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591发布日期:2020-01-07 09:5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配件,耳机能通过发音单元将音频电信号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使用简单、方便还不会影响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人。

现有的耳机产品中包括入耳式耳机,但一般的入耳式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耳机脱落的现象,且在长时间佩戴时容易给用户的耳朵带来疼痛感,十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防脱落和提高佩戴舒适性的入耳式耳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发音单元和耳机壳,所述耳机壳上设有出音孔;所述耳机壳包括第一壳体和塑胶材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发音单元的收容腔和连通所述收容腔与外界的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盖设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出音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包覆有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内壁设有定位筒,另一者的内壁设有能够插入所述定位筒的定位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设有所述定位筒,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有所述定位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凸起,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形成有一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表面与所述凸起的外壁面形成压紧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缺口设有与所述缺口凹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出音孔设置在所述配合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充电孔,所述硅胶层上对应所述充电孔设有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耳机柄,所述耳机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柄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入耳式耳机,包括发音单元和耳机壳,耳机壳包括第一壳体和塑胶材质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用于收容发音单元的收容腔和连通收容腔与外界的开口,第二壳体盖设在开口处,通过将出音孔设置在塑胶材质的第二壳体上,并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包覆有与第一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层,使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耳道与硅胶层相接触,由于硅胶与耳道皮肤接触后摩擦力好,从而能够防止耳机从耳朵的滑动脱落,且硅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让用户在长时间佩戴时也不会产生疼痛感,提高了佩戴舒适性;同时由于硅胶具有一定的舒张力,能够较好地全方位贴耳,因此密封性好,能增强音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所示入耳式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图3所示入耳式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5-图7为图2所示入耳式耳机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为图2所示入耳式耳机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耳机壳100,出音孔101,第一壳体110,开口111,第一卡扣112,环形台阶113,缺口114,充电孔115,第二壳体120,第二卡扣121,凸起122,配合部123,硅胶层200,通孔201,定位筒310,定位柱320,耳机柄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实施方式的入耳式耳机包括发音单元和耳机壳100,耳机壳100上设有出音孔101。如图1至图4所示,耳机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塑胶材质的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具有用于收容发音单元的收容腔和连通收容腔与外界的开口111,第二壳体120盖设在开口111处,出音孔101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包覆有与第一壳体110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层200。

上述入耳式耳机通过将出音孔101设置在塑胶材质的第二壳体120上,并在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包覆有与第一壳体110一体注塑成型的硅胶层200,使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耳道与硅胶层200相接触,由于硅胶与耳道皮肤接触后摩擦力好,从而能够防止耳机从耳朵的滑动脱落,且硅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让用户在长时间佩戴时也不会产生疼痛感,提高了佩戴舒适性;同时由于硅胶具有一定的舒张力,能够较好地全方位贴耳,基本达到360°贴耳,因此密封性好,能增强音质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卡扣连接。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9所示,在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扣112,第二壳体120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卡扣112相配合的第二卡扣121。优选地,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以通过按压式卡扣进行连接,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地,结合图6和图9所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两者中的一者内壁设有定位筒310,另一者的内壁设有能够插入定位筒310的定位柱320,在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时通过将定位柱320插入定位筒310中,可以提高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连接时的定位精度和连接后的稳固性。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的内壁设有定位筒310,第二壳体120的内壁设有定位柱320。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110的内壁设有定位柱320,第二壳体120的内壁设有定位筒310。

结合图6和图8所示,为了提高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在第二壳体120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凸起122,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靠近开口111的位置形成有一环形台阶113,环形台阶113表面与凸起122的外壁面形成压紧配合。上述结构同时也提高了第一壳体110的密封性,有利于增强音质效果。

如图5至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在开口111的边缘设有一缺口114,第二壳体120对应缺口114设有与缺口114凹凸配合的配合部123,出音孔101设置在配合部123上。

入耳式耳机还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设置在收容腔内。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上设有充电孔115,硅胶层200上对应充电孔115设有通孔201,外部电源通过该充电孔115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7所示,入耳式耳机还包括耳机柄400,耳机柄400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上。优选地,耳机柄400与第一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