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426发布日期:2019-11-19 22:0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降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噪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降噪耳机,当声波在传入耳内过程中,空气流动会造成耳机内部腔体的气体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气流共振形成低频噪音,就导致了降噪耳机内部具有低频“增噪”现象,十分影响降噪耳机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耳机,已解决相关技术中空气流动造成耳机内部腔体的气体压力增大,从而引起气流共振形成低频噪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降噪耳机包括:前壳体;后壳体,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共同形成腔体;喇叭,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和后腔体;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和所述后腔体;泄气孔,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双向气流管,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的双向气流管为直管或弯管。

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前壳体的入口处,设置有前阻尼膜。

可选地,所述后壳体的内壁,在所述泄气孔位置上设置有后阻尼膜。

可选地,所述前阻尼膜开设有若干小孔。

可选地,所述后阻尼膜,开设有若干小孔。

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前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筋,所述喇叭放置在所述凸筋上。

可选地,所述后壳体的外端,安装有降噪麦克风,耳机外壳罩固在所述降噪麦克风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针利用气流通道将前后双腔连通共用,将前腔体的气体可以通过双向气流通道,流通到后腔体中,再从泄气孔排出,减少前腔体低频“增噪”现象,有效改善降噪负压效果,并明显改善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向剖面图;

图5为图1的d-d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见图1-图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噪耳机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喇叭3、气流通道14及泄气孔5。其中后壳体2连接前壳体1,所述前壳体1和所述后壳体2共同形成腔体。喇叭3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中,且将所述腔体,分成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气流通道14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内部,且连通所述前腔体13和所述后腔体21。泄气孔5,设置在所述后壳体2上。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双向气流管4,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14中。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向气流管4为直管或弯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流通道上,位于所述前壳体1的入口处,设置有前阻尼膜6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在后壳体2的内壁上,位于所述泄气孔5的位置上设置有后阻尼膜6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阻尼膜61开设有若干小孔。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阻尼膜62开设有若干小孔。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14为多个,所述双向气流管4为多个,且所述双向气流管与所述气流通道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筋12,所述喇叭3放置在所述凸筋12上。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2的外端,安装有降噪麦克风7,耳机外壳8罩固在所述降噪麦克风7之外。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噪耳机,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喇叭3。前壳体1和后壳体2都为半开放式结构,两者相互扣合后内部具有空间。前壳体1为入耳部分,后壳体2露置耳外。喇叭3安装在半开放式的前壳体1上开设的凹槽11内,凹槽11内壁上具有突起的凸筋12,喇叭3放置在这凸筋12上,将前壳体1和后壳体2形成的空间分成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

本实用新型中最主要的是在前壳体1、后壳体2壁内开孔,形成一条完整的、连通的气流通道14。在该气流通道14上安装双向气流管4,双向气流管4可以保证气流在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之间流通。气流通道14和双向气流管4的形状相配。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能确保前腔体13和后腔体21气流通畅,双向气流管4可以是图中所示的直管,也可以采用带弧度的弯管、s形管或z形管等。另外,气流通道14的数量,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同时在后壳体2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气孔5。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在气流可能会经过的管口入口处,设置有阻尼膜。具体的,在气流通道入口处,即位于前壳体1的入口处,紧贴放置有前阻尼膜61。在后壳体2的内壁,在泄气孔5的位置上紧贴设置有后阻尼膜62。前阻尼膜61和后阻尼膜62上都设有若干小孔。阻尼膜的设置减缓了气流出气速度,降低噪音。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后壳体2的外端,安装固定有降噪麦克风(mic)7,耳机外壳8罩固在降噪mic7之外。后壳2体上开设有sr孔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降噪mic7收录外界环境的噪音,喇叭3上产生与噪音相反的声波,两者实现相互抵消。由于声波传入耳内时,空气振动形成气流,前腔体13中的气流可以通过双向气流管4流通到后腔体21,实现前后双腔共用,最后由泄气孔5中排出,从而无形中提高气流腔体空间,避免了前腔体13气腔空间小形成的空气共振,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气流通道将前后双腔连通共用,将前腔体的气体可以通过双向气流通道,流通到后腔体中,再从泄气孔排出,减少前腔体低频“增噪”现象,有效改善降噪负压效果,并明显改善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的效果。另外,利用排气管将前腔的气流排至外部,减少空气对喇叭膜片的压力,同时为前腔提供足够的振动气流,增加了前腔的气流容积,并与后腔形成一个双向气流空间,无形中提高腔体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共振,有效提高降噪效果并减少低频“增噪”带来的负压效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所做出若干其他简单替换和改动,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