置于C型槽的竖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二组都设置于支持架上,一组位于折弯板的外侧,另一组位于折弯板的内侧,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挡圈、从动轮,轴承、从动轮轴。

作为优选,轮毂设置在支持架内,所述的C型槽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设置于C型槽的竖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一组设置于支持架的折弯部上,包括立柱和设置于立柱上的滚轮A,另一组设置于支持架的另一侧,包括短轴和滚轮B,所述的滚轮A贴在折弯板的外侧,所述的滚轮B贴在折弯板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架与缓冲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缓冲缸与缓冲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持架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主动轮组的下方设置有外壳A和外壳B。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轮组下方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的电控箱外侧设置有外壳C。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持架的下方设置有壳体D,所述的支持架内还设置有电控箱。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持架的下方设置有壳体E,所述的支持架外还设置有电控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摄像头可以在隧道内任意移动,随时抓拍,也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定时巡回移动,减轻人力、拍摄高清视频和照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从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隧道内移动监拍装置,包括摄像头1和 C型槽7,所述的摄像头1固定设置于壳体2上,所述的壳体2的下方设置有主动轮组3和从动轮组,所述的主动轮组3包括轮毂31、支持架32和固定件,所述的轮毂31在C型槽7上滚动,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轮62,所述的从动轮组的一端与主动轮组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从动轮62与C型槽7限位。C型槽7用螺钉固定在隧道壁上,作为巡航导轨,摄像头1用于行走时对违法车辆拍照和摄像,壳体2用于整体装置的遮挡及保护,主动轮组3搭载轮毂电机,作为装置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来源,从动轮组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起保证装置平稳运动和缓冲作用。

实施例1,所述的固定件为螺母33,轮毂31设置在支持架32内,两端用螺母33固定,所述的C型槽7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3设置于C型槽7的折弯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有挡圈61、从动轮62,轴承63、从动轮轴64和从动连接板65,所述的两组从动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轴67,所述的连接轴67上套接有连接架610,所述的连接架610内设置有石墨轴承69,后端连接有缓冲轴613,所述的缓冲轴613上设置有第二石墨轴承611和缓冲弹簧612,所述的缓冲轴613的另一端连接有从动缓冲缸615,所述的从动缓冲缸615通过法兰与支持架32固定连接。从动轮62与从动轴64连接,既保证巡航小车沿导轨运动,而且限制小车左右自由度,两端的挡圈61限定了从动轮62和从动轴64的移动位置,当从动轮62被固定在从动连接板65后,两组从动机构通过连接轴67、连接架610和从动缓冲缸615与与支持架32固定连接,完成限位作用,设置于连接轴67和从动缓冲缸615之间的缓冲弹簧612调节装置左右位置,起缓冲作用。

实施例2,所述的固定件为螺母33,轮毂31设置在支持架32内,两端用螺母33固定,所述的C型槽7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3设置于C型槽7的折弯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一组固定设置于内支撑板8上,所述的内支撑板8固定设置在支持架32上,另一组固定设置于支持架32上,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挡圈61、从动轮62,轴承63、从动轮轴64,所述的内支撑板8和支持架32伸入至C型槽7的槽口内,两组从动机构分别与上下两块折弯板配合限位。当从动机构装配完毕后,一组设置于内支撑板8上,另一组设置于支持架32的折弯部上,两组从动机构都卡设在C型槽7的槽口内,从动轮62紧贴在C型槽7的折弯板内,内支撑板8通过螺栓与支持架32连接,主要负责支撑轮毂31和从动轮62。

实施例3,轮毂31设置在支持架32内,所述的C型槽7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3设置于C型槽7的竖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二组都设置于支持架32上,一组位于折弯板的外侧,另一组位于折弯板的内侧,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挡圈61、从动轮62,轴承63、从动轮轴64。在本实施例中,C型槽7槽口向下设置,在从动机构装配完毕后,两组都设置于支持架32上,一组位于折弯板的外侧,另一组位于折弯板的内侧,相互紧贴,起到限位的作用。

实施例4, 轮毂31设置在支持架32内,所述的C型槽7分为折弯板和竖板,所述的主动轮组3设置于C型槽7的竖板上,所述的从动轮组包括两组从动机构,一组设置于支持架32的折弯部上,包括立柱和设置于立柱上的滚轮A9,另一组设置于支持架的另一侧,包括短轴和滚轮B10,所述的滚轮A9贴在折弯板的外侧,所述的滚轮B10贴在折弯板的内侧。滚轮A9保证巡航小车沿导轨运动,限制小车左右方面自由度,滚轮B10保证巡航小车沿导轨运动,限制小车竖直方面自由度。

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从动机构都是由挡圈61、从动轮62,轴承63、从动轮轴64固定配合而成的,挡圈61设置于两端,从动轮62套接在从动轮轴64上,轴承63与从动轮62连接,主要起减速阻力作用。

实施例1中,所述的连接架610与缓冲轴613通过螺钉66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缓冲缸615与缓冲轴613通过螺栓614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持架3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34,所述的主动轮组3的下方设置有外壳A41和外壳B42。螺钉66用来固定连接架610限制其转动自由度,螺栓614用来固定缓冲轴613限制其转动自由度。

实施例2中,所述的主动轮组3下方设置有电控箱5,所述的电控箱5外侧设置有外壳C43。电控箱5放置装置轮毂电池和相关控制部件,外壳C43用于整体小车的遮挡及保护。

实施例3中,所述的支持架32的下方设置有壳体D44,所述的支持架32内还设置有电控箱5。电控箱5放置装置轮毂电池和相关控制部件,壳体D44用于整体小车的遮挡及保护。

实施例4中,所述的支持架32的下方设置有壳体E45,所述的支持架32外还设置有电控箱5。电控箱5放置装置轮毂电池和相关控制部件,壳体E45用于整体小车的遮挡及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