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夹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3973发布日期:2018-12-18 22: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电动夹持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夹持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设别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为方便用户配合各种场合使用手机,各种夹持支架亦被设计出来。但是现有的夹持支架一般都是采用的弹簧驱动夹紧组件夹紧的方式,而且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才能完成对手机的夹持或从支架上取下手机,特定场合特别是用户驾车时会非常不方便,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手动操作夹持臂的电动夹持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对应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上,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具有至少一个输出齿轮,且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的转轴上还同轴固定设有蜗杆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齿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进而通过输出齿轮带动蜗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分别同轴固定安装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传动齿轮组具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分别带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同步反向旋转,进而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同步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提供夹持臂转动空间的避让通槽,所述壳体内避让通槽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转轴支撑座以转动安装对应的转轴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第三蜗杆带动所述传动齿轮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从内端到外端呈彼此相对的弯曲状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分别设有缓冲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端还设有用于托住被夹持对象的承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夹持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被夹持对象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夹持支架还包括连接于壳体后部的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控制电驱动机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夹持支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进而带动与传动齿轮组的输出齿轮啮合的蜗杆转动,从而带动与该蜗杆同轴固定的转轴转动,夹持臂固定安装在该转轴上随之一起转动,便可实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转动以改变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将被夹持对象松开或夹紧,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夹紧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张开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去除壳体的支撑面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内部的电驱动机构与一对夹持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电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100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电动夹持支架100包括壳体110、一对夹持臂120和130、承托部140、控制单元150、无线充电单元160、电驱动机构170和安装结构180。其中,壳体110的前表面为用于承托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的支撑面111。一对夹持臂120和13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相对的左右两侧,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控制单元150、无线充电单元160和电驱动机构17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内。无线充电单元160用于对被夹持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此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便不再详述。控制单元150用于基于触发信号来控制电驱动机构170工作。例如,控制单元150可以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来控制电驱动机构170工作。产生触发信号的来源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可能的各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不是本申请的关注点,故本申请在此便不再详述。安装结构180设置在壳体110的背面114上,用于将该电动夹持支架100安装固定在应用场所的合适部位(例如汽车空调出风口上),因而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并不限于图中所示。

电驱动机构170可以在控制单元150的控制下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在相对于壳体110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反向旋转,从而改变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图1所示的张开状态或图2所示的收紧状态。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为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前后转动提供避让空间的避让通槽112和113,并且壳体110内相应避让通槽112和113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转轴支撑座115a和115b,用于转动安装对应的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31的两端。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内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31上,从而可相对于壳体110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具体如图6所示,电驱动机构170主要由第一蜗杆179a、第二蜗杆179b、传动齿轮组、第三蜗杆172和驱动电机171构成。第一蜗杆179a同轴固定于第一转轴121的上端,第二蜗杆179b同轴固定于第二转轴131的上端。驱动电机171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蜗杆179a和第二蜗杆179b同步反向旋转,进而带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反向旋转,以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和松开。

进一步如图6所示,该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173a、第一传动齿轮173b、第二传动齿轮174a、第三传动齿轮174b、第四传动齿轮175a、第一输出齿轮175b、第二输入齿轮176a、第五传动齿轮176b、第六传动齿轮177a、第七传动齿轮177b和第二输出齿轮178。其中,第一输入齿轮173a和第一传动齿轮173b构成同轴的双层齿轮,第二传动齿轮174a和第三传动齿轮174b构成同轴的双层齿轮,第二输入齿轮176a和第五传动齿轮176b构成同轴的双层齿轮,第六传动齿轮177a和第七传动齿轮177b构成同轴的双层齿轮。第一传动齿轮173b和第二传动齿轮174a啮合,第三传动齿轮174b和第四传动齿轮175a啮合,第四传动齿轮175a还与第一输出齿轮175b啮合。第五传动齿轮176b和第六传动齿轮177a啮合,第七传动齿轮177b和第二输出齿轮178啮合。驱动电机17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设置第三蜗杆172同时与第一输入齿轮173a和第二输入齿轮176a啮合,从而带动整个传动齿轮组运转,并实现第一输出齿轮175b和第二输出齿轮178同步反向转动。第一输出齿轮175b和第二输出齿轮178分别与第一蜗杆121和第二蜗杆131啮合,便可带动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31上的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反向旋转,以改变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的夹紧或松开。

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反向转动,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向前转动,使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相对的夹持面彼此靠近,逐渐缩小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便可将手机夹紧。因此,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从内端到外端优选呈彼此相对的弯曲状延伸,能够更好的防止被夹持的手机脱出。而且,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彼此相对的表面还可分别设有缓冲垫122和132(例如硅胶垫或粘毛垫),增加夹持摩擦力的同时可防止刮伤被夹持的手机。此外,壳体110底部设置承托部140来将手机托住固定。相反,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相后转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彼此相对张开,便可松开对手机的夹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中,电动夹持支架可以是普通桌面支架,也可以是车载支架。针对该电动夹持支架的应用场合的不同,该电动夹持支架可以设置合适的安装结构或者不设置安装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