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656发布日期:2018-06-12 22:1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测试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测试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到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还有结构的测试,比如抗压,抗摔,抗疲劳,抗低温高温等,结构上的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压力集中,使得本身外壳变形,对于翻盖手机,盖子失效,还有其他严重问题。硬件测试一般都有严格的物理电气指标,也有专门的仪器。

由于手机使用最频繁的就是按压操作,手机通常需要对手机屏幕进行屏幕耐压寿命测试,用于观察测试手机屏幕在受到长时间按压后的形变情况。现有测试通常只能测试单一触点、单一位置或者单一角度的屏幕耐压寿命测试,并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而影响对屏幕耐压寿命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进行多场景按压测试的手机测试装置。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手机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按压模块、固定架,所述工作台位于固定架一侧,所述按压模块位于工作台上方,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角度调节云台,所述角度调节云台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角度调节云台一侧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陀螺仪;

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可伸缩活动用于固定手机的固定夹,所述固定架中上部设置有支架;

所述按压模块包括按压气缸,按压传感器、按压头、活动块,所述按压气缸固定安装在活动块上,所述活动块在支架上水平活动,所述按压气缸通过传动杆与按压头驱动连接,所述按压头与传动杆之间设置有按压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为伸缩结构,所述支撑柱下方设置有紧固旋钮,所述支撑柱顶部为柔性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左上角还设置有摄像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中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夹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头为多孔弹性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头为单头或者多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设置有角度调节云台和支撑柱,可以将工作台调节成任意角度、进行多场景按压测试;设置有多种限位模块,同时设有摄像模块,测试更加精准;按压头采用多孔弹性结构,模拟手指的按压力度和触感;摄像模块对手机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精度;本申请能对手机进行精准、柔和的按压测试,保证了按压测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手机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1、按压模块2、固定架3,所述工作台1位于固定架3一侧,所述按压模块2位于工作台1上方,所述工作台1下方设置有角度调节云台4,所述角度调节云台4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柱5,所述角度调节云台4一侧设置有调节旋钮6,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陀螺仪7

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可伸缩活动用于固定手机的固定夹8,所述固定架3中上部设置有支架9;

所述按压模块2包括按压气缸201,按压传感器202、按压头203、活动块204,所述按压气缸201固定安装在活动块204上,所述活动块204在支架9上水平活动,所述按压气缸201通过传动杆205与按压头203驱动连接,所述按压头203与传动杆205之间设置有按压传感器202。

测试时,先将样品台调节至合适的测试角度,然后将样品通过固定夹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按压气缸带动按压头向下运动,使得按压头与手机屏幕同一位置接触,按压传感器接收信息。

为了方便调整工作台,所述支撑柱5为伸缩结构,所述支撑柱5下方设置有紧固旋钮10,所述支撑柱5顶部为柔性结构。使用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云台调节至任意角度,然后调节支撑柱的高度,使得工作台底部有支撑力,一般至少采用4组支撑柱进行支撑,这样稳定性更好。

为了方便监控,所述固定架3左上角还设置有摄像模块11。摄像模块将下压结果拍摄上传到监控数据。

为了更好固定手机,所述传动杆205中部设置有限位杆206,所述限位杆206两侧设置有限位块207,所述限位块207与固定夹8相对应。方便对手机进行限位,按压过程中不会挪动,也可以选择按压位置。

为了模拟手指按压,所述按压头203为多孔弹性结构。弹性结构能够模拟手指的按压力度和触感。

为了更全面地测试手机,所述按压头203为单头或者多头结构。有时需要同时对手机几个点进行按压时,便需要多头结构。

本申请设置有角度调节云台和支撑柱,可以将工作台调节成任意角度、进行多场景按压测试;设置有多种限位模块,同时设有摄像模块,测试更加精准;按压头采用多孔弹性结构,模拟手指的按压力度和触感;摄像模块对手机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精度;本申请能对手机进行精准、柔和的按压测试,保证了按压测试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