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2910发布日期:2021-02-20 20: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屏幕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属于消费类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幕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追求最大化的屏占比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当平面屏幕的屏占比无法进一步突破时,利用手机侧面进行显示的曲面屏开始流行。随着曲面屏的曲面范围越来越大,其显示范围可以弯到手机的背面进行显示。但是这种曲面屏手机在装配时存在一个问题,参考图1所示,由于中框01的两侧会与曲面屏组件02发生干涉,从而会产生无法从垂直方向进行装配的问题。而如果把中框01的两侧去除,虽然能够解决装配干涉的问题,但是参考图2所示,曲面屏组件02的侧部会呈现出悬空的状态,因此在手机的可靠性测试及使用过程中,曲面屏组件02的侧部由于缺少支撑,将极易发生破裂,从而大大降低了曲面屏组件02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幕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曲面屏手机装配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连接结构,所述屏幕连接结构包括:
[0006]
屏幕,所述屏幕的两个侧面朝向第一方向弯曲设置;
[0007]
中框机壳,所述中框机壳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分别与所述屏幕的两个侧面对应,所述中框机壳位于所述屏幕的第一方向;
[0008]
第一弹性封装件及第二弹性封装件,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与所述中框机壳的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与所述中框机壳的第二侧部连接;
[0009]
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体积;在所述中框机壳与所述屏幕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位于所述中框机壳的第一侧部与所述屏幕的第一个所述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可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与所述屏幕的第一个所述侧面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与所述屏幕的第一个所述侧面相抵接;
[0010]
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所述第四状态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三状态的体积;在所述中框机壳与所述屏幕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位于所述中框机壳的第二侧部与所述屏幕的第二个所述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可从所述第三状态转变为所述第四状态;在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与所述屏幕的第二个所述侧面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与所述屏幕的第二个所述侧面相抵接。
[0011]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12]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屏幕连接结构。
[0013]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4]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连接结构中,通过在中框机壳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体积可变的第一弹性封装件及第二弹性封装件,在解决中框机壳与屏幕装配的干涉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使屏幕得到支撑,确保屏幕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001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2]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3]
参照图3-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连接结构,所述屏幕连接结构包括屏幕101及中框机壳102,所述屏幕101的两个侧面朝向第一方向弯曲设置;所述中框机壳10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分别与所述屏幕101的两个侧面对应,所述中框机壳102位于所述屏幕101的第一方向;所述屏幕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及第二弹性封装件104,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二侧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体积;在所述中框机壳102与所述屏幕101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位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一侧部与所述屏幕101的第一个所述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可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状态;参照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所述屏幕101的第一个所述侧面具有间隙;参照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所述屏幕101的第一个所述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所述第四状态的
体积大于所述第三状态的体积;在所述中框机壳102与所述屏幕101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位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二侧部与所述屏幕101的第二个所述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可从所述第三状态转变为所述第四状态;参照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所述屏幕101的第二个所述侧面具有间隙;参照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所述屏幕101的第二个所述侧面相抵接。参照图4、图5所示,具体地,屏幕101包括柔性显示屏1011及显示屏盖板1012。
[0024]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连接结构中,在中框机壳102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体积可变的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及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在将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进行装配之前,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处于体积较小的第一状态,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处于体积较小的第三状态,即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呈现出较为扁平的状态,这样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就不会发生干涉,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的装配较为容易。当将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装配到一起之后,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从体积较小的第一状态转变为体积较大的第二状态,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从体积较小的第三状态转变为体积较大的第四状态,即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从扁平状态转变为饱满的状态,并且在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屏幕101的第一个所述侧面相抵接,在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处于第四状态时,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屏幕101的第二个所述侧面相抵接,这样就能够使屏幕101的两侧得到支撑,确保了屏幕101的可靠性。又由于当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屏幕101的第一个所述侧面是不接触的具有间隙的状态,同样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屏幕101的第二个所述侧面也是不接触的具有间隙的状态,这样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在装配时就不会发生干涉。
[0025]
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一侧部开设有第一开孔1021,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设置有第二开孔(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一侧部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孔1021与所述第二开孔相对应;在所述中框机壳102与所述屏幕101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填充物经由所述第一开孔1021与所述第二开孔填充入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内。
[0026]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连接之后,采用向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内填充第一填充物的方式使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从体积较小的第一状态转变到体积较大的第二状态,以使第一弹性封装件103抵接在屏幕101的第一个侧面,达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为屏幕101的第一个侧面提供支撑的目的。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的材质包括橡胶。
[0028]
橡胶材质的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弹性较佳、成本较低、制作简单方便。具体可选地,所述橡胶材质可以是丁腈橡胶、硅橡胶、丁苯橡胶等。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物包括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
[003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填充物可选用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是一种延时固化胶,将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通过第一开孔1021与第二开孔灌入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内,可以理解的是,灌胶时是从中框机壳102远离屏幕101的一面进行操作。在灌胶前,如有需要,可以将第一弹性封装件103抽为真空。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灌入到第
一弹性封装件103中后,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发生弹性膨胀,可以通过调节灌胶的压力来调整第一弹性封装件103的膨胀程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固化后的硬度,来调整第一弹性封装件103对屏幕101的第一个侧面提供支撑的力度。
[0031]
参照图3-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二侧部开设有第三开孔1022,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设置有第四开孔1041,在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二侧部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开孔1022与所述第四开孔1041相对应;在所述中框机壳102与所述屏幕101连接的状态下,第二填充物经由所述第三开孔1022与所述第四开孔1041填充入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内。
[003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中框机壳102与屏幕101连接之后,采用向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内填充第二填充物的方式使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从体积较小的第三状态转变到体积较大的第四状态,以使第二弹性封装件104抵接在屏幕101的第二个侧面,达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为屏幕101的第二个侧面提供支撑的目的。
[003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的材质包括橡胶。
[0034]
橡胶材质的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弹性较佳、成本较低、制作简单方便。具体可选地,所述橡胶材质可以是丁腈橡胶、硅橡胶、丁苯橡胶等。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填充物包括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
[0036]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填充物可选用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是一种延时固化胶,将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通过第三开孔1022与第四开孔1041灌入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内,可以理解的是,灌胶时是从中框机壳102远离屏幕101的一面进行操作。在灌胶前,如有需要,可以将第二弹性封装件104抽为真空。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灌入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中后,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发生弹性膨胀,可以通过调节灌胶的压力来调整第二弹性封装件104的膨胀程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聚氨酯双组份胶粘剂固化后的硬度,来调整第二弹性封装件104对屏幕101的第二个侧面提供支撑的力度。
[003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封装件103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一侧部通过双面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封装件104与所述中框机壳102的第二侧部通过双面胶连接。采用双面胶粘接,操作简单方便、成本较低,并且粘接可靠。
[0038]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屏幕连接结构。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及背盖板,所述主板及背盖板沿第一方向依次与所述中框机壳102连接。具体地,主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及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电池。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还可以是其他的智能终端。
[0039]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