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736发布日期:2018-12-25 20:5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圈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领域,尤指一种音圈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圈绕制工作,绝大多数工序是通过人工绕制,其工作效率相当低,而且绕制时废品率较高,经常有断线、音圈变形现象的发生;由于人工绕制过程中,需要将铜丝绕设在纸管,由于人工绕制不能确保每圈铜圈之间的距离一样,而已随着铜丝长度的增加,人工绕制的方式会导致铜圈厚度不一,造成音圈变形现象的发生,而且每圈铜线在纸管中的完成后,还需要人工剪线,长度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圈自动绕线机,通过第一气缸驱动铜线导出装置前后移动,也能确保每层的铜圈厚度一致,避免造成音圈变形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气爪气缸具有剪断和夹紧的功能,通过无杆气缸可驱动第三气缸左右移动,第三气缸驱动气爪气缸向上移动,实现了自动剪线自动夹线以及自动送线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音圈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其中机箱的前端分别依次设置有导线机构、拉线机构、旋转绕线机构、夹线机构以及对各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组件;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内置于机箱的第一气缸、用于导出铜线的铜线导出装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延伸至机箱外与铜线导出装置连接并驱动铜线导出装置前后移动;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无杆气缸、第三气缸、气爪气缸,其中所述无杆气缸水平设置在机箱的上端,所述无杆气缸的活动端与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动端与气爪气缸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气缸在无杆气缸驱动下沿无杆气缸活动端方向水平移动,使得气爪气缸在铜线导出装置、夹线机构之间移动;所述旋转绕线机构包括旋转轴、设于机箱内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机箱外并通过轴承与旋转轴连接;所述夹线机构包括夹线固定圈板、固定螺栓、固定螺母、第二气缸、推板,其中所述夹线固定圈板套设在旋转绕线机构中的旋转轴上,且所述夹线固定圈板的两端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定位孔,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定位孔内并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夹线固定圈板上,且所述固定螺栓、固定螺母之间套设有夹线弹簧;其中设置在机箱内的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延伸至机箱外并与推板连接,且所述推板位于夹线固定圈板的后方,其中第二气缸驱动推板推动固定螺栓的后端,并使得固定螺栓的头部远离夹线固定圈板的表面。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机箱顶端的移动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X模块、Y模块、Z模块,其中所述X模块包括X轴底座、X轴滚珠丝杆、X轴滑块,所述Y模块包括Y轴底座、Y轴滚珠丝杆、Y轴导向轴;所述Z模块包括Z轴底座、Z轴滚珠丝杆、Z轴滑块;其中导线机构往旋转绕线机构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所述X轴底座在机箱顶部表面并沿X轴方向设置,X轴滑块设置在X轴底座上,其中所述X轴滚珠丝杆的一端延伸至X轴底座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X轴滑块延伸至X轴底座的另一侧外,且X轴滚珠丝杆延伸出X轴底座外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所述Y轴底座设置在X轴滑块的上方并沿Y轴方向设置,其中所述Y轴滚珠丝杆的一端延伸至Y轴底座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X轴滑块延伸至Y轴底座的另一侧外,且Y轴滚珠丝杆延伸出X轴底座外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其中所述Z轴底座设置在Y轴底座的一侧并沿Z轴方向设置,其中所述Z轴滑块设置在Z轴底座上,所述Z轴滚珠丝杆的一端延伸至Z轴底座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Z轴滑块延伸至Z轴底座的另一侧外,且Z轴滚珠丝杆延伸出Z轴底座外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所述拉线机构中的无杆气缸固定设置在Z轴滑块上。

进一步,还包括无杆气缸固定板、无杆气缸调节板,所述无杆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Z轴滑块的表面,所述无杆气缸调节板通过转轴设置在无杆气缸固定板的表面并与无杆气缸固定板旋转连接,所述无杆气缸固定设在无杆气缸调节板的表面;其中无杆气缸调节板的表面设有弧型的无杆气缸腰孔,所述无杆气缸固定板的表面设有若干个与无杆气缸腰孔对齐的无杆气缸固定孔,所述无杆气缸固定板通过螺丝穿过无杆气缸腰孔以及无杆气缸固定孔实现与无杆气缸调节板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气缸固定板、第三气缸调节板,所述第三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无杠气缸的活动端的表面,所述第三气缸调节板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三气缸固定板的表面并与第三气缸固定板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气缸固定设在第三气缸调节板的表面;其中第三气缸调节板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弧型的第三气缸腰孔,所述第三气缸固定板表面的两端设有若干个与第三气缸腰孔对齐的第三气缸固定孔;所述第三气缸固定板通过螺丝穿过第三气缸腰孔以及第三气缸固定孔实现与第三气缸调节板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气爪气缸固定板、气爪气缸调节板,气爪气缸固定板固定在第三气缸的活动端上,所述气爪气缸调节板固定在气爪气缸的上端,其中所述气爪气缸固定板的表面设有沿Y轴延伸的气爪气缸腰孔,所述气爪气缸调节板上设有若干个与腰孔对齐的气爪气缸腰孔固定孔,所述气爪气缸固定板通过螺丝穿过气爪气缸腰孔以及气爪气缸固定孔实现与气爪气缸调节板固定。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中央控制线路板、电源、控制按钮、控制参数显示器,其中所述电源、控制按钮、控制参数显示器均与中央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无杠气缸、气爪气缸、伺服电机分别与与中央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气缸驱动铜线导出装置前后移动,使得铜线在套筒的前后表面均匀绕线,确保每圈铜圈之间的距离一样,同时随着铜丝长度的增加,也能确保每层的铜圈厚度一直,避免造成音圈变形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气爪气缸具有剪断和夹紧的功能,通过无杆气缸可驱动第三气缸左右移动,第三气缸驱动气爪气缸向上移动,实现了自动剪线自动夹线以及自动送线的功能;而且通过所述夹线固定圈板套设在旋转绕线机构中的旋转轴上,第二气缸驱动推板推动固定螺栓的后端,并使得固定螺栓的头部远离夹线固定圈板的表面,同时由气爪气缸将铜线设置在固定螺栓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的表面之间,然后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将推板拉后,固定螺栓的头部由于弹簧的作用,与固定圈板的表面贴紧而且将铜线夹紧,实现自动夹线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固定夹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绕制线圈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线机构与旋转绕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导线机构;11.第一气缸;12.铜线导出装置;2.拉线机构;21.无杆气缸;22.第三气缸;23.气爪气缸;24.无杆气缸固定板;25.无杆气缸调节板;26.第三气缸固定板;27.第三气缸调节板;28.气爪气缸固定板;29.气爪气缸调节板;3.旋转绕线机构;31.旋转轴;4.夹线机构;41.第二气缸;42.推板;43.固定螺栓;44.夹线固定圈板;5.控制组件;6.移动机构;61.X轴底座;611.X轴滚珠丝杆;612.X轴滑块;613.X轴导线轴;62.Y轴底座;621.Y轴导线轴;63.Z轴底座;631.Z轴滚珠丝杆;632.Z轴滑块;633.Z轴导线轴;64.调节转轮;7.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音圈自动绕线机,包括机箱7,其中机箱7的前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导线机构1、拉线机构2、旋转绕线机构3、夹线机构4以及对各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组件5;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所述导线机构1包括内置于机箱7的第一气缸11、用于储存铜线的铜线导出装置12,所述第一气缸11的活动端延伸至机箱7外与铜线导出装置12连接并驱动铜线导出装置12前后移动;在工作时,铜线导出装置12内设有铜线,且铜线的一端会延伸出铜线导出装置12外;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拉线机构2包括无杆气缸21、第三气缸22、气爪气缸23,其中所述无杆气缸21水平设置在机箱7的上端,其中所述无杆气缸21的活动端与第三气缸22连接,所述第三气缸22的活动端与气爪气缸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22在无杆气缸21驱动下沿无杆气缸21活动端方向水平左右移动,同时使得气爪气缸23在铜线导出装置12、夹线固定圈板44之间移动;其中第三气缸22能驱动气爪气缸23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请参阅图1-4所示,其中所述气爪气缸23原始位置设置在铜线导出装置12的正上方,首先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下移动,同时气爪气缸23的活动端夹持住延伸出铜线导出装置12外的铜线,然后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同时无杆气缸21驱动下带动铜线向夹线机构4移动;

所述旋转绕线机构3包括旋转轴31、设于机箱7内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机箱7外并通过轴承与旋转轴31连接;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夹线机构4包括夹线固定圈板44、固定螺栓43、固定螺母、第二气缸41、推板42,其中所述夹线固定圈板44套设在旋转绕线机构3中的旋转轴31上,且所述夹线固定圈板44的两端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定位孔,所述固定螺栓43设置在定位孔内并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夹线固定圈板44上,且所述固定螺栓43、固定螺母之间套设有夹线弹簧,其中所述夹线弹簧的一端抵止在固定螺母上,另一端抵止在夹线固定圈板44的底面;其中设置在机箱7内的第二气缸41的活动端延伸至机箱7外并与推板42驱动连接,且所述推板42位于夹线固定圈板44的后方,其中第二气缸41驱动推板42推动固定螺栓43的后端,并使得固定螺栓43的头部远离夹线固定圈板44的表面;

向夹线机构4移动的气爪气缸23将铜线带动到固定螺栓43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44表面之间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下移动,并将铜线设置在固定螺栓43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44表面之间的位置;然后第二气缸41的活动端将推板42拉后,同时固定螺栓43的头部由于弹簧的作用,与固定圈板的表面贴紧而且将铜线夹紧;所述气爪气缸23的活动端将铜线松开,所述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并在无杆气缸21的驱动下返回原来的位置(向铜线导出装置12方向移动);

这时候用户将需要绕线的套筒套设在旋转轴31上,控制组件5控制伺服电机旋转,铜线在旋转轴31实现绕线,同时第一气缸11驱动铜线导出装置12前后移动,使得铜线在套筒的前后表面均匀绕线,在本次具体实施例子中,铜线在套筒的表面绕线两层,即第一气缸11的驱动铜线导出装置12做一个周期的动作(一次前和一次后的移动),所述伺服电机就会自动停止工作;

同时由于气爪气缸23在之前已经在无杆气缸21的驱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铜线导出装置12),所述气爪气缸23活动端会夹紧并剪断铜线,同时再带动铜线向夹线机构4移动,同时用户直接将完成绕线的套筒取出既可。

通过第一气缸11驱动铜线导出装置12前后移动,使得铜线在套筒的前后表面均匀绕线,确保每圈铜圈之间的距离一样,同时随着铜丝长度的增加,也能确保每层的铜圈厚度一直,避免造成音圈变形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气爪气缸23具有剪断和夹紧的功能,通过无杆气缸21可驱动第三气缸22左右移动,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实现了自动剪线自动夹线以及自动送线的功能;而且通过所述夹线固定圈板44套设在旋转绕线机构3中的旋转轴31上,第二气缸41驱动推板42推动固定螺栓43的后端,并使得固定螺栓43的头部远离夹线固定圈板44的表面,同时由气爪气缸23将铜线设置在固定螺栓43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44的表面之间,然后第二气缸41的活动端将推板42拉后,固定螺栓43的头部由于弹簧的作用,与固定圈板的表面贴紧而且将铜线夹紧,实现自动夹线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固定夹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绕制线圈的质量。

请参阅图3所示,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机箱7顶端的移动机构6,其中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X模块、Y模块、Z模块,其中所述X模块包括X轴底座61、X轴滚珠丝杆611、X轴滑块612,所述Y模块包括Y轴底座62、Y轴滚珠丝杆、Y轴导向轴;所述Z模块包括Z轴底座63、Z轴滚珠丝杆631、Z轴滑块632;其中导线机构1往旋转绕线机构3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所述旋转轴31往两端延伸的方向为Y轴,旋转轴31的竖直方向为Z轴;所述X轴底座61设置在机箱7顶部表面并沿X轴方向设置,X轴滑块612设置在X轴底座61上,其中所述X轴滚珠丝杆611的一端延伸至X轴底座61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X轴滑块612延伸至X轴底座61的另一侧外;所述Y轴底座62设置在X轴滑块612的上方并与沿Y轴方向设置,其中所述Y轴滚珠丝杆的一端延伸至Y轴底座62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X轴滑块612延伸至Y轴底座62的另一侧外;其中所述Z轴底座63设置在Y轴底座62的一侧并与沿Z轴方向设置,其中所述Z轴滑块632设置在Z轴底座63上,所述Z轴滚珠丝杆631的一端延伸至Z轴底座63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Z轴滑块632延伸至Z轴底座63的另一侧外;所述拉线机构2中的无杆气缸21固定设置在Z轴滑块632上。所述X轴滚珠丝杆611/Y轴滚珠丝杆/Z轴滚珠丝杆631延伸出X轴底座61/Y轴底座62/Z轴底座63外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64。用户可根据实际生产时的需要,去调节X轴底座61/Y轴底座62/Z轴底座63上的调节转轮64,既可调节整个导线机构1在X轴/Y轴/Z轴上自由移动。

进一步,还包括X轴导线轴613、Y轴导线轴621、Z轴导线轴633,其中所述X轴导线轴613一端固定在X轴底座61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X轴滑块612并固定在X轴底座61的另一侧;所述Y轴导线轴62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在Y轴底座62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X轴滑块612并固定在Y轴底座62的另一侧;所述Z轴导线轴63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在Z轴底座63的一侧外,另一端穿过Z轴滑块632并固定在Z轴底座63的另一侧;X轴导线轴613、Y轴导线轴621、Z轴导线轴633的设置可以方便导线机构1在X/Y/Z轴上的移动。

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还包括无杆气缸固定板24、无杆气缸调节板25,所述无杆气缸固定板24固定设置在Z轴滑块632的表面,所述无杆气缸调节板25通过转轴设置在无杆气缸固定板24的表面并与无杆气缸固定板24旋转连接,所述无杆气缸21固定设在无杆气缸调节板25的表面;其中无杆气缸调节板25的表面设有弧型的无杆气缸腰孔,所述无杆气缸固定板24的表面设有若干个与无杆气缸腰孔对齐的无杆气缸固定孔,所述无杆气缸固定板24通过螺丝穿过无杆气缸腰孔以及无杆气缸固定孔实现与无杆气缸调节板25固定。同时为了应对不同的情况,其中用户可以通过旋转无杆气缸调节板25,同时使得无杆气缸腰孔与无杆气缸固定孔对齐,就可以调节无杆气缸的角度,方面应对不同的工作情况。

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气缸固定板26、第三气缸调节板27,所述第三气缸固定板26固定设置在无杠气缸的活动端的表面,所述第三气缸调节板27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三气缸固定板26的表面并与第三气缸固定板26旋转连接,所述第三气缸22固定设在第三气缸调节板27的表面;其中第三气缸调节板27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弧型的第三气缸腰孔,所述第三气缸固定板26表面的两端设有若干个与第三气缸腰孔对齐的第三气缸固定孔;所述第三气缸固定板26通过螺丝穿过第三气缸腰孔以及第三气缸固定孔实现与第三气缸调节板27固定。另外为了更加细化的调节,在第三气缸22以及无杠气缸之间还设有第三气缸固定板26、第三气缸调节板27,其中通过旋转第三气缸调节板27,同时使得第三气缸腰孔与第三气缸固定孔对齐,既调节第三气缸22的角度。

请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还包括气爪气缸固定板28、气爪气缸调节板29,气爪气缸固定板28固定在第三气缸22的活动端上,所述气爪气缸调节板29固定在气爪气缸的上端,其中所述气爪气缸固定板28的表面设有沿Y轴延伸的气爪气缸腰孔,所述气爪气缸调节板29上设有若干个与腰孔对齐的气爪气缸腰孔固定孔,所述气爪气缸固定板28通过螺丝穿过气爪气缸腰孔以及气爪气缸固定孔实现与气爪气缸调节板29固定。同时设置的气爪气缸固定板28、气爪气缸调节板29,可以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气爪气缸23在Y轴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5包括中央控制线路板、电源、控制按钮、控制参数显示器,其中所述电源、控制按钮、控制参数显示器均与中央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41、第三气缸22、无杠气缸、气爪气缸23、伺服电机分别与与中央控制线路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源为整个装置供电,所述控制按钮控制装置的启动与关闭,控制参数显示器可以显示各个机构的参数。

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工作周期具体如下:

步骤1.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下移动,同时气爪气缸23的活动端夹持住延伸出铜线导出装置12外的铜线,然后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同时无杆气缸21驱动下带动铜线向夹线机构4移动,并移动至固定螺栓43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44表面之间上方的位置;

步骤2.用户需要绕线的套筒套设在旋转轴31上;

步骤3.所述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下移动,并将铜线设置在固定螺栓43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44表面之间的位置;同时第二气缸41的活动端将推板42拉后,固定螺栓43的头部由于弹簧的作用,与固定圈板的表面贴紧而且将铜线夹紧;

步骤4.所述气爪气缸23的活动端将铜线松开,所述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并在无杆气缸21的驱动下返回铜线导出装置12正上方;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组件5控制伺服电机旋转,铜线在旋转轴31实现绕线,同时第一气缸11驱动铜线导出装置12前后移动,使得铜线在套筒的前后表面均匀绕线;

步骤5.当旋转轴31停止旋转时,所述第三气缸22驱动位于铜线导出装置12正上方气爪气缸23向下移动,然后气爪气缸23活动端会夹紧并剪断铜线,接着第三气缸22驱动气爪气缸23向上移动,然后无杆气缸21驱动下带动铜线向夹线机构4移动至固定螺栓43的头部与夹线固定圈板44表面之间上方的位置;

步骤6.用户将完成绕线的套筒取出。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