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设备的壳体及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993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像设备的壳体及安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采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设备的壳体及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凭借受环境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较大的优势,铁路运输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始终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应地,铁路运输的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和取证,列车车厢内装有摄像设备。

目前,摄像设备的供电电池与摄像设备设计为一体结构,电池的大小受摄像设备的体积限制,容量较小,导致行程较长的列车运行途中需要更换摄像设备,列车员更换摄像设备的频率较高,劳动强度较大,且更换摄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造成记录和取证的过程中断,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记录不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受摄像设备的体积限制,电池的容量较小,导致行程较长的列车运行途中需要更换摄像设备,列车员更换摄像设备的频率高,劳动强度大,且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记录不完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的壳体及安装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电池仓和第一盒盖;

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电池安装腔和摄像设备安装腔,所述摄像设备安装腔内设有电极,所述电极与位于所述电池安装腔内的电池电连接;

所述第一盒盖盖在所述摄像设备安装腔上,所述第一盒盖与所述摄像设备安装腔构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摄像设备,且在所述摄像设备位于所述空间时,所述电极电性连接至所述摄像设备。

具体地,所述电极位于所述摄像设备安装腔的一个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设备安装腔的侧壁中,与设置所述电极的侧壁相对的侧壁处形成开口,与设置所述电极的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摄像设备的外壁上的导块配合的导轨,能够沿所述导轨将所述摄像设备由所述开口处推入所述摄像设备安装腔内,所述第一盒盖盖在所述开口处。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的安装装置,所述摄像设备的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所述摄像设备的壳体;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盒体、第二盒盖、底座和转动件;

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盒体和所述第二盒盖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盒体;

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并在停止转动时保持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具体地,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部和定位部;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下端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盒体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盒体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到一角度时,通过所述定位部对所述盒体进行定位。

具体地,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侧板和紧固件;

所述定位侧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盒体的左侧板或右侧板平行,且所述定位侧板上设有拉孔;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拉孔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盒体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紧固件能够在所述拉孔内移动,且当所述盒体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到一角度时,通过所述紧固件对所述盒体进行定位。

具体地,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体、转轴安装槽和转轴;

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安装槽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其两端设有转轴安装孔;

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安装槽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入所述转轴安装槽两端的转轴安装孔内,其中部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能够在所述转轴安装孔内转动,且其与所述转轴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在所述盒体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到一角度时对所述盒体进行定位。

具体地,所述第二盒盖的上端与所述盒体的顶板之间通过第一合页可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盒体的底板之间通过锁扣可拆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平板状的第一连接板和连接为L型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盒体,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地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右侧或后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挂钩和吊绳,所述挂钩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或旁边的安装平面上,所述吊绳的一端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仓内设置的电池安装腔以安装电池,设置摄像设备安装腔以安装摄像设备,摄像设备安装腔内设有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极,当摄像设备位于摄像设备安装腔和盒盖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时,该电极与摄像设备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池与摄像设备分体设置,电池的大小不受摄像设备的体积限制,进而使得电池容量不受限制,避免列车运行途中更换摄像设备,降低列车员更换摄像设备的频率,减轻列车员劳动强度,且避免因更换摄像设备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记录不全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的壳体与摄像设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的壳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与摄像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的安装装置与摄像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

10摄像设备,101摄像机壳体,1011前壳,1012中框,1013后壳,102支架,103显示屏,104摄像头PCB板,105摄像头,

20摄像设备的壳体,201电池仓,202第一盒盖,203摄像设备安装腔,204电极,

30安装支架,

1盒体,11后板,12顶板,13底板,14左侧板,15右侧板,16弯折部,

2第二盒盖,

3底座,

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

4转动件,

41连接部,

42定位部,

421定位侧板,4211拉孔,

422紧固件,4221拉杆,4222螺母,

5第一合页,

6锁扣,

7挂钩,

8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和“底”均是以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预设平面上,摄像设备处于正放状态,且第一连接板平行于竖直方向为参考,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形态。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且结合图2和图3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的壳体20,该壳体20包括电池仓201和第一盒盖202;

电池仓201内设有电池安装腔(图中未示出)和摄像设备安装腔203,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设有电极204,电极204与位于电池安装腔内的电池(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第一盒盖202盖在摄像设备安装腔203上,第一盒盖202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构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摄像设备10,且在摄像设备10位于该空间时,电极204电性连接至摄像设备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仓20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摄像设备安装腔203,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设有电极204,该电极204通过导线与电池安装腔内的电池电连接,当将摄像设备10安装到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后,该电极204与摄像设备10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池为摄像设备10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设置的电极204可以为接触式电极或数据接口,其中,数据接口可以为USB数据接口、Micro USB数据接口或USB Type-C型数据接口。

第一盒盖202盖在摄像设备安装腔203上,防止摄像设备10由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脱落,其中,第一盒盖202的一端与电池仓201之间通过铰链或合页连接,另一端与电池仓201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打开第一盒盖202时,即可拆卸或安装摄像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盒盖202也可两端都通过卡扣与电池仓201连接,当将第一盒盖202卸下时,可拆卸或安装摄像设10。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盒盖202上设有与摄像设备10的摄像头和操作按键对应的通孔,摄像设备10位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与第一盒盖202形成的空间内时,摄像设备10的摄像头由第一盒盖202上的与之对应的通孔中伸出,操作按键由第一盒盖202上的与之对应的通孔中露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仓201内设置的电池安装腔以安装电池,设置摄像设备安装腔203以安装摄像设备10,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设有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极204,当摄像设备10位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和第一盒盖20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时,电极204与摄像设备10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池与摄像设备10分体设置,电池的大小不受摄像设备10的体积限制,进而使得电池容量不受限制,避免列车运行途中更换摄像设备10,降低列车员更换摄像设备10的频率,减轻列车员劳动强度,且避免因更换摄像设备10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记录不全的问题出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204位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的一个侧壁上,当摄像设备10安装到位后,位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的侧壁上的电极204即与摄像设备10电连接。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设备安装腔203的侧壁中,与设置电极204的侧壁相对的侧壁处形成开口,与设置电极204的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设有与摄像设备的外壁上的导块配合的导轨(图中未示出),能够沿导轨将摄像设备10由开口处推入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第一盒盖202盖在开口处。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的壳体20时,将摄像设备10由开口处推入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推动摄像设备10的过程中摄像设备10外壁上的导块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壁上的导轨配合,当摄像设备10安装到位后,电极204即可与摄像设备10电连接,使得摄像设备10与电池之间的连接可拆卸,当电池没电或电量较低时,只需更换电池即可,摄像设备10可继续使用,进而减小摄像设备10的使用成本。此时,第一盒盖202为L型结构,其一端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设置电极204的侧壁连接,另一端由开口处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的底面连接。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电极204也可安装在摄像设备安装腔203的底部,摄像设备安装腔203的侧壁上设有导轨,可将摄像设备10沿其摄像头的轴线方向推入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结构较为简单。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也可结合图5至图8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的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0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摄像设备的壳体20,摄像设备的壳体20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安装支架10包括盒体1、第二盒盖2、底座3和转动件4;

壳体20位于盒体1和第二盒盖2形成的空间内;

转动件4连接底座3和盒体1;

盒体1通过转动件4相对底座3转动,并在停止转动时保持与底座3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设备的安装装置,可用于将摄像设备10安装在如列车车厢内壁、公共汽车车厢内壁以及室内或室外的墙壁等平面上,其中,底座3通过螺栓、螺钉或粘贴等方式固定在相应平面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列车车厢内壁上,且底座3通过螺钉与车厢内壁固定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将摄像设备10安装在车厢内部时,先将底座3固定在车厢内壁上,而后将摄像设备10放入盒体1内部,盖好第二盒盖2,根据车厢内部的监控需要及底座3的固定位置调整盒体1相对底座3的倾角,最后通过转动件4使盒体1的位置确定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仓201内设置的电池安装腔以安装电池,设置摄像设备安装腔203以安装摄像设备10,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内设有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极204,当摄像设备10位于摄像设备安装腔203和第一盒盖20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时,电极204与摄像设备10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池与摄像设备10分体设置,电池的大小不受摄像设备10的体积限制,进而使得电池容量不受限制,避免列车运行途中更换摄像设备10,降低列车员更换摄像设备10的频率,减轻列车员劳动强度,且避免因更换摄像设备10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记录不全的问题出现。

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件4连接底座3和盒体1,盒体1可通过转动件4绕底座3转动,且盒体1绕底座3转动的转动轴平行于底座3上与盒体1连接的表面,使得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厢内部时,可根据车厢内部的监控需要调整盒体1相对底座3的位置,也即调整摄像设备的摄像头的角度,以使得车厢两头的区域也落入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内,缩小车厢内部的监控盲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且可参见图6-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4包括连接部41和定位部42;

连接部41设置在盒体1的下端与底座3之间,盒体1通过连接部41与底座3可转动连接;

定位部42设置在盒体1与底座3之间,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时,通过定位部42对盒体1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连接部41实现盒体1和底座3的可转动连接,通过定位部42在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时对盒体1进行定位,结构简单。

其中,连接部41为第二合页,第二合页的一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盒体1的底板13靠近底座3的一端或后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合页的转动轴也即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的转动轴,第二合页的转动轴的轴线平行于底座3与盒体1连接的表面。当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车厢内部时,第二合页的转动轴的轴线平行于车厢底板。

如图5所示,且可参见图6-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部42包括定位侧板421和紧固件422;

定位侧板421固定在底座3上,与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6平行,且定位侧板421上设有拉孔4211;

紧固件422穿过拉孔4211与盒体1连接,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时,紧固件422能够在拉孔4211内移动,且当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时,通过紧固件422对盒体1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侧板421与底座3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在底座3上,定位侧板421垂直于底座3,且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车厢内部时,定位侧板421垂直于车厢底板,位于盒体1的左侧或右侧。紧固件422穿过定位侧板421上的拉孔4211与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连接,当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时,紧固件422在拉孔4211内移动,当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后需要定位时,通过紧固件422对盒体1进行定位。

如图5所示,且可参见图6至图8,紧固件422包括拉杆4221和螺母4222,拉杆4221的一端与盒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定位侧板421上的拉孔4211与螺母4222配合,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状态,拉杆4221能够在拉孔4211内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杆4221的一端与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之间固定连接,另一端由定位侧板421上的拉孔4211内穿出,拉杆4221由拉孔4211内伸出的一端外部设有与螺母4222配合的外螺纹。拉孔4211为以第一合页的转动轴的轴线的延长线与定位侧板421的交点为圆心,以第一合页的转动轴的轴线到拉杆4221的距离为半径形成的圆弧,且拉孔4211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拉杆4221的直径。当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状态,螺母4222与盒体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盒体1可带动拉杆4221在拉孔4211内移动,当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时,工作人员手动拧紧螺母4222,使螺母4222压紧盒体1,螺母4222与盒体1之间的静摩擦力使得拉杆4221无法继续在拉孔4211内移动,从而使得盒体1无法继续相对底座3转动,也即实现对盒体1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侧板421设有两块,紧固件422与定位侧板421对应地设有两个,两块定位侧板421分置在盒体1的左右两侧,两个紧固件422分别穿过与之对应的定位侧板421上的拉孔4211与盒体1的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定位侧板421设有两块,紧固件422与定位侧板421对应地设有两个,使得结构的稳定性较好,便于对盒体1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422的拉杆4221的一端与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也可通过螺栓连接或将拉杆4221设置为单头螺杆,当拉杆4221与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时,拉杆4221与盒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拉杆4221穿过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与螺母配合;当将拉杆4221设置为单头螺杆时,安装时使拉杆4221不设螺帽的一端依次穿过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以及拉孔4211后与螺母4222配合。

当拉杆4221与盒体1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将拉杆4221设置为单头螺杆时,盒体1的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弯折部16,保证摄像设备10的左侧面与盒体1的左侧板14上的弯折部16接触,右侧面与盒体1的右侧板15上的弯折部16接触,从而避免拉杆4221伸入盒体1内的一端的螺帽或与之配合的螺母磨损摄像设备10。

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摄像设备10的摄像头的倾角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转动件4也可设置在底座3与盒体1的后板11之间,其包括两根连杆和双头螺母套,两根连杆中的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双头螺母套的一端配合;盒体1上设置连杆孔,另一根连杆的一端穿过该连杆孔与盒体1连接,并通过螺母或螺帽限位,该连杆的直径略小于该连杆孔的直径,使得该连杆相对盒体1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时,用于为该连杆进行限位的螺母和螺帽不干涉盒体1相对底座3的转动,该连杆的另一端与双头螺母套的另一端配合;两根连杆相对的一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且两根连杆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调整盒体1相对底座3的位置时,只需拧动双头螺母套调节两根连杆与双头螺母套的配合长度,则与盒体1连接的连杆在盒体1上的条形孔内运动时即可带动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后,停止调节双头螺母套即实现定位。

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包括连接体(图中未示出)、转轴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和转轴(图中未示出);

连接体的一端与盒体1固定连接;

转轴安装槽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其两端设有转轴安装孔;

转轴安装在转轴安装槽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入转轴安装槽两端的转轴安装孔内,其中部与连接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能够在转轴安装孔内转动,且其与转轴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在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时对盒体1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转轴和转轴安装槽之间可相对转动但转动阻尼较大的方式,实现盒体1通过转动件4相对底座3转动,且在盒体1相对底座3转动到一角度时对盒体1进行定位,结构简单。

如图7所示,且结合图8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3包括平板状的第一连接板31和连接为L型的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第一连接板31通过转动件4连接盒体1,第二连接板32与第一连接板31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33与第一连接板31垂直地向第一连接板31的左侧、右侧或后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三连接板33与安装平面固定连接。其中,当第三连接板34与第一连接板31垂直地向第一连接板31的左侧或右侧延伸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厢内部主要是指将第三连接板33固定在车厢的左右侧壁上,而使第一连接板31朝向车厢的前后两端;当第三连接板33与第一连接板31垂直地向第一连接板31的后侧延伸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厢内部主要是指将第三连接板33固定在车厢顶部,此时第一连接板31依然朝向车厢的前后两端。

通过第二连接板33与第一连接板31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较为灵活而不局限于车厢前后两端。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1包括后板11、底板13、顶板12、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底板13、顶板12、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分别由后板11的四周与后板11固定连接,且底板13、顶板12、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均与后板11垂直,底板13靠近底座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可转动连接,摄像设备安装在后板11、底板13、顶板12、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形成的空间内,通过后板11、底板13、顶板12、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对安装在盒体1内部的摄像设备10进行上下左右和后方五个方向的限位,通过设置在盒体1前端的第二盒盖2进行前向的限位,防止摄像设备10掉出。其中,第二盒盖2的上端与顶板12之间通过第一合页5可转动连接,下端与盒体1的底板13之间通过锁扣6可拆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盒盖2的下端向盒体1内部的方向弯折成U型,该U型朝向盒体1的一端设有锁孔,锁扣6安装在盒体1的底板13的前端,锁扣6的锁舌呈L型,通过锁舌与第二盒盖2上的锁孔配合实现第二盒盖2与底板13的可拆卸固定,通过钥匙控制锁舌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锁扣6的具体结构以能够实现第二盒盖2与底板13之间的可拆卸固定即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也可参见图5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底座3从安装平面上脱落时本实用新型和摄像设备10掉落而砸伤位于摄像设备10下方的人,该摄像设备的安装装置还包括挂钩7和吊绳8,挂钩7固定在底座3的上方或旁边的安装平面上,吊绳8的一端与挂钩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盒体1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3通过固定在底座3四个角上的螺钉固定在安装平面上,盒体1的顶板12上打有吊孔,吊绳8的一端通过吊孔与盒体1固定连接,底座3正常固定在安装平面上时,吊绳8处于放松状态,当底座3由于振动或螺钉锈蚀等原因从安装平面上脱落时,本实用新型和摄像设备10一起坠落的过程中挂绳被拉直而拉住本实用新型,从而防止本实用新型和摄像设备10坠落,损坏摄像设备10或砸伤位于摄像设备10下方的人。其中,当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车厢前后两端或车厢左右侧壁上时,挂钩7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上方或车厢顶部;当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车厢顶部时,挂钩7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与车厢顶部连接位置的周围。

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设备10包括:摄像机壳体101、支架102、显示屏103、摄像头PCB板104和摄像头105,摄像机壳体101包括前壳1011、后壳1013和中框1012,支架102固定在中框1012上,显示屏103安装在支架102的后侧,后壳1013由显示屏103的后侧与中框1012固定连接,摄像头PCB板104安装在支架102的后侧,摄像头105与摄像头PCB板104连接,前壳1011由摄像头PCB板104的前侧与中框1012固定连接,且摄像头105由前壳1011上的通孔中伸出,且摄像头主机10上的电源指示灯和操作按键也由前壳1011上露出。摄像头PCB板104电池仓20的电源PCB板连接,摄像头PCB板104上集成有视频采集芯片、电子陀螺仪、数据存储卡和摄像设备电池,视频采集芯片采用A7LS75-B1-RH,电子陀螺仪采用MMA8452QR1,数据存储卡采用128G以上SD卡,该摄像设备电池为聚合物电池,用于在摄像设备由摄像设备安装腔内取出时为摄像设备供电。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