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性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582发布日期:2020-01-07 09:5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密封性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性耳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耳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听音设备,其广泛应用在生活与商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用于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进行连接。近年来,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以及数位音讯播放器等。作为头戴蓝牙耳机,耳棉在左右耳上的夹持力。密封性是评价耳机关键性能以及佩戴舒适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头戴耳机而言,在夹持力以及密封性两个性能指标上仍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佩戴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头戴蓝牙耳机,在夹持力以及密封性两个性能指标上存在不足,导致影响实际佩戴以及听音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包括一弧形头梁,在所述弧形头梁相对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臂以及第二滑动臂,在所述第一滑动臂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一耳壳安装部,在所述第二滑动臂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二耳壳安装部,在所述第一耳壳安装部的内侧设有左耳壳,在所述第二耳壳安装部的内侧设有右耳壳,在所述左耳壳上设有左耳套,在所述右耳壳上设有右耳套,所述左耳套与所述右耳套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69°,所述左耳套与所述右耳套的直径范围均为87~91mm,所述左耳壳与所述第一耳壳安装部之间,以及所述右耳壳与所述第二耳壳安装部之间为可偏转摆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包括一弧形头梁,在该弧形头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动臂以及第二滑动臂,在第一滑动臂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一耳壳安装部,在第二滑动臂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二耳壳安装部,在第一耳壳安装部内设有左耳壳,在第二耳壳安装部内安装有右耳壳,在左耳壳上设有左耳套,在右耳壳上设有右耳套,在本实施例中,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设置左耳套与右耳套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69°,相较于现有的耳机,增大了左右耳机的夹角,增加夹持力,提升耳套同人体的夹持力,提升接触的密封性;此外,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将左耳套与右耳套的直径范围设置为87~91mm,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小了耳套直径,从而减少了耳套在头部的接触面积,提升耳套同人体的接触的密封性。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左耳壳与所述第一耳壳安装部之间的摆动角度为±10°,所述右耳壳与所述第二耳壳安装部之间的摆动角度为±10°。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左耳套的内侧面所在平面,与所述右耳套的内侧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7°。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左耳套与所述右耳套均为圆台形设置,所述左耳套与所述右耳套的直径均为89mm。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在所述右耳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条形的受话器,所述受话器包括一受话器安装杆以及设于所述受话器安装杆自由末端的拾音部,所述受话器安装杆为弯折设置,且所述受话器安装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左耳壳的最外侧。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在所述弧形头梁的内侧顶部设有一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一粘接带以及与所述粘接带相互粘连的魔术固定贴,所述粘接带与所述魔术固定贴分别设于所述弧形头梁上部顶点的两侧。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带包括一粘接条以及设于所述粘接条自由末端的粘接部,所述粘接部为一魔术贴,所述粘接部与所述魔术固定贴相互粘接。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弧形头梁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头梁部以及第二头梁部,所述第一头梁部与所述第二头梁部的形状均为弧形,在所述第二头梁部的自由末端设有弧形插接部,所述弧形插接部用于插接在所述第一头梁部内。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弧形插接部的数量为2,在所述第一头梁部内开设有与所述弧形插接部相插接的头梁部插接孔。

所述密封性耳机装置,其中,所述弧形头梁、所述左耳壳以及所述右耳壳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中粘接带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目前市面上的头戴耳机而言,在夹持力以及密封性两个性能指标上仍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佩戴效果以及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密封性耳机装置,请参阅图1与图2,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包括一弧形头梁11,在弧形头梁11相对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臂121以及第二滑动臂122。

其中,在第一滑动臂121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一耳壳安装部131,在第二滑动臂122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二耳壳安装部132。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上述第一耳壳安装部131的内侧设有左耳壳141,在上述第二耳壳安装部132的内侧设有右耳壳142。

上述的左耳壳141上设有左耳套1411,在右耳壳142上设有右耳套1421。其中,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均为圆台形设置,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的直径范围均为87~91mm。在本实施例中,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的直径均为89mm。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的直径小于现有的耳机中耳套的直径。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减小了耳套直径,从而减少了耳套在头部的接触面积,提升了耳套同人体的接触的密封性。

此外,上述的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69°。在本实施例中,左耳套1411的内侧面所在平面,与右耳套1421的内侧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7°。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设置左耳套与右耳套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7°,相较于现有的耳机,增大了左右耳机的夹角,增加夹持力,提升耳套同人体的夹持力,提升接触的密封性。

在此还需要补充的是,左耳壳141与第一耳壳安装部131之间,以及右耳壳142与第二耳壳安装部132之间为可偏转摆动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左耳壳141与第一耳壳安装部131之间的摆动角度为±10°,右耳壳142与第二耳壳安装部132之间的摆动角度为±10°。可以理解的,该设置便于调节耳壳与安装部之间的角度。

在右耳壳14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条形的受话器15。具体的,该受话器15包括一受话器安装杆151以及设于受话器安装杆151自由末端的拾音部152。在本实施例中,受话器安装杆151为弯折设置,且受话器安装杆151的一端延伸至左耳壳141的最外侧。可以理解的,该设置可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拾音部152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包括一弧形头梁,在该弧形头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动臂以及第二滑动臂,在第一滑动臂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一耳壳安装部,在第二滑动臂的自由末端连接有第二耳壳安装部,在第一耳壳安装部内设有左耳壳,在第二耳壳安装部内安装有右耳壳,在左耳壳上设有左耳套,在右耳壳上设有右耳套,在本实施例中,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设置左耳套与右耳套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5°~69°,相较于现有的耳机,增大了左右耳机的夹角,增加夹持力,提升耳套同人体的夹持力,提升接触的密封性;此外,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将左耳套与右耳套的直径范围设置为87~91mm,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小了耳套直径,从而减少了耳套在头部的接触面积,提升耳套同人体的接触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3与图4,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弧形头梁11的内侧顶部设有一角度调节组件21。该角度调节组件21包括一粘接带211以及与粘接带211相互粘连的魔术固定贴212,粘接带211与魔术固定贴212分别设于弧形头梁11上部顶点的两侧。

具体的,对上述的粘接带211而言,该粘接带211包括一粘接条2111以及设于粘接条2111自由末端的粘接部2112,粘接部2112为一魔术贴,粘接部2112与魔术固定贴212相互粘接。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节粘接带211与魔术固定贴212之间的相对粘接位置,以对弧形头梁11的弯曲形状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之间的相对角度,以提高气密性。

请参阅图5,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密封性耳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弧形头梁11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头梁部111以及第二头梁部112,第一头梁部111与第二头梁部112的形状均为弧形,在第二头梁部112的自由末端设有弧形插接部1121,弧形插接部1121用于插接在第一头梁部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弧形插接部1121的数量为2,在第一头梁部111内开设有与弧形插接部1121相插接的头梁部插接孔(图中未标出)。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节弧形插接部1121在头梁部插接孔内的位置,进而调节左耳套1411与右耳套1421之间的相对角度,以提高气密性。

作为补充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上述的弧形头梁11、所述左耳壳131以及右耳壳132由橡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橡胶材质的弧形头梁11、左耳壳131以及右耳壳132具有一定的韧性,且抗老化,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