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耳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1777发布日期:2018-10-13 00:5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良型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几年来,随着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如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 (PDA)、MP3随身听、录音笔、笔记型计算机、苹果iPOD等都广泛的使用到各种大小的耳机插座,使用者都是使用耳机插入该耳机插座以实现通讯,如传送音频数据。

日常生活中,听音乐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项目,音乐可以放松我们的心情陶冶情操,并且减缓我们的疲劳因此很多人喜欢一边运动一边听音乐,但是传统的耳机一般存在导线与耳机连接不稳定,易出现脱线的稳定,也就是说,用力一扯导线,极易使导线脱离耳机,导致无法保证耳机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型耳机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改良型耳机结构包括主导线、连接于主导线上端的第一分导线和第二分导线、安装于主导线下端的插头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分导线和第二分导线上端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耳机包括有相互扣合固定的后壳及前壳和安装于后壳与前壳之间的喇叭,该前壳上设置有出音座;所述后壳侧面设置有进线孔,该后壳下端面设置有容线槽以及位于容线槽两端的第一绕线孔和第二绕线孔,该第一绕线孔和第二绕线孔贯穿容线槽与后壳内部,该后壳内部成型有压线板,该压线板位于第二绕线孔旁侧,且该压线板与后壳之间形成有压线空间;所述第一分导线端部先穿过后壳侧面的进线孔,再穿过第一绕线孔,经过容线槽后从第二绕线孔穿入后壳中,并被夹紧于压线空间中,令第一分导线固定于所述后壳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壳上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前壳下端面外围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插扣,插扣插接固定于卡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壳上端设置有超声波熔融线;所述前壳下端面外围设置有与超声波熔融线对应的槽体,该超声波熔融线通过超声波熔融工艺与槽体一体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壳端面固定盖合有一不锈钢装饰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音座的出音口处安装有第一防水调音纸;所述前壳端面设置有弧形出音孔以及盖合于该弧形出音孔上的第二防水调音纸;所述不锈钢装饰盖盖合于第二防水调音纸上,且该不锈钢装饰盖上对应该第二防水调音纸的位置设置有孔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壳端面成型有插接凸座,该插接凸座外围成型有限位凹槽或限位凸起;所述出音座套设于该插接凸座上,并与限位凹槽或限位凸起配合安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分导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一线控装置;所述第二分导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耳机的第二线控装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线控装置包括有底盖、安装于底盖上的控制电路板、安装于底盖上的上盖,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的咪头及若干控制开关均显露于上盖上;所述上盖上端安装有按键板,该按键板上设置的控制按键与控制开关一一对应,且该控制按键穿过上盖显露于上盖外;所述底盖与上盖衔接处通过超声波熔融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盖上端设置有若干定位凸柱;所述上盖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该定位凸柱适配的定位卡槽,该定位凸柱卡嵌于该定位卡槽中,令底盖与上盖卡合固定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极为稳定,并具有良好的防水功效,还可有效防止出现由于拉扯第一分导线或第二分导线而使第一分导线或第二分导线相对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脱离的问题,以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耳机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壳与第一分导线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壳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壳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线控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底盖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线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10所示,为一种改良型耳机结构,其包括主导线1、连接于主导线1 上端的第一分导线2和第二分导线3、安装于主导线1下端的插头4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分导线2和第二分导线3上端的第一耳机5和第二耳机6,该第一耳机 5和第二耳机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耳机5包括有相互扣合固定的后壳51及前壳52和安装于后壳51与前壳52之间的喇叭,该前壳52上设置有出音座53。

所述后壳51侧面设置有进线孔511,该后壳51下端面设置有容线槽512以及位于容线槽512两端的第一绕线孔513和第二绕线孔514,该第一绕线孔513 和第二绕线孔514贯穿容线槽512与后壳51内部,该后壳51内部成型有压线板 515,该压线板515位于第二绕线孔514旁侧,且该压线板515与后壳51之间形成有压线空间510;所述第一分导线2端部先穿过后壳51侧面的进线孔511,再穿过第一绕线孔513,经过容线槽512后从第二绕线孔514穿入后壳51中,并被夹紧于压线空间510中,令第一分导线2固定于所述后壳51中,即使用力拉扯第一分导线2,也难以脱离第一耳机的后壳,以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后壳51上端设置有卡槽516;所述前壳52下端面外围设置有与卡槽516 对应的插扣521,该插扣521插接固定于卡槽516中。另外,所述后壳51上端设置有超声波熔融线517;所述前壳52下端面外围设置有与超声波熔融线517 对应的槽体,该超声波熔融线517通过超声波熔融工艺与槽体一体固定,以此可保证第一耳机5中后壳51与前壳52装配结构的稳定性,同样可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还可提高产品的防水性能。

所述前壳52端面固定盖合有一不锈钢装饰盖54,其装饰效果较为理想,可更好的吸引消费者。

所述出音座53的出音口处安装有第一防水调音纸55;所述前壳52端面设置有弧形出音孔523以及盖合于该弧形出音孔523上的第二防水调音纸524;所述不锈钢装饰盖54盖合于第二防水调音纸524上,且该不锈钢装饰盖54上对应该第二防水调音纸524的位置设置有孔位541,以此可使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功效更加理想,并可提高音质。

所述前壳52端面成型有插接凸座525,该插接凸座525外围成型有限位凹槽或限位凸起;所述出音座53套设于该插接凸座525上,并与限位凹槽或限位凸起配合安装。

所述第一分导线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5的第一线控装置7;所述第二分导线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耳机6的第二线控装置8。由于采用的第一线控装置7及第二线控装置8分别控制第一耳机5和第二耳机6工作,其控制精度更高。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线控装置7包括有底盖71、安装于底盖71 上的控制电路板72、安装于底盖71上的上盖73,该控制电路板72上设置的咪头721及若干控制开关722均显露于上盖73上;所述上盖73上端安装有按键板 74,该按键板74上设置的控制按键741与控制开关722一一对应,且该控制按键741穿过上盖73显露于上盖73外;所述底盖71与上盖73衔接处通过超声波熔融固定,以此不仅可增大结构的稳定性,同样可提高防水性能。所述底盖71 上端设置有若干定位凸柱711;所述上盖73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该定位凸柱711 适配的定位卡槽731,该定位凸柱711卡嵌于该定位卡槽731中,令底盖71与上盖73卡合固定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极为稳定,并具有良好的防水功效,还可有效防止出现由于拉扯第一分导线2或第二分导线而使第一分导线2或第二分导线相对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脱离的问题,以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