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858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固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随身携带手机,在跑步、开车或骑自行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手机固定装置将手机进行固定,否则手机容易从口袋中掉落,但是现有的手机固定装置适用场合比较单一,不能通用,在跑步、开车或骑自行车需要购置三种手机固定装置,大大增加了成本。比如公开号为CN10461854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机固定支架,包括连接杆和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用于定位的夹具,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用于放置手机的手机固定座,所述手机固定座包括手机固定板、铰接球和球套,所述手机固定板通过连接柱与所述铰接球固定连接,所述球套的上半段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铰接球的球形内腔,所述球套的下半段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螺纹孔。该专利公开的手机固定支架只适用于汽车,并不适用于跑步或骑自行车。

比如公开号为CN2040136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LED灯手机臂带,包括潜水料层、PVC层、魔术贴、LED灯条、控制器和反光片,所述潜水料层包括粘贴部、过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过渡部与所述粘贴部连接为一体,所述PVC层包括固定部和粘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粘接部与所述粘贴部粘接,所述魔术贴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魔术贴分别设置于所述粘贴部和所述过渡部,所述反光片固定设置于所述PVC层上,所述LED灯条设置于所述反光片和所述连接部之间,且所述LED灯条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该专利公开的手机臂带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旋转手机,使用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固定装置不能通用,不可旋转手机,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手机卡位组件,所述弹性手机卡位组件的中心处设有旋转限位机构,所述旋转限位机构分别与腕带/臂带底座、指环扣、车载底座或自行车底座上下卡位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腕带/臂带底座、车载底座和自行车底座均设有与所述旋转限位机构相匹配的旋转卡扣组件,所述旋转卡扣组件包括螺丝、带孔磁铁、旋转卡扣、螺母和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卡扣内部设有供所述螺丝通过的螺孔以及用于承载所述带孔磁铁的卡槽,所述螺丝和螺丝依次将所述旋转卡扣和所述旋转底座固定,所述旋转卡扣上的外齿与所述旋转底座上的内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手机卡位组件包括中心处设有开口的弹力硅胶手机卡套,所述旋转限位机构包裹于该开口内,旋转限位机构包括旋转限位扣、磁铁限位片和磁铁片,所述磁铁限位片设在所述旋转限位扣的中心内,所述磁铁限位片内设有阶梯状限位结构,所述磁铁片设在该阶梯状限位结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硅胶手机卡套两端设有用于包裹手机顶部和底部的弯曲部,该弯曲部至少设有三个扇形开口的爪型结构,手机两端的孔位及摄像头从上述扇形开口处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腕带/臂带底座还包括腕带固定支架,所述旋转卡扣组件设在所述腕带固定支架的中心处,所述腕带固定支架为矩形,其两端处设有用于供弹力带穿过的弧形开孔,两侧设有长条状开孔;所述腕带固定支架的两侧边设有向上的边框,所述边框经过四个顶角延伸至所述腕带固定支架的两端中心处,所述边框的延伸部与所述腕带固定支架的两端表面设有间隙,所述弹力硅胶手机卡套从所述腕带固定支架的两端滑进或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底座还包括车载固定支架,所述旋转卡扣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载固定支架上,所述车载固定支架为倒圆台形状,其上设有相对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自行车底座还包括自行车固定支架,所述旋转卡扣组件固定在所述自行车固定支架上,所述自行车固定支架包括弧形夹具,所述弧形夹具包括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所述固定夹具上设有穿孔,所述活动夹具的把手部从穿孔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弹性手机卡位组件的中心处设有旋转限位机构,旋转限位机构通过上下卡位限位分别与腕带/臂带底座、车载底座或自行车底座来实现可拆卸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固定装置不能通用,不可旋转手机,拆装不方便,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可应用与各类场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弹性手机卡位组件和腕带/臂带底座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自行车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指环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性手机卡位组件;2-旋转限位机构;201-旋转限位扣;202-磁铁限位片;203-磁铁片;3-旋转卡扣组件;301-螺丝;302-带孔磁铁;303-旋转卡扣;304-螺母;305-旋转底座;4-腕带/臂带底座;5-车载底座;6-自行车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手机卡位组件1,弹性手机卡位组件1的中心处设有旋转限位机构2,旋转限位机构2分别与腕带/臂带底座4、、指环扣、车载底座5或自行车底座6吸附上下卡位限位连接。本在弹性手机卡位组件1的中心处设有旋转限位机构2,旋转限位机构2通过磁力分别与腕带/臂带底座4、臂带底座、车载底座5或自行车底座6吸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固定装置不能通用,不可旋转手机,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腕带/臂带底座4、车载底座5和自行车底座6均设有与旋转限位机构2相匹配的旋转卡扣303组件3,旋转卡扣303组件3包括螺丝301、带孔磁铁302、旋转卡扣303、螺母304和旋转底座305,旋转卡扣303内部设有供螺丝301通过的螺孔以及用于承载带孔磁铁302的卡槽,螺丝301和螺丝301依次将旋转卡扣303和旋转底座305固定,旋转卡扣303上的外齿与旋转底座305上的内齿啮合。旋转底座305内齿和旋转卡扣303外齿通过塑胶的韧性啮合来控制旋转定位方向,可以在180°范围内任意角度旋转。

弹性手机卡位组件1包括中心处设有开口的弹力硅胶手机卡套,旋转限位机构2包裹于该开口内,旋转限位机构2包括旋转限位扣201、磁铁限位片202和磁铁片203,磁铁限位片202设在旋转限位扣201的中心内,磁铁限位片202内设有阶梯状限位结构,磁铁片203设在该阶梯状限位结构内。

弹力硅胶手机卡套两端设有用于包裹手机顶部和底部的弯曲部,该弯曲部至少设有三个扇形开口的爪型结构,手机两端的孔位及摄像头从上述扇形开口处露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多种机型(通用大部分4寸-6寸大小),通过硅胶的弹性张力可实现在一定尺寸范围内任意伸缩拉长,将手机的四个角固定,从而适配不同机型,而且硅胶带造型在固定手机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将摄像孔位、功能按键等露出,不会影响正常的操作使用。

腕带/臂带底座4还包括腕带固定支架,旋转卡扣303组件3设在腕带固定支架的中心处,腕带固定支架为矩形,其两端处设有用于供弹力带穿过的弧形开孔,两侧设有长条状开孔;腕带固定支架的两侧边设有向上的边框,边框经过四个顶角延伸至腕带固定支架的两端中心处,边框的延伸部与腕带固定支架的两端表面设有间隙,弹力硅胶手机卡套从腕带固定支架的两端滑进或滑出。本实用新型可拆分可旋转通用机构采用滑位磁力吸附设计!可以半自动对位滑装,对位快、安装快等功能,取出时使向上拉力滑位取出!

滑位设计可拆分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对位与对位的作用,更有利于对接装配(滑位设计:旋转限位扣201和旋转卡扣303通过上下磁铁吸附限位、定位、扣位来现实自锁功能,取出时通过一定的向上提的拉力,同时向后滑出来实现取出)。

当需要接听、拨打电话时也可以使向上拉力滑位取出,轻松取下手机操作(过该旋转机构内部的卡位和旋转卡扣303通过磁力吸附等机构实现),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车载底座5还包括车载固定支架,旋转卡扣303组件3固定在车载固定支架上,车载固定支架为倒圆台形状,其上设有相对的通孔。

自行车底座6还包括自行车固定支架,旋转卡扣303组件3固定在自行车固定支架上,自行车固定支架包括弧形夹具,弧形夹具包括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固定夹具上设有穿孔,活动夹具的把手部从穿孔穿过。

本专利臂(腕)带、骑行车、车载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多种机型(通用大部分4寸-6寸大小),通过硅胶的弹性张力可实现在一定尺寸范围内任意伸缩拉长,将手机的四个角固定,从而适配不同机型,而且硅胶带造型在固定手机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将摄像孔位、功能按键等露出,不会影响正常的操作使用;

另此通过臂(腕)带中心的旋转机构可实现手机屏幕的多角度触控浏览,需要拍照时也无需将手机取出,直接旋转到垂直角度拍照即可;

臂(腕)带的绑带部分采用带有魔术贴毛面的松紧带设计,通过松紧带的弹性张力来适配不同粗细的手臂(腕),(因为其本身带有魔术贴毛面,绑带尾端的勾面可以在任意位置与其贴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