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546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其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并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该电讯号转化为可以听到的音波,根据换能方式的不同,耳机可分为动圈式、动铁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音源上区别可以分为有源耳机和无源耳机,而由佩带形式上分类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入耳式和头戴式。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与之相配合的耳机的性能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其不仅体型小巧,而且能够对各种音效进行高保真再现。但是,现有的耳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1、入耳式耳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耳塞及耳机外壳表面往往容易吸附油脂、灰尘等,若未能进行良好清洁,则在耳塞及耳机外壳表面会滋生细菌、携带病菌甚至形成寄生虫等,故继续使用过程中易造成用户耳朵内膜感染,从而危及用户健康。

2、目前,大多数耳机均由两耳塞、插头、分别连接两耳塞的两分叉线及连接两分叉线及插头的一主线组成,为避免两分叉线之间缠绕,耳机还设置相应的分叉线长度调节机构,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然而对于分叉线与主线的总体长度在保证实际使用所需的情况下多余的部分则散乱放置,不仅造成用户使用过程中易因多余线长扯掉耳机,而且会增加收线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耳塞及耳机外壳表面对油脂、灰尘等的吸附,并保证耳塞及耳机外壳表面具有高效杀菌抑菌功能,且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进行耳机线长的调节,以有效避免多余线长对用户使用过程造成的影响,同时降低收线困扰的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其中所述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包括耳机线插头、耳机线部分、收放线装置、调节装置、话筒主体、耳机部分和耳塞部分,所述耳机线插头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耳机线部分的始端,所述耳机线部分上依次设置所述收放线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话筒主体,且该耳机线部分的末端连接所述耳机部分,所述耳机部分上设置所述耳塞部分;

所述耳塞部分设置为由本体层、抑菌层和疏油层由内至外依次组成,所述抑菌层设置为纳米银颗粒层,所述疏油层设置为聚赖氨酸介质层;

所述纳米银颗粒层设置为0.5-1mm;

所述聚赖氨酸介质层设置为1mm。

进一步地,所述收放线装置设置为包括罩体、转轮、固定轮、手柄主体和导线部,所述罩体、所述转轮与所述固定轮由外至内依次同心设置,所述转轮上设置穿线孔,所述转轮的外缘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收线槽,且该转轮的内缘上沿其周线方向设置滑槽,所述固定轮的外缘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轮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滑槽的结构相配合,所述手柄主体设置于所述转轮上,所述导线部固定于所述固定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主体设置为包括安装座、固定杆、连接部和手柄部,所述安装座相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轮上,且所述安装座上穿设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且该固定杆上共轴线套设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座,且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所述手柄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轮上设置一卡槽,所述卡槽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手柄部的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部设置为包括支撑架和橡胶导线圈,所述支撑架设置为高于所述转轮的外缘,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轮上,且该支撑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所述橡胶导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线部分设置为包括主线、左分叉线和右分叉线,所述主线的始端连接所述耳机线插头,靠近所述主线始端的部分穿设于所述穿线孔上,且该主线的末端还穿过所述橡胶导线圈,所述左分叉线的始端与所述右分叉线的始端均连接所述主线的末端,且所述左分叉线与所述右分叉线的末端分别连接一所述耳机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层设置为塑料、陶瓷或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左分叉线与所述右分叉线上套设所述调节装置,所述右分叉线上设置所述话筒主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收放线装置的设置,能够在用户使用该耳机时,根据其实际需要进行耳机线部分整体长度的调节,以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耳机线部分多余线长对用户的干扰,同时耳机线部分上调节装置的设置,则可进行其分叉长短的调控,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2)通过本体层、抑菌层和疏油层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证用户对该耳机的良好使用的同时,借助抑菌层的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及其可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并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的杀菌机理,保证了抑菌层的高效杀菌抑菌作用,且纳米银颗粒层无耐药性,而聚赖氨酸中含有氨基,氨基属于疏油基团,则使得聚赖氨酸介质层具有良好的疏油功能,从而降低疏油层对油脂的吸附,进一步提高应用该耳塞结构的耳机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3)通过罩体、转轮、固定轮、手柄主体与导线部的配合,能够旋转手柄主体使得转轮在滑轮与滑槽的辅助下,沿着固定轮的外缘转动,从而实现对穿设于其上的耳机线部分的方便收放线,导线部则可在收放线过程对耳机线部分进行辅助整理,降低耳机线部分的乱线困扰。

(4)通过固定杆、连接部与手柄部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手柄部在固定杆上旋转180度,从而方便进行转轮的旋转和手柄部在固定轮上卡槽中的卡紧,有效保证转轮的良好转动和锁紧,而连接部与安装座之间的弹簧,则可使得手柄部的提起与卡合简单可靠。

(5)通过橡胶导线圈的设置,能够在辅助进行收放线捋线的同时,进一步减低对耳机线部分的磨损,且提高导线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耳塞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收放线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耳机线插头,20-耳机线部分,201-主线,202-左分叉线,203-右分叉线,30-收放线装置,301-罩体,302-转轮,303-固定轮,3031-卡槽,304-手柄主体,3041-安装座,3042-固定杆,3043-连接部,3044-手柄部,3045-弹簧,305-导线部,3051-支撑架,3052-橡胶导线圈,306-穿线孔,307-收线槽,40-调节装置,50-话筒主体,60-耳机部分,70-耳塞部分,701-本体层,702-抑菌层,703-疏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包括耳机线插头10、耳机线部分20、收放线装置30、调节装置40、话筒主体50、耳机部分60和耳塞部分70,耳机线插头10的输出端连接耳机线部分20的始端,耳机线部分20上依次设置收放线装置30、调节装置40与话筒主体50,且该耳机线部分20的末端连接耳机部分60,耳机部分60上设置耳塞部分70,通过收放线装置30的设置,能够在用户使用该耳机时,根据其实际需要进行耳机线部分20整体长度的调节,以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耳机线部分20多余线长对用户的干扰,同时耳机线部分20上调节装置40的设置,则可进行其分叉长短的调控,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耳塞部分70设置为由本体层701、抑菌层702和疏油层703由内至外依次组成,抑菌层702设置为纳米银颗粒层,疏油层703设置为聚赖氨酸介质层,通过本体层701、抑菌层702和疏油层703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证用户对该耳机的良好使用的同时,借助抑菌层702的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及其可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并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的杀菌机理,保证了抑菌层702的高效杀菌抑菌作用,且纳米银颗粒层无耐药性,而聚赖氨酸中含有氨基,氨基属于疏油基团,则使得聚赖氨酸介质层具有良好的疏油功能,从而降低疏油层703对油脂的吸附,进一步提高应用该耳塞结构的耳机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纳米银颗粒层设置为0.5-1mm。

聚赖氨酸介质层设置为1mm。

收放线装置30设置为包括罩体301、转轮302、固定轮303、手柄主体304和导线部305,罩体301、转轮302与固定轮303由外至内依次同心设置,转轮302上设置穿线孔306,转轮302的外缘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收线槽307,且该转轮302的内缘上沿其周线方向设置滑槽,固定轮303的外缘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滑轮,滑轮滑动设置于滑槽内,且滑轮的结构设置为与滑槽的结构相配合,手柄主体304设置于转轮302上,导线部305固定于固定轮303上,通过罩体301、转轮302、固定轮303、手柄主体304与导线部305的配合,能够旋转手柄主体304使得转轮302在滑轮与滑槽的辅助下,沿着固定轮303的外缘转动,从而实现对穿设于其上的耳机线部分20的方便收放线,导线部305则可在收放线过程对耳机线部分20进行辅助整理,降低耳机线部分20的乱线困扰。

手柄主体304设置为包括安装座3041、固定杆3042、连接部3043和手柄部3044,安装座3041相对应设置于转轮302上,且安装座3041上穿设固定杆3042,固定杆3042上套设连接部3043的一端,且该固定杆3042上共轴线套设弹簧3045,弹簧3045的一端连接安装座3041,且该弹簧3045的另一端连接连接部3043,连接部3043的另一端垂直固定手柄部3044,通过固定杆3042、连接部3043与手柄部3044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手柄部3044在固定杆3042上旋转180度,从而方便进行转轮302的旋转和手柄部3044在固定轮303上卡槽3031中的卡紧,有效保证转轮302的良好转动和锁紧,而连接部3043与安装座3041之间的弹簧3045,则可使得手柄部3044的提起与卡合简单可靠。

固定轮303上设置一卡槽3031,卡槽的3031结构设置为与手柄部3044的结构相配合。

导线部305设置为包括支撑架3051和橡胶导线圈3052,支撑架3051设置为高于转轮302的外缘,支撑架3051的一端设置于固定轮303上,且该支撑架3051的另一端上设置橡胶导线圈3052,通过橡胶导线圈3052的设置,能够在辅助进行收放线捋线的同时,进一步减低对耳机线部分20的磨损,且提高导线部305的使用寿命。

耳机线部分20设置为包括主线201、左分叉线202和右分叉线203,主线201的始端连接耳机线插头10,靠近主线201始端的部分穿设于穿线孔306上,且该主线201的末端还穿过橡胶导线圈3052,左分叉线202的始端与右分叉线203的始端均连接主线201的末端,且左分叉线202与右分叉线203的末端分别连接一耳机部分60。

本体层701设置为塑料、陶瓷或金属材质。

左分叉线202与右分叉线203上套设调节装置40,右分叉线203上设置话筒主体50。

固定轮303上还设置一夹子,通过夹子的设置,可在用户使用该耳机时,使得收放线装置30夹放于自身衣物或者周围其他物件上,以方便用户的使用过程,且避免收放线装置30自重对耳机线部分20的扯拽,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性。

调节装置40设置为橡胶卡环。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型耳机,能够防止耳塞及耳机外壳表面对油脂、灰尘等的吸附,并保证耳塞及耳机外壳表面具有高效杀菌抑菌功能,且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进行耳机线长的调节,以有效避免多余线长对用户使用过程造成的影响,同时降低收线困扰。当使用该耳机时,用户根据其实际需要,通过收放线装置30先进行耳机线部分20整体长度的调节,即将连接部3043向靠近弹簧3045的一侧推动,以方便手柄部3044由卡槽3031中提起,然后使得手柄部3044在连接部3043的作用下绕固定杆3042旋转180度,旋转手柄主体304使得转轮302在滑轮与滑槽的辅助下,沿着固定轮303的外缘转动,当其使得耳机线部分20的线长达到用户所需时,再使得手柄部3044在连接部3043的作用下绕固定杆3042旋转180度,将连接部3043向靠近弹簧3045的一侧推动,以方便手柄部3044放置于卡槽3031中,且在弹簧3045弹性力的作用下辅助卡紧,由固定轮303上的夹子将收放线装置30整体夹放于用户自身衣物或者周围其他物件上,以方便用户的使用过程,且避免收放线装置30自重对耳机线部分20的扯拽,然后再通过调节装置40进行左分叉线202与右分叉线203长度的调节,使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最后,插入用户耳朵中的耳塞部分70的抑菌层702和疏油层703,则可借助抑菌层702的纳米银颗粒具有的较大比表面积,以及其可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并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的杀菌机理,保证抑菌层702的高效杀菌抑菌作用,且纳米银颗粒层无耐药性,而聚赖氨酸中含有氨基,氨基属于疏油基团,则使得聚赖氨酸介质层具有良好的疏油功能,从而降低疏油层703对油脂的吸附,进一步提高应用该耳塞结构的耳机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