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网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839发布日期:2018-10-02 20:05阅读:15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外网数据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式的内外网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社会生产发展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接受来自外部网络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分析处理数据的程序是运行在内部网络中的,因此如何安全的将外网数据传输到内网中是很关键的一步。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53419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内网与外网数据抓取传输方法及系统”,通过外网终端将待传输的数据生成二维码并进行显示,扫码设备对扫描获得的二维码进行解码获得解码数据,并将解码数据发送至内网终端,基于二维码将外网数据传输至内网,目前通过二维码物理隔离实现内外网数据转换的方式对应有多种措施,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534190A】的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可通过手持扫码器扫描实现,但是明显的,操作非常不便,也比较繁琐,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基于现有内外网转换系统操作使用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内外网转换装置,将外网数据接收设备、显示屏、扫码设备、内网数据发送设备等封装在一个机箱内,并设计对应的接口,在内网和外网中间实现插件式接入,无需对内网和外网做任何配置,扩展性高、即插即用,使用操作方便,具有简单易实现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外网转换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箱体以及与箱体铰接的箱门,机箱内部水平平行设置有多层隔板,以将机箱箱体分隔成上下多组模块腔,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支撑隔板的凸起,所述隔板的边缘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方便隔板的组装与检修;每组模块腔的隔板上均设置有外网数据接收设备、显示屏、扫码器设备及内网数据发送设备,隔板上还平行设置有两条等长的滑槽,显示屏底端和扫码器设备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的方式将显示屏和扫码器设备安装在隔板上,方便对显示屏及扫码器设备的安装与灰尘清扫,机箱上还设置有多个USB接口以及与每组模块腔对应的内网网口、外网网口;

所述显示屏与外网数据接收设备相连,外网数据接收设备通过外网网口与外网相连,外网数据接收设备提供外网IP,用于接收来自外网终端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转换成二维码显示在显示屏上;外网终端设备为数据的来源,比如在检测水质数据时,外网终端可以是水质检测仪,定时将检测的水质数据发送到特定的IP地址,

所述扫码器设备与内网数据发送设备相连,内网数据发送设备通过内网网口与内网相连,扫码器设备与显示屏相对设置,以定时扫描显示屏上显示的二维码,并将扫描的数据通过串口线等方式传输至内网数据发送设备,内网数据发送设备接受扫码器设备扫描的数据,并根据扫描的数据标志位将其传输到内网IP和端口中;

另外,机箱内还设置有电源插排及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插排用以为机箱内的设备供电,保证外网数据接收设备、扫码器设备、显示屏、内网数据发送设备及散热风扇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增加散热及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为百叶窗结构,且在箱门上设置有防尘罩。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备用进线口。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的两侧还设置有抓手部,所述抓手部与机箱侧壁之间具有容纳手指的空腔,且抓手部的下方为弧形,提高搬运时抓取提高搬运时抓取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采用铝制材料制成,机箱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喷涂绝缘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设计的机箱实现内网、外网在物理上的隔离,通过对机箱的结构及各部件的连接、配合及位置关系进行设计,采用插件式接入,即插即用,无需对内外网做任何配置,扩展性高、操作使用方便,且可以无缝的集成进机房的机柜,而不必单独为本设备寻找放置空间,可与现有服务器集中管理,能够极大的降低内网受到网络病毒或攻击的风险,有效保证内网安全的接收外网终端发送的数据,设计成本低、实用价值高,不拘泥于特定的系统或网络环境,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外网转换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记载方案主要涉及硬件结构及其连接关系的改进,不涉及对软件部分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网数据接收设备及内网数据发送设备等,所涉及的软件功能描述等部分均为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06558U】的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理隔离传输装置”及申请公布号为“CN103268461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内外网物理隔离数据交换方法”等所记载的内容均有公开,可直接将现有程序代码烧入开发板或直接购买现成的硬件设备实现,在此不做详细阐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实现做详细的介绍,一种内外网转换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箱体1以及与箱体铰接的箱门2,机箱内部水平平行设置有多层隔板3,以将机箱箱体分隔成上下多组模块腔,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支撑隔板3的凸起11,所述隔板3的边缘设置有与凸起11相匹配的凹槽31,方便隔板3的组装与检修;每组模块腔的隔板上均设置有外网数据接收设备7、显示屏5、扫码器设备6及内网数据发送设备4,可实现多组数据的并列传输,提高该内外网转换装置的适用范围,隔板3上还平行设置有两条等长的滑槽32,显示屏5底端和扫码器设备6的底端分别设置有与滑槽32匹配的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32配合的方式将显示屏5和扫码器设备6安装在隔板上,所述滑块和滑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卡合方便,结构强度高,方便对显示屏及扫码器设备的安装与灰尘清扫,机箱上还设置有多个USB接口以及与每组模块腔对应的内网网口8、外网网口9,具体设置位置不限制,以使用方便为准。

其中,所述显示屏5与外网数据接收设备7相连,外网数据接收设备通过外网网口9与外网相连,外网数据接收设备7提供外网IP,用于接收来自外网终端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转换成二维码显示在显示屏5上;外网终端设备为数据的来源,比如在检测水质数据时,外网终端可以是水质检测仪,定时将检测的水质数据发送到特定的IP地址,扫码器设备6可采用扫码枪等设备,其与内网数据发送设备4相连,内网数据发送设备4通过内网网口8与内网相连,扫码器设备6与显示屏5相对设置,以定时扫描显示屏上显示的二维码,并将扫描的数据通过串口线等方式传输至内网数据发送设备4,内网数据发送设备接受扫码器设备扫描的数据,并根据扫描的数据标志位将其传输到内网IP和端口中;另外,机箱内还设置有电源插排10及散热风扇,在箱体1的背面还设置有散热孔12,所述电源插排10用以为机箱内的设备供电,保证外网数据接收设备、扫码器设备、显示屏、内网数据发送设备及散热风扇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及通风效果,所述隔板3上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图中未示意),所述箱门2也设计为百叶窗结构,为增加防尘效果,在箱门2上设置有防尘罩;所述机箱的两侧还设置有抓手部13,所述抓手部13与机箱侧壁之间具有容纳手指的空腔14,且抓手部13的下方为弧形,提高搬运时抓取提高搬运时抓取的便利性,另外,为了提高其扩展性,在所述机箱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备用进线口。另外,该装置通过机箱封装,所述机箱采用铝制材料制成,机箱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喷涂绝缘材料,结构牢固可靠,具有防水、防尘、防辐射、耐腐蚀、抗冲击等好处,可以无缝地集成进机房的机柜内,从而使用者不必单独为本设备寻找空间和环境放置,可以与现有服务器集中管理。

具体的,在使用时,比如,当应用于内网获取外网终端采集的水质检测数据场景中时,在需要检测的海水区域放置多台水质检测仪,每台水质检测仪每隔一定时间将结果发送到外网数据接收设备的IP地址的某个端口号中;外网接收设备不断监听开放的端口,当接收到水质检测仪发送的数据后,在数据报文中添加端口信息,此端口信息作为内网发送设备发送到内网的端口依据,然后判断数据长度是否超过限制,如果是,则将数据拆分成多条,每条添加序列标志位,该序列标志位作为内网数据发送设备接收到扫码器设备数据后将多条数据合成一条数据的依据,之后将数据通过程序转换成二维码显示在显示屏上;扫码器设备一直对准显示屏,每隔一定时间扫描一次显示屏,二维码展示时间和扫描间隔设定应保证每个二维码扫描2-3次,以降低漏扫风险,然后将扫描结果通过RS232串口通讯协议发送给内网数据发送设备;内网数据发送设备接收到发送的数据后要判断是否重复扫描的同一二维码以及将接受的多条数据根据标志位里的序列号进行合并成一条数据,然后再根据标志位里的端口信息发送到指定内网端口中,从根本上解决了没有任何物理连接的内外网如何传输数据的问题,具有简单易实现的特点。

本申请提供的内外网转换装置,对外网数据接收设备、显示屏、扫码器设备、内网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封装成一个模块,对外提供接口,并封装在一个机箱内,内部提供电源插排,风扇,只需给插排提供电源,即可使用;将实现内网和外网物理上没有任何连接的前提下进行安全传输数据,从根本上保证了内网的安全,降低维护网络安全成本,并且本实施例对外网和内网中间采用插件式接入,无需内外网做任何配置,扩展性高,设计成本低、实用价值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