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998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切换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系统中,为了确保干线信号的传输的可靠性,常需要2根光纤(一个主路一个备路)传输同一信号,一旦主路光纤出现故障,信号劣化或断掉,信号通常需要通过光切换装置切换到备路光纤。然而,一般的光切换装置只检测光功率信号,不检测电信号,如果前端机房的主路电调制信号出现故障,光切换装置就不会切换到备路,仍然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因此有时干线使用的是两根电缆也需要射频切换装置,主、备份光信号到达中继或终点需要选择一路信号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故,在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系统中常常需要多种设备连接来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使得网络运营商的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是提出一种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其目的在于同时从光功率和电射频功率两个方面来确保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其包括:两光功率输入端,电功率输出端,用于切换信号传输线路的切换开关,根据光功率输入端输入的光信号或者该光信号转换的电信号来控制切换开关进行切换的控制器。每一光功率输入端与切换开关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用于接受光功率并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探测器,用于放大信号的第一放大器,以及将信号进行分配的分路器。光探测器的光功率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光探测器的电功率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分路器的输入端连接。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切换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切换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功率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光探测器包括:两电容,电感,电阻,光电二极管以及自耦式匹配变压器,其中,两电容分别为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光电二极管的正向端与自耦式匹配变压器的原绕组的第一端连通。光电二极管的反向端与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电感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并通过第一电容接地。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的原绕组的第二端作为光探测器的光功率输出端,并与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自耦式匹配变压器的副绕组的输出端作为光探测器的电功率输出端,与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设有用于调解信号的检波器。

优选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功率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放大器。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从光功率和电射频功率两方面来确保干线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以提高光切换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双输入自动光切换装置包括两光功率输入端,电功率输出端,切换开关2以及控制器1。两光功率输入端分别为光功率输入端A与光功率输入端B,光功率输入端A与切换开关2之间设有:光探测器A、第一放大器A以及分路器A,光功率输入端B与切换开关2之间设有:光探测器B、第一放大器B以及分路器B。

光探测器A用于接受光纤A路的光功率并将该光功率转化为电功率,其光接收端与光功率输入端A连通,其光功率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D1连接,其电功率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A的输入端。第一放大器A用于放大光探测器A输出的电功率,减少电功率在后续电路中的劣化。第一分路器A用于将第一放大器A输出的电功率分配到控制器1和切换开关2,其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一输出端与切换开关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D3连接。

同理,光探测器B用于接受光纤B路的光功率并将该光功率转化为电功率,其光接收端与光功率输入端B连通,其光功率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D2连接,其电功率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B的输入端。第一分路器B的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B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一输出端与切换开关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控制器1的输入端D4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探测器A包括:电容(C1、C2),电感L1,电阻R1,光电二极管PD1,以及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1;光探测器B包括:电容(C5、C6),电感L2,电阻R2,光电二极管PD2,以及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2。其中,电容(C1、C2)分别为光探测器A中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电容(C5、C6)分别为光探测器B中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

光电二极管PD1的正向端与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1的原绕组的第一端连通,其反向端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并通过电容C1接地。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1的原绕组的第二端作为光探测器A的光功率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1与电容C2构成的并联电路接地。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1的副绕组的输出端作为光探测器A的电功率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A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二极管PD2的正向端与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2的原绕组的第一端连通,其反向端与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2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并通过电容C2接地。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2的原绕组的第二端作为光探测器B的光功率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5与电容C6构成的并联电路接地。自耦式匹配变压器T2的副绕组的输出端作为光探测器B的电功率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B的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A的输入、输出端分别接电容C3、电容C4,第一放大器B的输入、输出端分别接电容C7、电容C8,电容(C3、C4、C7、C8)用于抗干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路器A与控制器1之间还设有检波器A,分路器B与控制器1之间设有检波器B,检波器A与检波器B用于解调信号,减少信号失真。

控制器1同时采集光纤A路与光纤B路两路的光功率与电功率,其可根据其输入端D1接收的光功率与输入端D2接收的光功率来控制切换开关2的切换,或者其输入端D3接收的电功率与输入端D4接收的电功率来控制切换开关2的切换。当控制器1接受到输入端D1与输入端D2的光功率时,将会把两光功率与控制器1内设定的光功率的阀值进行比较,若输入端D1(或输入端D2)低于设定的阀值,控制器1将控制切换开关2切换到B路(或A路),使得光功率输入端B(或光功率输入端A)与光切换装置的电功率输出端连通,以输出优选的电功率。同时,控制器1输入端D3与输入端D4也将同时接收到光纤A路与光纤B路的电功率,并将两电功率与控制器1内设定的电功率的阀值进行比较,以通过电功率来控制切换开关2的切换,输出优选的电功率。应当说明的是,具体的控制策略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光纤A路与光纤B路之间的信号切换,从而输出优选的电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控制器1同时采集光纤A路与光纤B路两路的光信号与电信号,以根据两路的光信号或者电信号进行线路切换。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在光功率和电功率两个方面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光切换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网络运行的成本。

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光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级放大器A2,第二级放大器A2的输入端与切换开关2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电功率输出端连接。第二级放大器A2用于放大优选的电功率,以保证光切换装置在光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仍可以输出高电功率,使得本实用新型还可作为光接收机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