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扬声器装置的电气连接结构及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101发布日期:2019-03-22 19:3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扬声器装置的电气连接结构及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扬声器装置的电气连接结构及扬声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扬声器装置且便于组装的电气连接结构及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器利用电流通过线圈时所产生的磁场,使薄膜产生振动,该振动将周期性地压缩周遭空气产生声波,以发出声音。为了将电流传导至包括有线圈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装置内部必须配置线路来传导电信号至扬声器单体。传统的扬声器装置内所使用的电信号导体为导线。由于导线并非刚体,其空间路径不易规制,因此在已知做法中,必须在扬声器装置内配置额外的空间以放置用于收束、固定导线的整线机构。

此外,由于导线存在允许的长度误差,扬声器装置内还须预留额外的空间,来容纳多余长度的导线。上述原因将妨碍扬声器装置空间利用率与造型的优化,在追求产品微型化、薄型化的今天,这样的妨碍将损害扬声器产品的便利性,使其失去竞争力。因此,需要发展一种造型简洁、模块化且便于组装的导电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扬声器装置内还须预留额外的空间以容纳多余长度的导线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扬声器装置且便于组装的电气连接结构及扬声器装置。

适用于扬声器装置的电气连接结构,所述扬声器装置具有壳体及扬声器单体,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定位座以及连接件组,所述定位座包括有壳体定位部及容置空间,所述连接件组设置于所述定位座的所述容置空间且包括正极接头以及负极接头,所述正极接头包括有正极板以及正极端子部,所述正极板电气连接于所述扬声器装置的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正极,所述正极端子部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负极接头包括有负极板以及负极端子部,所述负极板电气连接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的所述扬声器单体的负极,所述负极端子部露出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头还包括正极折弯部,所述正极折弯部延伸于所述正极板且相对所述正极板弯折,所述正极折弯部连接所述正极板与所述正极端子部,且所述正极折弯部包覆于所述定位座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负极接头还包括负极折弯部,所述负极折弯部延伸于所述负极板且相对所述负极板弯折,所述负极折弯部连接所述负极板与所述负极端子部,且所述负极折弯部包覆于所述定位座的所述容置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还包括顶面与外围,所述外围邻接于所述顶面,所述正、负极端子部外露于所述顶面,所述正、负极接头的所述正、负极板的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定位座的所述外围的相对二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壳体、扬声器单体以及电气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包括限位部,所述扬声器单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发出声响,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定位座以及连接件组,所述定位座包括有壳体定位部及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定位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限位部,所述连接件组,设置于所述定位座的所述容置空间且包括正极接头以及负极接头,所述正极接头包括有正极板以及正极端子部,所述正极板电气连接于所述扬声器装置的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正极,所述正极端子部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负极接头包括有负极板以及负极端子部,所述负极板电气连接于所述扬声器装置的所述扬声器单体的负极,所述负极端子部露出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

综上所述,本申请扬声器装置的电气连接结构利用定位座将正极接头与负极接头包覆于定位座内,使本申请电气连接结构的正极接头、负极接头与定位座之间彼此结合而成为一体式结构,达到模块化的目的。此外,正极接头及负极接头采用导电钣金件的形式,通过材质本身的刚性,以及经由加工成型与结构造型设计所产生的结构刚性,可有效确保连接件组的空间结构稳定性,在组装时无需额外的整线/理线结构,省去整线/理线结构所占据的空间,同时也避免因导线存在允许的长度误差而特地预留空间。因此,本申请扬声器装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便于优化扬声器装置的整体体积或是缩小扬声器装置。有关本申请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上半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下半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组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电气连接结构2000沿剖面线X-X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气连接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 扬声器装置

1 壳体

13 限位部

2 扬声器单体

21 正极

22 负极

2000 电气连接结构

3 连接件组

31 正极接头

311 正极板

312 正极端子部

313 正极折弯部

3130 第一正极折弯部

3131 第二正极折弯部

32 负极接头

321 负极板

322 负极端子部

323 负极折弯部

3230 第一负极折弯部

3231 第二负极折弯部

4 定位座

41 顶面

42 外围

421 第一侧面

422 第二侧面

43 壳体定位部

44 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这些词汇所指称的组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及结构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提及的“包括”是一种开放式的用语,所以应该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或“连接”一词在文中可代表直接的电气连接或间接的电气连接,该词还可以代表直接的结构连接或间接的结构连接。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连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结构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结构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1000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1000的仰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1000包括壳体1以及扬声器单体2,扬声器单体2设置于壳体1内并用于发出声响,借此扬声器装置1000便可用于播放音乐。如图1 所示,扬声器单体2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借此扬声器单体2便可不受结构上阻碍,直接将声响发出至扬声器装置1000外。请参考图1至图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1的上半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壳的体1的下半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扬声器装置1000还包括电气连接结构2000,电气连接结构2000包括连接件组3以及定位座4,连接件组3与定位座4均设置于壳体1内,且连接件组3可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如图 2所示),以便与外部的线路或电路板电气连接。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件组3包括正极接头31以及负极接头32,扬声器单体2具有正极21以及负极22,正极接头31电气连接在扬声器单体2的正极21,负极接头32电气连接在扬声器单体2的负极22。

请参考图5至图9,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2000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2000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组3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电气连接结构2000沿剖面线X-X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2000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5至图9所示,定位座4包括了容置空间44、顶面41以及外围 42,连接件组3设置于定位座4的容置空间44,其中外围42邻接于顶面41并包括第一侧面421(如图6所示)以及第二侧面422(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侧面421与第二侧面422彼此相对,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7所示,正极接头31包括正极板311、正极折弯部313以及正极端子部312,负极接头32包括负极板321、负极折弯部323以及负极端子部322。正极板311的一部分突出于定位座4的外围42的第一侧面421(如图6所示),且正极板311用于电气连接位于扬声器单体2上的正极21,负极板321的一部分突出于定位座4的外围42的第二侧面422(如图5所示),且负极板321用于电气连接位于扬声器单体2上的负极22。

进一步地,正极端子部312露出于定位座4的顶面41,负极端子部322露出于定位座4的顶面41且相邻于正极端子部312。换言之,如图2所示,由于定位座4的顶面41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因此当定位座4连同连接件组3安装于壳体1内时,正极接头31的正极端子部312与负极接头32的负极端子部322 便可露出于壳体1的一侧,以作为与外部连接的媒介。如图7所示,正极折弯部313延伸于正极板311,且正极折弯部313连接正极板311与正极端子部312 并相对于正极板311弯折,负极折弯部323延伸于负极板321,且负极折弯部 323连接负极板321与负极端子部322并相对于负极板321弯折。

在此实施例中,电气连接结构2000的连接件组3(即正极接头31与负极接头32)与定位座4可以通过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一体成型。此外如图7 所示,正极接头31的正极折弯部313可包括第一正极折弯部3130及第二正极折弯部3131,第一正极折弯部3130延伸于正极端子部312的一侧且连接于正极板311,第二正极折弯部3131延伸于正极端子部312相邻于第一正极折弯部3130 的另一侧,第一正极折弯部3130与第二正极折弯部3131的折弯设计有助正极接头31在嵌件成型的过程中稳固地与定位座4结合。同理,负极接头32的负极折弯部323可包括第一负极折弯部3230及第二负极折弯部3231,第一负极折弯部3230延伸于负极端子部322的一侧且连接于负极板321,第二负极折弯部 3231延伸于负极端子部322相邻于第一负极折弯部3230的另一侧,第一负极折弯部3230及第二负极折弯部3231的折弯设计有助负极接头32在嵌件成型的过程中稳固地与定位座4结合。

综上所述,当电气连接结构2000的定位座4结合在正极接头31与负极接头32上时,正极接头31、负极接头32与定位座4彼此结合而成为一体式结构。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定位座4经由嵌件成型的工艺将正极接头31的正极折弯部313与负极接头32的负极折弯部323包覆于定位座4内,以达成电气连接结构2000的连接件组3与定位座4模块化的目的,但采用嵌件成型的结合方式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正极接头31、负极接头32与定位座4之间可采用其他固接方式结合,例如卡接或螺纹接合等,以达成模块化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正极接头31及负极接头32分别为导电钣金件。更具体而言,正极接头31及负极接头32可分别由片状导电金属经由折弯而形成钣金件,因此该钣金件可具有特定的外型与走径(如图7所示),凭借金属材质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以及经由加工成型与结构设计所产生的结构刚性,可有效确保连接件组3的空间结构稳定性,以及连接件组3与扬声器单体2的正极21与负极22之间的搭接稳定性,同时,由于省去了一般已知做法中使用导线连接时整线机构所占据的空间,也省去了因导线存在允许的长度误差而预留的闲置空间。如此一来,本申请采用正极接头31与负极接头32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缩小扬声器装置1000的整体体积。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壳体1可还包括限位部13,定位座4还包括壳体定位部43,限位部13与壳体定位部43用于限制定位座4 的位置,从而将定位座4连同连接件组3预先固定于壳体1上。以下对扬声器单体2、连接件组3连同定位座4与壳体1的组装做进一步说明,在组装扬声器单体2、连接件组3连同定位座4与壳体1时,可先将扬声器单体2设置于壳体 1上并使扬声器单体2露出于壳体1。接着,将定位座4设置于限位部13内,从而将定位座4的壳体定位部43固定于壳体1的限位部13并固定定位座4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此时结合在定位座4上的正极接头31的正极板311与负极接头32的负极板321便可搭接在扬声器单体2的正极21与负极22。最后,将正极板311焊接于正极21,负极板321焊接于负极22,以完成扬声器单体2、连接件组3连同定位座4与壳体1的组装。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申请扬声器装置的电气连接结构利用定位座将正极接头与负极接头包覆于定位座内,使本申请的电气连接结构的正极接头、负极接头与定位座之间彼此结合而成为一体式结构,达到模块化的目的。此外,正极接头及负极接头可采用导电钣金件的形式,通过材质本身的刚性,以及凭借加工成型与结构设计所产生的结构刚性,可有效确保连接件组的空间结构稳定性,在组装时无需额外的整线/理线结构,省去整线/理线机构所占据的空间,同时也不用预留空间来解决导线长度误差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本申请扬声器装置可以进一步增加该壳体的内部空间,便于优化扬声器装置的整体体积或是缩小扬声器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